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
Posted 山阴
篇首语:有些人不管变得多么衰老,却从不失去他们的美丽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陆游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陆游
陆游陆游(1125~1210年),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尚书右丞陆佃孙、直秘阁陆宰子。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小时随父避金军南逃,历尽艰辛。自幼好学不倦。19岁进士试落第。29岁参加锁厅试为第一,次年参加礼部试又列于秦桧孙秦埙之前,触怒秦桧,被黜落。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有手定《剑南诗稿》85卷,收诗9000余首。又有《渭南文集》50卷(其中包括《入蜀记》6卷,词2卷)、《老学庵笔记》10卷及《南唐书》等。书法遒劲奔放,存世墨迹有《苦寒帖》等。
目录
生平简介
陆游(1125~1210年),中国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孙、直秘阁陆宰子。陆游小时,随父避金军南逃,历尽艰辛。他自幼好学不倦。19岁进士试落第。20岁时与唐氏结婚,夫妻感情甚笃,但被母亲拆散。29岁参加锁厅试为第一,次年参加礼部试又列于秦桧孙秦埙之前,触怒秦桧,被黜落。绍兴二十八年(1158),才开始任职。孝宗即位,起初颇有抗金之志,陆游力赞张浚北伐。后宋军于符离溃师,张浚被排挤去职,陆游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被免职。
乾道五年(1169),起为夔州通判。八年三月,主战将领王炎宣抚川陕,辟为权宣抚司干办公事兼检法官。在此期间他身着戎装,驱驰于汉中一带,开始了“铁马秋风大散关”的战斗生涯。并向王炎陈进取之策,提出一些经略中原、积粟练兵的战略。认为“王师入秦驻一月,传檄足定河南北”。但这一片报国赤忱并不能实现。腐败的宋廷只求苟安,无意进取,致使将士闲置前线,“报国欲死无战场”。同年十月,王炎奉调回临安,陆游改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他只好抱着“不见王师出散关”和“悲歌仰天泪如雨”的激愤心情,眼看着收复中原的希望破灭。淳熙二年(1175),范成大镇蜀,辟陆为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陆与范有诗文之交,不拘官场礼数,言者论其“不拘礼法,恃酒颓放”,遂自号放翁。这是他创作上收获最多的时期。陆游对这一创作阶段很珍视,将全部诗作结集为《剑南诗稿》,全部文章结集为《渭南文集》。
淳熙五年(1178)春,陆游诗名日盛,受到孝宗召见,但并未真正得到重用,孝宗只派他到福州、江西做了两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后以擅发义仓米赈灾,被罢职还乡,闲居6年。十二年,起知严州,除军器少监。绍熙元年(1190),迁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嘉泰二年(1202),权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兼秘书监。三年书成,升宝章阁待制,致仕。陆游长期蛰居农村,在幽静但却清贫的生活中度过晚年。他将书房命名为“老学庵”,以坐拥书城为乐。后应韩侂胄之请,撰写《南园》、《阅古泉记》。
家世背景
陆游出生于名门望族、江南藏书世家。陆游的高祖陆轸是大中祥符年间进士,官至吏部郎中;祖父陆佃,师从王安石,精通经学,官至尚书右丞,所著《春秋后传》、《尔雅新义》等是陆氏家学的重要典籍。陆游的父亲陆宰,通诗文、有节操,北宋末年出仕,曾任京西路转运副使。
