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少数民族与中原传统实战矛到底什么样

Posted 绿营

篇首语: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东北亚少数民族与中原传统实战矛到底什么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东北亚少数民族与中原传统实战矛到底什么样

清代的乾隆皇帝亲自主持编撰了《皇朝禮器圖式》,这本书细致记录了清王朝对各类冷兵器的描述。其中杆状武器就出现了不少于31种,包括各种长矛、叉子和戟。 >而国外则对这些枪类武器进行了归纳与整理,列举了清代军队10大实战用枪。(军用矛和民用矛有个重要的区别,就是军矛的锥度更小,而且在枪头上有一个大的钢配件用来平衡。) >▲清朝常见长矛的外形对比(最左为身高170cm的男性剪影) >其中,八旗军队使用长矛1~3,这是驻扎在首都以及一系列战略要地的精锐部队;绿营军使用矛4~10,一般充当国内治安部队和八旗军队的后备部队,主要遍布帝国的许多城镇和驻地。从外形上看,八旗矛与绿标军用矛差别巨大,而在用材上它们的标准也是各有特色:八旗矛用纯天然木材,不做多余的处理,绿营军矛坚持明代传承的工艺,几乎都是漆木。此外,八旗长矛在矛头的尾部初都有一处“格挡”。以下就是在外国人整理的《皇朝礼器图式》中描述的十种矛: 1. 虎枪营虎枪 >“虎枪营的虎枪:用锻钢制成的长矛,整体8尺3寸长,矛头长9寸,尖三角形,中脊。杆长7尺4寸,由白蜡木制成。枪杆顶端系有两只横“鹿角”,1寸长,轴末端有角箍。” >虎枪营成立于康熙二十三年(1677年),他们是八旗先锋、后卫,以及最好的骑马弓箭手;皇帝在皇家狩猎场狩猎大型动物(熊和西伯利亚虎)时,他们主要担任皇家卫兵。其所持的虎枪是一种传统的满洲狩猎长矛,它有两个鹿角塞子,以防止长矛穿透过深而导致猎物离狩猎者过近。 2. 健锐营长枪 >“健锐营长枪:用锻钢制成的矛头。整体1丈3寸长,矛尖为9寸长,三角形尖,中央有脊,杆长9尺,周长4寸6分。刀刃钢制,长1尺4寸,宽5分。矛尖下方两个木球上有马毛。钢管件末端为4寸长。”矛头部分为了防止对方掣肘,改造成有锐利边缘的刀刃。 3. 护军骁骑长枪 >“护军骁骑长枪:铸钢制成的长矛。整体1丈3尺7寸,矛头是1尺1寸长。在矛底是一个圆铁盘,2分厚,下面有一簇鲜红的牦牛毛。杆长1丈2尺2寸。”护军骁骑的骑兵,每两个人授一枪。护军骁骑是精锐八旗军的一部分,负责在战役中保卫后方的军队,这些枪主要是发给骑兵的。 4. 绿营长枪 >“绿标军长矛:由锻钢制成的矛头。总长1丈4尺,矛头长7寸,轴长1丈3尺,周长3寸7分。 漆面朱红色,附有红色的牦牛毛流苏。”绿营军是明朝军队的残余,主要由汉人组成,分散在帝国的各个城镇和要塞。八旗在战术上很大程度依赖经典的草原战备,再加上火器加持,中国传统武器的主要是在绿营中存在。 5.绿营钩镰枪 >“绿营钩镰枪:用锻钢制成的矛头。整体7尺2寸长,矛是8寸,尖端锋利,侧面有向内弯曲刃叶,内径2寸。杆长6尺,周长4寸。木材制成,朱红面漆。”这种钩矛是对抗带盾部队的强大武器,钩子可用于将盾牌拉到一边,然后再借力前推。  >▲持钩镰枪的武状元  6. 绿营双钩镰枪 >“绿营双钩镰枪:钢制矛头,有两个侧弯刃叶,杆长7尺,周长2寸7分,全身包裹桦树皮。” 7. 绿营虎牙枪 >“绿营虎牙枪:锻造钢制成的矛头。整体9尺1寸,矛尖为7寸长,尖三角形,中脊。两边都有一个像老虎牙齿一样的短边,1寸7分长。红牦牛毛流苏作底。杆长8尺,周长2寸8分。木材制成,面漆朱红。” 8. 绿营手枪 >“绿营手持矛:锻造钢制成的矛头。整体3尺4寸2分长,头5寸7分,用连接的竹子(条)制成,桦树皮包裹,末端有骨箍。”这种短矛很有趣,不是用来投掷的,虽然轻,但非常坚固。使用这种小手矛可能是作为近距离搏斗武器。 9. 绿营钉枪 >“绿营钉枪:矛头由锻钢制成。总体1丈4尺9寸5分,矛头1尺。矛尖很锋利,用藤绑在长1丈4尺长的枪杆上。”虽然其被称为绿营钉枪,但也可以在八旗部队手中,甚至在清军的对手准噶尔人中看到这种特殊的矛,而且很有可能就是受他们启发而制作的。 >▲古画中的钉枪  10. 绿营矛 “绿营矛:矛头由锻钢制成。整体1丈1弛尺,矛头是7寸。尖顶,中粗,底细,呈柳叶的形状。”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顾之,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参考

