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们的安史之乱

Posted 皇帝

篇首语:家资是何物,积帙列梁梠。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诗人们的安史之乱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诗人们的安史之乱

原标题:诗人们的安史之乱 一 >  >每个故事里都会有一个胖子。 >公元755年,一个在边贸市场做过中介的胖子,改写了李唐王朝的历史,胖子的名字,叫安禄山。 >  >安禄山来自大唐北部边境营州,在北境的复杂环境中,这个出身社会底层的小人物艰难求生,掌握了六种蕃族语言,互市交易时,安禄山为来自不同部族的商人提供服务,赚点佣金过日子。 >  >除了干中介,安禄山还做起偷羊的勾当,案发之后,御史大夫、幽州节度使张守珪要将他乱棍打死。生死一线,安禄山问张守珪:“大夫难道不想灭两个蕃族吗?为何要杀我。” >  >这句话确实应该写入史书,边地青年安禄山一语道破唐玄宗后期的国策:开边。 >  安禄山 >老资格的军官张守珪节度幽州,就是冲着开疆扩土去的,他需要军功,也看准这个有案底的胡人能带给他军功。他任命安禄山为裨将,并将他收为义子。 >  >几年后,张守珪部将假传诏命,战事失利,张为了掩盖败绩,向前来调查的官员行贿,事情败露,张被降职处理。诗人高适正游历北境,写诗讽刺道:“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  >张守珪死的那一年,安禄山以战功出任平卢兵马使,开始接收义父的政治遗产,也继承了义父升官发财的手腕,就此开启快速升迁的步伐。安禄山谋求升官的手段简洁明了:立功,送礼。 >  >安禄山拥有常人难以企及的灵活身段,他利用手头的军队,狠狠打击那些不服从的部落,拿人头到朝廷报功,向玄宗皇帝身边的亲信行贿,换取更多的政治资源。为了博皇帝开心,身材臃肿的安禄山在御前跳起胡旋舞,步态轻盈,谁都看得出来,性情洒脱的玄宗皇帝,喜欢上了这个城府极深的胖子。 >  安禄山的胡旋舞 >暴戾、灵活、忠诚,安禄山滚雪球一样积聚势力,不到二十年时间,他已经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成为帝国首屈一指的藩镇。 >  >多次往来长安范阳之间,安禄山窥破了盛唐外强中干的底细,五十二岁这年冬天,他率麾下十五万大军一路打向洛阳和长安,半年时间里,名将高仙芝、封长清、哥舒翰这些活在诗歌里的传奇人物,一个个被打得大败,和盛唐一起,失去了昔日耀目的光芒。 >  >二 >  >在安禄山起兵造反之前,长安和大唐王朝只有一个主人,玄宗皇帝李隆基。而七十岁的李隆基只有一个弱点,那就是老了。 >  >在龙椅上坐了四十多年的李隆基只信任四个人:爱妃杨玉环,心腹高力士,宰相杨国忠,还有为他守卫北境的大将安禄山。 >  >昔日宠将安禄山一路杀来,李隆基是愤怒还是失望,不得而知,他的反应太像一个老人,他忘记了这是谁的天下,谁的江山,他转身就跑,当然没忘记带上他的宰相,他的爱妃。 >  杨玉环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三十七岁的杨玉环死于马嵬驿,形势面前,天子也保不住爱情。 >  >战争以一种公平的形式极尽残酷:颜杲卿坚守常山,城破,死。哥舒翰被俘虏,死。高仙芝、封长清大败,被监军诬陷,死。 >  >安禄山改变了所有人的命运。好在诗人们还活着,或者,暂时活着。 >  >盛唐,也因此活在了他们的诗歌里。 >  >长年镇守西域的封长清返回长安时,将幕僚岑参留在了北庭都护府,岑参由此逃过一劫。 >  >监察御史高适跟随哥舒翰守卫潼关,哥舒翰战败,安排他入朝向玄宗解释失败缘由,高适也逃过一劫。 >  >长安沦陷,诗人王维来不及逃走,被拘押起来,好在安禄山见过世面,深谙大唐国情,需要一帮人来给他撑面子,这位开元十九年的状元郎,被逼无奈,做了伪官。 >  >小角色杜甫无人理会,躲在长安城里,写“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生。” >  >在唐玄宗面前打过一阵酱油的李白,早早就躲到了当涂、宣城一带。 >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王昌龄贬谪湘西,扎实做了几年县尉,安史之乱发生时,他没在中原。 安史之乱形势图 >  >三 >  >小时候很害怕悲剧,家中有一本残破的唐诗,看到“杜陵野老吞声哭”,赶紧翻过,“千里江陵一日还”,好,多读几遍。 >  >世情往往如此。 >  >现在才知道,这些诗,都沉重。 >  >高适和岑参在西域历练多年,从节度使掌书记做起,成为边塞诗人中的中流砥柱,他们毕竟不是去战场上写诗的,戎马生涯累积的丰厚经验,在乱世很快派上用场。 >  >曾经的节度使掌书记高适去向玄宗皇帝汇报工作,深受赏识,高书记从此时来运转,他跟着玄宗皇帝逃亡,日渐得到重用。 >  >756年,就在唐玄宗西逃时,太子李亨向北逃到朔方,在灵武称帝,遥遵玄宗为太上皇。老得拎不清的唐玄宗还不知道太子称帝的事,他不顾高适等人的劝阻,下了一道诏令:让诸皇子兼领天下节度使。 >  >皇十六子永王李璘最得意,一人兼领四道节度使,成了江陵郡大都督。江陵地处长江中游,直通帝国最富庶的江淮地区,中原战乱,其他地区都还在正常运转,江陵物资山积,永王李璘父子到江陵之后,招募重兵,打起了制霸一方的主意。 >  >自太宗时代开始,李唐皇室就有窝里斗的传统,新皇帝肃宗李亨心急火燎地召集郭子仪等人重组军队打反攻,得知弟弟李璘的所作所为,下敕要他赶紧回成都陪着老皇帝,李璘不理会,一心想把江淮地区吃到肚子里。 >  李白 >这年十二月,永王打着东巡旗号,率大军沿江而下,避乱庐山的李白进入李璘军营,做了一辈子国师梦的他,洋洋洒洒写下《永王东巡歌》: >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  >以前不懂质疑和焦虑的时候,只觉得李白这首诗好,现在有些明白了,敌人在北边,永王东巡做什么? >  >四 >  >肃宗皇帝忍无可忍,攘外必先安内,于情于理,他都得腾出手来,先收拾这个威胁到他国家命脉的弟弟。 >  唐肃宗 >在唐朝,做一个诗人并不难,难的是要有大局观。 >  >最有大局观的,还是高书记。近距离读懂玄宗皇帝之后,高适转投肃宗皇帝,肃宗委派给他的新差使是淮南节度使,安排他去打击的对象,正是老友李白称颂的永王李璘。 >  >757年春,李璘父子兵败被杀,五十多岁的李白在浔阳下狱,所幸为人所救,没有吃多少苦头,他满脑子仍想着在新皇帝那里引起重视,请赏识他的官员写了推荐信,理所当然无人搭理。 >  >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事。正月,双目失明(也许是糖尿病导致的)的安禄山被侍从刺杀,北境军事集团的领导权转到他的儿子安庆绪手中,因为这一变故,差点被要了老命的唐王朝得以稍稍喘息。 >  >安禄山之死,使得战局稍稍松懈,蓬头垢面的杜甫冒险逃离长安,赴凤翔投奔肃宗,被授予左拾遗职务,诗人岑参从西域东归,在杜甫等人的举荐下,当上了右补阙。 >  >皇帝家事即国事,先是李白搅和了进去,接着轮到了杜甫。玄宗皇帝派大臣房绾到儿子身边辅佐,肃宗开始还很重视,后来房绾领军接连大败,肃宗皇帝一怒之下要罢免房绾,杜甫上书切谏,皇帝差点连他一起收拾,尽管有宰相张镐援手,杜甫却就此淡出朝局。 >  王昌龄 >同样是这一年,龙标县尉王昌龄听说家乡战乱,从湘西还乡,道路阻隔,他途径亳州,不知什么原因得罪了刺史闾丘晓,闾丘晓毫不手软,杀死了六十岁的王昌龄。这位“七绝圣手”,写了很多边塞诗,没死在边塞,反而死在自己人手上。 >  >离亳州不远的睢阳,不怎么写诗的张巡正苦苦守城。安庆绪接班后,北境军事集团的战略改为从长安后缩,扫荡巩固河北、河南,同时打通江淮,彻底打碎唐王朝的命脉,睢阳就卡在这条通道上。 >  >从正月守到十月,前后四百余战,城中人肉都吃光了,援军还没有来,城破,张巡和三十六人一同遇害,春天的时候,他曾写过一首诗: >  >接战春来苦,孤城日渐危。合围侔月晕,分守若鱼丽。 >屡厌黄尘起,时将白羽挥。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 >忠信应难敌,坚贞谅不移。无人报天子,心计欲何施。 >  >这诗跟李白的《永王东巡歌》比起来,毫无文采可言,说的,只是苦,只是绝望。 >  >五 >  >这世间可能有报应,也可能没有。 >  >高适曾经被派去救睢阳,也许是来不及,也许是没有努力。闾丘晓也被派去救睢阳,他逗留不进,援救过杜甫的宰相张镐大怒,杖杀了闾丘晓。 >  >临死前,闾丘晓求饶,说自己上有老下有小,恳请饶命。张镐反问他:“那王昌龄呢?” >  >张巡拿命延缓了敌军的进攻,在他守城的最后一段时间,唐军终于收复了长安,睢阳陷落十天之后,东都洛阳收复。 >  王维 >天子返回都城,首先清算的,是出任过伪职的文武百官们,王维也下狱接受审查,据说,写于两京沦陷期间的一首诗,让他意外获得了同情: >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更朝天。 >秋槐落叶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  >这也许只是个故事。王维的弟弟王缙平乱有功,他坚持拿自己的前途换哥哥一命,才是真实的缘由。不管怎样,再糟糕的世界,总有人愿意用想象的美好,让它看起来温暖一点。 >  >在肃宗皇帝眼里,收复两京,形势就已经见好,再往后,只是铲除余孽而已。在这段艰难的日子里,相比安禄山这些外人,他可能更记恨的,是父亲玄宗皇帝,还有那个在背后捅过他一刀的弟弟。 >  >收复长安之后,不再受皇帝信任的杜甫离开长安,出任华州司户参军。 >  >牵连入永王谋逆案的李白,被流放到比龙标更远的夜郎,直到一年后遇赦,这才有了那首脍炙人口的《早发白帝城》: >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这其实是一首刚释放的囚徒写出来的诗,能轻松到哪里去? >  >生命和故事都是会结束的,可历史不会。安庆绪后来被部将史思明所杀,史思明又被儿子史朝义所杀,公元263年,史朝义走投无路,上吊自杀。安史之乱结束。 >  >玄宗皇帝和肃宗皇帝没能等到这一天,在前一年的四月,父子俩先后去世。同一年去世的,还有李白。 >  >高书记和岑书记继续在朝堂上兜兜转转,高适最后封了渤海县侯,岑参官终嘉州刺史。 >  杜甫 >晚年杜甫孤零零地呆在南方,他写诗怀念李白,怀念高适,怀念那段在长安的美好岁月。他的诗越写越好,可是他怀念的人,没有一个能读到。 >  也许人一辈子就是这样,最好的时光总在前面,大家喝喝酒,写写诗,临别的时候开开心心说一句:后会有期。突然有一天,意外来临,一切都变了。   这一切,只能怪那个胖子。

