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农红军
Posted 中国工农红军
篇首语:我们要像海绵一样吸收有用的知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工农红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工农红军军旗中国工农红军(汉语拼音:Zhongguo Gongnong Hongjun),一般简称为红军,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来源于国民革命军的一部分和参加暴动的工农群众。1928年5月前称为“中国工农革命军”。随着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中国工农红军被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工农红军”这一名称来源于当时苏联红军的正式名称“工农红军”。
红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1955年被授予将帅军衔的解放军高级将领绝大部分来自红军部队。中国工农红军的总司令自始至终都是朱德,总政委先后是周恩来、张国焘和毛泽东。总政委具有重大事务的最后决定权。
中国工农红军总部和红军的三个方面军接受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通过中央军委及有关中央局、中央分局(这是中共中央在苏区的派遣机构)指挥红军,但紧急时刻中央政治局也可以直接指挥红军。除了三个野战军性质的方面军,各个根据地还有军区组织。负责领导红军游击队和独立师团,配合野战军作战。红军各级组织均实行政治工作制度。团以下设指导员,团及以上设政委。理论上政委权力大于同级军事指挥,但在实际战斗中主要仍由军事主官具体指挥。
按毛泽东的总结,红军不但是战斗队,也是宣传队、工作队。红军要承担发动群众、建设革命根据地的职能,特别是军队的政工人员还要负责指导地方党政工作,这通过党政军的联席会议或前敌委员会来实施。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相继建立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和湘鄂西、鄂豫皖、海陆丰、琼崖、闽浙赣、湘鄂赣、湘赣、左右江、川陕、陕甘、湘鄂川黔、赣东北、苏北等革命根据地。中国工农红军也不断发展壮大,组成了第一方面军、第二方面军、第四方面军和西北红军等红军部队,先后出现了35个军的番号。建立了军级番号的红军部队若算上先后授予同一个番号的军级部队,这个数字更大。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全部集中中国北方的陕甘宁边区,此时南方八省仍有为数上万人的红军游击队分散活动。
目录
“中国工农红军”名称的由来
军事历史研究资料表明,中国工农红军名称的产生实际上有一个历史演变过程。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第一次正式称为“红军”,始于1928年5月25日。之所以将自己领导的武装称为“红军”,其中一个原因是借鉴苏联红军的称谓。当日,中共中央颁发的《军事工作大纲》指出:“为保障暴动的胜利与扩大,建立红军已为目前的要义。”为此,大纲明确规定:“割据区域所建立之军队,可正式定名为红军,取消以前工农革命军的名义。”《军事工作大纲》的颁发,对于各地的军事斗争和红军的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大纲颁发之后,全国各地的工农革命军及其他工农武装陆续改称为红军。1930年后,又逐渐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工农红军的最初源头和骨干力量,是1927年8月至1929年12月间,中国共产党相继在中国中部、南部、东部、北部和西北部广大地区领导的近百次不同规模的武装起义和暴动中保留下来的武装,其中著名的有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的南昌起义;毛泽东等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张太雷、叶挺、恽代英、聂荣臻等领导的广州起义;彭德怀等领导的平江起义;邓小平等领导的百色起义,等等。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相继建立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和湘鄂西、鄂豫皖、海陆丰、琼崖、闽浙赣、湘鄂赣、湘赣、左右江、川陕、陕甘、湘鄂川黔、赣东北、苏北等革命根据地。中国工农红军也不断发展壮大,组成了第一方面军、第二方面军、第四方面军和西北红军等红军部队,依靠群众,实施正确的军事战略及指挥方针,连续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多次“围剿”和“清剿”。中国工农红军迅猛发展到30余万人,先后出现了35个军的番号。
名称演变过程
1927年4月,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帝国主义支持下,悍然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为挽救革命,对国民党的大屠杀政策实行武装抵抗,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北伐军一部3万多人在南昌打响了武装起义的第一枪,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然而,当时起义的部队仍沿用着国民革命军的番号。
同年9月9日,根据党的八七会议决议,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发动了秋收起义。在起义准备期间,毛泽东认为国民党背叛革命后已彻底失去民心,成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走狗和代理人,国民党的旗帜在人民中已完全没有什么号召力。因此,秋收暴动部队在起义中第一次公开响亮地打出了人民武装的旗号——“工农革命军”。与此同时,党在各地也先后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进入了人民军队的初创时期。但此时各地革命武装的名称却较为混乱,称谓不一。
同年11月13日,党在湖北领导发动了数万人参加的黄麻起义,起义部队当时统称为“农民自卫军”。起义当天,经过激战一举攻克敌人盘踞的黄安县城,建立了工农民主政权。第二天清晨,原国民党县衙门前挂起了绣有镰刀、铁锤的红旗。当地著名书法家吴兰阶情不自禁地挥毫疾书,写了一副对联贴在县衙的大门上,上书:“痛恨绿林兵,假称青天白日,黑暗沉沉埋赤子;光复黄安城,试看碧云紫气,苍生济济拥红军。”此联一出,很快在当地引起反响和传诵。于是,人民群众便把农民自卫军称为“红军”,这是人民军队历史上第一次喊出“红军”的称号。