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十七日,陆宰奉诏入朝述职,偕夫人唐氏由水路进京,于淮河舟上喜得第三子,取名陆游。同年冬,金兵南下,并于靖康二年(1127年)攻破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灭亡(靖康之耻),陆宰遂携家眷逃回老家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
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渡江南侵,宋高宗率臣僚南逃,陆宰改奔东阳,家境才开始逐步安定下来,时陆游年仅四岁。
陆游出生于两宋之交,成长在偏安的南宋,民族的矛盾、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初入仕途
陆游自幼聪慧过人,先后师从毛德昭、韩有功、陆彦远等人。十二岁即能为诗作文,因长辈有功,以恩荫被授予登仕郎之职。
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陆游进京临安(今浙江杭州市)参加锁厅考试(现任官员及恩荫子弟的进士考试),主考官陈子茂阅卷后取为第一,因秦桧的孙子秦埙位居陆游名下,秦桧大怒,欲降罪主考。次年(1154年),陆游参加礼部考试,秦桧指示主考官不得录取陆游。从此陆游被秦桧嫉恨,仕途不畅。
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秦桧病逝,陆游初入仕途,任福州宁德县主簿,不久,调入京师,任敕令所删定官。陆游进入朝中后,应诏上策,进言“非宗室外戚,即使有功,也不应随意封加王爵”;高宗酷爱珍稀玩物,陆游认为“亏损圣德”,建议皇帝严于律己。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陆游以杨存中掌握禁军过久,权威日盛,多有不便,进谏罢免杨存中,高宗采纳,降杨存中为太傅、醴泉观使,升陆游为大理寺司直兼宗正簿,负责司法工作。
北伐献策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孝宗赵昚即位,任命陆游为枢密院编修官,赐进士出身。陆游上疏,建议整饬吏治军纪、固守江淮、徐图中原。时孝宗在宫中取乐,并未重视,陆游得知后告诉大臣张焘。张焘入宫质问,孝宗遂罢陆游为镇江府通判。
隆兴元年(1163年),宋孝宗以张浚为都督,主持北伐。陆游上书张浚,建议早定长远之计,勿轻率出兵。张浚派大将李显忠、邵宏渊领兵出击,收复灵壁、虹县,进据符离,因李邵不睦,宋军大败(符离之战),偏安之论随即甚嚣尘上。张浚上疏领罪,被贬为江淮宣抚使。
隆兴二年(1164年)春,陆游在镇江任上结识张浚,献策出师北伐,张浚赞扬为“志在恢复”。四月,“隆兴和议”将签成,陆游上书东西两府,进言说:“江东之地,自吴国以来,莫不以建康为都城。临安频临大海,运粮不便,且易受意外袭击,皇上驻扎临安,只能作为权宜之计。合约签订之后,皇上应驻扎建康、临安,金朝来使,或到临安、或到建康,这样以来,可以争取时间建都立国,而不令金朝生疑。”时龙大渊、曾觌掌权,陆游就对枢密使张焘说:“曾觌、龙大渊利用职权,广结私党,迷惑朝廷,今日不除,后患无穷。”张焘闻言奏报朝廷,孝宗大怒,贬陆游为建康府通判。
乾道元年(1165年),陆游调任隆兴府通判。有人进言陆游“结交谏官、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朝廷即罢免了陆游的官职。
军僚幕府
乾道五年(1169年)十二月,朝廷征召已赋闲四年的陆游,任为夔州通判,主管学事兼管内劝农事,陆游携家眷由山阴逆流而上,采撷沿路风土民情,作《入蜀记》。
乾道七年(1171年),王炎宣抚川、陕,驻军南郑,召陆游为干办公事,陆游得书甚为欣喜,只身前往南郑,与张季长、阎苍舒、范西叔、高子长等十余人同在南郑幕府任职。王炎委托陆游草拟驱逐金人、收复中原的战略计划,陆游作《平戎策》,提出“收复中原必须先取长安,取长安必须先取陇右;积蓄粮食、训练士兵,有力量就进攻,没力量就固守”。
陆游到王炎的军幕后,常到骆谷口,仙人原,定军山等前方据点和战略要塞,并到大散关巡逻。时吴璘之子吴挺代父掌兵,骄傲放纵、多次因微小过失杀人,王炎不敢得罪。陆游建议用吴玠之子吴拱代替吴挺掌管兵权。王炎认为“吴拱胆怯、缺少智谋,遇到敌人必败”,陆游反驳说:“吴挺遇敌,又怎能保证他不败?如果吴挺立有战功,更难驾驭。”至韩侂胄北伐时,吴挺之子吴曦叛敌,陆游的话果然得到验证。
