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西方人多以偏见的眼光看中国人时,安德鲁斯为何认为这是“有头脑的民族”

Posted 布朗

篇首语: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当西方人多以偏见的眼光看中国人时,安德鲁斯为何认为这是“有头脑的民族”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当西方人多以偏见的眼光看中国人时,安德鲁斯为何认为这是“有头脑的民族”

我们不能通过在美国看到的中国人来做出对中国人整体的判断。诚然,在美国的中国人绝大多数都很友好、勤劳、有耐心,有些还非常聪明。但是,这些讲粤语的苦力基本上都来自广州的下层民众,鲜有例外。中国人对美国人的印象很可能也来自我们的底层人,那些在美国国内没有能力获得体面生活而跑到中国闯世界的冒险家。 晚清国人 >实际上,中国能人很多——从中国回来的安德鲁斯(Andrews)主教用“有头脑的民族”来称呼中国人;格兰特(Grant)将军环游世界之后告诉斯图尔特参议员,他在旅途中发现的最令他震惊的事是无论在任何地方,中国人与犹太人竞争,中国人都会把犹太人挤走。 >西方人都知道犹太人的毅力,他们曾独自面对整个西方世界的绞杀,他们在与希腊人、斯拉夫人和日耳曼人的历史对抗中充分证明了自己民族的优秀。但是格兰特将军却发现在计谋、坚忍和耐力上,中国人远远超过犹太人。 >格兰特将军 >在商业竞争上,老谋深算的英国人、精明的美国人,同样不是中国人的对手。不相信的人可以问问被挤出了西贡、上海、曼谷、新加坡、槟榔屿、巴达维亚和马尼拉的美国及欧洲的商人们。在中国之外的很多亚洲港口,中国人已作为成功的殖民者出现,他们能够对付任何竞争,所以他们在当地拥有最多的财富,控制了大部分贸易。 >中国人的确非常自以为是,但是这一点在发表美国国庆演说的美国政客面前相形见绌,“美国雄鹰的尖叫”是世界上最出名的。因此,美国人在批评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自负之前都要三思。 >晚清中国人 >中国还没有出现过伪造人口普查的数据,让世界上觉得中国是一个比它实际上更好的国家案例。一个在中国待了很多年、汉语流利的英国使领馆官员对中国人的性格赞不绝口。就他的经验来看,“中国人极其忠诚,渴望被信任,有责任感,充满感恩之情并看重名誉”。他说:“我的中国朋友从来没有弃我于危难之中而不顾,或者算计我,一次也没有。这样的乐于助人、情深义重的好品行,在我的同事和同胞当中找不出几个人来,英国人总是太会讲外交辞令了。” >《中国革命1911:一位传教士眼中的辛亥镜像》,阿瑟·贾德森·布朗著,季我努译,重庆出版社,2018年10月版。 >作者 阿瑟·贾德森·布朗 著名传教士、美国远东问题专家。他曾游历多国,并与多国皇室政要有密切往来。布朗曾分别于1901—1902年和1909年到访中国,并对中国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社会调查,先后写下了17本调查日记。在华期间,布朗利用传教士的身份往来于官方和民间,并与袁世凯有过亲密接触。不同于西方傲慢的学者,布朗对中国乃至远东地区有独到而清醒的认识,著有《中国革命1911:一位传教士眼中的辛亥镜像》《近东与远东》《远东的主人》等多部作品。 >译者 季我努 国内著名民间学术团体,以整理出版中国近现代史料为职志,代表性作品有《日本远东战争罪行丛书》《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中国抗战历史影像全集》等。 >编辑:浙江大学中国近现代史所研究生 萧宸轩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相关参考

为什么《日本邮报》认为西方人没有资格控诉中国义和团的野蛮行径

《日本邮报》(TheJapanMail)编辑刊发的弗兰克•布林克利(FrankBrinkley)的一段话中讲道:八国联军>当得知在中国的40名女传教士和25名儿童被义和团拳民屠杀的消息时,西方人士无不

中国从什么时候开始打不过西方的

1840年,英国人用他们的坚船利炮轰开了清朝的大门,清帝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失败。从那一刻起,清朝踏上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割地赔款之路。于是后来很多人在独到这里时,都会认为满清误国,但是当人们把时间线拉长

当西方遇见东方,欧洲人为何膜拜中国

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英国使臣阿美士德率领使团,满怀期待地奔向中国。早在阿美士德之前,他的前辈马戛尔尼就曾借着为乾隆祝寿之名,来华商讨贸易问题,最终闹得不欢而散。阿美士德这次指不定又要吃闭门羹,

为何说王莽为“穿越”皇帝

王莽,西汉末年外戚王氏家族的一员,皇后王政君的亲侄子。当时朝廷腐败,社会矛盾空前激化,当王氏家族其他成员都沉溺声色犬马之中时,王莽被认为是另类。他喜欢结交各阶层朋友,绝不戴有色眼镜看人,生活非常简朴,

中国从何时开始迷信德国制造,近代军事图强为何多以德国为蓝本

要说起国人对德国制造的推崇,在这里不得不提两个人,一个是大清帝国的「”裱糊匠”李鸿章,一个是德意志帝国的「”铁血宰相”脾斯麦,前者可以算的上最早的「”德粉”。李鸿章李鸿章(1823年-1901年)和脾

甲午战争时西方媒体为何不同情中国

  19世纪末的报纸是西方贵族的消费品,为报纸供稿的既有如同社会活动家的报社记者,也有外交官员、军队高官等。媒体在当时承担着比今天更为显著的传播消息的功能,它们选取素材的方式、看待问题的角度、对时局的

传教士布朗为何坚持西方人和中国人之间没有什么认知的藩篱

那些蔑视中国人的西方人,让人联想到狄更斯《圣诞颂歌》(ChristmasCarol)里的吝啬鬼斯克鲁奇(Scrooge)。斯克鲁奇认为:“穷人和受苦者,如果想死,最好去死,正好减轻剩余人口的负担。”鬼

周穆王西巡时传入西方

西方史书记载,凯撒大帝穿着丝绸袍子去看戏,引起全场震动,这一丝绸袍子被认为是空前豪华的衣服。总之,中国人对丝绸习以为常,但西方却将之看成了上帝的衣服,所谓「”一寸丝绸一寸金”。然而,在西方引起超级震撼

刘备为何不信鲁肃能成事?个人偏见?

诸葛亮看重鲁肃,但刘备不看好他,总觉得他不能成事。那么,刘备不用鲁肃是信不过诸葛亮吗?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是毋庸置疑的,这点在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之后就有个说法,还是刘备自己说的:“孤之有孔明,如鱼

刘备为何不信鲁肃能成事?个人偏见?

诸葛亮看重鲁肃,但刘备不看好他,总觉得他不能成事。那么,刘备不用鲁肃是信不过诸葛亮吗?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是毋庸置疑的,这点在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之后就有个说法,还是刘备自己说的:“孤之有孔明,如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