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传体

Posted 纪传体

篇首语:与理想平等交易,同喧嚣保持距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纪传体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纪传体

   纪传体(汉语拼音:jì zhuàn tǐ),(史书体裁之一。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由本纪、世家、表、书(志)、列传组成。以本纪、列传为主,故名。皇帝的传记称“纪”,一般人(包括皇族、外威)的称“传”,特殊情形的人物称“载记”,记载制度、风俗、经济等称“志”,以表格排列历史大事称“表”。

  本纪用以记述帝王;   世家用以叙述王侯封国和特殊人物;   用以统系年代、世系及人物;   )用以记载典章制度的原委;   列传用以记人物、民族和外国。

  中国史学传统的一个特点即是重人,纪传体被称为正史。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以前的史书多以编年体记述),中国的官方正史“二十四史”及其他史书,都依照《史记》体例,以纪传体编纂而成。而日本的《大日本史》也是以纪传体写成的。

目录

概述

  纪传体,为中国史书体裁之一,西汉太史公司马迁所创,于其所撰之史记始用之。后世正史均沿用之,遂成中国史书体裁最重要,亦最通行之史体。至今仍之。

  司马迁继父业为太史令。奉父遗命,撰通史。并发愤,上继周公、孔子,秉春秋大义,承道统,撰为体大思精,足资代表中国历史文化精神之史书,以垂久远而留典范。惟兹事体大,非有完备之史体,不足以当其任。广搜博采前此之史书,在史体上并无完备之成规可资遵循。于是尽可采者采之,不足者补之。依事实所需,秉文化精神,春秋义例,综合研究,创为一种新体制,以人为中心,以道德为骨干,以历史教育为职任。以本纪、世家、十表、八书、列传等五类,为类别题目,分别撰写。本纪以记帝王;诸侯传国,则曰世家;十表以记人物;八书以记典章制度;公卿特起,则曰列传。除八书外,皆以人为纲。合称为纪传体。史记全书共载十二本纪、三十世家、十表、八书、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配以史赞,列之篇末,供史家评骘人物之用。其论人以道德为依归。充分表现中国文化之人文精神。因其体制完备,后世史家遂沿用之,历二千余年不衰。

  纪传体是一种以纪、传等为基本构成部分的综合性史体。在中国史学史上享有其他诸体无法企及的地位和殊荣。先秦文献中,可以发现与纪、表、志(书)、传等类似的记载形式。其中,以时间顺序编排史事的形式,与纪体很相似。它出现于西周早期,并随着诸侯国史的勃兴而发展为成熟的编年体。谱牒独记世谥,“旁行邪上”,给史表提供了样本。有些著作或篇章专门记载某类文化知识,是与志类似的纪传体因素。很多文献里有叙述人生经历的内容,和传体拥有共同的特征。它们都起源于西周早期,并且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形式多样化的趋势。先秦时期,已见数种纪传体因素融会的现象。这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以某种因素为基础,其他纪传体因素掺入进来作为依附;二是多种纪传体因素合为一体,又各自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孔子修《春秋》之前,不少文献已采用纪传体因素作为叙述形式。《春秋》问世以后,编年体成为先秦史学最主要的记载形式。其他的纪传体因素,都未以独立形式运用于史书的撰述。中国史学的历史意识鲜明地表现在编年体史著中,然而其它著作采用的纪传体因素里也有所反映。

  司马迁撰《史记》,正式创立了纪传体。他对先秦纪传体因素既有继承,也有变革。十二本纪以时间先后为序叙事;它们既能单独成篇,又可前后连接。十表继承了谱牒纵横交错的结构,同时添加了“史”、“历”等因素。书体大致都由记叙和论述两部分构成。其中,它对所记文化知识发展历程的回顾,未见于先秦时期与志类似的记载形式。世家多用编年记事之法,仿于本纪。但是,它们不能如本纪那样前后相续。列传叙述人物生平,按主题或时间顺序组织材料。七十列传可分为专传、合传、类传和附传等。它们以传主特点、时间、事势等因素为编排依据。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等五体各有规格,又相互关联配合。其中,本纪只叙大要,提供统一的空间与纵贯的时间;世家、列传、书以本纪为纲要,拓展其记载范围,细化其记载内容;表体则囊括本纪、世家和列传所载重要史事,整齐其年差,补充其遗漏。由此,综合性的纪传体才得以确立。

  《史记》以纪传体展示历史运动,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各组成部分的单独展示,二是它们的综合展示。在第一层次,十二本纪展示政治中心的转移和历史发展的大致过程,十表展示历史发展的阶段及特征,八书展示典章制度演变,三十世家主要展示列国的发展大势,七十列传展示个人生平、人物群体和社会风貌的变迁。在第二层次,五体相辅相成,通过描绘多方面的人物活动、事件及其间的关系展示历史的横向运动,并以此为基础呈现历史阶段的特征及其联系,进而展示历史发展的连续性。

  纪传体成为《史记》求真的重要途径。从篇目的设置、篇目的内部组织以至篇目之间的编次,都能发现司马迁求真的思想。他清楚事实之真和观念之真的区别,并主张二者相符。道德对于人生、历史的作用,是司马迁求真的重要内容。从《史记》纪传体来看,他既强调失德对命运的危害,又否定道德能为人生带来正面的回报。他认为,上古至三代的政权转移取决于帝王的道德臧否,而春秋战国时期道德对政权转移不起关键性的作用。

