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职三青团中央干校
Posted 干校
篇首语:树怕烂根,人怕无志。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任职三青团中央干校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任职三青团中央干校
蒋经国虽然是蒋介石的长子,但他之所以能够在台湾政坛成就一番功业靠的绝不仅仅是蒋介石的力量。在蒋经国的政治生涯中有几个站点非常关键,比如他任职三青团中央干校的时间就经营出了对他政治生涯有着非常重要作用的干校系。 三青团中央干校是蒋经国其成就功业的关键一站。蒋经国对三青团中央干校的经营,不仅形成了蒋经国嫡系的另一大派系――干校系,使他从偏于一隅的地方专员摇身一变成为中央大员,而且为他跨入军界创造了条件。干校系是蒋经国系的中坚力量,是后来台湾蒋经国政权的一个重要基础。 蒋经国是蒋介石的长子,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就读,国共决裂后滞留苏联,1937年始返回中国。作为当时中国一位政治新人,蒋经国把三青团作为其政治生涯中的关键一站,其政治资本的积累主要得益于此。可以说,没有三青团就没有后来的蒋经国。主持三青团江西支团工作的新赣南时期,是蒋经国政治声名鹊起的时期,在1939至1945年的6年间,他建立起了自己的赣南系班底。而接下来的三青团中央干校时期,更是蒋经国政治生涯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时期。 一 1943年3月29日至4月1日,三民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重庆召开,大会通过了《发展团务十年计划总纲》,对未来十年三青团的组训、宣传、服务、生产事业等工作提出了一个总的计划。其中第八项称,为“统一全国知识青年干部训练”,“扩充本团干部训练班为中央青年干部学校”。遂有三青团中央干校(以下称中央干校)的成立,中央干校与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颇为相似,因为两校都职司干部训练,所不同的是,干校由三青团中央全权领导,国民党除蒋介石外别人无权过问。 1943年8月11日,中央干校筹备会正式成立,蒋经国被选派为主任委员,积极参与中央干校的筹备工作。10月26日,蒋经国负责接收三青团干部训练班。11月,国民党中央正式任命蒋经国为中央干校教育长。12月1日,中央干校在战时的重庆正式成立。校长由三青团团长蒋介石兼任,下设校务委员会,负决定校务实施方针的责任。委员由团长选派戴季陶、张治中、陈诚、陈布雷、陈立夫、吴铁城、段锡朋、李惟国、康泽、朱经农、蒋梦麟、梅贻琦、胡宗南、吴贻芳、蒋经国15人担任,设教育长一人,由蒋经国担任,秉承校长意志并受校务委员会的指导,主持校务。 蒋介石任校长,蒋经国任教育长,这本身就显现出这所学校和蒋家政治体系的亲密关系,它使人联想到,这里的毕业生将会在蒋氏父子的政治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1944年3月,蒋经国由赣南飞抵重庆,正式出任教育长。上任伊始,他即向蒋介石上书,陈述建校的各项意见,并建议筹设分校。在蒋经国看来,重庆的中央干校是本校,应在全国东南、西北地区设分校。筹设分校的建议,虽为蒋介石赞赏,但因战事影响,没有实施。 干校的性质,类似苏联的中山大学,与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地位相当,专门培养政治干部。正如曾任该校区团部书记的蔡希曾所说:“蒋经国所考虑的迫切课题,是藉着主办中央干校的大好时机,如何用最短的时间,采取有效的措施,培训一批高层嫡系的嫡系。”蒋介石说的更明白,“干校是革命的学校”,“干校应该实施革命的教育,培养革命的干部”。蒋经国根据父亲的训示,提出“中央干校是革命的学校,培养革命的干部”,“中央干校的学生,必须以校长的意志为意志,以校长的行动为行动”,“中央干校的学生,必须以国为家,以校作家”。实质上,干校就是为蒋经国培养新的门徒。 二 经过苏联12年的历练,蒋经国养成了异于一般官僚的特殊人格。在担任中央干校教育长职务后,蒋经国全心全意地想把学校办好,从新生招考、教师聘请、课程安排、学员训练、生活管理、成绩考核到毕业安排等事务,他都亲历亲为,力求创新。 