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篡改”历史全过程,现场直播

Posted 皇帝

篇首语:不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唐太宗“篡改”历史全过程,现场直播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唐太宗“篡改”历史全过程,现场直播

大唐武德九年,公元 626 年。 经过东宫摆鸿门宴(李建成毒杀李世民)、杨文干事件(李世民摆了李建成一道)等一系列摆上台面的厮杀之后,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都清晰地知道双方必有一场殊死斗争。于是,两边都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做最后一搏。 恰逢当时突厥入侵,李建成派系一系列的计划应运而生——李元吉主动请缨带兵去打突厥,以此为由,要求把李世民的得力干将秦叔宝、尉 迟敬德、程知节、段志玄等人全部拉走,抽空秦王府的势力;更打算借着出征饯别,要李世民来送行,趁机在昆明池动手杀死李世民。在此之前,房玄龄、杜如晦等秦王府、天策府的许多谋士也被悉数调走,李世民显然趋于劣势,再不发起反攻,就没机会了。 于是,一帮大臣连连劝李世民下定决心,房玄龄甚至劝说:“ 以前周公也是一代圣人,不能说他没有兄友弟恭吧?但是他兄弟管叔、蔡叔作乱,周公还不是忍痛大义灭亲,驱逐了管蔡二人?现在我们很有义务奉劝殿下行周公之事。 ”把起事定义成了是安定大唐,终于秦王府也着手行动——首先策反玄武门守将,由 房谋杜断 决定起事,然后将李渊从两仪殿改道到海池,更近李世民的弘义宫。再然后,就是顺利进入玄武门,瓮中捉鳖杀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兄弟,吓得一帮大臣们连忙劝李渊赶紧立李世民为太子,李渊也连忙表示:“善!此亦吾之夙志也。” 由此,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结束,没多久,太子李世民顺利即位,成为了历史上的唐太宗。 ▲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的才能和功绩,都摆在那不用多说了,如果用功利主义的视角加上一点后见之明,我们可以说,玄武门之变对历史,或者至少对李唐王朝来说,是好事。但是从伦理纲常,或者现在流行的说法“程序正义”上,这可就大有问题了。所以,李世民无论多么功高盖世,都无法绕过这个问题:后世将会如何评价他的玄武门之变。 有人说,这段历史被李世民大改特改了,事实根本不是这样的。那么,既然要改史,首先要看到史书是怎么写的。李世民是个爱惜羽毛的人,当上皇帝之后,心里总别扭着史官会怎么记录自己这段杀兄弟、逼老爹的行为,于是开始隔三差五去问史官们。 第一个被问到的是褚 遂良。褚遂良是什么人?说起来,写得一手好字还是很有用的。李世民颇爱王羲之的字,对字写得好看的人都很赞赏,自从虞世南去世以后,李世民就经常感叹,再没有人可以跟自己一起讨论书法话题了。魏徵 听说以后,推荐了褚遂良,于是,褚遂良被调到近前。褚遂良也不负魏徵的推荐,曾在李世民想封禅泰山的时候以各种理由劝阻了他。李世民觉得褚遂良是个敢于直谏的大臣,当即就提拔他为谏议大夫,由于字写得好,又让他兼任起居郎,专门记录自己的一言一行。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就这样,褚遂良就变成了史官之一。 李世民见褚遂良天天跟在自己身边写啊写的,就很好奇,问他:“你记录的这些东西,当君主的可以看吗?”(太宗尝问:“卿知起居,记录何事,大抵人君得观之否?”) 褚遂良被问愣了,自古以来没听说君主还可以看史书的,怎么陛下就抛出这种难题给自己?只好硬着头皮对答:“今之起居,古 左右史,书人君言事,且记善恶,以为鉴诫,庶几 人主不为非法。不闻帝王躬自观史。”起居郎的职责就是记录君主的一言一行,好的和坏的都不能漏,给后人作为借鉴,后世的君主就不会非法乱纪了。从来没听说帝王还会亲自来看史书怎么记录的。 也就是说,褚遂良其实拒绝了。李世民不甘心地继续问:“那,如果我有什么做得不好的地方,你也会记录下来吗?” 这个问题抛出来,身为臣子的真的很难回答,说不记录吧,对不起官职,万一皇帝是试探你呢?