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自赤壁之战后转移目标 渭南之战历史背景
篇首语: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曹操自赤壁之战后转移目标 渭南之战历史背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曹操自赤壁之战后转移目标 渭南之战历史背景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底,曹操在赤壁之战中遭到了一生中最大的失败,伤亡过半。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又丢失了南方重镇江陵,这使得曹操的南进计划受到了巨大的打击。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三月,曹操曾进驻谯郡,制作轻型战船并训练水军,准备继续向南方进兵。七月,曹军自涡水、淮水出肥水,到达合肥,但是考虑到连年征战,士兵劳苦,且疫气流行,而没有继续南进,于十二月全军返回了谯郡一带。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曹军基本是进行休整。
南进的困难摆在前面,于是曹将其下一步的进军目标选在了西方的关中、凉州和巴蜀地区。据守关中部队,实际上是一个由十个大、小军阀组成联合体,韩遂、马超部是这个联合体的核心,但是他们并没有严密的统属关系。平时,他们分散割据于自己的地盘,在发生利益相关的情况时,才会集中一起,共同对敌。 当时,关中团在名义上是归顺于曹操的。 在公元201年曹操与袁尚等在河北激战时,关中集团也曾经帮助曹操的司隶校尉钟繇大败高干和南单于兵团。强悍的关中集团总是曹操向西南进兵的一个巨大威胁,曹操决不敢在自己的大军深入汉中和巴蜀险地的时候,背后的关中有一支强大的不稳定军事集团存在。
关中历来为四塞之地:南面有险峻的秦岭山脉、东面有潼关和黄河天险的保护, 西面是陇山与六盘山的崇山峻岭, 北面是陕北高原上的子午岭、黄龙山。 曹操进攻关中主要有三条路线:
1、北路:出河东,自蒲坂津西渡黄河进入;
2、中路:沿大路,经潼关进入;
3、南路:先南下宛城,绕道武关、蓝田迂回进入。 自秦帝国以关中为基地统一中国,西汉高祖也依关中的地理优势统一全国。
自古就有“百二秦关”的说法,既以关中的险要地形,用二万兵就可以抵抗百万大军的进攻。
特别是从东面的中原地区进攻关中,基本上是仰攻的不利形势,尤其是走潼关。因此,曹操要想击破占据关中险要、兵力强大、战力强悍的马韩集团,必须智取。
历史军事 曹操自赤壁之战后转移目标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底,曹操在赤壁之战中遭到了一生中最大的失败,伤亡过半。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又丢失了南方重镇江陵,这使得曹操的南进计划受到了巨大的打击。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三月,曹操曾进驻谯郡,制作轻型战船并训练水军,准备继续向南方进兵。七月,曹军自涡水、淮水出肥水,到达合肥,但是考虑到连年征战,士兵劳苦,且疫气流行,而没有继续南进,于十二月全军返回了谯郡一带。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曹军基本是进行休整。
网络配图
南进的困难摆在前面,于是曹将其下一步的进军目标选在了西方的关中、凉州和巴蜀地区。据守关中部队,实际上是一个由十个大、小军阀组成联合体,韩遂、马超部是这个联合体的核心,但是他们并没有严密的统属关系。平时,他们分散割据于自己的地盘,在发生利益相关的情况时,才会集中一起,共同对敌。 当时,关中团在名义上是归顺于曹操的。 在公元201年曹操与袁尚等在河北激战时,关中集团也曾经帮助曹操的司隶校尉钟繇大败高干和南单于兵团。强悍的关中集团总是曹操向西南进兵的一个巨大威胁,曹操决不敢在自己的大军深入汉中和巴蜀险地的时候,背后的关中有一支强大的不稳定军事集团存在。
关中历来为四塞之地:南面有险峻的秦岭山脉、东面有潼关和黄河天险的保护, 西面是陇山与六盘山的崇山峻岭, 北面是陕北高原上的子午岭、黄龙山。 曹操进攻关中主要有三条路线:
1、北路:出河东,自蒲坂津西渡黄河进入;
2、中路:沿大路,经潼关进入;
网络配图
3、南路:先南下宛城,绕道武关、蓝田迂回进入。 自秦帝国以关中为基地统一中国,西汉高祖也依关中的地理优势统一全国。
自古就有“百二秦关”的说法,既以关中的险要地形,用二万兵就可以抵抗百万大军的进攻。
特别是从东面的中原地区进攻关中,基本上是仰攻的不利形势,尤其是走潼关。因此,曹操要想击破占据关中险要、兵力强大、战力强悍的马韩集团,必须智取。
相关参考
魏晋时期,有四场著名的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和淝水之战。这四场著名战役共同特点是以少胜多。官渡之战后,曹操一统北方;赤壁之战后,南北对峙;夷陵之战后,三分天下局面而成;淝水之战后,苻坚
在赤壁大战之前,曹操大军压境,东吴的大部分官吏都劝孙权投降曹操,因为那时候无论是双方力量还是战场形势都对曹操有利。但是,孙权在鲁肃的劝说下,下定了抗击曹操的决心,又在周瑜的力主之下统一了东吴君臣的思想...
在赤壁大战之前,曹操大军压境,东吴的大部分官吏都劝孙权投降曹操,因为那时候无论是双方力量还是战场形势都对曹操有利。但是,孙权在鲁肃的劝说下,下定了抗击曹操的决心,又在周瑜的力主之下统一了东吴君臣的思想...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领大军在赤壁、乌林被周瑜水军打的惨败,这就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赤壁之战。赤壁战后,曹操带领残部撤回北方,在总结这次作战时感叹道:“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见《三国志郭
赤壁之战是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在孙刘联盟的同心协力之下,与曹操进行了智和武的较量,最终打败了拥有数倍于自己兵力的曹操。当时周瑜带领江东军队追杀曹军主力,曹操则率残部逃亡,三国演义里说在路过华容道的时
渭南之战是汉献帝建安十六年(211年),丞相曹操击破马超、韩遂等关中联军的作战。当时曹操在南方战线失利,所以决定向凉州拓展。马超、韩遂等受消息影响,起兵抵抗,在关中潼关、渭南与曹军发生大战,最后曹操用计取胜...
渭南之战是汉献帝建安十六年(211年),丞相曹操击破马超、韩遂等关中联军的作战。当时曹操在南方战线失利,所以决定向凉州拓展。马超、韩遂等受消息影响,起兵抵抗,在关中潼关、渭南与曹军发生大战,最后曹操用计取胜...
蒋干,在《三国演义》里,是曹操帐下幕宾。人物不大,在赤壁之战中却举足轻重。战前两次自告奋勇过江去游说周瑜和打探虚实,两次被周瑜巧妙利用:第一次要去说降周瑜,周瑜设计,故意让蒋干发现伪造的蔡瑁、张允私通
导读:《三国志・周瑜传》引《江表传》说:“曹公与孙权书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曹操自吹“赤壁之战是他烧船自退”虽是事实,但烧的是劫后残舰,未免有点“打肿脸充胖子”!
汉献帝建安十六年(211年),丞相曹操击破马超、韩遂等关中联军的作战。 是年,以骁将马超、韩遂为首的十部联军,聚集10余万人马,据守潼关抗曹。曹操审时度势,运筹帷幄,于是年八月,亲统大军进抵潼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