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的文化融合 为唐诗发展奠定了基础
Posted 文化融合
篇首语: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南北朝的文化融合 为唐诗发展奠定了基础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南北朝的文化融合 为唐诗发展奠定了基础
11月18日,由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凤凰网、敦和基金会、一点资讯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在北京举行颁奖盛典,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致贺信,来自海内外的学者专家和传媒、公益、企业等领域精英近四百人集体致敬国学。著名学者杜维明荣获全球华人国学终身成就奖,年逾八旬的国学名宿楼宇烈、张立文、成中英,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筼筜书院等机构,《国家宝藏》、《清明上河图3.0》高科技展演等新项目,以及30部学术著作分享了全球华人国学传播奖、成果奖。从中国诗词大会上成功夺冠的“外卖小哥”雷海为再演逆袭神话,而此前呼声很高的台湾著名词人方文山意外落选,爆出了本届最大冷门。 凤凰卫视王鲁湘、许戈辉再度联袂主持颁奖盛典,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中华孔子学会、中国孔子基金会等八大学术支持机构负责人,中宣部外文局巡视员胡晓东,湖南省文化旅游厅副厅长张帆,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孟至岭,以及王守常、葛承雍、龚鹏程、朱大可、王杰、于丹等知名学者现场助阵,让本届国学大典亮点频频,高潮迭起。 >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葛晓音的作品《先秦汉魏六朝诗歌体式研究》 获得本届国学大典国学成果奖(专题研究类11部)。视频:第三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对话葛晓音>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葛晓音的作品《先秦汉魏六朝诗歌体式研究》 获得本届国学大典国学成果奖(专题研究类11部)。在活动现场接受凤凰网独家对话时,葛晓音表示南北朝、六朝文化的融合,是唐诗取得高度成就、形成开阔意境的一个重要原因。盛唐的诗人特别善于从人们共同的生活当中来提取感受,通过明白易懂、清新自然的语言反映出超越时空的人类普遍感情。这种文风也与南北朝诗歌的传统有很大关系。 以下是对话实录:凤凰网国学:第一个问题,唐诗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高峰,有人说唐诗意境开阔,是因为李唐皇室代表的北朝为中原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有人说北朝只是军事实力强大,文化方面唐诗继承是南朝的传统,对此您的看法是什么? 葛晓音:这实际北朝文化和南朝文化对唐诗各有什么影响的问题。我认为两者是不可缺一的。南北文化的融合,是唐诗取得高度成就、形成开阔意境的一个重要原因。隋唐统一之前,南北分裂余几百年,经济文化发展是不平衡的。就文学来说,南朝更为领先,无论诗还是赋、作品质量之高,文字技巧之精美,北朝的文人都难以企及。直到南朝的一些诗人因战争原因进入北朝,北朝文学才有所改观,后期就出现了庾信这样的大诗人。庾信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他其实是南北朝文学史非常关键的一个人,杜甫对他甚为推崇。庾信本来是南朝的一个宫体诗人,技巧很高,但生活面较窄,他到了北方以后,他把南方的精巧的文字和北朝质朴刚健的文风结合起来,被认为是集南北朝文风大成之人。 >唐初开国重臣魏征在他的《隋书·文苑传序》里提出,要把江左(南朝)的清绮文采和河朔(北朝)的贞刚气质结合起来,“使文质彬彬,尽善尽美”,他最早从南北文风结合的角度,描绘了唐诗未来的理想风貌。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南朝文学成就虽然很高,但是缺乏刚健的风骨和力量,尤其是后期,题材越来越局限在细碎的景物描写和身边琐事之中,也就是前人所谓“嘲风月,弄花草”,看不到深刻的内容和远大的志向。 >北朝文坛虽然荒凉,但总体上有种质朴的风气。不过北朝文坛也要分东西两个地域来看,东魏、北齐受南方文学影响较大,喜欢模仿南朝文风,西魏和北周走的是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他们从政治革新的目的出发,要求改革浮华的文风。