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管理火药局”是什么部门
Posted 火药
篇首语: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朝“管理火药局”是什么部门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清朝“管理火药局”是什么部门
清代专管火药的衙门叫“管理火药局”,隶属于工部 。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政府于右安门内设置濯灵厂,设专官掌管制造火药。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设“管理直年火药局大臣”两员,其中一员由皇帝钦选大臣担任,一员在工部尚书或侍郎中拣派,掌管火药的存储。此外,另设监督若干(无定额),由工部部堂委派本部司员或笔帖式充任,掌管火药的监造。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被裁撤。有清一代,该局主要掌管火药的监造、存储,凡火药入库、领取、拨给,皆有定数,统归该局主管。 雍正帝 >关于火药的监造,清代对火药制造的管理十分严格,火药制作的优劣细分级别,大体来说,火药以精粗不同,分为三类,分别为夯药、军需药、演放药。不同级别、用途的火药选用原材料不同,这些均由火药局负责。比如最精的夯药,制作时要用铁臼(形状类似于民间舂米的器具,每臼最后可以制成夯药六斤)盛放原料,每百斤夯药用硫磺十三斤,硝一百六十斤,麻炭末十斤,白酒十斤,并由工人持木杵捣击万次以上。而军需药则使用铁轨铜轮碾成。不同火药造价亦不相同,如军需药每斤工料银二分六厘,演放药每斤工料银则为一分八厘。 >至于火药的运输、使用,亦有严格的规矩,凡调拨火药,必须由决策层议准。如《清会典事例》中就记载有“道光元年议准:广东省腊德大黄窖炮台各备火药二千斤……由理事同知制交水师提标中军衙门发给,所需开款由洋商捐项开销”。考察《清会典事例》关于火药使用的记载不难发现,上引材料并非特例,清代火药的调拨几乎是一事一议,绝不容私自调剂、使用。 >火药局胡同 >当然,随着清代火药应用的逐渐广泛,各地亦有被授权就地造、储火药,但这些也有明旨,特事特办,而且这种权力也常被收回,如乾隆五十四年曾有这么一条奏议,大意为,之前盛京地方所需铅子(枪弹)一直是从工部(火药局)申领,后来为节省开支特请旨在本地制造,并被允许。但是现在有大臣指出在当地造药成本未减反增,仍应沿旧例,由工部调拨,并且要在每次将近用完之时,将所用、所余火药数目造册登记,报给工部备案。由此可见清代火药管理的严格。 >《清会典》 >参考文献: >1.《清会典事例》,北京:中华书局。 >2.《清史稿》,北京:中华书局。 >3.《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北京:北京出版社。 华 兴 春 秋 小编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赵培文 郁花相关参考
在清朝,贪污成风,“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但晚清,却有一个衙门以廉洁著称,它就是中国海关,被认为是“世界行政管理史上的奇迹之一”。这个奇迹是英国人赫德创造的。1859年,尚不足25岁的英国驻广州领
兵部、军机处、内阁,这三个部门的设立时间并不相同。这三个机构最早设立的时间并不相同。兵部起源于魏晋隋唐,内阁设立于明朝,军机处设立于清朝。所以,要对比这三个部门的地位高低、权力大小,只能把分析时间集中
内务府总管到底是干什么的,这个部门相当于如今什么机构?在清朝时期设立了内务府,主要就是管理皇家大小事务的总机构。这个部门也就相当于现在每个公司的人事部门和财务部门。如果对于一个学校来说的话,那么内务府
臣下与皇帝间的对话工具清代不论是皇帝对臣下的命令、公文,或是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往来,乃至一般民间公文,都有一定的格式跟规定。如臣下对皇帝的公文为奏折、题本,皇帝对臣下的为诏书、上谕等,各有其不同称谓,十
清朝的朝廷只有三部分组成?而每个部门的职责都各不相同。不管是哪个朝代的朝堂,都是一个危险的地方,都说皇帝的后宫存在着各种争斗,实际上在这些个男人们之间也是有着没有硝烟的战争,大臣之间互相告状也不是新鲜
“宗人府”这个机构名称总是在清宫剧里反复出现,不过大家一定也很疑惑,清朝时期的宗人府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部门呢?它到底有哪些具体权利,竟然让清朝妃子们闻之色变,宁死不去?接下来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
> 惊现五官清晰资料图> 近日,据大河报报道,有项城市民称该市新一高附近发掘出一处古墓,现场发现一具保存尚为完好、身着清朝官服的干尸,文物部门已介入。随后该干尸身着清朝官服的也被公布到了网上,引发
昨日,多名项城市民致电大河报新闻热线,称该市新一高附近发掘出一处古墓,现场发现一具保存尚为完好、身着清朝官服的干尸,文物部门已介入。中间着官服的为干尸,两边棺材中为骨架(图片由网友刘先生提供)。据家住
据悉,经五路、栖霞大道交汇口的“招商1872”项目工地内,大量青砖在取土作业时出现。砖上的莲花纹、线形纹,是距今1600年左右南朝墓的典型标志。目前工程作业已经暂停,考古部门将进场对该区域可能存在的古
有阅历的人都知道,同样是机关,差别很大。不然,公务员考试时,为什么有的一个职位大几千人去竞争,有的职位却乏人问津?这种现象,在明代也有。明朝中央行政机关是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吏部主管全国官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