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简介
Posted 云冈石窟
篇首语: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云冈石窟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云冈石窟简介
历史沿革 大同,古称平城,隶属雁门郡。汉高祖七年(前200年)因刘邦北击匈奴被困平城白登山(今大同东北)之史实而闻名。平城位于内外长城之间,武周塞扼据汉民族与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间的交通要道,它“东连上谷,南达并、恒,西界黄河,北控沙漠”,“据天下之背”(《读史方舆记要》卷44《山西·大同府》),实为战略要地和中原地区的北大门。拓跋珪迁都平城之后,这里便成为鲜卑拓跋部的根据地,也是当时亚欧丝绸之路东端的国际型大都会。 从北魏道武帝拓跋珪起,经历明元帝拓跋嗣、太武帝拓跋焘三帝66年东征西讨,先后降柔然、荡漠南、吞北燕、灭北凉,结束了十六国长期割据的历史,完成了统一北方的大业。随着“廓定四表,混一戎华”(《魏书》卷4《世祖纪下》),我国北方相对和平稳定时期的到来,向魏都平城大规模的移民和建设同时展开。从公元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至494年魏孝文帝再迁都洛阳,平城作为北魏的首都和我国北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历96年之久。鲜卑族拓跋部是一个善于吸收汉文化等先进文化的民族,提倡民族融合和文化融合。建都平城时期,正是北魏政权革故鼎新,具有新鲜活力的上升期,政治、经济、文化、宗教都得到了很大发展。云冈石窟便是北魏王朝为宣传佛教教义而营建的宏伟工程。 佛教源于印度。公元1世纪即我国西汉末期至东汉初期经陆路传入中原,经过长期不断的演变,在封建政权的支持下,佛教日益适应华夏民族的特点,逐渐变成了中国式的佛教。汉代的统治者普遍信奉道教的“黄老之学”和神仙方术,因外来的佛教教理也能被视为“清虚无为”之道而和黄老之学相提并论,故逐渐为帝王所崇尚。北魏皇帝崇尚佛教经历了一段漫长过程。道武帝拓跋珪既好黄老,信奉道教,也阅读佛经,礼敬名僧。他下诏在京城(大同)为沙门始建佛塔、佛殿、讲堂和禅室,请赵郡沙门法果担任道人统,统辖僧徒。明元帝拓跋嗣亦如其父,道、佛二教并奉,从京城到各地广设佛像,还命沙门“敷导民俗”。太延五年(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灭掉佛教发达、塔寺甚多、僧人工匠无数的北凉(今甘肃张掖、平凉一带),使凉州佛教东传,迎来了北魏佛教的兴盛期。 在统治者的倡导下,修塔建寺,象教弥增,僧人众多,甚至妨害了国家扩充兵源,于是发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废佛事件。太武帝于太平真君七年(446年)下诏毁灭佛法,致使“土木宫塔,声教所及,莫不毕毁”(《魏书》)。 文成帝拓跋濬即位后,便下诏复法,佛教便以更大的势头发展起来。文成帝复法的直接结果,就是云冈石窟的大规模营造。云冈石窟主要洞窟的石雕造像即在六十多年(460-524年)的时间内建成。文成帝在和平初年(460年)接受高僧昙曜的建议,“于京城西武周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像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魏书·释老志》)。这就是云冈开凿最早的著名昙曜五窟(16-20窟)。时 代 | 历史和发展 |
---|---|
北魏 | 云冈石窟的开凿从文成帝和平初(460年)起,一直延续至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止,前后60多年。此后的东魏、北齐、隋及初唐,平城改为云中郡恒安镇治。 |
唐代 | 据金皇统七年(1147年)曹衍撰《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记》载:"贞观十五年(641年),守臣重建";唐慧祥撰《古清凉传》卷上(古今胜迹三)记载,当时有一位俨禅师"每在恒安修理孝文石窟故像……以咸亨四年(673年)终于石室"。初唐以后,平城呈现萧条景象,云冈石窟的建设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未有大项工程。 |
辽金 | 辽兴宗、道宗时期,辽皇室曾对武州山石窟寺进行过延续十年之久的大规模修整。修建了石窟前接木构窟檐的通乐、灵岩、鲸崇、镇国、护国、天宫、崇福、童子、华严、兜率十座大寺,并对一千余尊佛像进行了整修。辽保大二年(1122年)金兵攻占大同,"寺遭焚劫,灵岩栋宇,扫地无遗"(《大金西京重修华严寺碑》)。金皇统三年至六年(1143-1146年),住持法师禀慧重修"灵岩大阁"(今第三窟外的阁楼),"自是,山门气象,翕然复完矣。"(《金碑》)。 |
元代 | 武州山石窟寺庙院尚存。 |
明代 | 大同云冈再度荒废。云冈之称始于明嘉靖年间,明末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起义军路经大同,留部将张天琳驻守后清军入关攻占大同,云冈寺院再遭兵燹,沦为灰烬。 |
清代 | 清顺治八年(1651年)云冈寺院得以重修。现存第5、6窟的木构窟檐和寺院即为此时重建。1696年,康熙皇帝于冬日回銮巡幸云冈寺并御书匾额"庄严法相"。清乾隆年间云冈石窟亦曾有修葺。 |
近代 |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云冈石窟的主要洞窟和窟前木结构建筑(第5、6、7窟)均保存完好。1952年设置专门保护机构,石窟文物得以妥善保护,并对公众开放。 |
相关参考
...文成帝,杀宗爱。文成帝在位期间,北魏恢复佛教,始建云冈石窟。和平六年(465年)文成帝病逝,长子拓跋弘即位。生平概述少年时期拓跋濬少年时聪慧明达,深受祖父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喜爱,常随祖父左右巡游;
云冈石窟是我国最大的石窟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依山而凿,东西绵延约一公里,气势恢弘,内容丰富。现存主要洞窟
北魏,云冈石窟的开凿从文成帝和平初(460年)起,一直延续至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止,前后60多年。此后的东魏、北齐、隋及初唐,平城改为云中郡恒安镇治。唐代,据金皇统七年(1147年)曹衍撰《大金
北魏统治者为了在人民心目中树立佛的高大形象,进一步宣扬君权神授,他们征集了大批民工和石匠,劈山削崖,开凿了许多石窟,雕刻了许多佛像,让人们到那里去顶礼膜拜。 位于北魏故都平城(今大同)附近的云冈
世界首例3D打印复制洞窟云冈石窟第12窟复制完成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本站网www.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很多人应该都听说
从北魏和平元年(460)起,沙门统昙曜于平城武州塞开凿石窟。沙门统昙曜经北魏文成帝同意,在平城(今山西大同)西面的武州塞即云冈开凿石窟。昙曜共开凿五窟,后世称为昙曜五窟,均为穹隆顶椭圆形平面,仿天竺草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洛阳市南郊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龙门石窟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
根据《魏书》记载,龙门石窟开凿于云冈石窟之后。自古以来,龙门山色被列入洛阳八大景之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石窟就开凿于山水相依的峭壁间。它始凿于北魏孝文帝由平城
1961年,国家已把故宫、敦煌莫高窟、克孜尔石窟等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宫与敦煌,人们早已耳熟能详,可是,有多少人知道龟兹,知道克孜尔石窟呢?11912年,辛亥革命爆发后的新疆,各地方势力
北齐文宣帝高洋开北齐佞佛之风,朝野热衷于传抄佛经、建造寺庙、开凿石窟,佛教刻经事业尤为炽盛。北齐骠骑大将军唐邕发愿将佛经刻之于名山,公元568年起在北响堂山开凿石窟,并在窟内外壁上镌刻《维摩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