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女皇武则天立太子不立儿子立李显内幕

Posted 武则天 李显

篇首语:千金一刻莫空度,老大无成空自伤。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揭秘女皇武则天立太子不立儿子立李显内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揭秘女皇武则天立太子不立儿子立李显内幕

2、揭秘宋仁宗为何迟迟不立太子是出于什么考虑

揭秘女皇武则天立太子不立儿子立李显内幕

武则天曾多次废立太子李显,有意从自己的侄子武三思和武承嗣之间选择接班人,但是最终还是选择了立原来的庐陵王李显为太子,这中间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她为何最终决定还天下于大唐呢?

载初二年(690)九月初九日,在做了大量的舆论铺垫之后,武则天在百官及帝室宗戚等六万余人的表请之下,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号曰“圣神皇帝”,改唐为周,革了李唐的命,并将李显定为皇位的继承人,皇太子李旦降为皇孙。那么,武则天难道就没有废李立武的想法吗?当然有!可是后来她为什么又把天下还给了李氏呢?据史料记载,这与名相狄仁杰的智劝和武则天的“怪梦”不无关系。

狄仁杰的劝说很“走心”

狄仁杰如何劝说武则天归还李唐天下,在《新唐书》、《旧唐书》和《资治通鉴》当中都有提及。

《新唐书》:会后欲以武三思(武则天的侄子)为太子,以问宰相,众莫敢对。仁杰曰:“臣观天人未厌唐德。比匈奴犯边,陛下使梁王三思募勇士于市,逾月不及千人。庐陵王(唐中宗李显被废后,封庐陵王)代之,不浃日,辄五万。今欲继统,非庐陵王莫可。”又说:“陛下掩神器而取之,十有余年,又欲以三思为后。且姑侄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祔姑。”

《旧唐书》:则天无复辟意,唯仁杰每从容奏对,无不以子母恩情为言。

《资治通鉴》:狄仁杰每从容言于太后曰:“太帝以二子托陛下,陛下今乃欲移之他族,无乃非天意乎!且姑侄之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姑于庙者也。”

从以上史料不难看出,狄仁杰劝说武则天,除了站在天意、民意的角度上,还重点突出了一点,就是“母子关系”。“母子关系”是一种最能敲动人心的关系,它以最直接的血缘关系来维系,因此母与子具有天然的亲近感。从母与子的关系出发,最能打动人心。狄仁杰紧紧抓住了这一点苦苦劝说,虽然让武则天有所反感,但武则天最终“不能无感,故卒复唐嗣”。

武则天的“怪梦”

武则天欲改立太子期间,做过一个梦。对于这个梦,史料记载有所不同,但达到了同样的效果。

《新唐书》这样记载:武则天对臣下说:“朕数梦双陆不胜,何也?”对曰:“双陆不胜,无子也。天其意者以儆陛下乎!且太子(指李显),天下本,本一摇,天下危矣。”后感悟,即日遣徐彦伯迎庐陵王(亦指李显)于房州。

《资治通鉴》却是这样记载的:武则天谓仁杰曰:“朕梦大鹦鹉两翅皆折,何也?”对曰:“武者,陛下之姓,两翼,二子也。陛下起二子(指前面“太帝以二子托陛下”中的“二子”),则两翼振矣。”太后由是无立承嗣、三思之意。

两梦内容不同,但殊途同归。其实这梦说怪不怪,只是经臣下一解释就显得怪了。这说明,武周虽立,大臣们对李唐仍念念不忘。或许武则天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坚定了把天下归还李氏的想法。不然,看此人心向背,即使自己把皇位传给武氏子孙,武氏子孙也坐不长。

可见,武则天的大肆屠杀李唐人员并不能遏制住大臣们对李唐的拥戴,早在武则天早期,扬州徐敬业以匡扶大唐为由起兵造反,其后有八大臣实行宫谏都说明了天下的民心向背。这也是武则天最终决定还位与大唐的原因。

