明玉珍
Posted 太祖
篇首语: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玉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玉珍
明玉珍(?~1366),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元末大夏政权的创建者。随州随县梅丘人(今湖北随县),22岁时参加徐寿辉领导的天完红巾军,被授“统兵征虏大元帅”。作战勇猛,右眼因流箭所伤而致失明。
1357年,明玉珍奉命领兵西征,由巫峡入蜀,沿途征战,攻克夔州、万州等城;在“渝东门户”——江北铜锣峡与元军激战数日,大获全胜;随后又乘胜进击,于1358年4月攻占重庆城,不堪元朝残暴统治的城中百姓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欢迎义军入城。此后,明玉珍以重庆为据点,向川西、川南、川北发展,先后攻克普州(今安岳)、泸州、宜宾、嘉定(今乐山)等地,最后以锐不可挡之势攻占成都,消灭了盘踞在巴蜀的元军,控制了四川,并延至相邻的陕、甘、黔、滇、鄂边境部分地区。“自是蜀中郡县相继下,玉珍尽有川蜀之地”,徐寿辉授其“陇蜀四川行省参政”之职。
1360年,徐寿辉被部将陈友谅所杀。陈友谅登基称帝,国号汉。明玉珍闻讯后义愤填膺, “吾与友谅同事徐氏,今友谅弑主自立,当整兵讨之”,令部将莫仁寿“领兵守夔关,不与相通”,仍用徐寿辉的天完旧制国号,引起部下议论,人心浮动。1362年,为收揽人心,安定时局,明玉珍在重庆称王,即“陇蜀王”;王国参谋刘桢进一步劝谏,他分析说:“西蜀形胜虽小,沃野千里,北有剑门可以窥陇西,东有夔塘可以达江左,今民遭青巾之苦(指李喜喜青巾军扰害四川),幸获扶养,颇得苏息,人心之归,天命可知,他日大事可举也。此时若不称大号以系人心,军士俱四方之人,思其乡土而去,明君虽自保全蜀尚难,况欲天下乎!”,明玉珍虑其利害,遂于1363年正式称帝,国号大夏,年号天统,建都重庆。
明玉珍生活节俭,不饮酒,不茹荤,不置嫔妃彩女,与平民百姓并无二样;他以原巴县官署旧宅为皇宫(现渝中区巴县衙门一带),完全不作修葺;朝庭设在长安寺(现重庆25中校舍),一切因陋就简;接待外宾、使节的国宾馆则设于治平寺(现渝中区罗汉寺),窗明几净,条件稍好一点。立国后,他大力推行“轻徭薄赋”的政策,免除了元朝以来的种种苛捐杂税,一年收成,只“十取其一”,徭役全免。诸多措施大都是根据客观现实而采取的行之有效的政策, 对于稳定地方局势、恢复社会秩序具有积极意义。一时间大夏政权“礼乐刑政,纪纲法度,卓然有绪”,粗具立国规模,使得四川在天下大乱、连遭兵燹的条件下还能保持一分难得的安宁。
1366年2月,明玉珍病逝,享年36岁,谥号“钦文昭武皇帝”,其子明升继位。1371年,朱元璋军队攻占重庆,明升献城投降被押解到南京,后遣送高丽,大夏国遂告灭亡。
目录
主要战事
元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明玉珍奉命西征,溯江而上。四月,兵至铜锣峡,行省右丞相连夜逃离,参政出战被擒,明玉珍占领重庆。明玉珍占领重庆6年后,在重庆称帝,国号大夏。
夏开熙四年,即明洪武四年(1371),朱元璋欲征服四川,命汤和、廖永忠率兵伐大夏。明升命大夏丞相戴寿率兵在瞿塘峡及铜锣峡等处凿崖壁、牵铁索、垒石置炮以阻明军。《读史方輿纪要》记载,“夏人守瞿唐,以铁索断关口。北倚羊角口,南倚南城寨,凿两岸壁,引绳为飞桥。”
正面无法突破飞桥防线,廖永忠便带领一支奇兵,抬着小船,从南岸白盐山顶密林中伐木开道,绕到敌后出其不意从上下游同时夹击,才突破了这道飞桥防线。明升见状,急令人向廖送去金帛,求和不成,只好令兵固守。