说记录吧,万一皇帝不是圣明天子,从今以后给你穿小鞋,或者借故把你踢出中央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不过,褚遂良还是一本正经地说:“我的为官之道就是对得起这个官职,我的职责是记事,那么陛下你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我都必定会记下来的。”这算是严厉拒绝皇帝了,话刚落音没多久,旁边的黄门侍郎(门下省副官)刘洎忍不住又跟着补充了一句:“设令遂良不记,天下亦记之矣。” 好吧,李世民被说得哑口无言,第一回合的“观史”只好以“太宗以为然”结束。不过侧面也说明,李世民对臣子的直言还是很宽容的,之后的朝代,帝王越来越专制,也没人敢这样直怼皇帝。 第一次失败,李世民没气馁,知道褚遂良的直,于是准备更换一个人再问,第二个被问到的是房玄龄。房玄龄是大唐贞观年间的贤相,但众所周知,他也很怕李世民,用李世民自己的话说:“我经常看到房玄龄在我面前吓得面无人色,心里还是蛮愧疚的。”由此,房玄龄还被戏称为李世民的管家。所以,李世民觉得从他这里可以着手,就对当时正在修国史的房玄龄说:“以前那些史官记录的东西,都不让他们的主子和君王看到,这是为啥?”被褚遂良拒绝过,所以这一次李世民上来先提问。 这个问题比想看史书好回答,房玄龄马上对曰:“史不虚美,不隐恶,若人主见之必怒,故不敢献也。”写历史的不虚假地夸赞一个人,也不会给皇帝和位高权重的人做隐晦,等于说坏事也会被记录在案,那皇帝们看见了肯定会愤怒,所以不给皇帝看这是规则。 ▲清殿藏本房玄龄画像 李世民顺杆往上爬:“朕之为心,异于前世。帝王欲自观国史,知前日之恶,为后来之戒,公可撰次以闻。”我这个人吧,跟前面那些皇帝都不一样。我想看史书主要是想知道前人的恶事,我自己可以引以为戒啊。所以,你写好了还是拿来给我看看吧! 房玄龄没接茬,又一个谏议大夫朱子奢忍不了了。作为谏议大夫,他的职责就是上谏言。朱子奢先拍马屁:“陛下你这么圣明,做的事没有过错,所以史官记录你的肯定都是善举好事,你就别担心啦。”接着开始劝,“前面那些帝王从来没有看史书的,如果你一个人开了看《起居注》的头,对我来说自然是没啥,但如果这种做法被你的子孙知道了,假如你的子孙里又有个别不是很圣明的皇帝,他们见不得自己的短处被记录,那,以后的史官岂不是没日子过了?那么大家为了免除灾害,就只能阿谀奉承,按皇帝的心意记录,以后的千载历史哪里还有可信度?所以,不能看啊。” 朱子奢的道理虽然说得很明确了,但李世民牛脾气一来,表示“上不从”。 没办法,皇帝非要看,房玄龄和给事中许敬宗等人只能赶紧自己先拍马屁,把《高祖实录》《今上实录》等做了删减,好迎合皇帝陛下的心意。 所以结论一: 这里其实不能算是“李世民改史”,是李世民要看史书,吓得底下臣子连忙自我审查,是臣子为了讨好和自身安危而进行了“删史”。 等删完以后,实录就递上去给皇帝看了。李世民关心的自然是玄武门之变的记录和评价,于是略过其他,马上翻到玄武门事变的那一页,一看,原来臣子们早做了删减,把他杀害兄弟的事写得很隐晦,闪烁其词,于是不满意了,对房玄龄说:“周公诛管、蔡以安周,委友鸩叔牙以存鲁,朕之所为,亦类是耳,史官何讳焉!”于是命令“删去浮词,直书其事”。 李世民是说,历史上也有过类似的事件——西周建立之初,周公旦的弟弟管叔、蔡叔曾经联合殷商后裔发动叛乱,周公为了稳定周朝,于是诛杀了两个亲弟弟。鲁国的“庆父不死,鲁难 未已”事件中,最小的季友为了安定鲁国,也毒死了三哥叔牙。 前面说过,房玄龄劝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之前,还讲过周公诛管蔡的典故,这时一听,觉得皇帝记得自己曾经劝进的话,又把典故光明正大地用到了这里。 结论二:“即命削去浮词,直书其事。” 从这里,广大人民群众看到了李世民亲自下令篡改历史的记录。如果这项记载属实,那李世民就不是篡改,而是复原历史了。 不过,虽然不是篡改,但李世民却下达了直接的政治导向和意识定性——“朕之所为,亦类是耳”,即是说,他所做的事,是像周公和季友一样,是为了国家安定才杀了兄弟。而周公和季友的历史评价早已有定论,那么这就相当于李世民为重大历史事件玄武门之变做了决议:不是所谓的篡权夺位,而是安邦定国。 所以,结论三: 严格来说,唐太宗还是修改了历史……的定义。 而且高就高在这:历史事实无从更改,那就把历史的解释权抓在手里——我干了,干得对!爱咋咋地。