揭秘宋仁宗为何迟迟不立太子是出于什么考虑

宋仁宗曾有过三个儿子:长子杨王赵昉,次子雍王赵昕,三子荆王赵曦,皆早亡。他之所以迟迟不立太子,没有儿子应该是一个主要原因。不难想象,作为一个万民臣服、拥有四海的皇帝,啥都不缺,缺的就是儿子——若大的家业没人继承,放在谁身上谁不着急?宋仁宗肯定着急。至和二年(1055)初,46岁的宋仁宗得了一场大病,病的不轻。他的病是不是与立储有关,只能留待博学的君子考证了。皇帝病成这样,接班人的位子还空着,一旦山陵崩了怎么办?一些大臣沉不住气了。

仁宗病重定太子

最先找宋仁宗谈这件事,希望把太子定下来的是宰相文彦博。病中的宋仁宗同意了。文彦博和宋仁宗都谈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只知道的是,如果按照文彦博的建议在这个时候确立太子,这个太子肯定不是宋仁宗的亲儿子。那么,这个人是谁呢?这个人就是宋仁宗的侄子宗实,即后来的宋英宗皇帝。《宋史纪事本末》卷三十四《英宗之立》有这样一段记述:

仁宗景祐二年春二月,育宗室子宗实于宫中。宗实,太宗之曾孙,商王元份之孙,江宁节度使允让之子也。帝未有储嗣,取入宫,命皇后抚鞠之,生四年矣。

也就是说,因为自己的儿子早亡,宋仁宗把自己的侄子宗实接进宫里,当儿子养,希望他将来接自己的班。宋仁宗即位的时候,是乾兴元年(1022)二月,那时候宋仁宗十二岁,把侄子宗实接进宫里的时候,是景祐二年(1035)二月,宋仁宗应该是二十五岁。在这样的岁数——正是一个人生育年龄最好的时候,就做好了这样的准备,显然在立储的问题上,宋仁宗是有两手打算的。不过,他最希望的还是这期间自己能生一个儿子,狗皮贴不到羊身上。或许正因为这样的心理,宋仁宗病好了以后,便把立储的事儿撂下了。

宋仁宗为何出尔反尔

皇帝说话不算数,如此食言,惹急了一个大臣,他就是知谏院范镇。知谏院是个什么官呢?宋制,谏院是负责规谏讽谕的机构,其长官称为知谏院。范镇认为关于建储的事儿自己给皇帝提建议正对口。于是,在嘉祐元年(1056)的五月,理直气壮地给宋仁宗上了一道疏,奋然说道:“天下事尚有大于此(立储)者乎!”并三次觐见陈述自己的观点,以至于痛哭流涕。宋仁宗也很感动,但就是不松口,并以委婉的语言安慰范镇说:“朕知卿忠,卿言是也。当更俟二三年。”宋仁宗为什么说要等个二三年再立太子呢?他还是希望能生个儿子,把自己的位子传给儿子。

这样又过了两年,嘉祐三年(1058)六月,刚刚就任宰相的韩琦向宋仁宗又提起立储的事儿,说的很坦率、很直接:“陛下何不择宗室之贤,以为宗廟、社稷计?”意思是,你没有儿子可立,就在宗室子侄里选一个嘛。但宋仁宗回答的更坦率、更直接:“后宫将有就馆者,姑待之。”就是说,后宫妃子马上就要有生孩子的了,看看生啥再说。这分明告诉韩琦,宗室子侄再贤,也比不上亲生的呀。

但宋仁宗似乎命里注定没儿子的命,后宫生的偏偏是个女儿。按理说,这回他该听大臣们的劝说,把立太子的事儿拿到桌面上了吧,可宋仁宗还是拖着不办。这时候,刚刚担任御史中丞(相当于监察部部长)的包拯也出来说话了:“东宫虚位日久,天下以为忧。夫万物皆有根本,而太子者,天下之根本也,根本不立,祸孰大焉!”说的义正言辞。但任凭你树梢怎么摇晃,树根就是不动弹。宋仁宗对包拯这样说道:“徐当议之。”一句话把包拯打发了。

宋仁宗传位侄子

宋仁宗“出尔反尔”的这种态度,尽管叫人摸不着头脑,但给人的感觉似乎有两点:一是他想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但眼目前没有,只能等有了再说,这就需要时间;二是他不想把皇位传给宗室子侄,但大臣们又总给他施加压力,所以,他只能拖得一时是一时。然而,宋仁宗盼儿子想传位给儿子,固然是事实,但在这个过程中,宋仁宗也不是不想立宗室子侄为太子,这一点也同样是事实。说宋仁宗只想把皇位留给自己的儿子,不想传给自己宗室子侄,显然站不住脚。