同年7月,负责陆路进攻的汤和抵重庆,廖永忠即于铜锣峡向大夏军发起猛攻,得手后便向重庆逼近。兵临城下,明升率领大夏文武百官出城投降。大夏国亡。明升先被封为归义侯,半年后朱元璋借口他“居常郁郁不乐,颇出怨言” ,将其徙居高丽。
睿陵
明玉珍死后,各种文献皆记“葬江北”或“葬于江水之北”,陵曰永昌。这是一个很宽泛的地理概念,具体地点在哪里,数百年间无从得知。
1982年3月30日,位于重庆江北城上横街洗布塘的重庆织布厂扩建厂房,在基建工程中发现明玉珍墓,史称睿陵。此墓为长方形穴石坑墓,墓坑东西长5.4米,南北宽3.5米,坑之上部为泥沙层,下部为原生沙岩层,岩质坚硬。因山势倾斜,墓坑岩石呈前浅后深状,前壁高2米,后壁高3.2米,未发现墓道。此墓出土葬具,较为完好,一棺一椁,椁用香榧木制成,木质耐腐蚀,出土后仍有香气。椁长284厘米、前端宽127厘米,后端宽110厘米。盖板微呈弧形,厚13厘米。椁前高135厘米,后高115厘米。椁板表面修饰朱砂红漆,盖板前端雕为花瓣形。内棺用柏木制成,结构、形制与椁大致相似,体积略小于椁,置于椁内一个略大于棺底的矩形棺座上,棺各个部分均未刷漆,只涂以朱红。
在椁前有一长方形石坑,竖有“玄宫之碑”,此碑的出土为探讨四川地方史和元末农民战争史提供了多方面的资料,为研究明玉珍的出生及其入川前后的活动等问题提供了详实的历史材料,它的出土澄清了旧籍中一些纷纭的记载,弥补了史籍记载之缺漏。
出土文物中还有铭旌、画幡、棺帷、金银器和丝织品。其中金银器有金杯一只、银锭两枚。丝织品有明被、明褥、袍服、衣料等,这些文物对研究四川当时的经济、文化和纺织工艺的发展,对探讨元代纺织中心的生产技术状况具有珍贵的价值,补充了我国在这一时期出土纺织品比较稀少的薄弱环节。
玄宫之碑
重庆江北区:玄宫之碑——大夏太祖钦文昭武皇帝玄宫碑“玄宫之碑”系石质,色青,用独石制成,通高145厘米,宽57厘米,厚23.5厘米,其下榫长21厘米,宽39厘米,厚23.5厘米。碑首作八角形,额书“玄宫之碑”四字篆书,其左右两侧各刻一阴线盘龙,但不完全对称。碑文计24行,行47字,全碑共1004字。碑文如下:
方国珍玄宫之碑
大夏太祖钦文昭武皇帝玄宫碑
金紫光禄大夫太傅中书左丞相录军国重事臣戴寿填讳
金紫光禄大夫少傅中书右丞相录军国重事监修国史臣刘桢篆文书丹
荣禄大夫知枢密院事臣向大亨篆额
太祖随州随县梅丘人,姓明氏,御讳玉珍,为人英武有大志,不嗜声色货利,善骑射,元末天下大乱,英雄崛起,生民无所依赖,岁庚寅,淮人立徐主,称皇帝于蕲阳,颁万寿历,建元治平,国号宋,明年,太祖杖剑从之,战功懋甚,越八年,官至奉国上将军统军都元帅。天启三年二月,宋主命平西,时西土劲敌暴横,群生涂炭,太祖既入蜀,军律严整,所至不独用武,惟以拯救为尚,远迩闻风,相继款附,如赤子之慕父母,其年定夔、万,四月抵渝,其城,蜀根本也,故元攻之四十三年,因其内变而始附,太祖一鼓而下,擒参政哈林都,送之朝,泸州降,冬,克叙南,拜广西两江道宣慰使。明年六月,击亳人李仲贤于普州,败还成都,班师,拜陇蜀四川行省参政,值友谅谋为不轨,驱除异己,上表斥其罪状,已而友谅遣刺客陈亨等潜谋图害,卒不得近,乘太祖征广安,亨杀员外鲍玉等七人而遁,明年春,李仲贤、王虎、郭成奔平元,数十万兵一朝解散,友谅又要致王爵,即封还其诏书;请皇太子监国,皆不报,拜骠骑卫上将军、陇蜀行省左丞相,夏,擒李君诚于五面山,袭舒家寨,田成、傅德错愕败走,友谅使来,宋主崩弑外闻,乃斩使焚书,三军缟素,为宋主发丧,拊膺哀悼,殆不堪忍。冬十一月,进围九顶山,至明年夏四月,擒完者秃、赵成以归,平成都,大庆潼川,克向寿福于铁檠城,自是议讨友谅,移檄四方,会兵三峡,父老豪杰告留曰:“生民无主,欲将何之?”