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的全方位比较

Posted 封建

篇首语:忙于采集的蜜蜂,无暇在人前高谈阔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的全方位比较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的全方位比较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常常被用来作比较,日本成功变法了,而中国却彻底失败了!为什么日本能成功,中国却不能成功。 原因都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人民思想、变法方式与内容等等因素决定着中国的失败、日本的成功! 从变法的社会制度看,中国变法前,中国是传统的封建统治制度的社会,而且经过1840年的鸦片战争的战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的政权发展体系是“中央集权”的发展方式!清末,制度已经是整个王朝集权顶峰时期,皇权已经渗入人民生活的各方面。社会制度的管理者能动用的权力极少。变法意味着改变中央集权体系,挑战中央集权系统,肯定会危及王权。传统的中国王朝不允许这样的局面出现。变法的绊脚石无形中,在中国变得更加大!自古以来,变法是大多都得流血,而中国采取妥协的态度,希望可以不动用武力解决。变法又没能得到大众人心的拥护。只是变法者的觉悟,一意孤行而已!这个变法方式就个变法失败早早埋下种子。 在日本,同是封建的体制下的社会变革,但是日本变法变得彻底。使日本迈向现代化与西方化,逐步跟上世界的大潮流,随后,历史证明,超越世界的列强潮流,走在世界前列。一跃变成世界的强国,使得日本能够有资本为对外侵略,小小的岛国,参加世界大战,呼风唤雨,掀起世界瓜分狂潮。这些种种成果都是一场叛乱变法革命带来的。日本彻底变法,明智地剔除了对日本社会前进的消极因素,把旧的封建秩序毁灭。然后,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实行大变革。此后,明治政府实施了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三大政策。富国强兵,就是改革军警制度,创办军火工业,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和警察制度,它是立国之本;殖产兴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方法,大力扶植资本主义的发展;文明开化,学习西方文明,发展现代教育,提高国民知识水平,培养现代化人才。 在思想方面,中国人长时间闭关锁国在封建体系下影响着人民对世界的认识。人民被种种的封建思想束缚着,而且封建体系下,长时间学习这被封建所需要的被统治思想,腐蚀着人对世界的认识,当炮火打到家门口,很多人还在乞求上天保佑,有多少个人能拿起刀自主参加战斗,地大物博的中国,只要大家都能自主团结起来,也许中国今天将更加灿烂!那时资本主义来到中国,中国人还不知那是什么!当我们自己制造的火药被奇怪应用的时候,我们才知道我们落后!不是中国人愚蠢,我们有四大发明足证明我们是伟大的民族,但是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一朝比一朝被统治者腐蚀的更深。一直我们忘记了进步!资本主义来到中国,国民没有与资本主义相合适的思想来配合统治者的统治。资本主义意识在中国很辛苦。 在日本,日本人崇尚的是“武士“精神,一直都被国民接受,对服从是以死明决心!虽然他们的思想也是当时时代的产物,日本人把它变成他们所需要的思想领导工具领导国家人民在战火纷飞的时代寻找强大富强。有明智的领导者与觉悟的领导人,日本国家发展就相对障碍就少了思想的观念改变的难度。日本人的社会变革条件相对比较成熟。 中国缺少能够让当时社会变革的领航者,没有明智的领导人敢站出来以武力挑战当时的社会制度!没有人能够整合当时的封建制度现代化去发展强大富强,康有为是个历史上的失败的尝试者。但是对中国的发展发挥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影响着后面的不断前进与进步。 在变法内容上,戊戌变法的内容:在政治方面,告诫廷臣舍旧图新,力行新政,鼓励官绅市民上书言事,严禁官吏阻隔;谕令各省督抚举荐通达时务的新政人才;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取消旗人 由国家供养的特权,准许自谋生计。这个政策影响着封建王朝王族众多人的利益,没有用拳头的对话,难以服众人,反对声浪一浪比一浪强,只是改良派的一意孤行,不得权力者的支持;在经济方面,京师设立铁路矿务局和农工商总局,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提倡私人开办工厂;设立铁路、矿务总局,鼓励商办铁路、矿业;创办国家银行;奖励创造发明;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裁撤驿站,设立邮政局;在军事方面,裁撤绿营,精练陆军,改习洋操;实行征兵制;添设海军。在文化教育方面,开办京师大学堂,各地设立中小学堂,兼习中西文科;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设经济特科;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新书;准许设立报馆、学会;派人出国留学、游历。在教育方面,戊戌变法作出最大的贡献。 在日本,变法内容:在身份制度上改革,废除传统时代的“士、农、工、商”身份制度,将过去的公卿诸候等贵族改称为“华族”,大名以下的武士改为“士族”;为减轻因“版籍奉还”而连带的财政负担,逐步废除封建俸禄;此外亦颁布武士《废刀令》,以及建立户籍制度基础的《户籍法》。在社会文化方面,提倡学习西方社会文化及习惯,翻译西方著作。历制上则停用阴历,改用太阳历计日;引进西方近代工业技术;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原有土地政策,许可土地买卖,实施新的地税政策;废除各藩设立的关卡;统一货币,并于1882年设立日本银行;撤消工商业界的行会制度和垄断组织,推动工商业的发展。在教育方面,发展近代义务教育,教育机关颁布《考育敕语》,灌输考道、忠君爱国等思想。此外亦选派留学生到英、美、法、德等先进国家留学。在军事方面,改革军队编制,陆军参考德国训练,海军参考英国海军编制;并于1872年颁布征兵令,凡年龄达20岁以上的成年男子一律须服兵役。一般服役3年,及预备役2年,后来一般役及预备役分别增至3年及9年,总计12年。在交通方面,改善各地交通,兴筑新式铁路、公路。1872年,第一条铁路铁路通车;到了1914年,日本全国铁路总里程已经超过7000公里。在司法方面,仿效西方制度,于1882年订立法式刑法,于1898年订立法、德混合式民事法,于1899年订立美式商法。在宗教方面,基于政治理由,政府大力鼓励神道教,因为其宣扬忠于天皇的思想,对天皇统治国家有一定的帮助。同时亦容许其它宗教的存在,1873年日本取消基督徒传教的禁令。 1871 年 ,明治政府派出以右大臣岩仓具视为首的大型使节团出访欧美,考察资本主义国家制度。在富国强兵、殖产兴业 、文明开化的口号下 ,政府积极引进西方科学技术,以高征地税等手段进行大规模原始积累,建立了一批以军工、矿山、铁路、航运为重点的国营企业。与此同时,引进缫丝、纺织等近代设备,建立示范工厂,推广先进技术;招聘外国专家,派留学生出国,培养高级科技人才。 天皇制专制主义和对外侵略扩张,明治政府在政治上神化天皇的绝对权威,建立“华族”制度以维护旧藩主、公卿的特殊地位,并把维新功臣、财阀列入华族,培植特权阶层;在经济上扶植带封建性的财阀和寄生地主;在意识形态上宣扬神道、皇道、儒学,并引进德国唯心主义哲学。1882年发布《军人敕谕》,鼓吹武士道 。1890 年发布《 教育敕语》,推行以效忠天皇为核心的军国主义教育。经过明治维新,日本从幕藩领主统治的封建国家转变为带封建性的资本主义国家。与财阀紧密勾结的萨摩、长州等强藩出身的军阀、官僚贵族长期把持政柄,在建立近代天皇制的过程中推行“藩阀政治”。于1889年颁布《明治宪法》,1890年开设国会,从而确立了专制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即日本近代天皇制。在对外关系方面 ,随着国力日渐充实 ,不断进行交涉,要求修改条约。 明治天皇 戊戌变法与日本维新的区别。成功的必然与必然的失败,相比之下,一目了然,作为后人,吸取用血换来的宝贵历史经验,为往后的发展记住历史的教训。

