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头宰相”魏裔介的“复性学说”,体现了明末清初的哪些社会特征
Posted 复性
篇首语: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乌头宰相”魏裔介的“复性学说”,体现了明末清初的哪些社会特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乌头宰相”魏裔介的“复性学说”,体现了明末清初的哪些社会特征
原标题:“乌头宰相”魏裔介的“复性学说”,体现了明末清初的哪些社会特征? 《清史稿》中有这样一句描述:家居十六年,躬课稼穑,循行阡陌,人不知其为故相也,说的就是号称“乌头宰相”的魏裔介。 >魏裔介,今河北柏乡人,顺治年间进士,一生集高级官僚和学问大家为一体,官至保和殿大学士,他的一些思想主张可以作为我们认识清朝初年社会发展变化的窗口。 >魏裔介 >人性学说一直是各派教育家、理学家探讨的中心议题。魏裔介作为清初庙堂理学代表人物之一,提出了“复性学说”,在他看来,无善无恶并不具有说服力,人性的变化并不是因为外物的引诱,而是因为人的自然欲望的驱使,人的欲望是合理的,应该得到承认,这个主张批判了程朱理学中的“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法,基于这一点,魏裔介认为人性本善,而要保存这种善就要从外在的现实中去寻找,这就是所谓的“复性”之说。 >魏裔介作为重要人物,被写入书籍 >任何一种学说都有其相应的社会基础,魏裔介提出“复性”的主张,正是基于当时的社会现状,复性其实看似是恢复已有的人性之美,其实是希望重塑心中已经塌陷的信仰,因为天命之谓性。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天命就是能够在生活中少经历战乱、流离失所的痛苦。在明清易代之际,这种愿望是无法实现的。但是在明朝,陆王心学占据着对于人性问题的主流地位,王阳明提出的“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以及通过内心体悟的方式达到格物致知的主张更是遭到了魏裔介的批评。在他看来,这是伦理混乱的根源,王氏的无善无恶、为善去恶的主张让整个社会空谈心性、礼崩乐坏,不去通过实际的行动存留人性的美好,而只是空谈误国。此外,因为无善无恶是心之本源,所以人们做事都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而不考虑大局,人人独善其身,没有人愿意兼济天下,而心学对于此的改善主张也是通过内心的顿悟,所以杨慎的那句“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在明朝后期失去了激励世人的意义。 >其次,魏裔介还对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和王宗沐的《宋元资治通鉴》进行了摘录和评论,形成了评论性著作《鉴语经世编》,在进行史学研究的过程中,他形成了从历史中考古今治乱,理会制度典章,其思想体现了在明清易代之际经世致用的思想。 >对以往关于人性学说的纠正和批判体现了改朝换代之际社会伦理混乱的状态,复性学说的提出则体现了在改变之际人们对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希冀,只有通过复兴人们心中已有的天性,激发内在的善,才会从个体到群体改变当时社会的风气,而这种思想的提出则具有很强烈的经世致用的意味,再次从历史中领悟治理之道也体现了在清朝初年统治者对于稳定社会的需求。毕竟魏裔介他是一个学问家的同时,还是一名官员,他的思想除了学问的兴趣,还带有他所属的阶级的色彩。 >参考文献: >王胜军:《论魏裔介的复性之学》,《贵州社会科学》,2009年第7期 高玉昆:《“乌头宰相”魏裔介》,《河北日报》,2017年3月3日 白一瑾:《清初庙堂文人诗学意识形态之建构-以施闰章、魏裔介、冯溥为中心》,《上海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 华 兴 春 秋 小编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施祺 郁花相关参考
楚有宋玉,风流倜傥,芝兰玉树,玉树临风,风华绝代。一时间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引领了楚国的时尚风向,成为美男子的代名词。楚有登徒大夫,下里巴人,蓬头垢面,不识风烟,偏偏没有眼力介的和宋玉宋大才子杠上。这不
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从李悝变法、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耕战,到汉文帝的重农措施,直到清初恢复经济的调整,都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
高中历史新课程突破了以往历史课程内容的编写体系,课程结构依据“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原则,对老教材的历史知识体系进行了重新整合,以专题的形式构建了高中历史教学的新体系。这既避免了与初中历史课程的简单重
香港的臭苦力——海员我们伟大的祖国,不仅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文明古国,而且还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万千的美丽国家。她东临大海,有蜿蜒绵长的海岸线,南起广西的北仓河口,经10个省市,一直延伸到辽宁的
部队进入草地后,由于环境、气候非常恶劣,使得草地行军十分艰难。而更要命的是缺衣少食,不少红军就因此长眠在了草地上。眼看掉队、牺牲的同志越来越多,朱总司令令人将自己的坐骑也杀了,分给通信班、警卫班的同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体现了当代中国精神。自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国民教育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日益被广大人民群众在日常
引言:近日,有媒体报道称,2017年投入使用的统编本初中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中,关于张衡和候风地动仪的内容被删除。对此人教社明确回应,张衡及地动仪内容并未从统编版教材中消失,只是教材编排上做了调整。不过
1、建筑,佛教对中国文化产生过很大影响和作用,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佛教文化遗产。许多佛教建筑已成为我国各地风景轮廓线突出的标志。吸收了键陀罗和印度的特点而发展成为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造像艺术,是
《道光都门纪略》载:“京师最尚繁华,市廛铺户,妆饰富甲天下,如大栅栏、珠宝市、西河沿、琉璃厂之银楼缎号,以及茶叶铺、靴铺,皆雕梁画栋,金碧辉煌,令人目迷五色,至肉市、酒楼饭馆,张灯列烛,猜拳行令,夜夜
说起古代的名相,有一个词叫「”房谋杜断”,说的就是唐太宗时期的名相:房玄龄和杜如晦,意思是房玄龄擅长谋划,而杜如晦擅长决断。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杜如晦。杜如晦是陕西西安人,家里世代为官,爷爷杜果是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