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卅运动导火线 五卅运动的历史意义

Posted 五卅运动

篇首语:读书和学习是在别人思想和知识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五卅运动导火线 五卅运动的历史意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五卅运动导火线 五卅运动的历史意义

  五卅运动的导火线就是1925年5月30日发生的五卅惨案,若非这场惨案,五卅运动不会在全国范围内迅速蔓延,并最终从学生运动发展为全面的反帝爱国斗争。五卅运动对中国革命的历史意义非常的大,帝国主义深受打击,中华民族开始觉醒,大革命高潮的序幕也由此拉开。 五卅运动导火线五卅运动导火线是发生在1925年5月30日的“五卅惨案”。 1925年5月15日,上海日商内外棉七厂资本家故意关闭了工厂,停止发放工人工资。工人顾正红带领工人们前去与资本家论理,要求复工和开工资。日本资本家蛮横的拒绝工人的正当要求,而且向工人开枪,打死了顾正红,打伤了10余名工人,借着这一事件中共决定加强对工人阶级的领导,发动起一场反对帝国主义暴行的运动,并且成立了领导小组。 1925年5月30日,上海的工人和学生2000多人,在公共租界散发反帝传单,举行讲演,揭露帝国主义的残暴行径、反对“四提案”,租界当局大肆拘捕爱国学生。这直接导致了更大规模的群众聚集示威,但是英国巡捕却公然对手无寸铁的示威群众开枪,打死十三人,重伤数十人,逮捕一百五十余人。6月1日又枪毙遭到逮捕的三人,伤十八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五卅惨案”的发生直接引爆了全国人民的反帝浪潮,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出现了全国范围的游行示威,中国人民掀起了全国性的罢市、罢课、罢工等一系列的反对帝国主义暴行的运动,史称“五卅运动”。 五卅运动的历史意义 五卅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觉悟,揭开了大革命高潮的序幕。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五卅运动的斗争中受到很大锻炼,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干部,党组织也得到极大发展,在斗争实践中总结了宝贵的经验,为以后党领导大规模的群众斗争奠定了基础。

相关参考

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和教训

1.洋务运动的意义失败的原因及教训(1)洋务运动的性质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即具有进步性,也具有落后保守性.(4)作用:洋务派继承了“师夷

延安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1.延安整风运动的内容及意义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延安整风运动是一场全党范围的马列主义教育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中共中央之所以要进行一次整风运动,主要是以

五四运动的性质与历史意义

1、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群众爱国运动。它的斗争对象直指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政府,表现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是史五四运动上前所未有的。它充分发动了群众,工、商、学联合起来,农民也有部分参加了,实际上揭开了

启蒙历史网_简述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简述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一、启蒙运动的内容1、批判君主专制:在君主专制体制下,国王把自己看成是国家的化身和象征,他的一切权力来自上帝,不受任何制约,启蒙思想家认为:人人都有追求生存、自由和幸福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作用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和影响】意义:中国新文化运动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首先,它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第二,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新文化运动的文化意义是什么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历史己可确凿无误地写上:新文化运动期间是20世纪中国绝无仅有的多元文化得以自由论难的时期。新文化运动内部是多元的:自由主义,无政

五四运动的意义何在

五四运动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以辛亥革命所不曾有的姿态,展开了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起点。也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

“三反”运动的经验教训以及“三反”运动的意义

“三反”运动的经验教训“三反”运动是建国初期开展的一场反腐败斗争,持续一年之后宣告结束。继“三反”运动之后,中共中央又发动过诸如“三反双减”运动、“一打三反”运动等类似的政治运动。可见,一个国家、一种

洋务运动内容是什么 洋务运动的意义是什么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指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至1894年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持续了近35年。在两次英法联军失利、太平天国起义后清廷上层为应对内忧外患

洋务运动内容是什么 洋务运动的意义是什么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指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至1894年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持续了近35年。在两次英法联军失利、太平天国起义后清廷上层为应对内忧外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