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晚清北京英国公使馆,内室珍贵影像曝光
Posted 公使
篇首语:不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图说晚清北京英国公使馆,内室珍贵影像曝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图说晚清北京英国公使馆,内室珍贵影像曝光
候客室 英国公使的房间 英国公使馆的大厅 英国公使馆的入口 英国公使馆的外观 英国公使馆庭院的走廊 中国式的会客厅 编辑、翻译: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朱恩杰相关参考
洪水在九江 江边停泊的船 九江城墙一角 九江官邸里的管家编、翻译: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朱恩杰 &nb
1912年袁世凯拜访德国公使馆照片首度曝光 桂系新旧军阀群像
11912年,北京。袁世凯拜访德国公使馆。.jpg21916年广州,民国五年十月十九日大总统寿辰纪念活动中桂系将领陆荣廷。.jpg31921年,南京。桂军领导人谭浩明。.jpg41921年,南京。桂系
公使先生莅临国王生日游行现场编辑、翻译: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朱恩杰 公使先生莅临游行现场 国王生日的游行 &n
此套清末影像集《拉里贝的中国影像记录》大致拍摄于1900年到1910年之间。它的拍摄和收集者是当时北京法国公使馆的FirminLaribe(菲尔曼·拉里贝)。照片记录了清末中国的各种人物、家具、服饰、
一个五品官,在清朝帝都原本是不显山不露水的存在。但是因为外国摄影师的介入,他和他的庭院得以留下珍贵影像,并流传至今。1871年,英国摄影师约翰·汤姆逊进入北京拍摄,他以出众的沟通能力与各级官员交往,其
1959年1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遵照此前发布的特赦令,进行首次特赦。首次特赦共释放反革命罪犯和刑事罪犯12082名、战犯33名。被特赦的战犯中,包括伪满洲国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和蒋介石集团的高级将
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举行婚礼,一段见证之后中国近半个世纪风云变幻的婚姻自此而始。那年宋美龄30岁,蒋介石(蒋中正)正好40岁,报纸称这次婚姻是“中美合作”! 结婚典礼先按基
作者: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施祺公使驻京是晚清时期的一个重要外交问题,其最早可以追溯到乾隆时期。1793年,英国派遣马戛尔尼使团访华,就曾提出过这一要求,结果遭到了乾隆皇帝
海格兰和他的中国仆人们.jpg海口的埃洁里亚要塞.jpg海口的一条小溪.jpg海口附近的白塔.jpg一课仿佛在哭泣的树.jpg棕榈树群。翻译: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朱恩杰.jpg
英国专使额尔金在清方的一再请求下,也认为英国公使驻在充满敌意的北京,并非上策。他于1858年10月30日致函桂良,宣称若《天津条约》能得到严格的遵守,若英国公使次年至北京换约能得到适当的接待,他将提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