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曾称赞哪位开国元帅为后方的“萧何”
Posted 野战军
篇首语:学问是心灵的慧眼。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毛泽东曾称赞哪位开国元帅为后方的“萧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毛泽东曾称赞哪位开国元帅为后方的“萧何”
核心提示:西北战场不仅有一位能在前方决胜千里之外的彭大将军,还有一位能在后方使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贺老总。毛泽东对贺龙的杰出贡献赞赏有加,说“贺老总忠于党、忠于人民,是守卫边区后方的‘萧何’”。 贺龙 资料图 本文摘自:凤凰历史,作者:一点资讯·中国军网,作者:毛泽东称哪位开国元帅为后方的“萧何”? 古兵法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现代战争理论认为“打仗就是打后勤”。解放战争时期的陕北、晋绥地区,地瘠民贫,缺粮、缺钱、缺各种物资。在这种地方为进行大规模战争的部队提供后勤支援,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小河会议后,贺龙同中央西北局书记习仲勋、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等领导研究,按照中央要求部署后方工作,制定了统一两个边区的工作措施:一是统一两边区生产建设、金融贸易,建立独立自主的财政经济体系。二是加强支前工作的组织领导,有计划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后方机关精兵简政,将节约下来的物资送到前线去。三是要搞好土改,从根本上调动劳动人民生产、支前的积极性。 贺龙亲自兼任西北财经办事处主任,将两区的银行、贸易公司合并,成立了统一的西北农民银行和西北贸易公司。在陕甘宁各地成立兵站,由地区专员和县长兼任站长,负责筹粮、筹款、运输、供应,保证野战军打到哪里,就可在哪里得到供应,做到要粮给粮,要钱给钱,要弹药给弹药,要兵员给兵员。 贺龙在河东刚刚安顿下来,毛泽东便来电要求迅速筹措粮食7000至1万石(300斤1石),以保障作战计划之完成。8月27日,中央军委又发来急电:野战军南下,已无粮携带,能否保证粮食供应,成为西北解放战争能否胜利的关键。当时,西北野战军和中共中央、陕甘宁边区机关等共8万余人,每月需粮1.6万多石。然而,陕甘宁、晋绥两区加在一起,人口才400余万,黄土高原土地贫瘠,胡宗南部队四处为祸,大片土地荒芜,河东灾荒严重。在这样的条件下,短时间上哪儿去筹那么多粮啊! 贺龙把视野投向邻近解放区。9月,他通过中央向晋冀鲁豫解放区求援,刘伯承、邓小平当即调拨10万石粮食解西北燃眉之急。可把这么多粮食运到陕北,也不是一件容易事。贺龙同林伯渠商量后,急调后勤部供给部长薛兰斌主持运粮。薛兰斌说:“老总,千里不运粮,百里不运草啊!这么多粮食要运到陕北太难了。”贺龙敲着手中的烟斗说:“困难再大也要克服。军队打仗,无粮自乱。你必须尽快把10万石粮食运过黄河,没任何价钱可讲!”薛兰斌提出要人、要牲口。贺龙答应让晋绥地方政府落实,还特地把延安大学在晋绥的1000余名师生员工调来交给薛兰斌,作为运输队的骨干。贺龙一直惦记着这件大事,专程到运粮队检查,看到沿途各地,男女老少齐上阵,车拉肩扛,运粮大军络绎不绝,感慨地说:“毛主席说得好,兵民是胜利之本啊!” 为了保证前线部队对粮食的长期需求,贺龙领导边区各级人民政府动员和组织了庞大筹粮运粮队伍,从晋中、晋西南以及其他解放区调运了大批粮食到陕北。1947年8月到次年5月,不到一年时间,晋绥支前勤务总量已超过了抗日战争时期的总和。在榆林战斗中,仅临县3个乡就动员群众69万人次背粮。在晋南常年有数万人的千里运粮队伍,赶着运粮牛车连绵不断地奔波在通往陕北的路上。 部队除了吃的,还要穿的用的。1947年冬季来临前,急需为部队筹备越冬的被服和经费。贺龙和习仲勋、林伯渠等研究决定做贸易生意,将陕甘宁、晋绥的土特产运到边界地区,再让商人们转运到国民党统治区出售。贺龙调派绥蒙军区副政委张达志带两个骑兵团去完成这一特殊任务。他对张达志说:“你现在的头衔是陕甘宁晋绥游击司令,但你这个司令主要任务不是打仗,而是做买卖。你的两个骑兵团,一个到关中,一个到晋南,把土特产卖掉,换成钱、金子、银元以及前线需要的棉花、布匹、鞋袜等物资,以供前方急需。”贺龙还专门给他们配了两部电台,每天联系,掌握动态。张达志不辱使命,做了3个月的买卖,换回了大量现金和物资,有力地支援了部队南下作战、把战争推向国民党统治区。 武器弹药也是后勤保障的重点。在明确贺龙主管后方之前,他就在弹药上给彭德怀以有力支持,这从那时往来电文可窥一斑。1947年5月9日,彭德怀、习仲勋致电贺龙:蟠龙战斗后炮弹奇缺,平均每门炮不足10发,可否帮助。5月10日,贺龙回电彭、习:发出炮弹200发,82迫击炮弹1000发,均送到吴堡,请令绥德分区负责转运至野战军。5月12日,彭、习经军委转告贺龙:炮弹送吴堡甚感激。5月14日,贺龙报军委并转彭、习:根据晋绥现有条件,将于两三月后能够复装炮弹,请彭、习通令边区各旅把炮弹壳收集完全,送到碛口(黄河渡口)转工厂改装。5月18日,彭、习电告贺龙:为了加强军工生产,我们已把一部分硫酸和化验室设备经绥德运往黄河东岸,以后请你负责指挥统一生产计划。 