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台说史•高达270多米的古代工程奇迹如何被毁

Posted 木塔

篇首语:讨厌自己明明不甘平凡,却又不好好努力。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兰台说史•高达270多米的古代工程奇迹如何被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兰台说史•高达270多米的古代工程奇迹如何被毁

本月10日,四川绵竹九龙镇九龙寺突发火灾,寺内一座高达80余米的十六级佛塔--毗卢塔惨遭焚毁。由于塔身为全木结构,系采用传统建筑工艺建造而成,是故燃烧效果远较一般火灾“壮观”,如照天明烛一般,场面摄人心魄。 【九龙寺火灾现场】 稍后,各大媒体在报道此一事件时,纷纷用了“亚洲最高木塔”的字眼,这种说法准确么? 世界现存最高的全木结构古塔,为始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的佛宫寺释迦塔,即俗称的应县木塔,全高67.31米。论高度而言,它确实不如四川的这座落成仅8年的毗卢塔。不过,若考诸历史,该塔远远算不上是最高木塔:建成于公元519年的北魏洛阳永宁寺塔,九级木架,至于塔高则有多种说法,从270多米至136.71米不等,但即使取最保守的估计,也远远超过了应县木塔和毗卢塔。 可惜的是,北魏永宁寺塔的命运却与近期出名的后辈出奇得相似:存世仅短短16年,就在永熙三年(公元534年)被火焚毁。 永宁寺塔到底有多高? 在北魏著名史学著作《洛阳伽蓝记》的开篇第一章,作者就提到了永宁寺: “永宁寺,熙平元年灵太后胡氏所立也,在宫前间阂门南一里御道西中有九层浮图一所,架木为之,举高九十丈上有金刹,复高十丈,合去地一千尺,去京师百里,已遥见之。” 在这段文字中,不难看出永宁寺在洛阳上千座寺院中,牢牢占据着占据首席的位置。这不但因为它是灵太后敕建的皇家寺院,还由于永宁寺塔的惊人尺度和巨大体量,使它成为北魏洛阳最为突出的城市景观,给当时的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当时掌握北魏实权的灵太后胡氏为建造此塔,可谓倾尽全国之力。 说永宁塔离洛阳100里就能看到,未免夸张,那么该塔到底有多高呢? 北魏人所著的两部著作《水经注》、《洛阳伽蓝记》对永宁寺塔都有较为细致详实的描述,但对塔的高度却说法不一。根据《洛阳伽蓝记》的说法,“举高九十丈;有刹,复高十丈,去地1000尺”。北魏前尺=27.285厘米,一千魏尺折合公制为272.85米,达到了现代超高层建筑的高度,运用当时的工程技术和土、木等简单建筑材料,显然不可能达到。 更加可信的数字来自《水经注》,其《谷水》卷记载,永宁塔“自金露盘下至地四十九丈”,不但数字具体,对于高度的上下起止也交代的相当清楚,想来这一数字可能是经过了实地丈量。另外,《水经注》记载的塔地基宽度为十四丈,合今38.2米,这与考古发掘现场测量的38.2米高度吻合,也从侧面印证了《水经注》记载的可信度。这一高度,在《魏书·释老志》也有旁证;“洛阳永宁寺佛图九层,高四十余丈”。 【永宁塔复原图】 《洛阳伽蓝记》的作者杨衒之曾亲自登临永宁塔,为何会得出“九十丈”的离谱数字,可能与他对建筑尺度的错误估计有关。永宁塔第一层的高度确实差不多是十丈,往上则逐层收缩,这一点为杨所忽略,简单化得将九层估计为九十丈。 虽然没有272米的摩天大楼高度,但四十九丈合今133.7米,另加塔刹五丈,则永宁寺塔的总高也达到了辽代应县木塔的2.2倍,这在当时显然是一个惊人的高度,这是如何做到的? 土木混合定海针 根据考古发掘信息显示,永宁寺塔之所以能有近140米的高度,两倍于应县木塔,是因为采取了特殊建筑技术。 在塔的中心位置,造塔者布置了一个五间见方,边长各为16.73米的土木混合结构的巨大墩台。墩台逐级收缩,类似于金字塔,有最为稳固的力学结构。墩台上的木质构件,与塔身外围的梁柱构架巧妙结合为有机整体,从而使整座建筑大大增强了对大风和地震的抗受能力。 【永宁寺塔平面复原图,中间即为土木混合墩台】 这种建筑中心起筑土木混合高台的技术,始于西周,极盛与春秋战国,永宁寺塔则是这一技术的最后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该塔并非纯粹的木结构建筑,应称其为土木混合结构更为准确。正是因为这个巨大的高台结构,在清代永宁寺塔曾被误定为陵冢。 按照《水经注》的说法,永兴寺塔是以代都(今山西大同)的七级浮屠为蓝本,又加高加大而扩建为九级。塔的基本造型模仿自印度、犍陀罗的塔殿,无论是建筑外立面,还是细部装饰结构,都带有浓重的域外特点,与中国后世的“楼阁式木塔”迥然不同。 【北魏九层石塔,永宁寺塔的外立面形态推测与此类似】 焚毁:木结构建筑的宿命 公元528年,永宁寺塔的赞助人灵太后胡氏在河阴之变中,被尔朱荣扔进黄河中溺毙。6年之后的永熙三年(公元534年),一代巨塔也走向了末日。 永熙三年二月,木塔突然遭雷火直接命中,大火首先从第八层烧起,并很快扩散开来。当时在位的北魏孝武帝发现火情后,排遣南阳王元宝炬、录尚书事长孙稚率领一千名羽林军试图救火。由于登塔木梯的宽度仅一米多,士兵只能提木桶,蚁附而上救火,自然于事无补。很快木塔便宣告不治,1000多士兵不得不放弃救火,“莫不悲惜,垂泪而去”。 【永宁寺塔剖视复原图】 当时,洛阳全城僧俗百姓纷纷自发前往现场参观,悲痛惋惜之情弥漫在整个首都,甚至有三位僧人当即想不开,跳入火中自焚殉死。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大火三月不灭,一年后尤有烟气。宝塔焚毁半年后,北魏王朝也很快名存实亡,分裂为东魏、西魏,孝武帝本人则横死于宇文泰之手。 其实,由于中国古代高等级建筑普遍采用木结构的特点,再加上古代防雷避火技术原始而幼稚,这就注定了大量建成时无比壮丽的殿堂楼阁,在岁月过往中难逃焚毁的厄运,如著名的紫禁城太和殿,历史上几兴几毁,都与火灾有关。 【永宁寺塔遗址】 太和殿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建成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当时还叫奉天殿。结果,大殿建成仅一年不到,就遭雷火击中,连同三大殿一起被烧个精光。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重建后,又于嘉靖三十六年再次遭雷击焚毁。 此后的太和殿仍然屡建屡烧,直到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重建,才最终留存了下来,但规模已比初建时小了三分之一以上。从明初始建到最后一次重建,太和殿一共被烧了四次。 由于皇家殿堂的优越地位,太和殿得以不断灾后重生,一般的建筑则远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一把无论是天灾还是人为的意外之火,就能让一切彻底消失,仿佛它从未出现在世间。

