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布衣是名士、县令是能吏、打仗是名将、宰相是国柱”

Posted 太后

篇首语: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此人“布衣是名士、县令是能吏、打仗是名将、宰相是国柱”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此人“布衣是名士、县令是能吏、打仗是名将、宰相是国柱”

宋的名臣士大夫——范仲淹绝对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位,单单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足以。 >这一千古名句,激励着多少仁人志士为国为民前赴后继。 >后人把汉张良、三国诸葛亮、唐狄仁杰、宋范仲淹四个人称为千古人杰。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能成为光照千秋的伟人。 01应天府 >范仲淹祖上是官宦人家。 >后家道中落,母亲便带着二岁的拖油瓶改嫁朱家,并为他取名为朱说。 >长大以后,朱说知道了身世,大丈夫的万丈雄心让他悲从中来。 >于是告别母亲,到应天府(河南睢阳)读书,立志学不成不归家。 >拜在大儒戚同文的门下,朱说学问飞速长进。 >朱说读书时,家庭贫困,但他性格坚毅,从不叫苦。困了冷水洗脸,饿了稀粥充饥。 >更早他在寺里读书的时候,每晚煮二升稀粥,冻成块后切开。 >第二天早晚各吃两块,顶过去就读书。 >这就是“断齑画粥”,苦读书的典故。 >当时有个有钱的朋友,请他吃大鱼大肉,朱说却不动筷子。 >朋友不解:“快吃吧,补充点营养。” >朱说说:“我怕吃过后,不吃我自己的咸菜稀粥了。” >这是个多么自律的人。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朱说中了进士,乙科第九十七名。 >当时应天府书院,相当于现在的北大清华,从此进入仕途的毕业生,多如牛毛。 >朱说只是其中普通一员。 >后母亲过世,朱说改回本姓,名范仲淹,字希文。 >历经仕途数年,范仲淹被时任南京知府的晏殊请回,掌教应天府。 >上任以后,范校长便提出“以天下兴亡为已任,严以律已,修行品德”等儒家正能量学术,引领并激发天下学子砥砺名节,养成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 >宋朝士大夫积极向上,讲究成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正面大人物,和范校长在应天府学校的倡导的精神是一脉相承。 02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因其地方业绩突出,治学声望日隆,范仲淹成了朝野上下无人不知的人物。 >天圣八年(1028),宰相王曾、大臣晏殊等大力举荐,四十岁的范仲淹做了京官。 >此时的宋仁宗已十九岁,但垂帘听政的皇太后刘娥依旧把持着朝廷,不愿意归还仁宗亲政。 >到了每年冬至这一天,按惯例,皇帝会率领百官到会庆殿为刘太后祝寿。 >第一次到京城工作的范仲淹,就上书反对:皇帝以儿子的身份给太后母亲祝寿,这个可以有,但在家里就行了。和大臣们一起以臣子的身份给太后祝寿,这个就乱了尊卑。 >太后皇帝不回答,范仲淹再次上书,这一回更直接,要求太后还政于成年的皇帝。 >如此罪皇太后的话,大小官员都不敢提,只有范仲淹赤裸裸地讲出来。 >人送“范大炮”。 >推荐范仲淹的晏殊吓了一跳,责备道:“希文啊!你太冲动了。难道为了博名就这样草率吗?你这样做,连我都给会被你害死!”心里肯定在骂:你个愣头青。 >范大炮不客气地反驳:“您举荐我,我怕自己不称职,让您蒙羞。今天这样把您给得罪了?” >回到家里,范仲淹又给晏殊写了一封长信,洋洋洒洒。 >一堆的大道理,觉得自己并无半点过错,搞得晏殊最终无奈向他道歉:是我的错行不? >第二年,范仲淹就去了外地,当个地方官。但他依旧不停地给中央上书出谋献策,这让宋仁宗记住了他。 >明道二年(1033),刘太后去世,仁宗立即把他调回京城。 >这年冬天,郭皇后和其他后妃打架,误伤仁宗,一巴掌打在皇帝的脖子上。 >仁宗大怒,要废掉皇后,宰相吕夷简和皇后有仇,支持仁宗。 >范仲淹、孔道辅(孔子的四十五代孙)等大臣坚决反对,大殿上拉住吕夷简:“皇帝皇后对臣子来说就是父母,哪有父母吵架,子女劝离婚的?” >吕夷简哑口无言,说:“明天见了陛下,你们自己劝吧。” >每二天范仲淹等还在计划这样那样的言辞,找皇帝理论。 >不料才走到待漏院,就有诏书来了,范仲淹外放睦州知州,其他人也都贬到外地。 >肿么回事?还不就是,忠直的范仲淹斗不过“实惠”的吕夷简。 >范仲淹就是这样的人,一次次进中央,再被贬出来。 >但他依然大胆提意见,百折不挠。 >朋友梅尧臣劝他少说话,范仲淹老范写了篇《灵乌赋》作答,明确自己:“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03胸中有百万兵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党项首领李元昊称帝,建西夏国,公然挑战大宋,在三川口之战大败宋军,天下震动。 >大臣夏竦任总指挥,范仲淹和韩琦为副帅,到西北对付西夏。 >范仲淹的战略是“屯田久防”,在战略要冲地建起一系列城堡,困住西夏人。 >同时不和西夏进行贸易,用积极防守、步步为营的方针,在经济上把弱小的西夏国困死。 >但主帅夏辣等人不同意,朝廷也想一口吞掉嚣张的李元昊,于是决定发起反攻。 >老范的策略没有得到采纳,宋军断然出兵。 >结果,宋军在好水川、定川寨两战中接连被西夏击败,损兵折将。 >这才觉得范将军的长治方案是正确的。 >范仲淹修建大顺城为中心,接连建起青涧城、鄜城等一窜城堡,切断西夏军东进路线。 >边防军依托这些城堡,非常有效地阻击西夏的扩张。 >而后,在范将军招抚下,西北的大小羌族多数归附了宋军。西北战场稳定下来,一步步朝着有利于大宋的方向发展。 >范仲淹慧眼识英雄,大力提拔了当时还是中下级军官的狄青、仲世衡等人,这些人后来成为北宋西北军的大将。 >范仲淹对狄青说:“作为一名将军,不懂得历史,那就是匹夫之勇。”送给他一本《左氏春秋》。 >狄青大为感动,折节读书,最终成为大宋一代名将。 >种世衡和他的子孙也成为西北军的栋梁,名扬天下的“种家军”。 >《水浒》中鲁达、王进等人,都是种家将的代表。 >范仲淹的战略方针越来越显出成效,西夏人这样评价他说:范老儿胸中有百万兵。 >西夏经济上撑不下去了,战场上也得不到便宜。终于对大宋称臣,签订了“庆历和议”。 >西北边疆平静下来,范仲淹的军事能力,众目共睹。 0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是范文正公的名句,一千多年来成为仁人志士的座右铭。 >范仲淹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在任职各地州府之时,他全身心为百姓服务。 >举一个例子,泰州知府之时,范仲淹征集了四万多民夫,用五年时间,修筑了全长200多里,跨越三个州的“捍海堤”。使沿海的百姓生活生产得到有效的保障。 >老百姓把这条堤叫做“范公堤”。 >稳定西北局面,范仲淹回到京城任副宰相。大刀阔斧淘汰不称职、冗余官员。 >大臣富弼说:“您这样大笔一挥,可就有一家人哭喽!” >范仲淹说:“一家人哭,总比一个县、一个州的人都哭好!” >范大人虽然看上去直来直去,不会拐弯。其实是个宽厚之人。 >他和富弼当政时,一伙海盗劫掠到高邮。 >高邮晁知府料到挡不住这些坏蛋,动员了富户出钱,给海盗送吃送财,“慰劳”之下,海盗高兴地离境。 >这对朝廷来说,丢尽脸面,晁知府的做法,也有投机取巧之处。 >富弼建议要“从重从严”惩罚。 >范仲淹说,如果高邮有兵力可以对付海盗,这样做就该杀; >如果高邮兵力不足,就样做就不能杀。 >仁宗听了范老的意见,从轻处罚。 >富弼从此尊重范老,称他“六爷”。 >又一次,仁宗手软,范仲淹在一旁和稀泥。 >富弼当即发脾气:“六爷你想当佛爷吗?慈悲为怀是不是?” >范仲淹笑着说:“等会儿再和你说,我有我的道理。” >富弼臭着脸跟着他下了朝。 >到了没人地方,范老对他说:“现在皇帝很年轻,咱们不能教他轻易杀人。如果杀人杀到手滑,咱们这些人的脑袋只怕也保不住。” >一席话让富弼心服口服,鞠躬致礼:“您太高明了。” >...... >1052年,六十四岁的范仲淹死于徐州。 >朝廷赠给他的谥号是“文正”,这个是文人士大夫能得到的最高表彰。 >大清曾国藩也是“文正”。 后世金元期间的才子元好问经过范仲淹的祠堂,景仰之至。 写到:文正范公,以布衣为名士;在州县为能吏;在边境为名将;在朝廷则又孔子所谓大臣者,求之千百年间,盖不一二见。 是对“宋朝第一人物”范仲淹的真实评价。