西北战场打的是大仗,部队对武器弹药的需要量相当大。除了靠蒋介石这个“运输大队长”送以外,就得靠贺龙的后方支援了。彭德怀给贺龙的电报,除了要粮食,最多的就是要武器弹药。王震、王世泰(四纵队司令员)这些人急了,直接致电贺龙求援:“请求发给炮弹。”那时晋绥地区的军工规模不大,设备简陋,且缺技术人员;陕甘宁边区的军工因战争早已停产,设备都坚壁起来。贺龙决定把两个地区的军工合在一处,集中人力、物力扩大生产,以供西北战场长期作战之需。彭德怀觉得这个办法很好,电请贺龙全权负责此事。不久,联防军军工局副局长李颉伯奉命率延安军工人员携设备来到河东。贺龙任命担任晋绥军区某团政委的军工专家蒋崇璟为晋绥军区工业部部长,李颉伯为第一副部长,负责扩大军工生产。到1948年,晋绥军工已有14座工厂,生产了大量山炮弹、迫击炮弹、手榴弹、炸药、子弹,有力地支援了西北解放战争。 在兵员补充方面,贺龙的策略是加强联防军区地方兵团建设。在部队压缩机关、充实连队;在老区动员失散兵员归队;在新区动员群众参军,组织游击队,千方百计扩大地方兵团。这样做一方面可作野战军的补充兵团,另一方面,也可以逐渐升级为野战兵团。毛泽东称这一办法很有战略眼光。1947年9月20日,贺龙向中央军委请示以警一旅、警三旅编成第四纵队,归前总指挥,执行野战任务。次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成立西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在陕甘宁和晋西北这样人口稀少、连年征战的地方,仅1947年就动员3万人参加野战军,5万人参加地方军。在兵员动员、扩大地方兵团的基础上,到1948年底,在陕甘宁和晋绥地区的野战部队扩大到了7个纵队零2个旅。到了1949年6月,西北野战军已从小河会议时的3个纵队,发展成按三三制编制的2个兵团、6个军、18个师22万人的大军,以压倒性优势取得西北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 多年后,毛泽东感慨:“就那么一些人,能够打出那样的结果、那样的局面,实在是太不容易了!”“太不容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很重要的一条是,西北战场不仅有一位能在前方决胜千里之外的彭大将军,还有一位能在后方使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贺老总。毛泽东对贺龙的杰出贡献赞赏有加,说“贺老总忠于党、忠于人民,是守卫边区后方的‘萧何’”。相关参考
核心提示:他曾经辅佐过五位共和国元帅,是中国建军史上辅佐元帅最多的参谋长;他足智多谋,战功显赫,有着超强的军事指挥才能和领导才能,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屡建功勋。他就是建国后被授予上将军衔的李达。李达资料图
核心提示:在1955年首次授衔的55位开国上将,有一位将军参加革命后被毛泽东多次表扬,曾评价他为“军之良才”,称赞他“军事上过硬,政治上合格”。但授衔后仅三年,他放着高级干部不当,却主动辞职卸任,其开
核心提示:1955年授衔时,资历较浅的林彪因赫赫战功位居朱德、彭德怀之后。毛泽东曾对彭德怀说,准备让长期休养的林彪脱军装,主管与台湾的谈判。实际上,这时林彪在党内的位置已经超过彭德怀。林彪资料图本文摘
1937年12月,中央军委将在延安的八路军后方留守处改编为留守兵团,萧劲光担任司令员。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领导下,留守兵团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齐心协力巩固了延安大本营,壮大了革命队伍,扩展了革命根据地
核心提示:毛泽东甚至还挨过许和尚一记重拳!毛泽东看中他忠直的品性,两次救过许世友。许世友对毛泽东崇拜得五体投地,自称是毛泽东的“匣中宝剑”,毛泽东指向哪他就杀向哪,剑为知己者明。两个农家子弟赢得了农村
聂荣臻元帅与妻子张瑞华合影资料图本文摘自:凤凰网历史,作者:大风号·历史客栈,原题:此人是开国元帅的妻子却为了避嫌43年未升一级>很多人都会认为,作为开国元帅的妻子,肯定也都是身居高位,其实完全想错了
红军时期,他的人头跟毛泽东一个价,值10万大洋。他也经历过人生最低谷,把部队全打没了,毛泽东送他一句话,让他享用一生,他就是经历五代领导人而不倒,手下出过一个国家主席和一个党的总书记的徐向前元帅。
本文来源:《人民政协报》2013年5月9日第B2版,作者:贾晓明,原题《陈再道将军的“快速成长”之路》陈再道(1909─1993)将军,原名程载道,湖北麻城市人。他1926年4月参加麻城县农民自卫军,
核心提示:此时,刘伯承刚从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归来,是苏区惟一一个喝过洋墨水的“军事科班生”。由于资历老,经历丰富,指挥过南昌起义,因此,担任过中共长江局军委书记的刘伯承在上层一直有“党内的孙武”之称。
核心提示:在十大元帅中,刘伯承的军事理论水平最高,公认的“名将之师”。当时有11个军区,将近一半的军区司令都曾是刘伯承的学生,比如杨勇、陈锡联、皮定钧、李德生等等。刘伯承资料图本文摘自:凤凰历史,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