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江西永新三湾村,对当时不足1000人的部队进行了整顿和改编:将原来的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在部队中建立党的各级组织,支部建在连上,班排有小组,连以上设党代表,营团建立党委;开始实行民主制度,在连以上建立各级士兵委员会,实行官兵一致的原则。
同年12月11日,张太雷、叶挺、叶剑英等领导发动了震撼国内外的广州起义。起义领导机关在发布的《红旗号外》中宣布组织“工农红军”,并公布了工农红军领导人名单,参加起义的工农兵在起义爆发的当天就打出了“工农红军”的旗帜。虽然起义不久便遭到了失败,但“工农红军”的响亮名称却在全国不胫而走。从此,“红军”的称号在各地的革命武装中开始陆续使用。
1928年初,“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迅速形成燎原之势。根据革命形势的发展需要,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曾先后明确提出:要在各革命根据地建立党所领导的红军部队。4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苏维埃的区域之中,要切实实行土地革命,并且要努力建立红军”。第一次正式把各根据地的革命武装定名为“红军”。
同年4月底,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和湘南起义农军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成立了当时最强大的一支工农革命武装——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5月25日,中共中央发布《军事工作大纲》,明确规定:武装“割据区所建立之军队,可正式定名为红军,取消以前工农革命军的名义”。不久,毛泽东、朱德根据中央指示,将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正式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此后,各革命根据地的革命武装便先后奉命改称为“红军”。1931年后,全国各地的革命军队均统一称为“中国工农红军”,其中包括远在东北与日寇浴血奋战的我党直接领导的部分抗日武装(1936年2月后开始改称“抗日联军”)。
1936年10月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后,随着国内外进步报刊对红军长征传奇般英雄事迹的宣传,“中国工农红军”这一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支新型人民军队的光荣名称,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并在广大人民群众中进一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虽然由于以后根据革命斗争的需要,红军先后改名为“八路军”、“新四军”和“人民解放军”,但“中国工农红军”的名称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史诗却永远载入史册,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国工农红军的历史
南昌起义和井冈山会师
1927年8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爆发了“八一南昌起义”,常简称南昌起义或者八一起义,又称南昌起事、国民党称南昌暴动、南昌兵变,由周恩来、谭平山、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中共人士和贺龙领导。贺龙在事件后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当中还有第20军的苏联军事顾问库马宁。
1927年3月,国民党在武汉的汪精卫和南京的蒋介石集团不合作,所谓“宁汉分裂”。江西南昌则在武汉和南京之间。由于共产党的影响不断扩大,从4月起南京等地的国民党开始大量逮捕和处决共产党人,发动了四一二政变,武汉的国民党在7月亦决定“清党”。一方面解聘鲍罗廷的顾问职务,一方面通知各政府部门和军队驱逐共产党人。
八一南昌起义起义的目的是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唤醒广大中国人民,表明中国共产党要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并不是要通过南昌起义这样的一种起义方式来夺取国民党的政权,共产党的目的是联合愿意革命的国民党左派,挥师南下广东,建立革命根据地,实行二次北伐,实行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1928年4月,朱德领导的南昌起义的队伍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的队伍在井冈山上会师,组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反“围剿”
从1930年10月到1934年10月,国民党先后发动了五次围剿红军和根据地的军事行动,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五次反围剿的斗争,前四次反围剿取得胜利,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第一次反“围剿”(1930)
1930年12月上旬,国民党鄂豫皖三省“围剿”军共集结8个师3个旅近10万兵力,发动了对鄂豫皖根据地的第一次“围剿”。12月30日红一军属部红一师和红二师痛击敌四十六师与六安香火岭,为粉碎第一次“围剿”奠定了胜利的基础。红一军与红十五军于1月中旬在麻城福田河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邝继勋任军长,余笃三任政治委员。2月退守六安国民党第四十六师以第一、第二营为骨干武装起义,捣毁了六安先政府,取得胜利。至此国民党对皖西苏区发动的第一次“围剿”被彻底粉碎。
第二次反“围剿”(1931)
1931年3月下旬,蒋介石限令5月下旬“完全肃清” 鄂豫皖区红军。围攻兵力达11个师,约13万人。4月13日国民党军占领独山,14日占领诸佛庵,15日占领麻埠。25日红十一师及红十师第二十九师猛攻独山镇,全歼守敌。诸佛庵、麻埠守敌逃回霍山。至5月下旬,共歼敌5000余人,取得第二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
