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会战期间,上海抗敌后援会是如何进行支援活动的
Posted 淞沪会战
篇首语: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淞沪会战期间,上海抗敌后援会是如何进行支援活动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淞沪会战期间,上海抗敌后援会是如何进行支援活动的
上海抗敌后援会在筹备之初,一些工商界人士就建议调查上海可用于军需物品的存量及存放地点,并通知商行如遇有大买家,须出示证明,查明其购买意图方可交易,以防止资助日敌。供应委员会组织力量将虹口一带五金业、铁业的存货迁往安全地带。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供应员会以源源不断的物资供给国军部队使用。9月初,供应委员会改为慰劳委员会后,以供应食品和日常生活用品慰劳抗战将士,10月初,该会又开始组织市民慰劳伤兵。 1937年7月20日,上海市救护事业协进会改组,抗敌后援会成立后,即成为其属下之救护委员会。该会成立伊始,就举办训练班培训战地救护人员,并预先设立伤兵医院。战事一开始,该会派出了近20支救护队奔赴前线救护伤病员,从1937年8月14日至1938年4月底,由上海各医院收治的伤兵伤民共计1,9539名,由伤兵分发站送往后方各地的有7128名,由前线送后方的1,7722名,总计救治伤员4,4389名。 在枪林弹雨中,从事战地救护的工作人员仅在1937年8月就牺牲了10多人,他们也是为国捐躯的烈士。 >救济委员会在1937年7月底开始各项准备工作,包括筹备经费,调查上海市内可以安置难民的场所以及安排交通运输工具等。8月12日起,虹口闸北一带的市民纷纷涌入租界,救济委员会开始了全面的工作,最高峰时设立了126所收容所,8-9月间,共收容难民8,8584名,与上海市其他难民收容所共同收容难民达29,5131人。此间,救济委员会遣送难民达11,3288人,8-9月,救济委员会还在战场掩埋战死军民尸体1,4029具。 >难民涌向租界 >7月底,上海市抗敌后援会发表《征募救国捐宣言》:“序幕既开,抗战到底。敌人一日不去,抗战一日不停;抗战一日不停,捐款一日不止”, 上海人民积极捐款,有人捐出一角二角,也有人捐赠1000元以上。穆藕初先生捐出5000元,抗敌后援会专门致函他表达敬意和谢意。抗敌后援会的负责人从8月7日起在广播电台轮流发表演讲,号召市民踊跃捐款支持抗战。 >穆藕初先生 >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爱国募捐活动达到高潮,21日这一天内,募得捐款9万余元,至9月11日,共募集捐款126,7275.23元,另有存折1,0259.53元,有价证券25,4715.2元。9月10日以后,国民政府开始发行救国公债,筹募委员会停止募集救国捐,改为帮助政府办理救国公债售募事宜。 >抗敌后援会宣传委员会活动十分活跃。八一三淞沪抗战初起,宣传委员会就统一安排宣传方案,指导各广播电台编排抗战节目。8月15日,又召集上海各歌咏团体负责人,商谈组织歌咏队到电台、公共场所、收容所等处,以歌声激励人民投入抗战救亡运动。同时,宣传委员会还组织了演剧队、漫画宣传队、歌咏团到内地宣传抗日,编辑出版五日刊《救亡漫画》。在上海繁华地区,到处都有宣传队员的身影,他们的歌声和群众的口号声、鼓掌声如春雷震动,激励人民抗敌到底的决心。 >《救亡漫画》 >上海抗敌后援会在其存在的100多天里做了大量的工作,该会还发起组织“对日经济绝交运动”,筹组“北方慰劳团”。10月29日,中方军队在淞沪战场上已处于困境。这天,沈钧儒、章乃器、史良等人出席了主席团会议,沈钧儒在会上提出“在特殊环境下如何继续努力,以发扬民族光荣”,并推章乃器等人研究如何继续会务工作。11月9日,抗敌后援会向国民党中央请求举行保卫大上海运动,次日,国民党中央回电,要求须在保持实力,不妨碍外交的情况下去做。此后,抗敌后援会工作进入结束阶段。国军西撤后,除救护委员会等个别机构继续活动外,就整体而言,上海抗敌后援会逐步停止了工作。 马振犊、陆军:《抗战正面战场启示录——八一三淞沪抗战》 编辑:浙江大学近现代史硕士生 萧宸轩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相关参考
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爆发于1937年8月13日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中正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同时也为了引起国际社会的注意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
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爆发于1937年8月13日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中正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同时也为了引起国际社会的注意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
1938年11月11日,上海市市长俞鸿钧发表告市民书,沉痛宣告上海沦陷。至此,历时3个月的淞沪会战落下帷幕。在淞沪会战的3个月中,全中国上下团结一心,达成了“纵使战到一兵一枪,亦绝不终止抗战”的共识。
日军确定的新目标是调兵南下上海,在淞沪一线将中国军队彻底击败,其着眼点不仅仅是缓解“上海派遣军”之危急,而是要彻底打败已集上海战场达75个师之众的中国军队主力,并切断上海与周边之联系,使中国政府屈服,
原题:淞沪会战三万国军吃不掉三千日军陆战队员?日军档案记载陆战队将近九千人,并有大量军舰支援 提起淞沪会战,我们首先会想起国军最精锐的三个“德械师”在配属山炮、重榴弹炮、战车的情况下无法歼灭
淞沪会战形势图 淞沪会战(汉语拼音:Sonɡ-HuHuizhɑn;英语:Shanghai-Wusong,Battleof),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中国军队抗击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又称八
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13日起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又称作“八·一三淞沪战役”,这场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第一场重要战役,也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前后共历时3个月,日军
重兵集结的日本海军陆战队说起淞沪会战,一般人总会想到国军2个装备精良的“德械师”啃不下不足3000人的日本海军陆战队。但其实在上海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并非只有3000人,而且日军综合实力也远远强于国军。>
八一三淞沪会战促进了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国共两党从1937年2月开始,进行了4轮谈判,尚无结果,淞沪会战爆发后进行的第5轮谈判立即就达成了协议。8月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正式宣布将
淞沪会战八一三事变,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是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淞沪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