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会议中的周恩来 周恩来对黎平会议的重要作用
Posted 周恩来
篇首语: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黎平会议中的周恩来 周恩来对黎平会议的重要作用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黎平会议中的周恩来 周恩来对黎平会议的重要作用
黎平会议虽然是毛泽东和李德的正面交锋,但其他人在这场会议中的表现也不可忽视,特别是周恩来。作为中央军委的负责人,周恩来不仅在黎平会议的支持和组织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对于会议作出的决策也积极执行。甚至可以说,周恩来在黎平会议上的作用是决定性的。 一、周恩来与中央政治局黎平会议的召开 由于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路线取代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致使第五次反“围剿”遭受失败,1934年10月党中央与中央红军不得不实行战略转移,进行长征。而在长征途中,以博古(秦邦宪)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又采取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路线,在湘江一役中损失惨重,红军人数由过去的8.6万余人减少至3万余人。此役于党内影响甚重,使广大红军指战员对“左”倾错误路线的不满情绪达到顶点,党与军队的许多高级领导人纷纷要求党中央及时修正军事路线以挽救濒危的中国革命事业。 其实在红军高级军事将领之间早就弥漫着反对李德的错误军事路线的意见。在湘江战役失败后,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即向中央建议:“在灵活机动中抓住战机消灭敌军小股,迫使蒋军改变部署,阻击、牵制敌人”“,否则,将被迫经过湘桂边之西延山脉,同桂军作战,其后果是不利的。”刘伯承亦对李德错误的军事指挥路线表示不满:“广大干部眼看反五次‘围剿’以来,迭次失利,现在又几乎濒于绝境,与反四次‘围剿’以前的情况对比之下,逐渐觉悟到这是排斥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路线,贯彻执行了错误的路线所致,部队中明显地增长了怀疑、不满和积极要求改变领导的情绪。这种情绪,随着我军的失利日益显著,湘江战役达到了顶点。” 不过,按照博古与李德的原定目标是至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但是蒋介石集团已经洞察红军的意图,为达到彻底消灭红军的目的,蒋介石专门下达了《湘桂黔会剿计划大纲》。为避免陷入敌人预先布好的包围,1934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负责人在湖南西南边界的通道县城临时召开紧急会议,史称通道会议(飞行会议)。 对党和红军的前途甚为担忧的毛泽东在通道会议上提出:“部队应该放弃原定计划,改变战略方向,立即转向西到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去,一定不能再往北走了。”该主张迅速得到洛甫(张闻天)、王稼祥、周恩来等多数与会者的赞同,但是李德等人仍主张与红二、六军团会合。李德的主张遭到了善于倾听党和军队内部的各种不同声音的周恩来的坚决反对。在周恩来的支持下,经过激烈争论,会议接受了毛泽东的正确意见,决定红军向西进军,进入贵州内地。 通道会议虽然只讨论了具体的军事行动的方向问题,没有就战略方针的转变问题取得一致意见,也没有改变中央红军北上同红二、六军团会合的根本战略方向,但是就军事路线问题曾经进行了激烈的争论,特别是毛泽东提出的放弃北上同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到敌人力量较薄弱的贵州去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的方针得到了洛甫(即张闻天)、王稼祥、周恩来等中央和红军高级领导人的赞成,从而为中央政治局黎平会议上红军战略计划的转变做了必要的思想准备。 二、中央政治局黎平会议中的周恩来 湖南通道会议后,中央红军即根据通道会议的决定分两路进入贵州黎平境内。此前红军曾两次经过黎平,建立过地方性的苏维埃政权,一定程度上播下了革命火种,所有这些均为党中央在此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战略行动方针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黎平会议召开前夕,毛泽东、王稼祥与洛甫即联合向负责具体执行军事计划的周恩来提出:“鉴于在去红二、红六军团的道路上,蒋介石已经设置重兵,红军已失去到达湘西的先机,建议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建立川黔边根据地。”毛泽东等人此举是要负责具体军事路线工作的周恩来重新审视红军的军事路线问题。作为中央军委负责人的周恩来实际上在具体执行军事路线的工作中也对李德的军事路线产生了不满,并与之发生过多次激烈的争论。据曾任李德翻译的伍修权回忆:“周恩来同志当时也是军委副主席,在第五次反‘围剿’中与李德接触较多,曾经与李德进行过多次争论,表示不同意李德的某些军事主张和作战方案。” 不过,博古、李德却一意孤行,在中央纵队进入黎平县城的当天,却命令红一、九军团渡过清水江,去湘西的乾城、凤凰地区同红二、六军团会合,这一命令由于受到周恩来等人多方坚决抵制,并无执行。 为彻底解决争论不休的行军方向和军事路线问题,1934年12月18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当时的红军总司令部驻地,即黎平县城二郎坡胡荣顺商号(今东翘街52号)召开,史称黎平会议,会议由时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红军总政委兼红一方面军总政委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的周恩来主持。 中央政治局黎平会议一如通道会议一样,仍然继续激烈地争论着红军进军的方向问题。会议明显地分成两派,即李德与博古一派,他们仍未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打算,提出到黔东北后转向湘西,与强敌硬拼之后,实现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另外一派则以毛泽东为首,主张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甩掉重兵围堵,避实就虚,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黔北进军。而此时周恩来的态度对于会议的转向实际上有着决定性意义。 