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的陶渊明,有名的“三不”先生
Posted 法师
篇首语: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20世纪的陶渊明,有名的“三不”先生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世纪的陶渊明,有名的“三不”先生
文:黄薇2018年11月9日是丰子恺诞辰120周年。朱自清在《子恺漫画》的序中表白:“我们都爱你的漫画有诗意,就如一首首的小诗——带核的小诗。你将诗的世界东一鳞西一爪地揭露出来,我们就像吃橄榄似的,老觉得那味儿。”1937年日军进攻上海,11月6日,石门湾遭到日机轰炸,当即炸死三十余人,后死难者达百余人,有两颗炮弹就在丰子恺的缘缘堂后门附近爆炸。丰子恺一家不得不踏上逃难之途,先后辗转浙江桐庐、江西萍乡、湖南长沙、广西桂林、宜山、思恩,再到贵州都匀、遵义,最后抵达重庆,一逃就是8年。 >丰子恺平生留不住钱,钱一多,用他自己的话说“就会在口袋里哇哇叫”。逃难前夕,他都没有准备,还是儿女们把各人积攒的红包都拿出来才临时凑齐了路费。路途艰辛,心思操劳,丰子恺的胡须离家时还是黑的,逃难到萍乡就已白了三分。1938年接到友人来信,丰子恺才知缘缘堂已于当年1月被炮火夷为平地。 >家园成焦土,全家无不为之深深痛惜,丰子恺写下《还我缘缘堂》一文,一反平日性情,愤怒控诉日本侵略者的残暴,更直接写道:“在最后胜利之日,我定要日本还我缘缘堂来!”1985年,桐乡市政府在原址按原貌重建了缘缘堂。 >丰子恺平日醉心艺术,极少关心政治,抗战期间大概是他一生中对时局最为关切的时期,显露出怒目金刚的一面。1938年到达汉口后,他换下长袍,开始穿起中山装,加入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担任《抗战文艺》的编委,发表了大量的时事文章与图画。自言“虽没能投笔从戎,但我相信以笔代枪,凭我五寸不烂之笔,努力从事文艺宣传⋯⋯军民一心,同仇敌忾,抗战必能胜利。” 丰子恺据鲁迅同名小说所作的漫画《阿Q正传》 >1927年皈依佛门后,丰子恺开始与弘一法师合作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护生画集》,老师写字,丰子恺画画。护生即爱护生灵不杀生,有佛教劝世寓意。《护生画集》初集出版于1929年,时值弘一法师五十寿辰,作画50幅,谨以此恭祝。抗战期间,弘一法师六十大寿将至,丰子恺又画了60幅画寄到泉州。弘一法师来信说:“朽人70岁时,请仁者作护生画第3集,共70幅;80岁时,作第4集,共80幅;90岁时,作第集共90幅;百岁时,作第6集,共百幅。护生画集功德于此圆满。”丰子恺收信时还在流亡途中,时局凶险,命运难卜,但老师之托岂敢辜负,他复信道:“世寿所许,定当遵嘱。” 《护生画集》是一部奇书,创作过程前后相继长达46年(1927至1973年),丰子恺用生命完成了对老师弘一法师的承诺 >前两集《护生画集》在佛教界引起关注,广泛刊印,甚至还有英译本外销。但不是人人欣赏这种绘画,作家柔石就曾猛烈批评丰子恺躲在象牙塔中吟唱艺术。丰子恺在汉口时,得知作为战地记者的友人曹聚仁说,“《护生画集》可以烧毁了”,“十分荒唐”,指责抗战要鼓励杀敌,你却主张护生慈悲,岂不变成了不抵抗?一向温和的丰子恺听了很反感,最后与浙一师的老同学绝交了。他解释画集的意义:“护生即是护心,顽童一脚踩死数百蚂蚁,我劝他不要。并非爱惜蚂蚁,或者想供养蚂蚁,只恐这一点残忍心扩而充之,将来会变成侵略者,用飞机载了重磅炸弹去虐杀无辜的平民。”他说提倡护生并不意味着不抵抗,恰恰相反,正因爱同胞、爱家国,才更要奋起抵抗。我们抗战,是为人道、正义、和平而战,所以是以杀止杀,以仁克暴。他画《炮弹作花瓶》,直接化戾气为祥和。 《炸弹作花瓶 万世乐太平》,寓意以仁克暴 >1942年11月,丰子恺率眷来到重庆,暂得乱世的安稳。他在重庆举办了第一次个人画展,用卖画所得的钱在市郊沙坪建了三间小屋。“沙坪小屋”非常简陋,墙是用竹子做的,夏天晒得发烫,屋里热不可耐,丰子恺不以为意。他辞去教职,在庭院种了芭蕉、番茄、蚕豆,养了鸭子和鹅,每天读书作画。“我的时间全部是我自己的,这是我的性格的要求,这在我认为是幸福的。”抗战胜利后,他还成了有名的“三不先生”,一不教书,二不演讲,三不赴宴,独享不被惊扰的自由。 >1954年,丰子恺搬了几次,终于在陕西南路39弄93号安了家,直至终老。这幢西班牙式寓所很有特点,二楼有个室内小阳台,东南、正南、西南都有窗,上方还有一扇天窗,坐在室内可观日月星辰的运转,丰子恺就选择这间作为书房。他因此给新居取名“日月楼”,顺口诵出一句“日月楼中日月长”,苦思上联而不得,最后是马一浮撰出妙对“星河界里星河转”,并写成对联赠予他,被丰子恺视若珍宝挂在屋中。 丰子恺爱猫,“猫的可爱,可说是群众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丰子恺受聘于上海文史馆。由于诸多原因,他将工作重心放到了翻译上,当时俄语炙手可热,52岁的他便于1950年从头学起。丰子恺学外语追求速成,早在1931年发表的《我的苦学经验》一文中就写道:“语言文字,只不过是求学的一种工具,不是学问本身。学些工具都要拖长许多的时日,此生还来得及研究几许学问呢?” >因用脑过度,他一度脑贫血晕倒,但疗养期间仍不放弃每日温习。