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爹被皇上逼死,照样救国家于水火;48岁,他死,国家很快灭亡

Posted 将军

篇首语: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19岁,爹被皇上逼死,照样救国家于水火;48岁,他死,国家很快灭亡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9岁,爹被皇上逼死,照样救国家于水火;48岁,他死,国家很快灭亡

01 东吴赤乌八年(公元245年),一代英将陆逊在其主孙权的反复责让之下愤懑而死,时年六十三。 >四十二年前,二十一岁的陆逊出仕孙权。 >二十六年前,他与吕蒙合作,共同击败关羽,夺取了荆州。 >二十三年前,他在夷陵火烧连营,大败为关羽复仇的刘备。 >一年前,他接替顾雍,担任丞相。 >所谓出将入相,位极人臣,大概也就是这样了吧。 >然而如今,给了他人生舞台的主公孙权,却反复派遣使者责备他,他的外甥顾谭、顾承、姚信被流放,太子太傅吾粲因为与他的书信而惨死狱中。 >也许是因为卷入了太子和鲁王的储君之争,也许是因为功高盖主,不好驾驭。 >总之,这一年,孙权逼死了陆逊。 >放眼此时的中华大地: >蜀国,诸葛亮已经去世十一年,由其继任者蒋琬执政; >魏国,距离高平陵事变,司马氏掌握政权还有四年。 >后三国时代,依旧风云变幻,不知历史去向何处。 >陆抗 02 >陆逊的儿子陆抗,时年十九岁,官拜建武校尉,接管了父亲的五千部曲。 >而在这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送葬东归,到都城建业去向皇帝孙权谢恩。 >然而孙权显然还意犹未尽。 >他禁止陆抗会见宾客,并继续派遣使者到陆抗家中,用他人控告陆逊的二十件事来责问陆抗。 >此时的陆抗,父亲被逼死,家人被流放,皇帝的使者堵在家门口不依不饶。 >十九岁,也就是大一的年纪,换作一般人,可能就崩溃了。 >但陆抗没有。 >他对答如流,且没有询问周围的任何人,这才渐渐地缓解了孙权心中的猜忌,在关键时刻保住了自己,保全了陆家。 >陆抗度过了人生的第一个难关,也就此走上了属于他的建功立业之路。 03 >陆抗字幼节,是陆逊的次子。 >哥哥陆延早夭,于是他便成了陆逊的继承人。 >陆抗不仅是吴国最强官二代,还是皇亲国戚。 >他的母亲是孙策的女儿,细论起来,他得喊孙权一声叔外祖父。 >当然,这一切都因为陆逊的晚年失宠而蒙上了一层阴影。 >在陆逊去世后的第二年,陆抗迁为立节中郎将。 >上任之后的陆抗要去与当时屯驻柴桑的诸葛恪换防。 >这位诸葛恪也是东吴的风云人物。 >他是东吴大将军诸葛瑾的儿子,蜀汉丞相诸葛亮的侄子。 >在陆逊死后升任大将军,掌握了原来陆逊手中的兵权,后来还成为了孙权的托孤大臣。 >诸葛恪比陆抗大了二十三岁,是老前辈。 >可是老前辈和小将军一换防却傻了眼。 >诸葛恪屯驻的柴桑多有毁坏,而陆抗原来屯驻的城池却是俨然若新,房屋围墙都修葺过,连果树都不允许随便破坏。 >两边一比较,搞得诸葛恪很惭愧。 >不知是天生出众,还是受到猜忌,初出茅庐的陆抗就已是兢兢业业,如履薄冰。 >几年之后,陆抗回到都城建业治病。 >就在病已治好,正准备离开建业时,曾经如凶神恶煞一般的皇帝孙权,现在却一把鼻涕一把泪地送别陆抗。 >口中还满是懊悔之言: >“我之前是听信了谗言,才让你父亲落得如此境地,也辜负了你啊! >之前责问你们的事,就不要让别人知道了。” >此时陆抗已经二十五岁,距离陆逊去世过去了六年。 >而孙权也即将走到人生的尽头,距离去世还有一年。 >孙权的话,也许是真的懊悔,也许是帝王心术,谁知道呢? >但至少证明,陆逊,没有对不起过他的主公。 >年轻的陆抗啊,承载着这份重量,走得更远吧! 04 >次年,坐断东南,敌手曹刘的吴大帝孙权去世。 >其第七子孙亮继位,拜陆抗为奋威将军。 >孙亮太平二年(公元257年),魏国内部由于司马氏的专权,爆发了诸葛诞叛乱。 >陆抗被任命为柴桑督,在驰援诸葛诞时立功,迁为征北将军。 >东吴第三任皇帝孙休永安二年(公元259年),陆抗为镇军将军,都督西陵。 >末帝孙皓建衡二年(公元270年),陆抗为镇军大将军,都督信陵、西陵、夷道、乐乡,公安诸军事,以乐乡为治所,守卫着帝国的西边。 >职位的不断升迁,伴随着岁月的流逝,此时的陆抗已经四十四岁了。 >他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将领,但离名将还差一步。 >七年之前(公元263年),邓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之势兵临成都城下,蜀汉灭亡。 >四年之前(公元266年),司马代曹,魏国变成了晋国。 >东吴明白,晋国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自己。 >而当山雨欲来,谁还可以拯救偏安一隅的东吴呢? 05 >孙皓凤皇元年(公元272年),东吴西陵督步阐据城叛乱,归顺了晋朝。 >这位步阐的父亲就是大名鼎鼎的东吴重臣步骘。 >由于远离政治中心,步阐畏惧别人在孙皓面前的谗言,于是举西陵城(今湖北宜昌西北)归降晋朝。 >晋武帝司马炎对步阐的投降很重视,毕竟这是撬动东吴的好机会。 >于是给步阐封了一大堆官,最重要的是,派遣车骑将军羊祜和荆州刺史杨肇前去接应。 >东吴的反应也很快,孙皓迅速命令陆抗西征。 >步骘曾在陆逊死后继任为丞相,而如今,陆逊之子与步骘之子的对决即将上演。 >出发吧,陆抗,像夷陵之战时你的父亲那样,守护脚下的这片国土。 >战事开始,陆抗命令左奕、吾彥、蔡贡等人立即驰赴西陵,自己坐镇乐乡。 >可奇怪的是,这些将军们的任务并不是立刻攻城,而是要筑起一道高高的围墙。 >这道围墙对内用来围困步阐,对外用来抵御即将到来的羊祜等人。 >且陆抗反复催促,搞得好像晋军就已经到眼前了。 >这可坑苦了这些将军们,不仅累,关键是不理解这么做的意义。 >于是大家都去问陆抗,说我们现在一鼓作气进攻西陵,等晋军来了早就打下来了,费这么大劲儿垒墙干嘛? >此情此景,仿佛回到了五十年前的夷陵。 >那时,陆抗还没有出生,陆逊还只是个不服众的新任都督。 >同样的肩负重任,同样的不被部下理解。 >但陆抗很耐心,他告诉大家,在晋军到来之前,我们绝对打不下西陵。 >为什么呢?因为西陵城的城防正是陆抗自己设计的。 >前面说到公元259年,孙休曾封陆抗为镇军将军,任务正是都督西陵。 >话虽如此,但大家似乎不太相信陆将军搞城防的实力,还是觉得应该立即攻城。 >陆抗拗不过,便允许要求最为恳切的雷谭去攻城。 >雷谭铆足了劲儿地冲,结果却无功而返。 >事实证明,陆将军的城防修得,没话说。 >幸亏没有全军扑上去,不然晋军一来,两下夹击,吴军就到头了。 >就这样,围墙终于踏踏实实地修好了,吴军与步阐开始了对峙,并等待晋军的到来。 >接下来,陆抗的宿敌,与陆抗亦敌亦友,传为佳话的晋国名将羊祜,即将登场。 >司马炎派了两路人马来救步阐,羊祜是其中之一。 >但是羊祜并没有前往西陵,而是向江陵进军。 >熟悉三国史的朋友都知道,江陵是重镇,不容有失,这一招围魏救赵,就是要瓦解陆抗的部署。 >就在所有人都劝陆抗,江陵危险,不要再亲赴西陵时,陆抗再一次做出了违背常人直觉的决定。 >陆抗的想法是,江陵城固若金汤,不会有失,就算羊祜真的侥幸打下来了,也守不住。 >可西陵就不同了,西陵靠近晋国,如果和晋国连接起来,那么这一带的诸族夷人一定会骚乱,到时候问题可就大了。 >于是,陆抗并没有因为羊祜这一招而分兵江陵。 >但羊祜也没有放弃进攻江陵的战略。 >江陵这个地方四通八达,地势平坦,所以当初陆抗让江陵督张咸修了一道大堰,把水拦住,让水浸没平原中心。 >这片水域,外可御敌,内可防叛,算是特色工事。 >羊祜想利用这片水域,通过船来往前线运粮。 >于是他扬言,要把大堰毁掉,让步兵通行。 >所谓兵不厌诈,吴国的将领们就此认为大堰对羊祜不利,可以倚仗。 >只有陆抗听懂了羊祜的话。 >他下令张咸立即毁掉大堰。 >大家又一次摸不着头脑,陆将军怎么每次想的都和我们不一样啊? >没办法,水平就是高,谁让你们看不懂呢? >于是当羊祜的军队开到著名的当阳,听说大堰已毁,只好改用费时费力的车运,锐气已消。 06 >我们再来看看另一路晋军。 >晋荆州刺史杨肇率军到达了西陵,同时,巴东监军徐胤率水军前往建平。 >陆抗命令张咸固守江陵,公安督孙遵巡守长江南岸,防御依旧蠢蠢欲动的羊祜;水军督留虑、镇西將军朱琬对抗徐胤;自己则亲率主力,依仗修好的围墙,与杨肇在西陵对峙。 >双方的架势已经摆开,战事一触即发。 >可就在此时,吴军内部却出现了叛徒。 >将军朱乔和营都督俞赞投降杨肇,西线战事一开始就对东吴不利。 >然而在总指挥陆抗的眼中看来,这是个机会。 >既然是投降,就必定会给晋军提供信息。 >俞赞是东吴的旧吏,对东吴的军队了如指掌。 >我们都知道,东吴境内有很多“夷族”,被征服之后,吴军之中就有了“夷兵”。 >陆抗认为,自己平时总是担心这些“夷兵”训练不足,那么想必如果俞赞要告诉杨肇吴军的薄弱之处,他必定会说就是这些“夷兵”吧? >于是,陆抗连夜把本来是“夷兵”的部队换掉,用战斗力更强的旧将代替。 >第二天,杨肇果然来进攻“夷兵”。 >早有准备的陆抗下令反击,霎时间箭如雨下,杨肇军死伤惨重。 >可怜朱乔和俞赞这两个人,本来是要当叛徒的,结果成了间谍,为国家做了贡献。 >陆抗本来想追击,可是别忘了,城里还有个步阐呢。 >如果分兵追击,很可能步阐会趁机拼死突围。 >于是陆抗下令击鼓,搞出很大的动静,做出一副要追的样子。 >杨肇的军队内心崩溃,解掉笨重的铠甲逃跑。 >陆抗则派轻装部队尾随其后,再一次大败杨肇。 >至此,晋军的攻势被彻底瓦解,羊祜等人退兵。 >孤单的西陵城被攻破,步阐被灭族。 >陆抗像当年的陆逊一样,成功保卫了东吴。 >父子两代,皆为东吴长城。 07 >晋国本以为可以撬动东吴,结果却没有占到任何便宜。 >陆抗的存在,让羊祜意识到,东吴还灭不了。 >于是他决定采取怀柔政策,以德服人。 >陆抗的应对之策证明了二人确是英雄所见略同,他告诉边境的军队: >“如果晋国专门为德,而我们专门为暴,那不用打,我们就输了。” >于是在吴晋边界,双方秋毫无犯,出现了一副友好祥和的景象。 >到什么程度呢? >地里的粮食对方不会动,牛马如果跑到了对方的地盘,没关系,说一声,来抓就是了! >吴国人打猎,打到了晋国人先打伤的猎物,那不行,这是晋国友人的猎物,送回去! >陆抗给羊祜送了壶酒,羊祜想都不想就喝了。 >而等到陆抗生病了,就找羊祜求药。 >羊祜把药送去,还写了封信: >这个药可是好药啊!我自己做的,还没吃呢,听说兄弟你病重了,就先给你吧! >两国的统帅仿佛是多年未见的好友,传为佳话。 >就连吴主孙皓都看不下去了,派人来问陆抗怎么回事。 >陆抗回答: >“一邑一乡,都不能没有讲信义的人,何况一国呢? >我不这么做,就正好彰显了羊祜的仁德,对他毫无损失。” >是啊,羊祜与陆抗的友谊,既是英雄惜英雄,也是以德过招。 08 >在史书中,陆抗上疏东吴皇帝,提出建议的奏疏反复出现。 >他和他的父亲一样,是一位真正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将领。 >就在西陵之战两年之后,公元274年,陆抗去世。 >羊祜唯一忌惮的将领,东吴最后的长城已经轰然倒塌。 >然而,羊祜也没有活到灭吴。 >公元278年,羊祜去世,这两位老友,都已完成了各自的使命。 >两年之后,公元280年,吴国灭亡,三国重归一统。 几百年后,唐德宗时期,颜真卿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其中,“吴大司马荆州牧陆抗”和“晋征南大将军南城侯羊祜”赫然在列。