相关参考

兰台说史•哪些地区在古代就备受诈骗困扰

引言:近来提起诈骗人们无不咬牙切齿,从震惊国人的徐玉玉案到最近清华大学老师被骗上千万的案件,让人们对这些通过骗局诓骗他人财产的罪犯恨入骨髓。但事实上,诈骗犯罪从古到今一直就困扰着国人。各种记载中古代诈

兰台说史•如果碧桂园的事故发生在古代会怎么样

引言:碧桂园的安全事故问题激怒了全国人民。最可恨的是出事情后,园方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怎么防范可能再次发生的悲剧,而是想办法堵住别人的嘴。万幸国人尚有良知,一些没有接受贿赂的人及时曝光此事,这才让如此丑

兰台说史•为什么男人都是“大猪蹄子”

引言:随着延禧攻略的热播,男主乾隆被一些网友调侃为“大猪蹄子”。这个称号用在以传宗接代为根本任务的古代帝王身上其实不是很合适,不过现实中的男人确实有不少符合妹子们吐槽的“大猪蹄子”形象。可无论是古代男

兰台说史•东北人和西北人 到底谁更能打

上一期兰台说史,我们提到东北人之所以在古代显得能打,是因为当地的少数民族为了对抗恶劣的自然环境,而自发组建起一个个的小共同体。这种小共同体的组织与生产生活方式注定他们就是天然的军队。不过,东北地区严酷

兰台说史•河南省曾经苦难深重 为何罕爆发起义

大致浏览一下中国古代王朝兴亡、农民起义,会发现一个诡异的现象,作为传统人口大省,河南出现的农民起义军非常非常少。如亡秦之楚、乱汉之赤眉、绿林、黄巾;魏晋祸患起自塞北,隋末大乱首倡山东;唐朝中衰于齐人黄

兰台说史•娘炮本没什么错 可搞成这样就尴尬了

娘炮儿哥林平之影视形象:白晳的皮肤、媚惑的眼神、纤纤的兰花指,是娘炮儿的标配娘炮儿现象不是现在的专利,古代小鲜肉、娘炮儿哥什么的,也是层出不穷的。天朝历来对娘炮儿的容忍度是非常高的,早在战国时候,就有

兰台说史•传统中医有放血疗法

你首先要听到那化生万物的四个跟:照耀的宙斯(Zeus),养育的赫拉(Hera),爱多纽(Aidoneus),以及内斯蒂(Nestis),它的泪珠是凡人的生命之源。——恩培多克勒(西方哲学原著选读,商务

兰台说史•张献忠屠川是清朝编造的吗

随着张献忠沉银的大发掘,张献忠的宝藏是怎么来的逐渐引起了大家的兴趣。之前,我们出过一期《兰台说史·沉银出水张献忠那么多财宝哪来的》,但随着问题的深入,一种看法逐渐显露出来。这些意见认为,后来张献忠的义

兰台说史•女生也校园暴力

这两天,一起校园暴力事件传遍网络,根据视频,一位黑衣女生在高处让一绿衣女生站好,在随后的35秒内扇绿衣女生耳光共计14次。随后打人女生又对身旁另一短发女生进行脚踹、扇耳光等行为。视频中打人女生不断发出

兰台说史•穆加贝退位

据外媒报道,本月15日,津巴布韦军方扣留总统穆加贝,称可视其为政变。军队封锁了通首都哈拉雷的重要道路,并逮捕了财政部长伊格内修斯·琼博。琼博曾试图在总统穆加贝周围铲除“犯罪分子”并声称这些“犯罪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