相关参考

唐太宗篡改过国史吗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代开国君主李渊的第二个儿子,是唐代难得的治国之君。在其统治期间,唐太宗知人善任,察纳雅言;执法慎刑,重农恤民,使国家形成了历史上人人称道的“贞观之治”局面。他的雄才伟略、勤于政事甚

竟靠篡改历史美化自己 一代明君唐太宗晚年

唐太宗晚年大兴土木滥用民力早在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当时还是秦王的李世民灭洛阳王世充后,看到隋炀帝所修富丽堂皇的宫殿,不由得感叹:“逞侈心,穷人欲,无亡得乎?”①因此即位后,抑情损欲,躬行节俭。但随着社...

揭秘骆秉章为何篡改擒拿石达开的过程?

清末内忧外患,社会动荡,当时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农民起义运动。太平天国发展到晚期,基本已经没有生机。当时石达开率领部众,准备横渡大渡河,直取成都。当时在四川督办军务的骆...

朝鲜篡改历史

谁能汇总一下韩国人篡改历史的行为我来列举一下三姓家奴——韩国篡改历史的行为1向联合国申报“活字印刷术“是韩国发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明究里,竟同意了韩国在德国办“韩国是印刷术的起源国”展览2抢注端午

历史能不能被篡改

一、历史为啥会被人篡改舆论战士美国称霸世界重要组成部分武力打击小国,和平演变大国文化侵入比武力侵入更可怕,近年来80后一代看美国大片吃美国快餐。用美国产品看美国篮球俄闻目染,美国文化渗透中国各个角落。

被清朝所妄自篡改的明朝历史

前朝篡改前朝的历史,这是政治家惯用的伎俩。然而很多真实的历史或许不是本国史官记载的,很有可能邻国所记载的才是最为真实的历史。自唐朝以来,中国的五个朝代——唐宋元明清,分别存在了289年,319年,97

钱文忠是否有篡改历史

钱文忠,祖籍江苏省无锡市,1984年考入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梵文巴利文专业,师从我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季羡林先生。大学一年级起,开始撰写并发表学术论文,获"季羡林东方学奖学金"

国亡史作:清朝篡改明史,历史真相却藏于日本

国亡史作,一个旧王朝的灭亡,一个新王朝建立,后朝必将为前朝编修国史。清朝入关之初,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世祖福临即下令开设明史馆,编纂《明史》,但遗憾的是,这次统编纂却变了味道。中国历史上的史官

工人炸山采石,无意间发现一座古墓,证明清朝篡改历史

有人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句话听起来感觉怪怪的,若仔细品味一下,还是非常有道理的。在中国古代,曾有过多次朝代的更迭,在一个新王朝稳定后,就会对前朝的历史进行修纂,为了迎合皇帝的喜好,负责修纂工

篡改古书内容 搞乱格式

晗于1909年8月11日出生于浙江义乌,原名吴春晗,字辰伯。家庭经济时常颠簸于温饱与小康之间。其父吴滨珏,秀才出身,家道颇严。吴晗少年聪慧,自小就对历史尤其明史产生了浓厚兴趣。吴晗不仅早慧,而且早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