  班固撰《汉书》,对纪传体进行了改造。他摒弃世家体,调整纪、表、志、传等四体的义例和编次。于是,纪成为标准的皇室编年大事记;表新增年经职纬体和人经品纬体,并按所载人物类型的名位高低顺次排列;志体出现“合志”的形式;合传重视人物名位,七十传的编排更为整齐。另外,纪、传的纲目关系得到强化,志之于纪的独立倾向却加强了。

  《汉书》纪传体对历史运动的展示,仍分为单独和综合两个层次。但是,每个层次的展示已与《史记》所有不同。第一层次里,《汉书》的十二纪呈现西汉皇朝的兴衰大势,并不关注以往政权的发展历程;十表主要展示西汉诸侯王、列侯和重要官吏等人物群体的终始强弱之变;十志的记载范围更为广博;七十传更加注重人物群体的展示。第二层次里,《汉书》纪、表、志、传四体相互配合展示历史发展的连续性,然而其更重视反映西汉皇朝的盛衰历程以及从历史空间(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显示此历程的内容和变化原因。

  班固继承了司马迁以纪传体求真的方式,并开创以篇目之间的呼应求真的先例。他也意识到观念之真和事实之真的区别。不过,他对观念之真的判定,并非完全以事实之真为基础;他所求的事实之真,也未必完全服务于观念之真的判定。因此,《汉书》纪传体所求之真表现了班固的矛盾认识及其史学的两重性。在道德观方面,班固褒扬有利于稳定统治秩序的道德,同时也揭露道德对人生的负面影响,以及它在历史进程中每况愈下的地位,与司马迁的看法有类似性。

优点

  纪传体优点是“〈纪〉以包举大端,〈传〉以委曲细事,〈表〉以序其年爵,〈志〉以总括遗漏。逮于天文、地理、国典、朝章,显隐必该,洪纤靡失。”。

  始创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以后历代正史均取此体,其优点是便于记载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情况,广泛地反映社会各阶层人物的事迹。缺点是记事分散于本纪、列传、书(志)等各篇之中,不能完整、连贯地表述每一历史事件的过程,不易表明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缺点

  纪传体也有缺点,像是记事重复互见,例如《史记》写“鸿门宴”事,此一事件在《项羽本纪》描写最为详尽,但《高祖本记》、《留侯世家》、《樊哙滕灌列传》中又一再出现。刘知几说:“同为一事,分在数篇,断续相离,前后屡出。”、“编次同类,不求年月,后生而擢居首帙,先辈而抑归末章。”

纪传体史书列表

通代纪传体列表

  《史记》 《佛祖统记》

断代纪传体列表

秦史

  《秦史》 《秦集史》

西汉史

  《汉书》

东汉史

  《东观汉记》 《后汉书》 《后汉记》 《续汉书》 《汉后书》 《后汉南记》

三国史

  《三国志》 《魏略》 《魏书》 《吴书》

晋史

  《晋书》 《晋中兴书》 《晋略》(近人撰)

十六国史

  《汉赵记》 记前赵事

  《赵石记》 记后赵事

明清小说

  《二石记》 记后赵事

  《赵书》 记后赵事

  《燕书》 记前燕事

  《秦书》 记前秦事

  《秦记》 记后秦事

  《凉记》 记后凉事

  《凉书》 记前凉事

  《南燕书》 记南燕事

  《拓跋凉录》 记北凉事

  《凉书》 记北凉事

  《燕志》 记北燕事

  《十六国春秋》

南朝史

  《宋书》 《南齐书》 《齐书》 《梁书》 《陈书》 《南史》

北朝史

  《魏书》 《后魏书》 《北齐书》 《周书》 《周史》 《隋书》 《北史》

唐史

  《旧唐书》 《新唐书》

五代十国史

  《旧五代史》 《新五代史》 《十国春秋》

宋史

  《宋史》

辽金史

  《辽史》 《金史》

元史

  《元史》 《新元史》

明史

  《明史》 《南明史》

清史

  《清史稿》(536卷) 《清史》(550卷) 《新清史》 《清史》(预定92卷)

“纪传体571469” 20

相关参考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谈《汉书》

《汉书》,又称《前汉书》,一百二十卷。其主要记述起于汉高祖元年(前206年),止于王莽地皇四年(23年),囊括了西汉一代(包括短暂的王莽政权)二百三十年的史事,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

司马迁《史记》中的十大名句,内含大智慧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称为「”二十四史”之首,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

《史记》简介,史记简介

史记简介《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

想了解中国历史要看什么书

可以看《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等。1、《史记》《史记》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

看两本有关历史的书并记下书名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

史记

《史记》(明万历二十六年北监刊本),宋裴駰集解,唐司马贞索隐,唐张守节正义。北京大学图书馆及台湾大学图书馆各有藏此版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司马迁著。为二十四史之一。最初没有固

汉书

《汉书》书影,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清同治十二(1873)年岭东使署校刊本  《汉书》(汉语拼音:HanShu;英语:HanDynastyHistoricalrecords),中国纪传体西汉断代史,为

后汉书

  《后汉书》,为纪传体断代史著作,为二十四史之一。南朝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范晔(398-445年)作。所记史事起自光武帝建武元年(25),终至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凡195年。全书120卷

梁书

《梁书》书影民国上海涵芬楼印本  《梁书》(汉语拼音:LiangShu;英语:LiangDynastyHistoricalrecords),二十四史之一,记述南朝萧梁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唐朝姚思廉著。含

陈书

《陈书》书影清乾隆刊本  《陈书》(汉语拼音:ChenShu;英语:ChenDynastyHistoricalrecords),二十四史之一,记述南朝陈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唐姚思廉撰,含本纪6卷、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