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释义

篇首语: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闽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閩)【异体 古文】(閩)【繁体】

拼音:mǐn  部首:  总笔画:9  部外笔画:6  结构:半包围  五笔:UJI  倉頡:LSLMI  次常用字 

基本释义:

  中国福建省的别称。

便捷查询:

”字书法作者:米芾

目录

闽(閩) mǐn

  1. lt;本义gt; 古种族名。生活在浙江南部和福建一带,后因称福建为闽。
  2. 闽江,水名,在福建,为福建第一大河流。
  3. 五代十国之一。933年王延钧在长乐(今福州市)称帝,国号闽。历三十七年,后被南唐所灭。
  4. 福建的别称。
  5. 姓。

《康熙字典》释义

  【戌集上】【門字部】

  【唐韻】武巾切【集韻】【韻會】眉貧切【正韻】彌鄰切,?音珉。【說文】東南越種。【廣韻】閩越。【周禮·夏官】職方氏辨其邦國、都鄙、四夷、八蠻、七閩。【史記·東越傳】閩越王無諸。【註】東越之別名。【註】按《說文》云閩,東越,蛇種也。故字从虫門聲。【山海經】閩在海中。【註】閩越卽西甌,今建安郡是也。 又古養鳥官。【周禮·秋官·閩隷】閩隷掌役畜養鳥,而阜蕃敎擾之。 又【廣韻】【集韻】?無分切,音文。【周禮·七閩釋文】又音文。 又【廣韻】音旻。【周禮·七閩釋文】鄭氏音旻。 又【集韻】謨官切,音瞞。【周禮·七閩釋文】漢書音義,服虔者近蠻。

吴越

《说文解字》释义

  【卷十三】【虫部】 编号:8887   閩,[武巾切 ],東南越,蛇穜。从虫門聲。

百科条目

首字为“闽”的词语

  闽剧  闽方言  闽西汉剧  闽洛  闽中  闽川  闽中十子  闽北话  闽荒  闽南话

  闽派  闽江  闽蚋  闽海  闽越  闽粤  闽峤  闽学  闽僥  闽隶  闽岭  闽关

  闽虻

汉语拼音音节索引  部首检字表  笔画检字表:1-8画,9-13画,14-16画,17-48画  常用字表  通用字表  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二级字表,三级字表

nbsp; nbsp; nbsp;

nbsp;

“闽708965” 8

相关参考

五代十国历史简介

  公元907年,唐朝灭亡,我国中原地区相继建立了梁、唐、晋、汉、周五个短期王朝,共历时五十三年,历史上称作“五代”。与北方的五代大约同时,我国的南方分别建立了前蜀(都城成都)、吴(都城扬州)、闽(都

朱熹

朱熹像  朱熹(1130~1200年),南宋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徽州府

泰顺历史

一、浙江省泰顺县历史有谁知道[编辑本段]历史沿革明景泰三年(1452年)置县,景泰帝以“国泰民安,人心归顺”之意赐名“泰顺”。明景泰三年(1452),朝廷派兵镇压了浙闽边境邓茂七、叶宗留为首的农民起义

永春县历史

永春的历史文化后唐长兴四年(933年),闽王延钧称帝,以其众水会于桃溪一源,故曰桃源,升桃林场为桃源县,属泉州。后晋天福三年(938年,闽通文三年),因与湖南桃源县重名,遂以境内草木繁盛,四季如春,改

闽南普渡公历史

1.闽南为什么有普渡许多研究华人文化的海外学者,在经过探索和思考之后,往往把自己关注的目光最终移向闽文化,其中闽南文化的注目度相当高。在日本学术界,但凡研究中华文化、汉文化、海外华人华侨等诸问题的学者

关于景德镇陶瓷的历史

西晋末年,中原战乱,经济、文化与政治中心南移。越窑勃兴,达到瓷业新高。东晋人赵慨,先后在闽、浙、赣为官,因刚直不阿,疾恶如仇,官宦沉浮,被贬于赣,隐居新平,将其在浙闽了解的越窑制造技艺,引荐于此,又对

四果汤的历史

一、四果汤的由来四果汤是一道美味可口的名点,属于闽菜系。味甜爽口,清凉解毒。在很多代人的记忆里都离不开一种伴随着炎夏和蝉声的爽口甜蜜,那种爽口香甜源自于一碗流传已久的四果汤。四果汤历史悠久,系福建闽南

探询古镇的历史50字

廿八都古镇历史故事50字公元878年黄巢起义军攻打福建,被浙闽边界的仙霞岭阻挡,于是“刊山七百取建州”,在崇山峻岭间开辟了这条仙霞古道,使旁边的小镇有了历史记载。北宋时在浙江南部设都44个,这个小镇排

五代十国,五代十国都有哪些国家

五代十国都有哪些国家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十国: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余个割据政权。五代十国(907年—97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

请问福州的历史简介是什么

福州是一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名城。秦置闽中郡。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闽越王无诸都此,称东冶,武帝后为冶县,属会稽郡。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属建安郡。晋太康三年(282)分建安郡立晋安郡,为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