十月,朝廷否决北伐计划的《平戎策》,调王炎回京,幕府解散,出师北伐的计划也毁于一旦,陆游感到无比的忧伤。大散关一带的军旅生活,是陆游一生中唯一的一次亲临抗金前线、力图实现爱国之志的军事实践,这段生活虽只有八个月,却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
蜀中生涯
乾道八年(1172年),陆游被任为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官职清闲,陆游骑驴入川,颇不得志。次年,改任蜀州通判;五月,经四川宣抚使虞允文举荐,陆游又改调嘉州通判。
淳熙元年(1174年)二月,虞允文病逝,陆游又调回蜀州通判。再任蜀州期间,陆游深入考察地方风土民情,并先后造访翠围院、白塔院、大明寺等当地名胜,愈发爱上了这块天府之地,并萌发出“终焉于斯”的念头。三月,参知政事郑闻以资政殿大学士出任四川宣抚使,陆游大胆上书,建议出师北伐,收复失地,未被采纳。五月,陆游主持州考,杨鉴夺得第一名,取得参加秋试的资格,陆游写诗以资鼓励。八月,陆游在蜀州阅兵,作《蜀州大阅》,抨击南宋养兵不用、苟且偷安。十月,陆游又被派到荣州代理州事。
淳熙二年(1175年),范成大由桂林调至成都,任四川制置使,举荐陆游为锦城参议。范成大统帅蜀州,陆游为参议官,二人以文会友,成莫逆之交。 南宋主和势力诋毁陆游“不拘礼法”、“燕饮颓放”,范成大迫于压力,将陆游免职。陆游就在杜甫草堂附近浣花溪畔开辟菜园,躬耕于蜀州。
淳熙三年(1176年),为回应主和派攻击他“颓放”、“狂放”,陆游自号“放翁”,进行反击。六月,陆游奉命主管台州桐柏山崇道观,以“祠禄”维持家人生计。
淳熙四年(1177年)六月,范成大奉召还京,陆游送至眉州,恳请范成大回朝后劝皇帝“先取关中次河北”、“早为神州清虏尘”。
宦海浮沉
淳熙五年(1178年),陆游诗名日盛,受到孝宗召见,先后任命为福州、江西提举常平茶盐公事。
淳熙六年(1179年)秋,陆游被任为江西常平提举,主管粮仓、水利事宜。次年,江西水灾,陆游号令各郡开仓放粮,并亲自“榜舟发粟”。同时上奏朝廷告急,请求开常平仓赈灾。十一月,陆游奉诏返京,给事中赵汝愚借机弹劾陆游“不自检饬、所为多越于规矩”,陆游忿然辞官,重回山阴。
淳熙十三年(1186年),陆游闲居山阴五年之后,朝廷才重新起用他为严州知州。陆游入京向孝宗辞行,时陆游诗名大胜,孝宗于延和殿勉励陆游说:“严陵山青水美,公事之余,卿可前往游览赋咏。”陆游在严州任上,“重赐蠲放,广行赈恤”,深得百姓爱戴。闲暇之余,陆游整理旧作,命名为《剑南诗稿》。
淳熙十五年(1188年)七月,陆游任满,朝廷升为军器少监,掌管兵器制造与修缮,再次进入京师。
淳熙十六年(1189年)二月,孝宗禅位于赵惇(宋光宗),陆游上疏,提出治理国家、完成北伐的系统意见,建议“减轻赋税、惩贪抑豪”;“缮修兵备、搜拔人才”,“力图大计”,以恢复中原。
绍熙元年(1190年),陆游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再次进言光宗广开言路、慎独多思,并劝告光宗带头节俭,以尚风化。由于陆游“喜论恢复”,谏议大夫何澹弹劾陆游之议“不合时宜”,主和派也群起攻之,朝廷最终以“嘲咏风月”为名将其削职罢官。陆游再次离开京师,悲愤不已,自题住宅为“风月轩”。
李清照编修国史
绍熙五年(1194年),太上皇赵昚病故,宋光宗赵惇称病不肯居丧,满朝哗然。知阁门事韩侂胄与知枢密院事赵汝愚等密谋,废除赵惇,立太子赵扩为帝,是为宋宁宗。韩侂胄是赵扩妻韩氏的叔父,把持朝政,独揽大权,贬朱熹、斥理学、兴“庆元党禁”,专权跋扈,陆游便写诗谴责韩侂胄。
嘉泰二年(1202年),陆游被罢官十三年后,朝廷诏陆游入京,担任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一职,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并免去上朝请安之礼,不久陆游兼任秘书监。