相关参考

努尔哈赤死后,年轻貌美的皇后仅37岁,第2天就被众儿子逼死

努尔哈赤死后,年轻貌美的皇后仅37岁,第2天就被众儿子逼死1626年,努尔哈赤被明将袁崇焕一战击败后,气得毒火攻心,后背生一个大毒瘤,结果,还没回到沈阳,就在半路上死了。他几十年的征战为后代们留下了一

“我只能活48岁,看不到女儿出嫁”,准确到令人难以置信

在我国古代,曾有过这么一位神算,一生为几百个人算过命,从来没有一次失算过。在他去世的前一年,在与家人的一次聊天中,他毫无顾忌地对家人说道:“尽管我现在身体很好,却只能活到48岁,看不到女儿出嫁了。”家

他48岁就任总统,在位2年期间国土少了一半,一直被视为国家罪人

纵观历朝历代的皇帝,哪个不是拼了命的开拓疆土,收复失地?只要是内心尚有一丝荣辱感的统治者都会在自己的在位期间多做好事,争取名留青史。而也有那么少数的几位皇帝,他们选择了与「”名留青史”相反的一条路,那

逼死5岁幼女,两妻被休一妻惨死,70岁不忘纳妾

清官的“冷酷”,娶妻休妻如换衣,因一只馒头逼死5岁女儿在句老话,叫“清官难断家务事”,不光是别家事,即使是自家事,人们有时也很难理清。说到清官,海瑞绝对的名符其实。海瑞的清正廉洁、忧国忧民与刚正不阿,

48岁造反54岁称帝 刘邦是如何做到在短短6年中就称帝的

作为一位骨灰级的无赖,说勇武,说智谋,说才华,汉朝开国皇帝刘邦还真就一样也没占到,但是这也没什么可惊讶的。不过刘邦还是在48岁的时候造反了,54岁就称帝了,建立了汉朝。前面说的几样他是一样也占不到,这

皇上死前让全部妃子殉葬,3岁公主说了9字,她妈妈逃过一劫?

朱元璋往往在历代帝王中,变成最有异议的哪个,与他手上存有着很多的分歧相关。不仅,他针对群众很非常好,因此杀了许多的腐败分子;但与此同时,他在临终的那时候,本身的丑恶性就暴露无遗了,竟然想起要让这些后宮

康有为娶19岁少女为妾,康有为要求妻妾称他什么

一个人不会因为冠上了历史两字就脱生为另外一种生物,他也许一时一地发过光,但不要指望他成为太阳。1916年夏天,袁世凯死后,浙江督军吕公望、警务处长夏超邀请康有为到西湖避暑,住在刘庄,他带了女儿康同璧和

她19岁嫁给4岁皇帝,后来还为他生下了7个儿子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满都海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这个女人就是满都海。满都海出生在1448年,那会儿正是明朝明英宗统治年间。明朝之前是元朝,元朝正是蒙古人建立的政权。但是后来朱元璋带

大清最惨皇后,被儿子逼死为皇上殉葬,死后还被孙子扔出太庙

在清朝历史上有一位皇后,名叫阿巴亥,是努尔哈赤的第四任大妃,大妃也就相当于是皇后的地位,因为当时努尔哈赤还并未入关,所以他也不是皇帝,自然他的妻子也就只是大妃,阿巴亥是努尔哈赤最惨的一位大妃,她在12

此人19岁金榜题名,以一首诗名扬天下,诗仙李白自愧不如

中国历史上的才华横溢之人很多,而李白则是其中知名度最高的才子之一,他不仅是唐朝赫赫有名的大诗人,被后人尊为“诗仙”,在古代文坛上也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李白虽然也怀才不遇,但他生性洒脱,《将进酒》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