接着隋代统一天下以后,隋文帝又继承西魏的做法,用行政手段来改革文风,这种做法虽然矫枉过正,而且基于复古倒退的理论,但是对李唐宫廷提出改革文风的主张有直接影响。只不过唐太宗和贞观大臣们对改革的态度比较宽容辩证,魏征的主张就是代表。所以这种改革主张也是北朝文学影响唐诗的一个方面。 凤凰网国学:南北朝、六朝文风的融合是不是导致盛唐诗意开阔的主要原因? 葛晓音:唐诗意境走向开阔,是经过了很长一个时期的发展过程的,不是仅仅依靠北朝输入的活力。最关键的是因为初盛唐是封建社会走向兴盛的时期,文人们能站在观察宇宙历史变化规律的高度,对时代和人生进行自觉的思考。将欣逢盛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转化为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健康乐观的情怀,创作出能充分体现时代风貌的优秀作品。而形成这样的风貌,也是唐代诗人自觉革新的结果。 >从初唐到盛唐,是个经历过三次重要的革新。主要方向是提倡诗歌的文质兼备,而核心内涵是发扬比兴寄托的风雅传统,提倡宏博刚健、朴素自然的文风,同时自觉地吸取南朝诗歌清新绮丽的文采。一代代诗人们也在这样的革新中形成了广阔的视野和远大的抱负。我们经常说的“盛唐气象”,就是盛唐时代那种蓬勃的朝气、爽朗的基调、无限的展望、天真的情感,这就是盛唐诗意开阔的根本原因。 凤凰网国学:对于社会大众来说,六朝诗歌的知名度不是很高,大家也不太了解,您觉得六朝诗歌对于唐诗的影响主要有哪些方面? 葛晓音:六朝的诗的知名度为什么不如唐诗那么高呢?首先,盛唐的诗人特别善于从人们共同的生活当中来提取感受,而且能够反映出超越时空的人类普遍感情。正是这种普遍性,使你无论在哪个时代,读它的时候,都觉得很新鲜,很容易感同身受,这是一个原因。另外,唐诗的语言特别明白易懂,像口语一样,所以我们说是清新自然的。这种语言让一般老百姓都非常容易理解,也很容易记。 >这个是盛唐诗容易被大家理解的两个根本原因:一是它能够反映人之常情,二是它的语言明白易懂。 >题材方面,实际上六朝诗、特别是南朝的诗,起了很关键的作用。我们说的中国诗歌,就好像一条大河,从诗经、楚辞、秦汉、汉魏,然后一直发展到南北朝,在这段时间里边,中国诗歌的题材、体裁、内容、形式、技巧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特别是从题材来说,南朝比较典型的就是山水诗和边塞诗,另外还有好多离别诗,这些离别诗表现的都是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所谓的人之常情,而这些内容,恰恰是方才提到的盛唐诗里边最重要、最普遍的一种题材,也是最感人、最能打动人心的。 >另外,就诗歌的格律形式而言,南朝,特别是齐梁时期,产生了新体诗,就是后来的格律诗的雏形。只不过格律是尚未完备,但是已经基本形成了样一个雏形,在初唐加以完善才形成了后来我们说的五律、七律等。格律都是在那个时候发展的,实际上绝句也是在南朝的时候发展起来的,这是在形式上。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语言的问题。语言,我们知道汉魏的语言它是相对比较古朴的,它是离现代人的语言比较远,它后来越来越走向古雅,特别是到了东晋和南朝第一朝,就是刘宋时期,它的语言古雅到生涩,很多人都看不懂了,因此我们觉得有些诗非常不好懂。到了齐梁的时候,有一批诗人主张诗歌不可以用这样一套语言,主张语言应该是便于诵读和记忆,用的典故也是便于大家一看就能知道的。那么就提倡学习什么样的诗歌呢?就学习当时起来的南朝的乐府民歌。南朝乐府民歌当时基本上都是五言四句的小诗,都像口语一样的,非常清新自然,经过这样一番变革以后,南朝的诗歌语言普遍倾向于清新自然、明白易懂的风格,也就奠定了唐诗——就从南朝一直到盛唐二百年间的诗歌语言的风貌。 凤凰网国学:李白是不是也很喜欢? 葛晓音:对呀,李白也是,他学过那么多的赋,都是模仿过的。江淹那写大赋他都模仿过。如果你没有基础,就不可能形成后来唐诗这样一种丰富的面貌。所以我们说只有靠南朝那样的丰富的上游,才能够形成后来唐诗这样波澜壮阔的景观。 凤凰网国学:想请您向广大想亲近国学的年轻人推荐一本国学类的好书,并且简单介绍几句可以吗? 葛晓音:诗歌方面,如果想要亲近国学,我倒是建议可以去读一读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的一套经典的《古代文学作品选》,它是按照作家来的,比如唐代的像王维、李白、杜甫这些,每一本书都是比较薄的,一般都是选八十到一百首左右,不会超过这个数量。除了比较简明扼要以外,还有作者写的一些比较短的但是比较清晰的一些鉴赏。我觉得如果想要了解诗歌的话,可以读一读这一类的书籍。出版社要比较可靠,质量比较好,鉴赏学者也是研究有素的一类书。 