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原借款的特征和作用 西原借款的实质
Posted 政策
篇首语:炒沙作縻终不饱,缕冰文章费工巧。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西原借款的特征和作用 西原借款的实质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西原借款的特征和作用 西原借款的实质
西原借款是中日双方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达成的一笔借款协议,而这笔借款所具有的特殊性也是中方段祺瑞政府决定接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但事实是,日本虽然表面上给了中国很大的优惠,但这笔借款背后其实有着险恶的目的。 西原借款是80余年前日本寺内正毅内阁时期(1916年-1918年)向中国北洋军阀段祺瑞政府提供的一大笔巨额贷款,总额达一亿四千五百万日元,因西原龟三经手,故名。作为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它的出现,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的,标志着二十世纪一十年代末叶日本对华政策的某些变化。 西原借款的特征和作用西原借款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交涉谈判的秘密性。一改常规的、大都采用的正式外交途径,而通过非外交、秘密谈判交涉来最后完成。日本方面主要人物西原龟三是以非官方身份来华活动的(第四次来华更化名为田宪三),中国方面以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为代表,他们早年都曾到日本留学,先后任驻日本公使,是地道的亲日分子,在袁世凯和段祺瑞政府时期掌握实权。西原同他们直接交往,采取银行间联系的方式而达成协议,就避免了日本统治集团中主张武力征服中国的强硬派的攻击,一定程度上也迷惑了中国的当权派,同时也排除了西方列强,尤其是美国的猜疑和责难。因此,如此巨额的贷款交涉竟非常顺利。 第二,内容的隐蔽性。表面看来,借款所定条件同以前相比不很苛刻,一般没有回扣和抵押,所订条款也不很正规。借款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明确的用途,给人的感觉是只要占利权而已。其真实目的何在呢?决不象西原龟三本人所说的西原借款日本是没有私欲的,纯粹是为日中亲善的借款,其真实目的正如始终操纵这一幕的大藏卿胜田主计所言,这是一种“菊分根政策”。日本企图以这种具有强大诱惑力的巨额贷款,达到帝国主义的最根本目的。下台后的寺内正毅事后说:“大隈内阁向中国要二十一条,惹中国人全体之怨恨,而日本却无实在利益。本人在任期内,借于中国之款,三倍于以前之数。其实际上扶植日本对于中国之权利何止什倍于二十一条。”这才是日本贷款给中国的真正用心,是变换一种手法而已。 第三,仔细分析起来,问题还不止于此。我们可以看出,寺内内阁政策的重点在中国北部。段祺瑞虽为皖系军阀,但其实力并不在南方,而却在北方。段祺瑞确为当时实力派,这正是日本蓄意拉拢段祺瑞,并积极扶植段政权的原因所在。西原每次来华,往往都要在奉天停留,十分重视满蒙形势。在经西原经手的八项借款中,用在北方的约占55%,其余为交通银行借款、参战借款和有线电报借款等。相反,用在南方的则为数甚少。这充分说明了日本的侵略战略策略,是日本大陆政策的继续,是1910年吞并朝鲜后的又一实际步骤。日后的“大东亚共荣圈”是这一政策的进一步发展。 西原借款标榜“日中经济提携”,对近代中国社会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段祺瑞并未把借款投入到社会发展事业中,却把90%以上用于行政开支和充当军费,加剧了中国的内战,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且,日本借此垄断、攫取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军警特权,在一定时期内把中国控制在自己手里,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西原借款的实质 西原借款的实质就是日本在巨大资本过剩的情况下,为改变大隈内阁的形象而采取的一种更隐蔽、更阴险的“日元外交”政策。它是日本为确保其在华较其它列强的绝对优势“而拙劣投入的对段祺瑞政府的收买费”。被井上清先生称做“胡萝卜政策”的西原借款是地地道道的经济侵略政策。相关参考
西原借款发生于1917年至1918年期间,当时的段祺瑞政府和日本签订了一系列借款就被称为西原借款,其名称来自于日本人西原龟三,他也是这笔借款的经手人。段祺瑞政府之所以会向日本人借贷这笔巨款
所谓的西原借款,说的就是在1917年至1918年间,段祺瑞政府从日本得到了一系列借款,分8次支付,总计1.45亿日元。因经办的日本人为日本首相寺内正毅的特派代表、段祺瑞的日本顾问,名叫西原龟山,所以人
西原借款尽管一直被后世指摘为卖国,但实际上,和民国时期历届“革命”抑或“反动”政府所借外债相比,这笔借款可以说是中国近代条件最优厚的外债。那么,日方为何会提出如此优厚的借款呢?实际上,日方
20世纪初,日本统治集团内部在对华侵略政策方面存在矛盾,同时为了处理国内的大量过剩资本,日本向段祺瑞政府提出了所谓的西原借款,而段祺瑞政府急需资金发展力量,再加上借款条件不错,于是双方一拍
1917年7月17日段祺瑞重任国务总理的时候,北京政府有寺内内阁的支持,有西原借款的援助,有赋予合法有道的权威。北京不是一个无权、无勇、无钱的空架子。但是北京没有国会,没有总统(冯国璋是代理总统),没
近代史上,袁世凯这一人物一直充满了争议,很多受过基础教育的人都免不了将他简单化为一个卖国贼。说到袁世凯的卖国行径,二十一条和善后大借款都是他的罪证,但事实恐怕和人们的刻板印象相去甚远,甚至
善后大借款是民国初年袁世凯为了对革命造成的诸多损失进行整顿、修复而向帝国主义的五国银行团借款的事件。当时刚刚建立的北洋政府财力衰竭,如果没有金钱的支持,政府就连正常运转都不可能,所以袁世凯
善后借款,1913年袁世凯以办理善后改革为名,向英、法、德、俄、日五国银行团进行的非法借款。1912年,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为扼杀共和,消灭南方各省的革命势力,未经国会同意,指派国务总
袁世凯虽然登上了中华名国大总统的宝座,但革命却为他留下了一大丢的问题,而政府的财政根本解决不了这些问题,所以他不得不想外国银行借款,这就是著名的“善后大借款”。这一次的借款非常的顺利,帝国
湖北老農拿出一張85年前的紅軍借條,借款400塊大洋,如今應還多少錢
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征途中,紀律十分嚴明,吃了群眾的糧食、蔬菜;少了群眾的柴草;用了群眾的物品,都會以高於當時的價格付錢。如果遇到菜地主人不在,紅軍就會把錢放在主人菜地里、草堆上或者房屋裡。當時有這樣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