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培诗案”牵连到了大思想家顾炎武,惊动了康熙皇帝,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Posted 诗集

篇首语:不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黄培诗案”牵连到了大思想家顾炎武,惊动了康熙皇帝,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黄培诗案”牵连到了大思想家顾炎武,惊动了康熙皇帝,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季我努学社 整理出版中国近代史料,传播历史知识 有清一代发生过不少大案要案,其中“文字狱”这个类别尤为引人注目,“黄培诗案”即是其中的一个代表性案件,案情曲折复杂,最后甚至牵连到了大思想家顾炎武,惊动了康熙皇帝,山东巡抚、总督也亲自过问,这个大案究竟是如何发生的?最后又有怎样的结局。下面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  黄培   黄培,字孟坚,号封岳,山东即墨人,按今天的行政划分属于青岛人。16岁史荫袭了锦衣卫指挥佥事,这在当时属于正四品的官阶,是可以接触到皇亲贵胄的政治地位。但是不久明王朝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宣告灭亡,黄培失去了官职,回到故乡,绝不仕清,蓄发明志,做起了大明的遗民,以创作诗文养活自己,据说还曾接济过反清义士的武装抗清活动。1663年,黄培出版了自己的诗集《含章馆诗集》,此诗集一开始只是在同黄培志同道合的“遗民”中流传,后来逐渐传阅开来,落入了与黄培家有宿怨的姜元衡手中。  《含章馆诗集》书影   姜家曾是黄家的家奴,一度也改姓黄。明清鼎革之后,姜家后人黄元衡潜心读书,后来还考中进士做了翰林,并且恢复了本姓。但这个满腹诗书的姜元衡看见黄培失去官职无依无靠,心生为祖宗“报仇”的歹意,就在《含章馆诗集》上“下起了功夫”。 姜元衡“苦心研读”,使用断章取义、主观发挥的“解读方法”,终于在黄培的诗作里找到了不少“反动”言论。黄培诗句中有“一自萑符纷海上,更无日月照山东”、“杀尽楼兰未肯归,还将铁骑入金徽”、“平沙一望无烟火,惟见哀鸿自北飞”这样的说法,在常人眼中这些诗句不过是直抒胸臆的私语而已,但姜元衡却认为“更无日月照山东”是黄培怀念大明的铁证;姜元衡还指出,“杀尽楼兰未肯归”,是黄培暴力反对清政府的号召。经过这样一番扭曲,姜元衡将此事诉至公堂。 黄培自然不会承认这样的污蔑,姜元衡被激怒,于是想把事情闹大,称明朝遗民顾炎武曾经与黄培多有交往,还一起创作并印制了反清刊物,其背后的“团队”可能有数百人之多。聚众谋反,这对于满清统治集团而言,触及了最敏感的神经。康熙帝亲自下旨追查,提审顾炎武,山东总督、巡抚亲自询问案情。、  顾炎武雕像   康熙七年(1668年)二月,顾炎武再三权衡,决定到山东投案,被投入大牢达七个月之久。在名士朱彝尊等人多方奔走营救之下,他最终在九月得以保释出狱。但“主谋”黄培就没有那样好运,次年被清廷处死。 参考资料: 陆月宏:《顾炎武》 王春瑜:《明清史散论》 陈益:《钥匙桥:江南人文手记》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即墨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即墨文史资料 第9辑》 华 兴 春 秋 小编 :闫红

相关参考

顾炎武的学术思想

,,  顾炎武(1613年7月15日—1682年2月15日),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人,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本名绛,字忠清;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

大思想家顾炎武师承何人,其学问是自学的吗

每当想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名言,就想起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的顾炎武。顾炎武被称作是清朝开国儒师、清学开山始祖,是著名经学家、史地学家、音韵学家。他学识渊博,在经学、史学、音韵、小学、金石考古、

康熙是如何对付明朝遗民顾炎武的

明万历四十一年,江东顾氏家族的顾同应夫人何氏生下一个孩子,取名顾绛。江东顾氏是当地世族,文风极盛。晚明时,文人结社风气盛行,顾绛也加入「”复社”,主张兴复古学,痛斥八股,认为八股对文化的摧残不亚于焚书

257 顾炎武著书立说

目从平定三藩之乱以后,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稳定下来了。但是,还有一点叫康熙帝不大放心,这就是怕有些明朝留下来的文人心里不服。于是,他采用一个办法开“博学鸿词科”,命令各地官员和朝廷大臣,把有学问的文人推

清朝的康乾盛世有着什么样的社会状况

思想钳制尽管在康熙晚年发生过《南山集》案,但对反清思想,康熙在大部分情况下都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不少著作例如僧函可的《千山诗集》、顾炎武“违碍之处触目皆是”的《顾炎武诗文集》和王夫之的《读通鉴论》都陆续

清代杰出的思想家和著名的诗人

>顾炎武>  顾炎武(1613-1682)名绛,字宁人,号亭林,江苏昆山人。杰出的思想家和著名的诗人。少年时参加“复社”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后,参加昆山、嘉定一带人民的抗清斗争。入清不仕。治经重考

顾炎武终生抗清

终生顾炎武抗清

明朝官员的工资真的很低吗

本文原载于《百家讲坛》红版,2009年第9期,原题为:“年薪32万元:明朝官员的工资真的很低吗?”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曾经感叹“自古百官俸禄之薄,未有如此者”。顾炎武的这一观点影响很大,后世几乎

一篇文章让你全面了解顾炎武

第一节早岁行记>  顾炎武,名绛,一度更名继绅,字忠清,一字宁人。明亡后,改名炎武,以表示对南宋爱国志士王炎午的仰慕。在流亡生活中,曾使用过蒋山佣、顾圭年的名字,学者称为亭林先生。他是江苏昆山人,生于

顾炎武因恶仆背叛背井离乡 家产被洗劫一空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自古以来便存在“恶奴欺主、强仆犯上”的事,清朝顺治年间,在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大儒顾炎武家也出了一名类似于“何天带”的仆人,给他带来许多麻烦与痛苦,导致他被迫背井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