中央干校首先成立了研究部,招收专科以上学校毕业生。1944年2月,研究部第一期分别在重庆、成都、西安、贵阳、昆明、桂林、衡阳等地设办事处,负责招生。第一期共录取学员297人,实际报到272人,其中包括赣南保送的王升、徐贵庠等人。期间,蒋经国还发表了致干校研究部第一期考生函,他在函中激励青年考生说:“我们要毫不保留的发挥,像欧州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精神。使被窒息了的中华民族,穿上复兴的新装,重复活跃起来。准备着,担任着近世人类历史的向导。” 5月5日,中央干校于国民政府纪念日这一天举行开学典礼,蒋介石亲自主持,张治中、陈立夫、朱家骅、李惟果、康泽和蒋经国等出席大会,张治中在开幕式上称干校为“政治上的黄埔”。接下来,中央干校举行了两周的全体师生大会,这项活动带有新生训练及师生交流的性质。 在师生大会上,蒋经国对新生进行了多次激昂活泼的讲话。在讲话当中,蒋经国强调干校是一个以三民主义为中心,以《中国之命运》为内容的革命学校。干校的精神,是要继承国父遗教,发扬校长精神,秉持天地正气,来推翻扫荡恶势力,来完成革命大业。学员要摒弃升官发财的心理。 研究部不分科系,学习一年,分三学期授课,每期三个月。第一学期课程,注重基本学科;第二学期注重高深知识的灌输;第三学期注重建国专题的研究及团务实习。第一期于1945年4月毕业,预定这批学员毕业后留校作为建校的干部,即“干校的干部”。因时局变化,有115人报名从军或参加青年远征军政工班训练。剩余的毕业学员以中央团部组员、支区团部组长、科长或分团部书记分发任用。第二期招收学员167人,1946年7月毕业。第三期则因党团合并,未能举办。 1944年4月,中央干校成立专修部,招收高中以上学校毕业生,分科训练,以培养各种技术工作干部,毕业后分派或介绍从事交通、生产、行政、卫生等建设工作。1944年8月,分别在重庆、成都、西安、兰州、贵阳、昆明、桂林、衡阳、曲江、赣县、恩施、建阳、屯溪等处招生,录取530名。其中地方自治科100名,管理科200名,计政科50名,垦务科50名,师范科130名。但因战时交通影响,实际报到者共474人。 除研究部和专修部外,中央干校还办了屯垦人员训练班、地方团务讲习班、东北青年训练班和青年技工养成所,按不同需要培养人材。 按规定,在中央干校内不设党部,只设团部,学生一律入团,教职员均须参加团的集体活动,因而中央干校实际上完全掌控在蒋经国之手。在教学方面,蒋经国非常注重德、智、体、群、力并重。当时,一般讲教育方针时,都是指德、智、体、美、群五育并重,他去掉“美”字,改用“力”字,应该是有鉴于中国积弱,惟有实力才能抗敌御侮。教学重点简称“两高,三大,三能”,即:高深的政治素养,高层的领导才能;识大局,担大任、办大事;能文、能武、能开汽车。 蒋经国不仅对干校学生的在校教育很重视,对于毕业生工作分配和以后校友的联系也都很重视。学员毕业分配工作前夕,他一一接见谈话,然后根据他的人事布局和学员志愿分配工作。蒋经国还设立了“毕业生通讯处”,办了《青泉》小报,报道毕业生情况。后来又设立了“干校校友会”,将《青泉》小报改为《校友通讯》,并在各省校友人数较多的城市设立校友分会,加强了毕业学员之间以及他们与自己的联系,使他们始终成为自己班子里的人。 中央干校自建立起,至与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合并,共招收学员1000余人。在这些学员中,很大一部分后来成为蒋经国的心腹嫡系,人称“干校系”。 三如果说在赣南担任行政督察专员、组建三青团江西支团是蒋经国政治生涯中所挖到的第一桶金,那么经营中央干校则是其政治生涯中的第二桶金。通过中央干校,他由偏于一隅的地方专员摇身成为中央大员,不仅培养了一大批新的亲信,形成了“干校系”,还为其今后的政治发展做了极为有利的铺垫。首先,形成了蒋经国嫡系的另一大派系――干校系。随着蒋经国任干校教育长而被移植进中央干校的,不仅仅是他的精神,他在赣南培植起来的若干旧属也来到干校,担任他的得力干部,辅佐他工作。如在赣南时期就鼎立襄赞蒋经国的胡轨任中央干校首任训导处长、副教育长。一些复兴社成员也与蒋经国建立起人事上的依存关系。如任副训导处长的俞季虞、任第二任训导处长的张一清、任首任教务处长的王政等都是复兴社分子,颇受蒋经国器重,这些人后来多被视为蒋经国系要员。同时,在干校,蒋经国又培植出一批新的亲信力量。此后,所谓的蒋经国系,除了赣南派的基本队伍外,再添规模更加庞大的干校派;同时,在三青团内,蒋经国也藉着三青团干部养成领导者的身份,获得他在江西支团部时无法企及的尊崇地位。