相关参考

梁简文帝萧纲政治无作为却一生钟情于写宫廷诗

梁简文帝萧纲本来是被封为晋王的,在太子萧统死后,萧纲被梁武帝萧衍封为太子。萧衍死后,萧纲当上了皇帝。萧纲继位的时候,正遇上侯景之乱。在面对侯景之乱的时候,萧纲与侯景做斗争。但最终却被侯景杀死。梁简文帝

盛唐大诗人们为何与一个三千兵卒的小国较劲

唐代大诗人王昌龄在《从军行》中这样写道: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楼兰其实是一个与伟大的唐王朝毫不沾边的西域小国,这个名字只存在于西汉昭帝元凤四年以前。但唐朝的边...

古代大诗人们,一不小心就引来杀身之祸,唯有他把别人冤死了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竹映月江江州,浔阳楼上。一名黑脸的汉子墙上题了一首《西江月》。写罢,那黑脸汉子又书下五个大字:郓城宋江作。原来此人就是《水浒传》中的男一号及时雨宋公明。然而,宋江即兴而作的这首诗却给

图一位隐逸诗人的传说,陶渊明的诗寄托着归隐之图

本站网导读: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图】一位隐逸诗人的传说,陶渊明的诗寄托着归隐之【图】”的详细内容!如今社会,人们追求荣华富贵、功名利禄,希望自己的生活更有品味,而不断的在社会竞争中拼搏、努力。不如换

慈禧臭名远扬,却曾作诗一首,现成千古名句,人人会念

说到慈禧人们对她的印象极其厌恶,可谓遗臭万年,她的狠毒人尽皆知,在清朝末年间,她才是真正掌管大权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利用自己的子孙,让他们成为傀儡,将光绪囚禁起来,可以说清朝就是毁在了她的手里,

慈禧臭名远扬,却曾作诗一首,现成千古名句,人人会念

说到慈禧人们对她的印象极其厌恶,可谓遗臭万年,她的狠毒人尽皆知,在清朝末年间,她才是真正掌管大权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利用自己的子孙,让他们成为傀儡,将光绪囚禁起来,可以说清朝就是毁在了她的手里,

苏轼最经典的一首写景诗,短短28个字,写出了西湖的无穷魅力

自古就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说法,表现出苏州和杭州的景色优美,以及人们对苏杭的向往。每当提起杭州,会让人情不自禁想到美不胜收的西湖,加上被压在雷峰塔下白娘子的传说,西湖成为闻名中外旅游景区,如果到

小官哭穷诗惊动皇帝获加薪 北宋火爆的“10万+”

...发事件后,也许不到两分钟,就能出现在微信朋友圈里,人们争先恐后地

小官哭穷诗惊动皇帝获加薪 北宋火爆的“10万+”

...发事件后,也许不到两分钟,就能出现在微信朋友圈里,人们争先恐后地

李白曾顺手救下一人,此人后来拯救了大唐王朝

诗仙李白喜欢周游天下,曾经游历至太原时,顺手救下一位年轻人,并和他成为好朋友!后世还有一句诗形容两人的关系:一代威名越光弼,千秋知己属青莲。(李白号青莲居士)被救的这个人,后来在安史之乱中福大厦之将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