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刘邦废除礼制,但为何随后又让叔孙通重定礼制
Posted 礼制
篇首语:知识的根是苦的,它的果实是甜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汉初刘邦废除礼制,但为何随后又让叔孙通重定礼制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汉初刘邦废除礼制,但为何随后又让叔孙通重定礼制
作者:苏子韬,山西师范大学历史学本科生,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叔孙通,薛县人,早年为秦始皇所置之博士官,后因反秦战争爆发,逃回薛县,跟随项梁,项梁兵败定陶之后跟随怀王,怀王被尊为义帝之后为项羽做事。汉高祖二年刘邦入彭城,叔孙通投降,从此跟随刘邦,并在汉初重定礼制。据《史记》载,在汉初,高祖刘邦将秦朝的礼制悉数废除,简而从之。本意乃简政养民,奈何于一次庆功酒宴上,“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丝毫没有把皇帝放在眼里。刘邦“益厌之”,叔孙通顺水推舟主动请缨,率领以鲁地儒生为核心的“制礼团”重定礼制。那为何要以鲁儒为核心?原因在于定礼第一人的周公,其子孙从伯禽开始居鲁,儒家祖师爷孔圣人乃鲁人,鲁地保存了大的文献典籍,征鲁地儒生制礼实乃明智之举。 >汉高祖刘邦 >问题来了,袭秦之汉为何不恢复秦朝的“法治”,却反而重定礼制?据《管子》载:在上古时代,未有君臣上下之别,纲常伦理之分,人群聚之只为能存活于世。在没有制度约束的时代,“智者诈愚,强者凌弱,老幼孤独不得其所。”为了改变这个局面,有贤人挺身而出,制定出礼法,“为民兴利除害,正民之德”。礼,自此始。礼对于新生的汉王朝来说意义重大。礼能够发挥与严刑峻法几乎同样的效果却更易于百姓接受,因为其能够从道德的、人内心的层面上约束、引导个人的行为而不是从外部通过严刑苛律来压制个人内心的欲望、强制营造一种高压的恐怖来维稳,秦亡原因之一就在于秦律太过于严厉苛刻。百姓们历经战国动乱、暴秦律法、秦末战争,饱受秦律与战争之苦,汉初先废秦律再定礼制,在制度层面上用一种温和的方式使百姓喘口气儿,维护社会稳定。 >《秦律》 >秦朝虽然多严刑苛律,但也有礼的存在。早在西周时期,秦人就已经有一定程度的定居生活,并成为周的附庸,开始吸收周文化;后周王室衰微,被迫东迁,秦人护驾有功,受封岐山以西之周王室故王畿,不可能不受到周文化的影响。礼源于周公,可以说周文化就是礼文化,礼是主张有尊卑之分、维护等级秩序及纲常伦理的,所以,从一开始秦文化里就带有“礼”的印记。同时“始皇帝”的称号以及相配套的礼仪制度的建立是李斯“与博士议曰”所提出的,而博士是以儒生为主体的参政人员(叔孙通就是秦朝博士),最关键的是李斯乃是主张礼法并用的大儒荀子的弟子,所以不难看出儒家思想对统治思想的渗透。秦亡揭示了法主儒辅这条路行不通,汉朝取其精华、去其糟泊,主儒之礼,以法辅之,以礼为中心来重建等级秩序,巩固政权。 >叔孙通(网络图) >参考文献: >1.《史记-叔孙通传》 >2.《秦汉之际的礼治思想研究》胥仕元 >3.《叔孙通为汉定礼乐制度及其意义》华友根 >编辑: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赵培文 欢迎订阅季我努沙龙!相关参考
中国古代是一个礼治社会,对礼仪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而“人伦关系”又是礼治社会的焦点内容。既然如斯,为什么唐玄宗还能占有本身的儿媳妇呢?这个显然是违反人伦关系的呀。还有,我们知道,皇帝在礼仪上要有做得纰谬
南朝皇帝宗庙禘、祫(殷)祭祖礼制考论 古代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宗法社会,祖先崇拜在思想意识和社会生活领域处于显赫地位。自先秦时起,作为祭祀祖先的礼制性场所的宗庙,逐渐成为国家政权的象征,在宗
1867年9月30日,距《中英天津条约》规定的10年修约的期限已近,为早作准备,清廷下旨命各大员上奏言事。其中以“觐见”一事讨论最为激烈。沈葆桢当时尚属较为开明的人士,仍坚决反对改变觐见礼制,表示不废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叔孙通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秦末汉初的时候,有一位叫叔孙通的儒生博士,一生侍奉7位君主!他深谙帝王之心,阿谀奉承,能讨得各个君主欢心,擅长见风使舵、溜
商人相信人死以后,灵魂生活在另一个世界里,墓葬是墓主在另一个世界的居所,一切按照“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礼制办事。奴隶主贵族死后,都用奴隶为之殉葬,以供其死后奴役驱使。到了封建社会,这个殉葬制度也
季我努学社>整理出版中国近代史料,传播历史知识本文作者为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朱恩杰。>汉高帝求贤诏是汉高祖刘邦称帝十一年(即公元前196年)特为求贤而下的一道诏令。是年,刘邦完成统一大业已有一定年头,
绮里季是汉初年间的隐士,是商山四皓之一,秦朝的时候,秦始皇焚书坑儒,天下儒士受到迫害,绮里季和另外三位就逃到山中归隐,躲避秦军的迫害。绮里季吴实归隐山林后,对做官从政更是没有一点欲望,四人德高望重,学...
绮里季是汉初年间的隐士,是商山四皓之一,秦朝的时候,秦始皇焚书坑儒,天下儒士受到迫害,绮里季和另外三位就逃到山中归隐,躲避秦军的迫害。绮里季吴实归隐山林后,对做官从政更是没有一点欲望,四人德高望重,学...
学校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的教育活动的组织机构。古代的学校,是按照礼制和规模来称谓的,分为塾、庠、序、泮宫、辟雍等,这些称谓,大抵是在上三代(夏、商、周)时期就已经形成,并落定为礼制规范。清末,开
汉初匈奴不断侵扰边境,为何刘邦会妥协以“和亲”换取短暂的太平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为何刘邦会妥协以“和亲”换取短暂的太平?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公元前202年—前134年,正是西汉建立初期。此时的形式是匈奴对汉的不断侵扰。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此时其北部的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