编修国史其间,因韩侂胄主张北伐,陆游大力赞扬和支持,给予种种合作,并应韩侂胄之请,为其作记题诗,勉励韩侂胄抗击外侮,为国立功。
嘉泰三年(1203年)四月,国史编撰完成,宁宗升陆游为宝章阁待制,陆游遂以此致仕,时年七十九岁。
临终示儿
嘉泰三年(1203年)五月,陆游回到山阴,浙东安抚使兼绍兴知府辛弃疾拜访陆游,二人促膝长谈,共论国事。辛弃疾见陆游住宅简陋,多次提出帮他构筑田舍,都被陆游拒绝。
嘉泰四年(1204年),辛弃疾奉召入朝,陆游作诗送别,勉励他为国效命,协助韩侂胄谨慎用兵,早日实现复国大计。
开禧二年(1206年),韩侂胄请宁宗下诏,出兵北伐,陆游闻讯,欣喜若狂。宋军准备充分,出师顺利,先后收复泗州、华州等地。但韩侂胄用人失察,吴曦等里通金朝,按兵不动,图谋割据。陆游诗翰多次催促,吴曦不理。不久,西线吴曦叛变,东线丘崈主和,韩侂胄日益陷于孤立。
开禧三年(1207年)十一月,史弥远发动政变,诛杀韩侂胄,遣使携其头往金国,订下“嘉定和议”,北伐宣告彻底失败。陆游听到这些不幸的消息,悲痛万分。
嘉定二年(1209年)秋,陆游忧愤成疾,入冬后,病情日重,遂卧床不起。十二月二十九日(1210年1月26日),陆游与世长辞,享年八十五岁。临终之际,陆游留下绝笔《示儿》作为遗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文学成就
诗歌
陆游是宋代爱国主义诗人,他生活的时代正是江西诗派盛行之时,他经历了一个从学习江西诗派到摆脱江西诗派影响的创作历程。少年时代,他曾向曾幾学诗,对吕本中提倡的“活法”极为赞赏。但到中年以后,却对江西诗派的诗论主张多有批评,对江西诗派末流过分讲求雕章琢句深表不满,认为“琢雕自是文章病,奇险尤伤气骨多”(《读近人诗》),甚至对“活法”也提出了质疑。其《澹斋居士诗序》云:“盖人之情,悲愤积于中而无言,始发为诗,不然,无诗矣。苏武、李陵、陶潜、谢灵运、杜甫、李白,激于不能自已,故其诗为百代法。”可见,他认为诗歌创作要重内在修养而不应过多看重外在形式。
陆游的文学创作以诗歌成就最大,被誉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今存诗9,300余首。他的诗歌创作经历了3次较大变化。入蜀以前,他宗杜甫,受江西诗派影响较大,虽穷极工巧而仍归雅正。这一时期诗作很多,但后来被他删削,今存者仅200余首。入蜀以后,尤其是在汉中抗金前线时期,其诗更增闳肆,自出机杼,尽其才而后止。这一时期的诗作奠定了他在诗歌史上自成一家的崇高地位。晚年闲居山阴,诗力渐造平淡,早年求工见好之意亦尽消除,反映出“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粹然无疵瑕,岂复须人为”(《文章》)的主张。
陆游诗歌最突出的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收复中原是他一生反复咏吟的主题,青年时代他就立下“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夜读兵书》)的宏志。到中年壮志未酬,更显得义愤填膺,“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直至晚年他还表示“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书愤》)。即使在弥留之际,他仍然念念不忘收复中原,悲愤地道出“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的遗愿。
他的抗金宏愿不能实现,是由于主和派投降卖国所致,因此他对朝廷中的主和派充满愤恨,“诸公可叹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桧)”(《追感往事》),“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救岳飞”(《夜读范至能〈揽辔录〉》)。其余如《关山月》、《陇头水》、《感事》,无不表现出这种强烈的憎恶之情。他对沦陷区的人民充满关切,“赵魏胡尘千丈黄,遗民膏血饱豺狼”(《题海首座侠客像》),“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对百姓的痛苦表示出极大的同情。