凤凰网国学:还有一个问题,现在我们社会各界都在助推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有一股国学热,您觉得这个国学热对未来的中国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和意义? 葛晓音:国学热,我自己虽然是研究这个,古代文学也是国学当中的一部分,但是我觉得这个问题还是应该持一种辩证的态度来看,毕竟我们现在已经到了现代了,所以首先还是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因为在所谓的国学当中,其实还是有不少并不适合现代的东西,所以我们在现在的这个社会当中,国学当中真正属于我们这个民族、永远能够让我们保持活力、永远发展下去的部分,我觉得是应该吸取的。但是也有很多糟粕我觉得应该抛弃的,事实上现在很多电视剧里边,弄的很多都是一些糟粕的东西,我觉得这些不应该提倡。
相关参考
...的婚姻方面,其公主外嫁对其各国的割据和对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融合各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统一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促进民族自然同化和发展。五代十国时期的公主外嫁大致有:昊越的牙内先锋都指挥使钱传殉娶了闽...
贵州位于西南地区云贵高原东部,自古以来就是中央王朝鞭长莫及的地区。从汉代开始,中央开始将云贵纳入到了版图之中,并且开始了羁縻治理。到了魏晋南北朝,云贵一带的大族兴起,逐渐成为了地方势力的代言人。隋唐统
百家争鸣1.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儒家代表人物孔子《春秋》、《孟子》、《荀子》。主张: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
百家争鸣1.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儒家代表人物孔子《春秋》、《孟子》、《荀子》。主张: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
...齐开国两位皇帝的十三年间,算得上励精图治,社会经济文化都有所发展,在文学上还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奠定唐诗基础的永明体。然第二个皇帝之后不过九年时间,你还没唱完我已登了场,拿着刀剑杀杀杀,铛铛铛换了...
...齐开国两位皇帝的十三年间,算得上励精图治,社会经济文化都有所发展,在文学上还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奠定唐诗基础的永明体。然第二个皇帝之后不过九年时间,你还没唱完我已登了场,拿着刀剑杀杀杀,铛铛铛换了...
1.急.中药的发展历史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经济发达,为汇集整理先秦时期大量蕴积的药物开发利用经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南北朝时期,商品生产与交换的发展更为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当时药物专著已达11
简述我国的汽车发展历史中国汽车发展史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中国汽车工业1953诞生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初步奠定了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汽车产品从无到有。第二个阶段:1978年到20世纪末。中
公元前206年,刘邦建立汉王朝,减轻人民负担、休养生息,推行一系列宽松的政策,使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中国文化由严明进取型转变为开放宽容型,为统一民族的形成和持续的民族大融合奠定重要条件。汉文帝、汉景帝继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北魏为什么没能统一天下?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南北朝时期,鲜卑族拓拔硅在前秦四分五裂之际称王并建立了北朝的第一个王朝,史称北魏。北魏政权建立之初呈现出一种良好的局面,不仅实现了民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