相关参考

明治维新成功与戊戌变法失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明治维新成功与戊戌变法失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都发生在亚洲两个毗邻的国家。但是历史证明了日本与中国取得截然不同的结果。日本成功变法了,而中国却彻底失败了!为什么日本能成功,中国却不

晚清中国人如何看待日语

晚清时期,尤其是戊戌变法失败之后,中国兴起了一股日本留学热。当时,刚刚经历过明治维新的日本,政治经济制度向西方靠拢,文化方面则大量翻译西方书籍,并革新教育制度大力培养人才,国力大增。同时,甲午战争中国

甲午战争后中日成为世仇,康梁变法失败为何还逃往日本

1853年「”黑船事件”后,日本被迫打开国门,这也激励了日本变法图存、学习西方的高潮,日本派100多名官员到西方学习,促成了「”脱亚入欧”的明治维新。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船坚炮利的日本战胜了

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异同

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的不同:1、发生的背景不同:戊戌变法发生在封建势力强大的中国,明治维新发生在明治政府已经建立,封建势力处于弱势时期。2、领导者的实力不同:明治维新掌握实权,戊戌变法依附于没有实权的皇

从百日维新到戊戌政变,解析慈禧和光绪帝之间的矛盾纠葛

甲午战败让大清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屈辱,血气方刚的光绪帝痛定思痛立志革新,一场力图改变中国命运的维新变法运动开始。然而,这次改革仅仅持续了一百零三天就失败了,是什么原因让慈禧太后和光绪帝这对母子走向决裂?

日本明治维新期间日本改革运动

1874-1875年,清朝东方邻国日本正值明治维新期间,而北方邻国俄罗斯政府向中国派出一支科学和贸易考察团,考察经由陆路进军中国市场的新途径,调查贸易增长前景,寻找建立领事馆和工厂的地方。上图为187

日本民众是如何看中国文化的呢

相对于世界其他民族,日本可以说是与中国文化有着最深远历史渊源的民族之一,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和民族性格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近来中日关系处于困难时期,一些日本右翼提出要切断与中国文化的联系。那么,中日之间的

戊戌变法中翁同龢的态度为何前后矛盾?

在中国近代史上,尤其是在晚清戊戌变法那场震惊朝野内外的政治变局中,翁同龢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以往政治史与法律史关于戊戌维新运动的研究,往往注重对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宪政思想以及变法主张的研究,而忽略...

瑞典买岛,北极溜达

甲午战争后,康有为以公车上书力陈维新成名,1898年6月19日,康有为获光绪帝召见,随后开始维新变法,戊戌变法仅维持百日便告失败,康有为逃入日本,开始了海外之旅。康有为与国外友人合照康有为脸谱之一:死

为什么清朝的百姓都不看好戊戌变法

文|王宇丹1894-1895年的甲午战争,大清朝狼狈地输给了蕞尔小国日本,后如梦初醒。年轻的光绪皇帝和一众有识之士开始规划变法。可惜维新不过百日,便被保守而强大的封建势力镇压。试想,如果戊戌变法要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