除了这种抒发爱国情怀的诗篇之外,陆游还写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的诗篇,无论写景咏物、议论感怀,都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陆游诗各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俱各擅长。清赵翼谓“放翁以律诗见长,名章俊句,层见叠出,令人应接不暇。使事必切,属对必工;无意不搜,而不落纤巧;无语不新,而不事涂泽,实古来诗家所未见也”;“其古体诗,才气豪健,议论开辟,引用书卷,皆驱使出之,而非徒以数典为能事。意在笔先,力透纸背,有丽语而无险语,有艳词而无淫词,看似华藻,实则雅洁,看似奔放,实则谨严”(《瓯北诗话》卷六)。确实,在他的诗集中,像“病树有凋叶,残蝉无壮声”(《秋怀》)、“树杪忽明知月上,竹梢微动觉风生”(《池上》)、“水浅游鱼诨可数,山深药草半无名”(《山行》)、“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临安春雨初霁》)、“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无不脍炙人口。陆游的诗歌由于数量巨大,因此在艺术上也有不足之处,有时用笔率意,疏于锤炼,故显得句式重复,凝练不足。
词
陆游也擅长词,现存词130余首。刘克庄称其词“激昂感慨者,稼轩不能过;飘逸高妙者,与陈简斋、朱希真相颉颃;流丽绵密者,欲出晏叔原、贺方回之上”(《后村诗话》续集卷四),呈现出多样化的风格。如〔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回忆当年从军的往事,叹息年已老而功业未就,抒发满腔悲愤,风格苍凉而又豪放。其余如〔水调歌头〕《多景楼》“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黯难收”,〔沁园春〕《三荣横溪阁小宴》“许国虽坚,朝天无路,万里凄凉谁寄音”,〔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无不寄托着词人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词风近似于苏轼的清旷超迈、辛弃疾的沉郁苍凉。他也有一些词纤丽似秦观,如〔钗头凤〕“红酥手黄滕酒”为怀念故妻之作,情意哀怨惆怅,尤其是词末的三叠字“错错错”、“莫莫莫”,更为后世词评家所称赏。他还有一些寓意高远的作品,如著名的〔卜算子〕《咏梅》,以梅花的孤高自洁,譬喻自己不慕荣利与至死不渝的情操。但是陆游的词显然不能与其诗相提并论。
散文
陆游亦以文名于当时,其记铭序跋之类,或叙述生活经历,或抒发思想感情,或论文说诗,此类最能体现陆游散文的成就,同时也如在诗中一样,不时表现着爱国主义的情怀,如《韩镇堂记》、《铜壶阁记》、《书渭桥事》、《傅给事外制集序》等;而《上辛给事书》、《澹斋居士诗序》,则阐述他对文学的独到见解;《烟艇记》、《书巢记》、《居室记》,记述与乡民生活情状,清新隽永,富有情韵。他的《入蜀记》6卷,笔致简洁而又宛然如绘,不仅是引人入胜的游记,同时对考订古迹和地理沿革也有帮助。他的《老学庵笔记》则是随笔式的散文,笔墨虽简而内容甚丰,所记多系轶文故实,颇有史料价值。其中论诗诸条(如批评时人“解杜甫但寻出处”等),亦堪称卓见。
总之,陆游是一位创作丰富,具有多方面才能的作家。特别是在诗歌创作上,成就尤其突出。人们公认他高于当时与他并称的尤袤、范成大、杨万里,清人赵翼还认为他胜过苏轼。他说:“宋诗以苏、陆为两大家,后人震于东坡之名,往往谓苏胜于陆,而不知陆实胜苏也。”(《瓯北诗话》卷六)从总体来看,特别是从反映时代的深度和广度来看,陆游确不愧是宋代最杰出的诗人。
陆游的著述甚丰,据汲古阁刻《陆放翁全集》,计有:《剑南诗稿》85卷,《渭南文集》50卷(其中包括词2卷,《入蜀记》6卷),《放翁逸稿》2卷,《南唐书》18卷,《老学庵笔记》10卷等。其他尚有《放翁家训》及《家世旧闻》等。中华书局于1976年排印《陆游集》5册,书后附今人孔凡礼《陆游佚著辑存》。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出版有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1979年中华书局出版有《老学庵笔记》10卷的校点本。
