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参加民国祭孔典礼,归途中磕掉俩门牙

Posted 鲁迅

篇首语:所谓得体,就是有些话不必说尽,有些事不必做尽。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鲁迅参加民国祭孔典礼,归途中磕掉俩门牙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鲁迅参加民国祭孔典礼,归途中磕掉俩门牙

时下的时髦话题是孔子。有人说“五四”反孔子反错了,有人说鲁迅也曾参加祭孔,可见鲁迅并不反孔,云云。 说到鲁迅参加祭孔,倒是确有其事。这是在1913年到1924年间,当时鲁迅在教育部担任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每年在成贤街国子监举行的祭孔仪式——“丁祭”,鲁迅基本上都受指派前往参加仪式,而且还是在最核心的部位。奇怪的是,如果说“五四”打倒了“孔家店”,那么怎么鲁迅在此期间基本上每年都参加祭孔,直到五年以后的1924年鲁迅还会去参加祭孔呢? 鲁迅日记上有这样的记载——1913年9月28日:“昨汪总长令部员往国子监,且须跪拜,众已哗然。晨七时往视之,则至者仅三四十人,或跪或立,或旁立而笑,钱念劬又从旁大声而骂,顷刻间便草率了事,真一笑话。闻此举由夏穗卿主动,阴鸷可畏也。”这是鲁迅日记上第一次记载祭孔。鲁迅到教育部已经近一年半,之前还没有过祭孔的记载。 这位提出祭孔的“汪总长”就是汪大燮(1860-1929)。说起来,他还是鲁迅的前辈,1901年,帝俄提出要与清廷订立专约,图谋山东利益,他当时是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官,就上书清帝,主张拒绝与帝俄签订辱国专约,因而名声大噪。1902年鲁迅留学日本时,他任留日学生监督。1905年出任驻英公使。1913年任教育总长,后来曾代理国务院总理。晚年曾创办北京平民大学。此公行事特立独行,他任教育总长后,曾有几个大的动作,一是提出废除中医,引起轩然大波,后来被否决了。再就是提出祭孔。他9月15日就任总长,28日就命令祭孔。因为是在教育部内实施,别人干涉不得,就实行了。虽然他很快就于1914年2月辞职了,没想到他的好几位后任竟然还继续实行了多年,到1924年才停止祭孔。 而那个“主动”即幕后推手夏穗卿(即夏曾佑,1865-1924)则是当时社会教育司司长,也正好是鲁迅的顶头上司!而且,奇怪的是,他作为前辈,是受到鲁迅的充分尊重的,鲁迅在日记尊称之为“夏司长”、“夏先生”,在当时教育部的内部新旧势力的争斗中,鲁迅也是站在夏穗卿一边的。鲁迅对他是怀有敬意的。而在这里则明显表示了对他的不满。缘于他虽以新派人物称,而对祭孔这样在鲁迅看来是愚昧庸陋的举动,竟然会抱主张、推动的态度,是很令鲁迅吃惊的,所以说他“阴鸷可畏也”! 很显然,在鲁迅笔下,这次祭孔完全是一出闹剧。在鲁迅等人心目中,这显然是逆时代潮流而动的举动。遭到了众人的一致反对。人们明显是消极抵制的,但显然由于这是行政命令,不得不服从。那个在现场骂的人就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骁将钱玄同之兄。他曾是驻荷兰公使,1913年任总统府顾问。他是光复会会员,与鲁迅等时有往来,显然与鲁迅等观点一致,反对祭孔。 第一次祭孔就这样草草收场了,然而此后,鲁迅日记中就常有祭孔的记载了。1914年3月2日:“晨往郢中馆要(邀)徐吉轩同至国子监,以孔教会中人举行丁祭也,其举止颇荒陋可悼叹……”孔教会是陈焕章等在上海发起成立的,后来总会迁到北京,会长是康有为。“丁祭”是每年仲春或仲秋的“丁日”举行祭祀。这种祭祀的仪式繁复,在鲁迅看来,简直可笑之至,于是有“荒陋可悼叹”的感叹。 此后1914年秋天却没见有祭孔的记载。到1915年3月,这回是连续三天记载:15日“赴孔庙演礼”,这是预演,16日:“夜往国子监西厢宿”,这是准备第二天一早的祭孔,因为太早,从他住的宣武门外赶到东北角的国子监,赶不上仪式,所以要提前一天住在那里。17日就有“黎明丁祭,在崇圣祠执事,八时毕,归寓。”当时的祭孔,由教育部主持其事,搞得仪式很隆重,分别在国子监的各个部位依此操礼,还要穿上古怪的专用祭祀服。教育部会事先发布公告,公布各司各科什么人在什么部位执行任务,每次得好几十人参加。鲁迅基本上每次都是被安排在“崇圣祠”执事,这是祭祀最核心的部位。 以后,每年春秋两季都要开演一场滑稽的祭祀剧。形式都千篇一律。1915年9月11日“午后往孔庙演礼”,然后12日“夜就国子监宿”,13日“黎明祭孔,在崇圣祠执事,八时讫,归寓。”几乎每次都一模一样。 不过1916年却没有相关记载。似乎跳过了一年。但1917年以后却是连续几年都有。但又不很规律,有时一年两次,有时一年一次,甚至一次也没有。而一旦参加了,常是连续三天。第一天演礼,第二天晚上入宿,第三天一早执事。1917年2月、1918年3月都是这样。1919年3月,鲁迅没有像往常一样提前一晚入住国子监:4日演礼,5日没有入住,而是6日“晨五时往孔庙为丁祭执事”。此后他就都是这样了。同年9月30日演礼,到10月2日“晨二时往孔庙执事,五时半毕,归。” 以后基本上沿袭这一模式,但到1923年3月,在祭孔结束后还出了件事。鲁迅在3月23日日记中记载:“演礼”,25日记:“黎明往孔庙执事,归途坠车落二齿。” 关于这件事,后来鲁迅在《从胡须说到牙齿》一文中,详细解说了自己参加祭孔的情形和门牙的遭遇: 袁世凯也如一切儒者一样,最主张尊孔。做了离奇的古衣冠,盛行祭孔的时候,大概是要做皇帝以前的一两年。自此以来,相承不废,但也因秉政者的变换,仪式上尤其是行礼之状有些不同;大概自以为维新者出则西装而鞠躬,尊古者兴则古装而顿首。我曾经是教育部的佥事,因为“区区”,所以还不入鞠躬或顿首之列的;但届春秋二祭,仍不免要被派去做执事。执事者,将所谓“帛”或“爵”递给鞠躬或顿首之诸公的听差之谓也。民国十一年秋,我“执事”后坐车回寓去,既是北京,又是秋,又是清早,天气很冷,所以我穿着外套,带了手套的手是插在衣袋里的。那车夫,我相信他是因为磕睡,胡涂,决非章士钊党;但他却在中途用了所谓“非常处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手段”,自己跌倒了,并将我从车上摔出。我手在袋里,来不及抵按,结果便自然只好和地母接吻,以门牙为牺牲了。 这可能就是鲁迅那口本来不牢靠的牙齿不断松动坠落的开始!这一年鲁迅42岁。 1924年9月4日鲁迅日记:“夜半往孔庙,为丁祭执事。”这时祭孔都改在了凌晨,所以需要半夜就赶去参加仪式。这是鲁迅日记中最后一次记载祭孔。