峻辞固让者再四诸将遂立誓推戴曰:“臣等不股肱王室,鬼神殛之。”始允众志,以其年十月望日即国王位于重庆之行邸,不易国号,不改元,谥宋主曰应天启运献武皇帝,庙号世宗,犹舜之宗尧也,逾月,平播南,克巴州,俘熊文弼于牛头寨,克长宁州,十一月,郊望,癸卯岁正月朔旦,受皇帝玺绶,国号大夏,改元天统,历曰先天,礼乐刑政,纪纲法度,卓然有绪,立太庙,追谥显考郎曰钦宪,显考妣鲁氏曰衍庆;皇考子成曰庄惠,皇考妣郭氏曰恭懿;王考如海曰昭顺,王考妣朱氏曰慈宁;考学文曰宣武,妣赵氏曰贞淑;皆追王,曰皇帝、皇后,祀以天子礼乐,与郊社并隆,仁孝诚敬,盖天性也,越明年,典后,立东宫,盖仁心爱人而人慕之,人心所归即天命所在,故四年而西土悉平,惜乎大统垂集,一旦疾革!传位皇太子,诏皇后同处分,俾维持以正大统,亦天下之大义,也可谓烈主矣!生于己巳九月九日,崩于丙午二月六日,谥曰钦文昭武皇帝,庙号太祖,寿三十八岁,在位六年,以九月初六日葬叡陵,爰命词臣述功德而碑刻之玄宫云。
大夏天统四年□月□日
中书省左丞臣孙天祐,右丞臣刘仁,参知政事臣江俨、徐汪、臣明从叡、明从哲、臣马文敬,枢密院同知臣王元泰、朱辅、副使臣邓立、沈友才、刘铭、明从政、明从德,签院臣李聚、窦文秀、周景荣、田继坤立石。
“玄宫之碑”实际上是明玉珍的墓志铭,作者是明玉珍生前非常敬重的刘桢,参与其事的人员也是长期追随明玉珍的文臣武将,了解明玉珍及大夏国的史事,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秘闻,可以弥补官私文献记载的缺略并订正其讹误,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大夏国皇帝明玉珍皇帝陵陈列馆
大夏国皇帝明玉珍皇帝陵陈列馆坐落在重庆江北城洗布塘街重庆织布厂内。1982年3月底,湮没数百年的明墓“睿陵”在江北上横街重庆织布厂的施工现场中被发现,墓中未发现遗骸,只出土有玄宫之碑及大批丝织品等珍贵文物。睿陵的发掘为研究四川地方史和元末战争史提供了宝贵资料。明玉珍墓的发现轰动全国。1983年12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将其列为重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重庆市文化局拨款在江北区洗布塘街修建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大夏国皇帝“明玉珍皇帝陵陈列馆”。数年前,江北城施工放炮时将陈列馆震出裂缝,造成“睿陵”地基下沉,原陈列馆一度闭馆。市政府和江北区政府拨款对陈列馆进行了维修。2009年陈列馆闭馆维修,2013年3月重新开馆对公众开放。
明玉珍韓国后裔的祭奠活动
1366年,明玉珍病故,其子明昇10岁继位,次年改元开熙,“明昇夏开熙五年(1371年)六月癸卯,汤和至重庆与廖永忠会兵驻朝天门,明昇奉表诣军门降”,“七月,移明昇至明京师南京,封归义侯”,“明洪武五年(1372年)正月,徙归义侯明昇于高丽。”从此,明氏后裔在高丽繁衍生息六百多年。 据韩国历史记载,明昇与朝鲜王朝太祖李成桂交情颇深,李成桂封明昇为“华蜀君”,享受“忠勋世禄”,明昇之母彭氏去世后,安葬在朝鲜松都万寿山的肃陵,并建有祠宇。
由于南北分裂,在韩明氏后裔无法前往肃陵进行祭奠。1973年,在韩明氏家族在汉城成立了“明氏大宗会”中央宗亲会。1993年,明玉珍后裔在韩国京畿道坡州郡坡平面斗浦里临时兴建了一座占地约1800平方米的大夏太祖明玉珍皇帝景慕祠,塑有明玉珍座像和纪念碑。在景慕祠中存放有始祖(明玉珍)、二世祖、三世祖、四世祖的牌位。规定每年祭祖两次。