在花了大半年读完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后,他花了5个月时间将后者翻译出来,于1952年底出版。从1961年开始,丰子恺又全身心投入日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语》的翻译工作,直到1965年定稿。他为此填了一首《浣溪沙》,“彩笔昔曾描浊世,白头今又译‘红楼’,时人将谓老风流”。但“文革”来袭,这部书在他去世5年后才陆续出齐。 >1970年到1973年间,70多岁的老人在日月楼的小房间里,写下《缘缘堂续笔》的33 篇作品,翻译了日本古典名著《落洼物语》《竹取物语》《伊势物语》,还铭记向先师许下的承诺,画完了《护生画集》的第六集,达百幅图。 >1975年,丰子恺在女儿学生的陪同下最后一次回石门湾,写了许多字送人,写得最多的是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他于当年9月15日因肺癌离世。刘海粟是他的老朋友,用了一个月的伙食费买来真花,扎了一个花圈送来。他说:“子恺的艺术是有生命和气节的真花。” 1961年12月25日,丰子恺和孩子们在一起。他画的儿童,不仅儿童爱看,成年人看了也很喜欢。孩子们常到这位老画家的家中作客,听他讲故事,看他作画 丰子恺曾在怀念恩师的文章中写道:“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就是宗教。人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三层楼。”他认为弘一法师是一层一层走上去,在每一层都绽放异彩;自己始终停留在第二层,“但亦常常勉力爬上扶梯,向三层楼上望望”。而他用艺术家的眼光观照世界,笔下万物有情,用文字或图景,永存了一个赤子之心的有情人间。
相关参考
相传,一天,有个少年前来向他求教,说:”陶先生,我十分敬佩你渊博的学识,很想知道你少年时读书的妙法,敬请传授,晚辈不胜感激.”陶渊明听后,大笑道:”天下哪有学习妙法?只有笨法,全靠下苦功夫,勤学则进,
配图陈洪绶《归去来图》局部陶渊明,名潜,字渊明,一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祖籍鄱阳郡枭阳县(今属江西都昌),原本家世显赫,曾祖父是东晋名将、大司马陶侃,祖父陶茂曾为武昌太守。到了陶渊明父亲这一辈,家道中
陶渊明怎么死的?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其是个代表主要有《饮酒》《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等。关于他的故事,我们最为熟知的就是不为五斗米这药。那么,性格如此清高的陶渊明,究竟是怎么死...
陶渊明怎么死的?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其是个代表主要有《饮酒》《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等。关于他的故事,我们最为熟知的就是不为五斗米这药。那么,性格如此清高的陶渊明,究竟是怎么死...
陶渊明,字元亮,名潜,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后世称他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他有首《饮酒》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
文|阿楠文史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的思想非常活跃,思维也非常跳跃不定,很多人都知道这个时期的士人,如果在仕途上没有什么成就的话,就会隐居田园或者寄情山水,比如当时或者现在都很有名的魏晋风流的一些名士们
六如居士唐寅(唐伯虎)八大山人朱耷五岳外臣米芾(fu)五柳先生陶潜(陶渊明)九华山人杜荀鹤九思主人爱新觉罗*永容(乾隆皇帝的儿子)六一居士欧阳修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1、诗骨-
三大亨重新排次序,杜月笙坐上了第一把交椅。他的名字在上海滩也是广为流传,他仗义疏财,热情好客。成了众人眼中的「”及时雨”。所以当人们有了困难的时候,总是会想到一句话:「”有事找杜先生。”上个世纪20年
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其發展過程中,沉澱了無數的經典知識!俗語就是其中的一種,它不僅通俗易懂,還往往能通過一句簡單的話,就能折射出很多的人生道理。現在的農村就流傳着很多這樣的俗語,比如我們今天所說的“錢
俗语“手有三不插,钱有三不借,傻有三不犯”,人到中年早点明白此道理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几千年的历史传承,涌现出了多少璀璨文明,它们充实着人们的生活,陶冶了人们的情操,带去了无限的欢乐,而在民间,有一被称为“老人言”的俗语,成为了一代代人为人处世的箴言。它们来自于先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