那么,宋仁宗为什么终于确立了自己的侄子宗实为太子了呢?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盼了四十年,宋仁宗始终也没有盼来一个儿子,只好认命,只能退而求其次;再一个就是宗实的父亲——汝南王赵允让已死,宋仁宗认为宗实能实心实意给自己当儿子;赵允让死的时间是嘉祐四年,嘉祐七年其子宗实就被立为太子,仅仅相隔三年的时间,联系宋仁宗在建储问题上的种种顾虑,我以为,这不说是问题的关键,也绝非偶然吧?

相关参考

武则天为何选立李显为帝 李显两度被废立

  武则天位高权重与并称为“二圣”。大家都知道,母亲武则天是我国古代唯一的一个女皇帝。武氏机智精明,通文史,多权谋,以皇后身份参政时,“百司奏事,时时令后决之”。显庆五年(公元660年),唐高宗因患风

揭秘:秦始皇嬴政为何迟迟不立扶苏为皇太子

千古一帝秦始皇辉煌的一生,做了不少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事,其煌煌功业,赫赫武功一直激励着万千中华儿女。然则嬴政皇帝迟迟不立贤能长子扶苏为皇太子,最终让赵高、李斯二人阴谋立无脑小儿胡亥为帝,导致大秦帝国

揭秘唐睿宗李旦两次退位的历史之谜 两度退位

...睿宗李旦,先是在哥哥李显被废之后,当上了皇帝,又被武则天赶下了台,当了太子。然后,等李显回京之后,又禅让了太子之位。当武则天被赶下了台,李显当了皇帝,被封为相王。再当李显死后,李旦终于又当了皇帝,可是...

揭秘唐睿宗李旦两次退位的历史之谜 两度退位

...睿宗李旦,先是在哥哥李显被废之后,当上了皇帝,又被武则天赶下了台,当了太子。然后,等李显回京之后,又禅让了太子之位。当武则天被赶下了台,李显当了皇帝,被封为相王。再当李显死后,李旦终于又当了皇帝,可是...

唐朝好皇帝唐宪宗终生不立皇后背后内幕

唐宪宗李纯是历史上第一个不设皇后的皇帝。郭氏是李纯的嫡妻,李纯继位以后,并不册封郭氏为皇后,只封他为贵妃。终其一朝,也一直没有立过皇后。唐宪宗不册封郭氏,急怀了朝中大臣。皇后为国母,母仪天下。国家要没

唐朝好皇帝唐宪宗终生不立皇后背后内幕

...妃为皇后。但是宪宗每次都只是笑笑,不听。宪宗为什么不立皇后呢?《新唐书》是这样记载的:“八年,群臣三请立为后

五人扶李显复位,李显却先拿他们开刀,一个片片削,一个刮成人架

唐中宗李显是武则天的儿子,他当皇帝没多久,武则天就把他废了,武则天自己当了皇帝。武则天晚年时,因狄仁杰劝说,又把李显召回,再次立为皇太子,没多久,有五个人扶李显复位,李显却先拿他们开刀,一个片片削,一

五人扶李显复位,李显却先拿他们开刀,一个片片削,一个刮成人架

唐中宗李显是武则天的儿子,他当皇帝没多久,武则天就把他废了,武则天自己当了皇帝。武则天晚年时,因狄仁杰劝说,又把李显召回,再次立为皇太子,没多久,有五个人扶李显复位,李显却先拿他们开刀,一个片片削,一

神探狄仁杰是如何成为“中国福尔摩斯”的?

...政治家。在他身居宰相之位后,不畏权贵,辅国安邦,对武则天弊政多所匡正,可谓推动唐朝走向繁荣的重要功臣之一,后人称之为“唐室砥柱”。作为旷世奇才,狄仁杰一生政绩显赫,刚正严明,其主要功绩有:一、劝说武则...

韦后之乱,韦后之乱是什么

韦后之乱是什么?唐中宗皇后韦氏(?—710),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高宗永隆元年(680),武则天废太子贤为庶人,送京师幽禁。立李显为皇太子。继而纳韦氏为太子妃。弘道元年(683)十二月高宗死,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