史学成就
陆游还具有史才,陆游的史学成就,主要不在三作史官时所修的《两朝实录》和《三朝史》,而在于他私撰的《南唐书》。南宋时期,记述南唐历史的史籍有薛居正领导史馆所修的《旧五代史》、欧阳修私撰的《新五代史》等共计11个版本,陆游遍取诸本,按本纪、列传,编为《南唐书》十八卷。
陆游编撰《南唐书》的目的在于借古鉴今,为南宋王朝树一面历史的镜子。在本纪中,陆游肯定南唐烈祖李昪为“唐宪宗第八子建王恪之玄孙(李恪)”,纠正了以中原五代为正朔的观念,并在书中多次使用“帝”、“我”等词语,借记述南唐国君治国、治民及用兵之法,抒发强烈的爱国情感。
陆游《南唐书》的史学成就主要表现在:①体制创新。陆书只有本纪和列传,成为纪传体断代史中的一个特例;尤其是其“类传”,除人物以类相从外,又创设《杂艺、方士、节义列传》(卷十七)、《浮屠、契丹、高丽列传》(卷十八),归类精当,史识更胜前人。②史评色彩鲜明。宋代理学兴盛,陆游秉承以道德而不以政绩作为评判人物的唯一准绳的观点,如多数史家都批判后主李煜沉迷诗词,不思政业,坐失南唐基业,陆游却先赞后主“天资孝纯”、“以爱民为急”,再对其“酷好浮屠”作简单批驳,最后总结为“虽仁爱足以感其遗民,而卒不能保社稷”。③严谨的治史精神。陆游辨前史之误,补前史之失,其书卷数、人物虽不及马令《南唐书》之多,但史料多经考证,“简核有法”,在史料的增补保存方面有巨大价值。
书法
陆游的书法,结体以杨凝式书迹为本,参杂欧之险势,其体态天真稚拙,又来自李北海《岳麓寺碑》及颜鲁公的《麻姑山仙坛记》等,其章法多有杨凝式《神仙起居》之意趣,尤其富有特色的书法体态的天真稚拙常表现为重心偏下的点画组合,这种结字在钟繇一系的书法中常见。其晚年诗中谈到过自己的学书渊源:“草书学张颠,行书学杨风。平生江湖心,聊寄笔砚中。”他书学此三家,虽有时代的局限性。但不可否认也有所学者人品的影响。陆游的传世书迹,除少量的摩崖题名和碑记外,主要是笔札和自书诗卷。《焦山题名》和《重修智者广福寺碑记》为代表的是他的楷书艺术上的成就,前者雄强厚重而近颜体风韵,后者遒逸强健而近欧阳询、褚遂良神采;《玉京行》和《怀成都诗卷》自书诗迹是他行书艺术上的成就。前者学杨凝式而肖似,后者学张芝和羲献,遒严温润;以《纸阁帖》等为代表的自书诗迹是他的草书艺术上的成就,纵逸而不失洒脱,有所取法而又不失自家风神;以《野处帖》、《秦记帖》等为代表的书札,虽随意而不失精妙,一下笔便不同凡响,当是他人品、意致、学问的综合体现。今天我们能见到的放翁最早的书迹,是镇江焦山的摩崖大字,是乾道元年(1165)任镇江通判时写的,此书全规模颜真卿《大唐中兴颂》。当时“隆兴和议”刚刚生效,前线的战备状态仍未松驰,他题云:“烽火未息,望风樯战舰存烟霭间,慨然尽醉。”他愤然于胸的正是南宋统治者认贼作父,甘于偏安,诸将没有像李光弼、郭子仪那样“手枭逆贼清旧京”,可见他的《中兴颂》笔法,自有深意在此。他的经典之作《怀成都十韵诗》书于54岁,点画厚重不失灵动,轻灵之处不显单薄,章法上字字独立,却通篇气势连贯,有苏黄遗风。更能表现陆游富有创造力的是在此幅基调为行书的作品之中,加入了章草的成分,把行书与章草在一贯的气势中和谐统一起来,古拙中含妍媚,风韵独具。
后世纪念
故居
陆游故居遗址,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区镜湖新区东浦镇塘湾村。 在行宫、韩家、石堰三山环抱之中。1985年11月,陆游诞辰860周年,于池西南侧立碑,阳面镌“陆游故居遗址,一 九八五年九月朱东润敬书”,碑阴刻陆游故居史料。
陆游早年故居云门草堂,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平水镇平江村,为云门寺三在副寺之一。陆游之父陆宰曾隐居云门,陆游青少年时读书处就在“云门草堂”,32岁赴任福建做主簿时曾作《留题云门草堂》。明嘉靖、清康熙年间,曾二度重建。现因年久失修,佛殿塌圯,仅剩断墙残壁和几间旧屋。
祠堂