兰台说史•东北人和西北人 到底谁更能打

上一期兰台说史,我们提到东北人之所以在古代显得能打,是因为当地的少数民族为了对抗恶劣的自然环境,而自发组建起一个个的小共同体。这种小共同体的组织与生产生活方式注定他们就是天然的军队。不过,东北地区严酷

金国为什么可以在东北战胜辽国

【本文为腾讯独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文/王凯迪唐朝以前的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大多崛起于漠北草原,匈奴、鲜卑与突厥等族相继雄霸北疆,与南方中原政权相抗衡。从唐后期开始,以契丹与渤海(栗末靺鞨)为代表的东北部

套路真的对实战没有用处吗

套路真的对实战没有用处吗?看看戚继光是怎么讲的李新方套路,是中国传统武术的基本形式之一,究竟对实战有没有用处?有多大用处?这是近些年来人们议论颇多,莫衷一是的一个话题,我们不妨看看最反对花法的实战武术

七次称霸中原的东北土著,实力的确强大,统治中国千年

我国封建时期经历了不少朝代替换,统治者也换了不少,在大家印象中汉人统治占大部分,却不知道东北土著民族实力也不弱,七次成了中原霸主,统治也上达千年。东北土著主要指的是这四个族,鲜卑蒙古族、朝鲜、女真、古

唐朝时期的渤海国,到底归属谁

说到东北这地方,古代时期,特别是汉朝前,这里一直有少数民族活动,这一时期并没有统治东北,不过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这里的少数民族汉化程度很高。之后,这里相继出现不少的强大政权。特别是到了唐朝时期,这里出

清朝到底犯了什么错致使名声不好

清王朝(1636-1644)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朝代,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个解决少数民族问题,同时占有西域与东北的大一统王朝。更是开创了中国三大盛世之一的康乾盛世。但为什么到了近现代,清朝的名声并不怎么好

开创了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先例-五胡十六国的分裂

公元304年至公元439年(西晋永兴元年至北魏统一),南至今淮河,北至阴山,西至葱岭,东至海,东北至鸭绿江下游以北,西南至澜沧江以东,相继建立了十六个分裂割据政权。即西晋永兴年建立的成(巴氐)、汉(匈

东北的民族与国家(12)——夫余

夫余,又称「”凫臾”、「”扶余”。最早在史书里出现,是《史记·货殖列传》中的记载:燕「”北邻乌桓、夫余,东绾朝鲜、秽貊、真番之利”。由此可见,在卫满朝鲜被灭时(公元前108年),夫余就已经存在,其建国

东北的民族与国家(12)——夫余

夫余,又称「”凫臾”、「”扶余”。最早在史书里出现,是《史记·货殖列传》中的记载:燕「”北邻乌桓、夫余,东绾朝鲜、秽貊、真番之利”。由此可见,在卫满朝鲜被灭时(公元前108年),夫余就已经存在,其建国

孝文帝的汉化改革曾引起北魏朝廷的分裂

一些鲜卑的上层人士,尊重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不赞成游牧民族与汉族的和同。6世纪洛阳的政变及北魏朝廷的分裂,有着以上人文因素的原因。五胡十六国时期,北方游牧民族登上中原的历史舞台。游牧民族与汉族、游牧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