相关参考

此人不死,蜀国就乱了,处死此人后,蜀国更乱

诸葛亮临终前说:此人不死,蜀国就乱了,处死此人后,蜀国更乱导语:历史上的诸葛亮可谓是神一样的存在,当年刘备还是一个落魄的将军,奉命驻扎在新野抵御曹操,求贤若渴的他以诚意打动了诸葛亮,请诸葛亮出山以后直

为救此人,关羽向曹操下跪求情,此人不负关羽,果真名扬天下

为救此人,关羽向曹操下跪求情,此人不负关羽,果真名扬天下导语:关羽这个人我们都知道,不论是征战黄巾军还是各种剿匪,又或者对战董卓手下猛将华雄和吕布,关羽从未重视,都是以披靡天下的气概压倒了他们。也正是

武则天一心想除掉此人,最终此人结果如何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王方翼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直到唐朝,高层官员都是被豪门大族所垄断,除了开国打天下阶段,寒门子弟要想挤进去,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样的局面,直到武则天时代才被打破。武则天出身低

此人比肩周瑜,令诸葛亮佩服,若非此人,东吴至少提前50年灭亡

乱世三国时期,曹操以绝对的优势占领了北方地区,孙权则靠着哥哥孙策打下的基业,立足于江东之地,刘备则拥有川蜀之地。论人才方面,曹操先后有郭嘉、荀彧及司马懿(未被重用)等人出谋划策,刘备账下有诸葛亮、庞统

若没有此人,仅凭刘邦是不可能灭亡秦国的,此人一战秦国名存实亡

秦末,在政权迅速溃败瓦解的时代,却给各路英雄豪杰提供了粉墨登场的时机。历史中,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巨鹿之战,就发生在这个时代。而这场战役的成功,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更是密切相关。那么,巨鹿之战有着什么

杜月笙晚年落难,找此人借钱,此人拿来两件东西,杜月笙差点落泪

当年上海滩的三位大佬杜月笙、黄金荣、张啸林在租界内外可谓是呼风唤雨,只手遮天的人物,但是,他们赖以发家的土壤——租界被取消之后,他们就都遭到了事业上的大失败。张啸林就不说了,他当了汉奸,被戴笠派人杀了

此人身为一降将,却被李鸿章跟左宗棠抢着用,最后此人自杀殉国

说起丁汝昌这个人大家应该不会太陌生,他是一位民族英雄。十八岁的时候,他参加了太平军,由于出身贫寒,而且又遇到了家乡闹灾,想要活命的话,只能成为军人。他头脑精明,十分灵活,而且懂得分析形势。在曾国荃讨伐

成语“一鸣惊人”便是源于此人

原标题:楚庄王:成语“一鸣惊人”便是源于此人楚庄王:成语“一鸣惊人”便是源于此人相传禹划九州后,始有荆州。荆州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在古代,荆、楚是指同一地区。荆、楚本是同一种树木的名称,《说文解字》:“

曹操手下不怕死将领很多,但此人甘愿为曹操打硬仗,此人是谁

曹操手下名将如云,而且半路投降于曹操的,也都忠心耿耿的为曹操卖命,不得不佩服曹操用人策略。在曹操手下,有一名将领,既能关键时刻为曹操解难,又能忠心为曹操守边。上阵能杀敌,守城有策略。既有自主性,又体会

秦始皇为求此人不惜率军灭亡一个国家,没想到最后此人却无故冤死

提起韩非,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作为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韩非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出身高贵,是韩王之子,可偏偏在韩国却得不到重用,韩国是当时七国中最弱小的国家,韩非为使韩国富强,曾多次向韩王进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