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运使

Posted 漕运

篇首语: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转运使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转运使

  转运使(汉语拼音:Zhuanyun Shi),中国唐代以后各王朝主管运输事务的中央或地方官职。首见于唐,是主管漕运的使职,后与盐铁使合并为盐铁转运使。

  唐代建都长安,因关中地狭,产粮不敷食用,需仰给于盛产粮食的江淮。唐高宗以后,官员激增,加以军需民食,漕运成为迫切问题,于是有设专使以负责漕运的必要。唐玄宗先天二年(713),以李杰为陕州水陆发运使,此为专门设使之始。开元二年(714),又以李杰为河南水陆发运使,改进洛阳至长安间的运输。开元二十二年,以裴耀卿为江淮转运使。耀卿改进自江淮直至长安的全线漕运方法,采用沿线置仓、节级搬运法,以避免因江、淮、汴、河、洛水情不同而导致的船舶停滞和沉船损失;又于三门峡东西各置粮仓,凿三门北山为陆运以避滩险,缩短了洛阳、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西)间的陆运路程,使漕运量激增,基本解决了关中缺粮问题。自裴耀卿为使后,江淮转运使遂为常设使职。安史之乱后,朝廷财政几乎全恃江淮赋税盐利来支持,江淮转运更为重要。唐代宗时刘晏为盐铁、转运二使。自刘晏后,盐铁、转运逐渐合为一使,称盐铁转运使。继任者皆循刘晏之法。盐铁转运使常兼宰相衔,或由重臣兼领;有时则以浙西观察使或淮南节度使领之。本使若在扬州,则以副使留长安,称为上都留后。

防御使

  宋太宗时于各路设转运使,称某路诸州水陆转运使,其官衙称转运使司,俗称漕司。转运使除掌握一路或数路财赋外,还兼领考察地方官吏、维持治安、清点刑狱、举贤荐能等职责。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以前,转运使职掌扩大,实际上已成为一路之最高行政长官。

  西夏有都转运司,设转运使等官。辽、金两代于各路设转运司,金中都转运司称都转运司,各以使领之,掌管征解钱谷、仓库出纳、权衡度量等事务。元世祖中统三年(1262),以阿合马领中书左右部兼诸路转运使,专理财赋,改各路监榷课税所为转运司。元在产盐各省区设都转盐运使司盐运使,简称运司,又称转盐运使,专司盐运。明、清亦有转盐运使,是专管盐务的长官。民国时期在产盐区仍设有盐运使。

“转运使269697” 2

相关参考

北宋清官包拯一生为什么很少有朋友?

...。奉使契丹还,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幸大臣。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

历史上是否真有包拯这个人

历史上真有包拯这个人。包拯(999-1062),汉族,宋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字希仁。天圣朝进士。累迁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奉使契丹还,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

是什么促进了大同在近代以来的迅速崛起

因铁路运输而兴起的转运业,促进了大同商业的繁荣,大同出现了以转运粮食、木材、煤炭、皮毛为主业的各类转运公司。为扩大业务量,各转运公司大都设有岔道,火车皮可直达转运站装卸货物;除自营买卖外,转运公司还代

韩企先

  韩企先(1082~1146),中国金代汉人宰相。燕京(今北京)人。先世为蓟州玉田人,世仕于辽。辽乾统年间进士。辽亡,入仕金朝,任转运使、西京留守等职。天会七年(1129),任尚书左仆射兼侍中,封楚

阿合马

  阿合马(拼音:āhémǎ),(?~1282),元代初期大臣。出生于中亚费纳喀忒(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西南锡尔河右岸)。中统三年(1262),领中书左右部,兼诸路都转运使,负责财赋。至元元年(126

杜佑

  杜佑(735~812年),中国唐代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佑以门资入仕,历任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出为岭南、淮南节度使

历史上包拯有没有儿子

历史上的包拯有儿子。包拯一生有两个儿子,他们是包繶和包绶。包拯在1027年进京参加赶考,并且考中了当时宋朝时期的进士,于是进入宋朝政府工作,先后担任过监察御史,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户部

浅析关羽张飞失败均与其性格缺陷有关

 浅析关羽张飞失败均与其性格缺陷有关  行动知人  韩滉,字太冲,唐朝人。其父即唐玄宗时宰相韩休。历任唐晋州刺史、浙江东西道观察使、镇海节度使、度支使、江淮转运使等职,晚年官至宰相。性情刚烈

韩世忠能跻身南宋中兴四大名将,有一件事很重要

吕颐浩,字元直,乐陵人(今山东德州),出身贫寒之家,哲宗绍圣三年的进士,五十岁的时候,曾和种师道一起参加过伐辽,任燕山府路转运使,收复燕山北宋君臣沾沾自喜之际,吕颐浩看到了金人崛起给帝国带来的军事危险

为什么说男子梅询堪称北宋最香的男人?

...历知苏、濠、鄂、楚、寿、陕诸州,为两浙、湖北、陕西转运使,仁宗天圣六年(1028)直昭文馆,知荆南。明道元年(1032)以枢密直学士知并州(《北宋经抚年表》卷三)。入为翰林侍读学士,拜给事中,知审官院。宝元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