通过中央干校,蒋经国系的活动范围由江西一省扩展至全国各地。 其次,进一步排挤了康泽。蒋经国地位的不断提升,对三青团实力派人物、原来掌握三青团干部训练班实权的三青团组织处处长康泽形成沉重的压力。中央干校建立时,康泽就很想掌握中央干校,但蒋介石却任命蒋经国为该校教育长。亲蒋经国的复兴社分子胡轨被派往任组织处副处长,康泽事前竟一无所知,康泽颇有权散之忧。 第三,为蒋经国跨入军界创造了条件。1944年夏,侵华日军发动打通大陆交通线的战役,重庆为之震动。为了挽救危局,国民政府发出“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口号,号召知识青年从军,到1945年编成了9个青年军师。青年军实行真正的政工制度,首先成立青年军政工人员训练班,训练班就设在团中央干校,蒋经国出任该班中将主任、青年军总政治部主任。在他的号召下,截至1944年12月止,半数的中央干校研究部第一期学生报名参加青年军的政治训练工作,干校派师生因此与青年军政训工作合流,蒋经国由此开始跨入军界,形成了重要政治资源及人脉网络。 蒋经国系是国民党各派系中最后崛起的一个派系,它以国民党革新派的姿态出现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中国,而干校系则是其中坚力量。后来,该系的王升、李焕、楚耸秋、陈元、潘振球等人牢牢把持着台湾国民党政权的不少要害部门,成为蒋经国政权的重要基础。相关参考
在封建王朝时期,官员任免权无疑是皇帝和中央行政权力的重要体现之一。其中,京官与地方官的双向任职流动往往又是强化专制集权的重要手段。所以京官与地方官双向任职一般都为皇帝和中央所重视。有清一代,关于京官与
1978年8月19日,中共中央转发共青团十大筹备委员会《关于红卫兵问题的请示报告》。指出:作为“文化大革命”中产生的红卫兵组织,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现在,学校共青团组织早已恢复。红卫兵组织可不再继
三青团设立于1938年4月,解散于1947年9月,历经9年的时间。三青团被国民党吞并的消息已经传出引发了很多人的不解。那么,蒋介石为何将三青团并入国民党呢?这和三青团后来的权力膨胀有很大的
三青团是蒋介石在国民党之外建立的一个政治组织,这一组织长期被认为是穷凶极恶的特务组织,但事实绝非如此。因为,不管是从动机,还是效果来看,三青团都只是“党务”性质,而不是“特务”。蒋介石曾于
国民党三青团已经于1947年9月被国名党彻底吞并,这一组织曾经是蒋介石直接领导下的、国民党重要青年组织团体。那么,这一团体究竟是干嘛的呢?本文将为读者简单介绍一下三青团的简史。“三青团”系
北京话中至今依然有“三青子”这一词汇,今人已经基本闹不清楚这一词汇的来历了。其实,这一词汇来源于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政治组织——三青团。从情感色彩看来,三青子绝不是一个褒义词,这其实也是因为
三青团,全称三民主义青年团,是由国民党设立的、中国近代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政治组织。三青团团员的情况非常复杂,其来源的组成成份之复杂和组织后来的消失有非常紧密的关系。本文将通过分析井陉县三青
如何加强共青团新媒体平台建设和使用(一)开设共青团微博1.以团组织名义开设微博。各基层团组织须在新浪或腾讯等微博业务影响较大的网站开通官方团属微博,并发动村、社区(村级)团组织、非公企业团组织等根据自
团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新世纪新阶段共青团的光荣使命是:团结带领全国亿万青年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为实现我们党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三大历史任务,在中
中国共青团的主要历史1920年8月,中国共产党首先在上海组织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在此前后,全国各地在准备建党的同时组织了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1922年5月,在党的直接领导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