第三次反“围剿”(1931)
1931年10月在六安麻埠成立了红二十五军,邝继勋任军长,王平章任政治委员。11月7日红二十五军和红四军合编成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治委员,近3万人。
红四方面军成立后于1931年11月10日发起黄安战役,历时43天,歼敌15000余人;1932年1月19日发起商潢战役,历时10多天,歼敌5000余人。1932年3月21日,徐向前率部包围了六安苏家埠等敌据点,用围点打援的战术,历时48天,歼敌30000余人,生擒总指挥厉式鼎,解放了淠河以东的广大地区,取得了第三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
第四次反“围剿”(1932)
1932年,鄂豫皖中央分局在六安县燕子河(今属金寨县)召开会议,讨论红四方面军战略转移问题。
广州起义1932年6月,蒋介石抽调30余万兵力,对鄂豫皖根据地发动了第四次“围剿”。根据地军民奋战三个月,打破敌人的“围剿”,鄂豫皖中心区霍邱、红安、新集、金家寨均未落入敌手。10月12日,张国焘率鄂豫皖中央分局和红四方面军主力西移川陕,只留下鄂豫皖省委和在皖西的红七十四师、七十五师及各独立师团由沈泽民负责,在根据地继续坚持斗争。
第五次反“围剿”(1933)
1933年7月17日,蒋介石调8个师10万余人,以刘镇华为司令,第五次进攻鄂豫皖根据地。9月10日,敌以7个师向皖西北根据地中心合围。鄂豫皖省委组织反击,因寡不敌众失利。26日省委令红二十五军返回鄂东北, 留部分部队坚持皖西北苏区斗争。10月初,红二十五军与红八十二师合编,重建红二十八军,军长徐海东,政委郭述申。
长征
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主力被迫战略撤退,史称“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
会师之后,出于打通对苏联的国际交通线的战略部署,四方面军部分主力(约一半)加上红一方面军红五军团组成“西路军”,约两万人,在虎豹口度过黄河之后,向甘肃河西地区前进,不久失败,全军仅剩四百余人,在李先念等人的带领下,到达新疆星星峡,被新疆军阀盛世才缴械。
改编为八路军
抗日战争爆发后的1937年8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红一方面军改编为第115师,红二方面军为第120师,红四方面军为第129师。中国工农红军番号从此撤销。
抗日战争爆发后,迎来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1937年8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红一方面军改编为第115师,红二方面军为第120师,红四方面军为第129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留守南方的红军部队和南方八省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中国工农红军番号从此撤销。
中国工农红军的编制
第一方面军
1930年8月,红一、三军团在浏阳永和市会师,成立了第一方面军。由于该军团负责中央苏区的军事安全,也称中央红军。兵力最高达24个军共7万余人。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毛泽东。1932年6月改称红一方面军。
第二方面军
1936年5月,红二、六军团在战略转移途中,奉中央命令,组成第二方面军,并将红三十二军(一方面军)编入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副总指挥萧克,政治委员任弼时,副政治委员关向应。 共1万余人。
第四方面军
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并称,为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部队之一。
红四方面军以鄂豫皖苏区部队为主力组成,1931年11月7日于湖北黄安七里坪成立,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政治部主任刘士奇,下辖红四军(军领导由方面军总部兼任)和红二十五军(军长旷继勋、政治委员王平章),总兵力共3万余人,时为中国共产党控制下仅次于中央红军的军事力量。红四方面军的实际领导权由张国焘控制。不久,又建立红九军,全军共有六个师。
1932年7月开始,国民党军队以30万人的兵力,对鄂豫皖苏区发起围剿,这是第四次反围剿战争的一部分。10月12日,迫于政府军的强大压力,红四方面军决定放弃鄂豫皖苏区,除留下红七十四师和红七十五师及各独立部队编成红二十五军由沈泽民负责坚持游击战之外,军部和主力红十师、红十一师、红十二师和红七十三师转战陕西南部,取消各军番号,12月在陕西和四川边界创建川陕苏区。
1933年7月,红四方面军击败川军的三路围攻,力量迅速发展,遂将所辖四个师升格为军,依次改编为红四军、红九军(军长何畏、政治委员詹才芳、副军长许世友、参谋长王学礼、政治部主任王新亭)、红三十军(军长余天云、政治委员李先念)和红三十一军(军长王树声、政治委员张广才),又将川东游击队改编为红三十三军(军长王维舟、政治委员杨克明、副军长罗南辉),共辖5个军,总兵力达8万人。
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奉命退出川陕苏区,开始长征。6月,在四川懋功与红一方面军会师。8月,两军混编共同北上,红四方面军主力和中共中央军委为左路军。不久,张国焘率左路军穿过松潘草地到达阿坝后,拒绝继续北上,南下再过草地,希望能在西康创建根据地,但屡遭挫折,部队损失严重。
1936年7月初,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二、六军团旋即组成红二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共同北上。10月22日,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随后,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命令,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率红五军、红九军、红三十军和骑兵师奉命西渡黄河后,11月8日改称西路军,致力于打通前往苏联的通道,但是因受马家军阻截,加之后无援军,全军覆灭,余部分为两部,一部分436人由李先念率领进入新疆,被当地军阀盛世才缴械,后编为红军特种大队,另一部分各自突围后分批回到延安。