在听取中央多数领导同志与红军重要将领意见的基础上,经过认真思考,加之李德、博古等人的错误军事指挥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作为中央军委主要负责人的周恩来在黎平会议上,对毛泽东提出的避免强敌,到敌人军事力量薄弱的川黔边建立川黔革命根据地的主张深表赞同,“决定采取毛主席的意见,循二方面军原路西进渡乌江北上”。中共中央最终接受了毛泽东西进的正确意见,并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又称之为《中央政治局关于在川黔边建立新根据地的决议》)。 黎平会议及其决定采纳了毛泽东的西进主张,把几十万的敌军甩在湘西,使红军争取了更多的主动权。黎平会议以后,中央军委主要负责人周恩来的“军事指挥与以前也不同,接受毛主席的意见,对前方只指出大方向,使能机动”,表明周恩来对于毛泽东的军事路线极为赞同,并让毛泽东有足够的军事职权。此后红军基本上是按照毛泽东的军事路线实施战略转移的,因此中央政治局黎平会议使中央红军开始从被动转向主动,为以后的胜利,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了基础。 三、周恩来对中央政治局黎平会议的作用周恩来是中央政治局黎平会议的积极支持者与组织者。周恩来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期间曾同李德发生多次争论,表明周恩来对“左”倾领导者的错误军事路线是有不同意见的。实际上,周恩来与毛泽东的军事主张一样,均主张集中优势兵力,在运动中创造战机,发现并抓住敌人的弱点,各个击破,加以歼灭,而反对与敌人硬拼。1934年12月12日,中央红军占领了湖南通道之后,周恩来即力主在通道举行中央负责人临时紧急会议以讨论红军行动的方向问题。参加会议者有博古、周恩来、张闻天、毛泽东、王稼祥和李德等。李德坚持红军主力北上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毛泽东从敌军重兵阻拦红军主力北上这一实际情况出发,力主西进,向敌人兵力薄弱的贵州进军。王稼祥、张闻天和毛泽东意见基本一致,周恩来此时亦坚定地全力支持毛泽东,迫使博古、李德同意红军向西进入贵州,周恩来也顺理成章地提议召开并主持了中央政治局黎平会议。黎平会议是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后“左”倾错误统治党中央以来,由周恩来第一次主持的中央政治局的重要会议。按照党内会议的惯例,会议主持人总是能够左右会议的基本方向,故中央政治局黎平会议上虽然争论激烈,但由于周恩来的态度是十分明确地支持毛泽东的军事路线,最终使会议接受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路线,通过了关于转变红军战略方针的历史性决定。 周恩来不但是中央政治局黎平会议的积极支持者与组织者,也是中央政治局黎平会议决议的坚决执行者。中央政治局黎平会议之后,博古、李德等“左”倾领导者实际上并没有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因此不肯彻底执行中央政治局黎平会议的决议,仍采取消极避战的方针,同时和其他中央领导人仍进行着关于军事路线的激烈争论,并坚持提出不过乌江,要求回头和红二、六军团会合。周恩来为保证中央政治局黎平会议决议的坚决执行,1935年元旦,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瓮安县猴场(今草塘)再次召开会议,周恩来和多数政治局委员们共同反对博古、李德的错误主张,并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重申“建立川黔边新苏区根据地”的主张。会议还决定“关于作战方针以及作战时间与地点的选择,军委必须在政治局会议上作报告”,这其实是取消了李德、博古的独断专行的军事指挥权。同时,为牵制上述两人的军事行动,重新任命被派至红五军团当参谋长的刘伯承为红军总参谋长。周恩来后来回忆说:“经过不断斗争,在遵义会议前夜,就排除了李德,不让李德指挥作战。”上述史实说明在通道会议、黎平会议以及为保证黎平会议决议能够落实的猴场会议上,作为中央军委负责人的周恩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相关参考
黎平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非常值得后人缅怀和追忆,而其旧址和纪念馆就是缅怀和追忆的最好去处。黎平会议旧址坐落于贵州省黎平县城德凤镇二郎坡52号,而黎平会议纪念馆就在会址的正
红军长征刚开始,毛泽东并没能进入党的最高指挥中心,但他时刻关注党和红军的前途,。当他意识到李德等的“左”倾冒险主义对党和红军前途的负面影响的时候一直据理力争,企图将党和红军导向正途,直到黎
黎平会议在中共革命史上有着非凡的意义,当时中国革命正面临生死关头,事实证明,毛泽东的决策是正确的,而且它也引导中国革命逐渐走向光明。如果当时毛泽东的决策没被采纳,后果将不堪设想,这场会议同
黎平会议召开时间是1934年12月18日,猴场会议召开的时间是在1934年12月31日,两场会议虽然仅仅相隔13天,不到两个星期,但它们的背景和意义上都不同,倒是内容差不多。那么,这两场会
谈及遵义会议的成功召开,很多人都会说到在这场会议之前不久的通道会议、黎平会议以及猴场会议,但其实还有一件大事不应该被忘记,它就是黎平改编。黎平改编虽然发生在黎平,但和黎平会议并没有关系。那
宁都会议的缘起在于当时的苏区中共党内弥漫着“左”的情绪,而毛泽东则是少数清醒认识到局势的领导之一,今后的革命何去何从是当时要解决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宁都会议中周恩来的作为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
在黎平精神的影响下,猴场会议进行的非常顺利。这场会议在一定程度上拯救了党和红军,而且为之后的遵义会议奠定二人坚实的基础,其贡献可见一斑。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这场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意义
提及红军长征时期的遵义会议,很多人都会直接想到毛泽东,但在这场会议中起到最关键作用的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毛泽东、周恩来等人,而是鲜为人知的张闻天。事实上,不仅是遵义会议,还包括之后的很多会议
图为周恩来在会上发言>1955年4月18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对新中国外交有着特殊的意义。当时,为了争取有利于建设的国际和平环境,中国成为万隆会议的积极参与者。周恩来总理兼外长率领中国代
中共中央于1956年1月14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目的是为了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充分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并加强党对整个科学文化工作的领导。会上周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