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分榜、大礼议、三王并立之争,明代的廷争为何如此激烈

Posted 士大夫

篇首语:任何人的知识不可能超过他自己的经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南北分榜、大礼议、三王并立之争,明代的廷争为何如此激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南北分榜、大礼议、三王并立之争,明代的廷争为何如此激烈

作者:胡一舟,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明代廷争的激烈想必不用再多做描绘和渲染了,国初南北分榜之争、都燕论开廷争之滥觞,中期谏武宗南巡,大礼议,后期争三王并立,以致崇祯朝危机之时,还要议迁都并争论“君王死社稷”。明亡之后,遗臣如王夫之、黄宗羲等人对明代政治很是做了一番反思,王夫之更是直接批评明臣多意气之争,士气甚激。那么明代朝野为什么会起这么大的争执呢? >正德皇帝 >首先明太祖对上书陈言是鼓励的,这一点可以参考太祖《卧碑文》和《大明律·礼律·上书陈言》,这也每每被认为言路闭塞的明代士大夫拿来作为批评的论据。 >此外,明代六科之制为争论提供了制度保障。六科制度使得廷争不是无意义的争执,而真的可以影响朝堂决策。孟森先生即指出明代“不经科钞令部再覆,则虽奉旨无效……士大夫惟有此职权,虽或触仵,终必有践此职者。明一代士气之盛,死节之多,其根本在是”。 >孟森先生 >另外,从思想氛围的角度来看,明代士大夫标榜廷争。如王夫之《宋论》中有“宰相之用舍听之天子,谏官之予夺听之宰相,天子之得失则举而听之谏官;环相为治,而言乃为功”(当然,作为对明亡的反思,《宋论》整体的基调在于批评过度的廷争)。其时,明代士大夫很有股师儒的自我认同(师儒语出《周官·天官》,在明代本是国子监祭酒的别称,这里笔者借此想说的是明代士大夫匡扶天下的志愿),细细品味一下明代朝堂的大争论,如谏武宗,谏世宗,谏神宗,每每让人有一种君臣意气之争的感觉,士大夫本着一种天下之责不惜犯颜天子,甚至乐此不疲,这可能是明代廷争激烈的心理因素。 >王夫之 >参考文献: >1.王夫之:《读通鉴论》 >2.赵园:《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 >3.孟森:《明史讲义》 >编辑: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赵培文 欢迎订阅季我努沙龙

相关参考

背后竟有如此秘密 武则天与长孙无忌之争

...它的背后关系到两大利益集团之争时。关陇集团作为影响南北朝和隋唐时代几百年

背后竟有如此秘密 武则天与长孙无忌之争

...它的背后关系到两大利益集团之争时。关陇集团作为影响南北朝和隋唐时代几百年

民间为何说汉高祖刘邦杀三王致三国亡汉

汉朝末年,中央政权失去了对国家局势的控制力,群雄并起,相互征战不断,一时天下大乱。经过多年的分分合合,杀伐争斗,随着大多数诸侯的消亡,天下终于形成了三分局面,史称三国。曹操建立的魏国占有半壁江山,手中

南北之争的由来 南北之争的不良影响

 南北之争发生于红军长征途中,当时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人和张国焘之间发生了行动路线上的分歧,南北之争由此产生。南北之争对中国革命产生过不少不良影响,其中包括战略、思想以及军心等方面。南北之

魏晋南北朝时期服饰的等级规定为何如此严格

魏晋南北朝历史背景东汉末年,各路军阀割据争雄,东汉统一帝国名存实亡。公元196年,曹操将汉献帝劫持到许昌,挟天子而令诸侯,试图在汉的旗号下重新实现全国政治统一,但由于政治、经济、军事及人为努力等多种因

南北矛盾如此尖锐,“二次革命”为何依旧难以成功

就在各方势力对江西军械案努力进行调解期间,1913年3月20日晚,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被刺身亡。而此前一天,袁世凯刚刚发布了国会召集令,规定4月8日为国会开幕日。梁启超与宋教仁都把国会讲坛视为自己的政治

皇权和朝臣的巅峰之战,明代后期的一场政治浩劫—— ”国本之争”

导读万历十四年,明神宗朱翊钧,满怀欣慰地抚摸着郑氏即将临盆的肚子,心里充满着柔情和爱意。这个他最爱的女人,他的灵魂伴侣,即将诞下他们爱情的结晶。同时,朱翊钧也思索着,对于这位心爱的女人,封号也许该更进

印刷术之争:为何韩国称中国未发明活字印刷?

...化的传播、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尽管如此,印刷术的起源之争,仍未停止过。以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为例,近年来,韩国学者就一直认为最早的活字印刷并非中国人首先发明使用。孰是孰非,近年来几乎成为一桩公案。近日,来自...

明代巡抚制度详细介绍

明代的省级制度有过两次重大变化:明初承元制设行省统驭郡县卫所,洪武九年改行省为布政使司,确立都、布、按并立的体制;宣德以后陆续向各地派驻的巡抚,逐步成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巡抚衙门成为新的省级权力机构。

南北赌王之争,霍芝庭与杜月笙孰强孰弱

霍芝庭与杜月笙一南一北,各拥其盛;然而两人则实属英雄相惜,心无挂碍芥蒂。二人最初结缘,是因为烟土生意。其时上海的烟土,大部分的货源都是来自广东,有个名叫蓝芑荪的大烟商,正是霍芝庭门生。而当时与蓝芑荪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