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钱不多

Posted 蒋介石

篇首语: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花钱不多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花钱不多

核心提示:法肯豪森提出:“最后战线为黄河,宜作有计划之人工泛滥,增厚其防御力。”这就是后来的花园口决堤,蒋介石认为这条建议花钱不多,又容易实现,就采纳了,没想到河水不可控制,淹没了很多村庄,死了很多老百姓。所以说,抗战中蒋介石确实是起了很多消极作用的。蒋介石这个人小计谋很多,但大的战略看不清楚。 花园口决堤后的惨状 资料图 本文摘自:中国新闻网,作者:佚名,原题:刘伯承指挥神头岭伏击战:两小时灭1500日军,节选 记者:刘将军好,感谢您接受本刊的采访。现在对抗战有些说法,比如“国民党死了200多个将领,共产党只牺牲了1个高级将领左权,抗战是国民党打的……”您如何看待这种问题? 刘蒙将军(以下简称刘):我一直持一种观点就是,抗战不是国民党的,也不是共产党的,而是中国全民族的抗战,是整个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者。国共之间存在配合、默契、矛盾和斗争。初期我们的游击战配合了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作战,1940年以后,由于我抗日根据地的逐步发展,渐渐成为抗日的主要力量。 记者:您如何看待蒋介石这个人和他的智囊团? 刘:回顾抗战之初,得出一个经验教训就是蒋介石政府一味躲让,日本人野心不断膨胀。日本人自己把铁路炸了,赖在中国人头上,接着占领沈阳、吉林、长春三个城市。当时国民党人包括张学良要与日本打,但被蒋介石按住了。结果日本人把整个东北都占领了。之后,张学良又要反击,但蒋介石又说东北本来就是满州人的,给他们算了……就这么一个结局。 蒋介石用过的五任德国军事顾问都很有名,我认为比较有能力的是第五任法肯豪森将军,一个很务实的军事人才,给蒋介石提过很多好的建议。 法肯豪森对日本军队及其军事战略做过深入研究,他针对日军的进攻方向和战略部署,提出:日军集结兵力不仅要占华北,还要打上海,继而沿长江而上,将中国切成两段,最后占领中国全境。但当时蒋介石完全不听。所以后来上海丢了,接着是南京。日本人果然溯江而上,将中国切断。 法肯豪森提出:“最后战线为黄河,宜作有计划之人工泛滥,增厚其防御力。”这就是后来的花园口决堤,蒋介石认为这条建议花钱不多,又容易实现,就采纳了,没想到河水不可控制,淹没了很多村庄,死了很多老百姓。所以说,抗战中蒋介石确实是起了很多消极作用的。 蒋介石这个人小计谋很多,但大的战略看不清楚。比如到重庆后,为得到美国援助,找来美国顾问,可又只顾小利不谋大局,在远征军问题上与史迪威矛盾很大,影响了入缅作战。 史迪威提出入缅作战的积极防御思想,他大加赞扬,在重庆誓师大会上引用了积极防御的思想,但一到真动兵就不干了,消极防御使仰光失守。 蒋介石与八路军的合作也一样。虽说国共合作抗日,但蒋介石又怕共产党拥有更多部队,所以满打满算只给了6个旅的编制,也就是3个师(115师、120师、129师)。这么一点部队能打什么会战?所以共产党开始根本没有力量与日本大规模作战,只能以游击战配合主战场。

相关参考

什么人才有资格花钱免罪

清朝乾隆年间,官场上流行一种“议罪罚款”的制度,说白了,就是官员犯了错,上缴一部分“议罪银”便可免罪。这是有明确条文规定的,比如在《钦定吏部处分则例》卷四十八中载明:“官员承问引律不当,将应拟‘斩’、

江夏镇士绅刘八女花钱买命,为何可以打通层层关节

雍正王朝电视剧之中,刑部冤案剧情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剧情,既透露出当时清朝的各种弊端,又符合九子夺嫡的走向,可谓是相当精彩。今天有个朋友提问在刑部冤案中,刘八女替任季安花钱买命,到底贿赂了多少官员呢,并且

大清朝历史上竟可花钱免罪

清朝乾隆年间,官场上流行一种议罪罚款的制度,说白了,就是官员犯了错,上缴一部分议罪银便可免罪。这是有明确条文规定的,比如在《钦定吏部处分则例》卷四十八中载明:官员承问引律不当,将应拟‘斩’、‘绞’人犯

花钱买文凭,明朝想上国子监怎么收费

中国古代的高等学府,在商代时叫「”太学”,周代时叫「”国学”,诸侯办的则叫「”泮宫”,到了西晋时称「”国子学”,北齐易名「”国子寺”,一直到了隋代时才改称「”国子监”且延续到清末。在国子监学习的,明代

不但花钱睡棺材 他们还卖起了挂票

现在当我们晚上在酒吧和三朋四友,喝的烂醉如泥不能回家的时候,相信大部分人都会选择酒店,旅馆或洗浴中心休息一晚。但不管在哪里休息,有一张能够躺下的床,是最基本的要求。但如果你身上的钱并不够支付住宿费,或

古代皇帝花钱有限制吗?皇帝工作有没有工资可领

  很多朋友好奇,古代身为一国之君的皇帝究竟有没有工资可拿呢?其实皇帝是有工资的。可能很多人会以为,国库就是皇帝的收入,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早在秦朝时期,皇帝的收入和财政收入就已经做出

清朝皇帝想节约都做不到?只能大手大脚的花钱

咱们从咸丰亲政的时候说起,他想和他父亲道光一样躬身节省。咸丰有一身新的杭纱套裤,因为不小心烧了一个蚕豆大的小窟窿,身边的太监说丢了吧,咸丰再三惋惜说道:物力艰难,弃之可惜,尽量补补吧。后来咸丰皇帝才知

范蠡与西施的二儿子因为花钱太抠门而害死亲弟弟

范蠡与西施的二儿子,成了著名的社交人士,更因遗传范蠡、西施之基因,帅得回头率居高不下,不免骄横,终于在楚国杀人,捕入死牢。范蠡本来的意思,杀人偿命,天经地义。架不住半老珠黄的西施娇啼婉转,只得改口:吾

清朝两位牛人,最初选择花钱买个官当,最终都成为封疆大吏

古语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老祖先用此诗句来告诫人们,要好好读书,将来考取功名,才能赚到更多的钱,娶到更漂亮的媳妇,同时,读书也成为了广大平民百姓唯一改变命运的机会,但到了清朝时期,出仕

古代一文盲,花钱买了一个小官,最终成为封疆大吏,一生清正廉洁

在隋朝之前,做官基本靠他人举荐,也就是所谓的察举制。隋炀帝时期,朝廷为了选拔人才,开创了影响中国一千多年历史的科举制度,普通人可以通过科举考试踏入仕途。但是,即使科举制度开创之后,也并不是唯一的做官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