四川陆游祠,位于崇州市崇阳镇,始建于明初(1368年),占地面积约4亩,祠堂含大门、长廊、过厅、序馆、两庑、正殿等,主体陈设突出“梅”的主题。 序馆为“香如故堂”,陈列陆游生平简介、汉白玉陆游塑像、陆游手迹碑;正殿为“放翁堂”,塑陆游坐像;两庑陈列陆游诗文的各种版本及诗意画。
崇州西北的凤栖山另有梅花寨,被称为放翁遗香圣地,据专家考证为《卜算子·咏梅》意境的原型所在地。
陕西陆游祠,位于今宝鸡市大散关内,始建于1998年,仿宋代军营的建筑。祠的上方高悬一匾,上书“千古风流”;两侧墙壁绘有陆游生平图画,后壁上书写着陆游在南郑创作的一些诗词。祠的正中是陆游的立像,像高三米,纱帽软翅,一袭长衫,手持书卷,翘首昂视,一副文采风流的模样。 [193]
沈园
沈园为宋代著名园林,位于绍兴市鲁迅路,因陆游《钗头凤》成名。务观堂位于沈园南苑,主要陈列陆游的手迹复制品和碑刻、拓片;安丰堂从赤诚报国、勤政爱民、稽山镜水、世事沧桑等几个方面对陆游的生平和陆游与沈园的关系作了详尽的介绍。2001年,于沈园南苑开辟陆游纪念馆,内置陆游雕像。 2012年,沈园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参见条目
“陆游744997” 18相关参考
陆游官宦世家出身,祖父陆佃是王安石的学生,出任过尚书右丞,为朝中要员。陆游虽然从小读书勤奋,又聪明,学习非常出色,但他科考之路却非常不顺。陆游开始是靠祖上的荫庇入仕的,因为先祖为朝廷做过贡献而未考授官
我们都知道陆游是南宋著名诗人,我们在上学的时候肯定都学过陆游的诗。陆游生于北宋灭亡前夕,因为年少深受爱国思想教育,所以陆游长大后一直想为国效力。但陆游的仕途之路却称不上顺利,期间更是一度五起五落,令人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浙江绍兴)人,南宋着名爱国诗人。因为坚持抗金的主张,他一直受到投降派的压制和打击。陆游一生在仕途政治上虽然不得志,但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却得到了后人的一致赞誉,为历代所推崇
陆游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老干部,陆游出生在一个家境殷实的书香门第,陆游这个人吧哪哪都好,可是还是不招人待见,陆家的男儿好像都有这么一个特点,说话直,陆游的父亲陆宰,陆游的太爷爷陆轸都是如此。南宋那
陆游(1125-1210)南宋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有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惟陶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身世。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
陆游(1125-1210)南宋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有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惟陶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身世。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
陆游,是南宋时着名的爱国诗人,他的一生经历颠簸坎坷,在重重逆境中能活到85岁高龄,甚至在其晚年时,还能耳聪目明。究其原因,主要是他做到乐观豁达,善于养生。陆游很重视和坚持练气功。陆游的不少诗句都写下练功...
陆游,是南宋时着名的爱国诗人,他的一生经历颠簸坎坷,在重重逆境中能活到85岁高龄,甚至在其晚年时,还能耳聪目明。究其原因,主要是他做到乐观豁达,善于养生。陆游很重视和坚持练气功。陆游的不少诗句都写下练功...
陆游,是南宋时着名的爱国诗人,他的一生经历颠簸坎坷,在重重逆境中能活到85岁高龄,甚至在其晚年时,还能耳聪目明。究其原因,主要是他做到乐观豁达,善于养生。陆游很重视和坚持练气功。陆游的不少诗句都写下练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