1937年8月,剩余红四方面军部队和红二十九军等整编为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投入抗日战争。
中国工农红军历史上的35个军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第一次正式称为“红军”,始于1928年5月25日。之所以将自己领导的武装称为“红军”,其中一个原因是借鉴苏联红军的称谓。当日,中共中央颁发的《军事工作大纲》指出:“为保障暴动的胜利与扩大,建立红军已为目前的要义。”为此,大纲明确规定:“割据区域所建立之军队,可正式定名为红军,取消以前工农革命军的名义。”《军事工作大纲》的颁发,对于各地的军事斗争和红军的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大纲颁发之后,全国各地的工农革命军及其他工农武装陆续改称为红军。1930年后,又逐渐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工农红军的最初源头和骨干力量,是1927年8月至1929年12月间,中国共产党相继在中国中部、南部、东部、北部和西北部广大地区领导的近百次不同规模的武装起义和暴动中保留下来的武装,其中著名的有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的南昌起义;毛泽东等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张太雷、叶挺、恽代英、聂荣臻等领导的广州起义;彭德怀等领导的平江起义;邓小平等领导的百色起义,等等。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相继建立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和湘鄂西、鄂豫皖、海陆丰、琼崖、闽浙赣、湘鄂赣、湘赣、左右江、川陕、陕甘、湘鄂川黔、赣东北、苏北等革命根据地。中国工农红军也不断发展壮大,组成了第一方面军、第二方面军、第四方面军和西北红军等红军部队,依靠群众,实施正确的军事战略及指挥方针,连续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多次“围剿”和“清剿”。中国工农红军迅猛发展到30余万人,先后出现了35个军的番号。本文记述的,就是红军各军首次成立时的编制序列及其演变后的走向。
历史上的35个红军部队: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二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六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七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八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九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一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二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三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四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七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八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九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一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三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四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五军
“中国工农红军56028” 7相关参考
红军在改编成抗战时的八路军之前,中国工农红军一共有三大主力军,分别是第一、二、四方面军。那么,为何没有第三方面军呢?是故意空过去的吗?事实上,在红军初创时,除了中央苏区的中央红军(即后来的第一方面军)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有四大出发地:(一)中央红军(又称红一方面军),1934年10月从江西于都出发;(二)红二十五军,1934年11
中国历史大事件中国历史简介中国的历史起源中国的历史的全过程中国多少年历史?这才是真正的中国历史,简称中华上下550万年![奸笑][奸笑]朝代/寿命原始人(440万年)部落(8万年)三皇(没有记载)五帝
1.关于《中国大历史》上下两册与《中国通史》《中国通史》是吕思勉的成名作,又称吕著《中国通史》。全书约60万字。上册是总论中国历朝历代的经济、文化、民族、教育等;下册是政治军事史。《中国大历史》又名《
83年前的今天,1935年6月中央红军强渡大渡河,在汉源击溃川军杨森部后,经天全、芦山抵宝兴。6月12日,自宝兴县硗碛村出发,翻越长征以来的第一座雪山夹金山。此山海
中国人的起源中国人的起源众说纷纭,至今仍有不少西方学者坚称中国人的祖先是来自中亚的(西来说)及自南亚北上的(南来说)。不过,目前累积的资料已可证明中国人的祖先是在中国大陆生息繁衍而且延绵不断。有关中国
四大文明古国,为什么中国不被称为古中国?因为中国是唯一一个文化未遭断绝的文明古国。现在的印度、埃及已经不是以前的印度、埃及了。比如,现在的埃及已经是伊斯兰文化埃及,而不是涅伽达文化埃及。中国,还是华夏
中国电力的历史自中国有商品电以来,已有120年。120年来的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国的电力工业经过了旧中国67年的艰难曲折、蹈珊缓慢的发展,随着新中国的诞生,迎来了中国电力工业
中国近代历史和中国党史如何划分?中国近代史究竟研究那一个时期的历史?不同时期的学者认识是不一样的。中国历史载籍中早有近代的提法,但是近代以来历史科学中近代的概念,大致上来自欧洲的史家。在西文里,mod
20万难民涌入中国,中国对他们热情款待,现在恳请中国颁发国籍
很多人觉得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科技水平和生活水平都很低。尤其是在60年代的时候,中国进入三年困难期,以至于我国有大量先进科学人才和有权有势的人流亡到了海外,成为我们今天所说的华侨。但其实大家并不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