1982年,重庆明玉珍墓中“玄宫之碑”等文物的发掘,证实了明玉珍后人远徙高丽的历史。1995年,韩国明氏宗亲会成员寻觅近十年后,终能率团赴中国重庆祭祖,在明玉珍的睿陵前深深一跪,当年的流离,终在六百年后尘埃落定。2001年,“韓国明氏大宗会”将明玉珍驾崩日——农历二月初六定为祭祖日,每年都有韩国明氏大宗会祭祖团来江北城祭祖。2008年3月13日(农历二月初六),韩国明氏大宗会祭祖团一行57人在会长明宜植(韩国前农业部部长)、副会长明鲁昇、明渭镇带领下,到重庆江北城参加第15次祭祖活动。此后明氏后裔的祭祀活动从未断绝。
据明氏家谱所记,明氏现在韩后裔近四万人,朝鲜近两万人,此外移居海外他国的还有一小部分。
相关资料见于《明氏实录》(杨学可、学海类编本)、《江北区志》(1993年版、巴蜀书社)、《人文历史三千年——江北区境考》(2009年3月版、国家方志出版社)
“明玉珍577428” 12相关参考
花木兰、祝英台、李宇春、李玉刚……名字都熟吧?好,下面讲讲明朝的同类故事。 元末明初,明玉珍在四川自立为王,与各路军阀混战。当地有个叫韩保宁的少女,担心在动乱中被人侵犯,于是改穿男子服装,化名参军,
长寿县(现在叫长寿区)唐代武德二年,正式置乐温县(即今长寿区域),隶属涪州。“因其地常温,禾稼早熟,民乐之”,故定名为乐温县。元末明玉珍及其子明升踞蜀十年(公元1361――1371年),建立农民政权,
陈友谅连败两将,遇常遇春掉头就跑,方国珍来战,一照面戟就飞了
元朝末年,群雄四起,在诸路义军中,有几个著名人物,如陈友谅、方国珍、朱元璋、明玉珍等等。在评书《朱元璋演义》中,这些人都有武功,而且不是一般的武功。元朝皇帝想借武科场比武将天下英雄一网打尽,天下英雄不
傅友德(?~1394)(汉语拼音:Fuyoude),中国明代开国功臣,明初将领。其先宿州(今安徽宿州南)人,后徙居砀山(今安徽砀山东)。元末参加农民起义,先从刘福通部,后归明玉珍,再从陈友谅,均无
立于诗性的清淡照镜子(纸本)熊秉明中国美术馆藏行走的鲁迅(铜)熊秉明中国美术馆藏哲学与艺术,一个需要注释剖析,一个需要以形象展示。若是哲学是“死板”的,那么艺术就是“生动”的;但在熊秉明的艺术世界里,
《明・明熹宗坐像》绢本设色作者:佚名规格:纵203.6cm*横156.9cm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明熹宗(1605-1627年),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是崇祯皇帝明思宗朱由检异母兄长。明熹宗十六岁即位,在位
拓跋嗣 北魏明元帝拓跋嗣是在位颇有作为的皇帝,他享年只有32岁,但是在北魏历史中处于承上启下的枢纽地位,起到不小的历史作用。 拓跋嗣为政举措 政治 明元帝在登基时,只杀了谋逆的清河王,其母
安史之乱是唐朝中期的一场大动乱,安禄山和史思明是两个主要领导人物,他们策划并实施了这个叛乱计划。近期古装大剧《大唐荣耀》就是围绕安史之乱的前前后后,讲述了一代江浙才女沈珍珠,在这个阶段为历史做的贡献。
明皇陵位于安徽凤阳县,是明太祖朱元璋父母之陵墓。朱元璋登基之后,就大修明皇陵,并派专人看守。大明王朝万历十三年十月初五,这天明皇陵轮到掌关防官朱孝慈值宿。这一整天都如同往日一般风平浪静,黄昏时分,朱孝
「”明之亡,实亡于万历”,这是很多史学家得出的结论;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也从末代明朝怪象来揭示整个国家的全面平庸与危机,以及大明王朝走向末路的必然。这些都是无法回避的历史与事实,但深究其中,小编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