相关参考

民国初年 袁世凯良心发现要把政权还给清朝

1914年,民国总统袁世凯突然搞起了祭孔祭天大典!9月28日,老袁甚至穿着古装(大概是汉服),带着文武百官,到北京孔庙行三跪九叩的大礼,这是民国以来第一次祭孔大典。非但如此,老袁甚至把帝制时代的官制也

"看客"的盛宴:鲁迅与民国时期的"大出丧"

"看客"的盛宴:鲁迅与民国时期的"大出丧"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本站网www.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1922年12月3日,

"看客"的盛宴:鲁迅与民国时期的"大出丧"

"看客"的盛宴:鲁迅与民国时期的"大出丧"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本站网www.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1922年12月3日,

民国才女苏雪林,为何用大半生来骂鲁迅

在马克思墓前,恩格斯曾这样说道:凡是为某种事业进行斗争的人,都不可能不树立自己的敌人,因此他也有许多敌人;在他的大部分政治生涯中,他在欧洲是一个最遭嫉恨和最受诬蔑的人。这句话用在鲁迅先生身上亦非常恰当

这才是民国第一狂人,鲁迅不敢骂的人,他敢骂

在民国那个乱世,出现了很多「”狂人”,口无遮拦,肆无忌惮,谁都敢惹,谁都不怕,比如今天要介绍的龚德柏,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看看他对自己的评价吧——「”胆大狂妄这四个字,生是我的美评,死是我的嘉谥。”说

鲁迅迷恋的北大校花马珏有多漂亮? 民国沉香

...北大读书时,每天收到十几封情书,甚至有装订成本的。鲁迅对马珏很是关爱,每出新书必送马珏一本,直至马珏结婚,以致这些年来网上流传不少关于鲁迅与北大校花马珏的八卦文章。最后,这

鲁迅迷恋的北大校花马珏有多漂亮? 民国沉香

...北大读书时,每天收到十几封情书,甚至有装订成本的。鲁迅对马珏很是关爱,每出新书必送马珏一本,直至马珏结婚,以致这些年来网上流传不少关于鲁迅与北大校花马珏的八卦文章。最后,这

鲁迅曾经在此读书 民国海军部弧形牌楼很独特

盐仓桥广场附近有座造型独特的牌楼,颇引人注目。牌楼呈圆弧形,圆弧状的立面均匀分布着10根装饰门柱。在牌楼正中顶部设有斜向两侧的层层退台,共有五层,其上装饰有具有动感的曲线旋涡花纹,这在西方建筑史上称作

民国鲁迅先生弃医从文,正所谓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侠”路相逢,俯目细品----一篇美文与大家谈谈侠文化自古以来,我国的侠客文化都十分流行。在历史的长河中,多少热血男儿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前赴后继的留下了无数跌宕起伏的民间故事,为「”侠”字填上了浓

她是民国最奇葩的才女,半辈子都在骂鲁迅,还不肯为丈夫做饭

苏雪林,可谓是民国才女,小时候饱受封建社会的遗害。在其时的旧中国,仍然残存着“女子无才就是德”的封建思惟。所以一向到她七岁,也就是如今的人人也许上一年级的时候,还没读过一本书。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