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儒家“礼治”观念下的清廷将如何适应近代国际关系

Posted 儒家

篇首语:人勤地生宝,人懒地生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传统儒家“礼治”观念下的清廷将如何适应近代国际关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传统儒家“礼治”观念下的清廷将如何适应近代国际关系

在传统的儒家政治学说中,缺少平等国家的概念,强调的是上尊下卑的礼治;在长久的中国历史中,虽有群雄并立的格局,但一般皆自称正统,强调“汉贼不两立”;而由此传统演化和历史沉淀上发展完备起来的清朝对外体制,自视为“天朝上国”,不承认与之平等的国家的存在,即所谓的“敌国”。在观念上和体制上,都与西方近代逐渐周全的国际关系与外交模式格格不入。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G.MaCartney)使华,正是两种观念与体制之间的激烈相撞。尽管从后人的冷静判断来看,乾隆帝的傲慢举措,恰是那个横行无道的殖民主义时代中消极却有效的自卫,但毕竟已不合时代节拍。而在护送马戛尔尼南下的平淡历程中,军机大臣松筠对马戛尔尼出任驻俄国公使的经历发生了兴趣。这种没有特殊使命常驻他国首都长达三年之久的“公使驻京”模式,显然与中国传统中的“苏武牧羊”有着极大差别。尽管松筠得到了详尽的解释:“欧洲各国互派使节的惯例,通过常驻使节来解除两国间的误会,敦睦两国间的友谊”,但他并没有表示自己的态度,从各种资料来看,也未向朝廷作过报告。毕竟对他说来,英国是一个远不可及的“蛮夷”之乡,此类“公使驻京”不过是“夷乡夷俗”罢了。1816年英国阿美士德(W.P.Amherst)使华,又是两种观念和体制之间的再次激烈相撞。两次英使入京,皆为不欢而散,当年双方交锋的核心,非为英方殖民主义要求与清朝自护利益,而是觐见皇帝之礼仪。三跪九叩之礼,英使认为是藩属国对宗主国君主之礼而予以拒绝。对于这两次礼仪之争,今人多注意其皮相,批评十分得力却乏同情之了解。若从“以礼治国”的儒家政治学说中去细究,统治者不肯让步也非全为面子。三跪九叩,确实是清朝藩属国使节觐见清朝皇帝之礼,但绝不是藩属国使节觐见皇帝的专用礼节。它是清朝唯一的正式朝礼。不用此礼,不仅是对清朝皇帝怠慢,而且是对清朝礼制的破坏。这在讲究“礼治”的儒家国度中绝不可行。“礼崩乐坏”是王朝衰败的标志。从此之后,清朝对西方使节的进京,一直极为警惕。 >马戛尔尼 >乾隆画像 >中方欢迎英国使团 >广东人民出版社委托宣传 ( 茅海建:《当代学人精品:茅海建卷》,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 ( 编辑: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史硕士研究生 谢敏 )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相关参考

清代首任驻美公使是谁

季我努学社整理出版中国近代史料,传播历史知识作者: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雷晓凡中国古代并没有现代外交观念,只有所谓“宗藩体系”、“朝贡体系”的类国际关系。直至今日近代,传统

晚清腐败的缘由

  晚清是中国历史上政府最腐败的时期,贪官之多,多如牛毛。这些贪官象蛀虫,年复一年地蚊食清政府的基梁,最终导致清王朝的覆灭。  第一,礼仪繁多。  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观念之一。与此相适应,历代都把

利益交织下的古典犹太与伊朗关系

最近,伊朗核问题再次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大焦点。以色列则在其中扮演了积极而强硬的角色,不断强调用武力摧毁伊朗军事设施的可能。这种咄咄逼人的气势,让不少总是莫名同情伊朗的国人感到反感。一些媒体因而将犹太人古

清代文字狱

  清代文字狱清代文字狱泛滥有其特殊的历史原因。清王朝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从汉族传统观念看,叫“乾坤反覆,中原陆沉”,“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在以儒家文化为正宗的汉族知识分子中间有着相当激烈的民族敌忾

浅述先秦时期儒家学派是如何看待丧礼的

文/搜史官春秋后期到战国,是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大变革时期,奴隶制的旧传统正在瓦解,所谓「”礼崩乐坏”。丧礼作为重要礼仪之一,同社会生活关系密切,所以格外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儒家学派,

儒家传统的反思

 五四运动当然是一场青年运动,但其革命性不仅体现在政治上,五四运动在思想上的革命是更加伟大,而且影响深远的。从五四运动中几个口号中,我们可以发现,五四运动先驱们对儒家传统的深刻反思。那么,五

大学生学习法律的意义和重要性

大学生学习法律的意义和重要性(1)作为当代的大学生,作为未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者,作为21世纪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高素质人才,如果没有相应的法律知识,没有较强的法制观念和较高的法律素质,就不能适应

朝局发展与权力制度结构变革背景下的偶然产物

顺治十八年(1661年),弥留之际的顺治皇帝开始为自己的身后之事做着最后的安排。鉴于此前多尔衮专政带给顺治皇帝的极大心理阴影,于是顺治不仅取消了此前已经延续了两朝的“八和硕贝勒共推新君”的传统,直接将

清朝曾国藩是活在中国历史上最尴尬时代的人

...史上最后一人,还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话说中国传统文化,也就是说的封建文化,带有一定的迷信思想。封建文化的核心文化是儒家文化,其特点为“重视伦理,重视“术”,重视传统,重视保守”,在于保持与传承。...

关于孔子得儒家思想

孔子所奠定的儒家伦理学,基本上是一种自律型态的伦理学。孔子不但以仁为哲学的中心观念,并进一步以「仁」统摄各种美德,如: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阳货十七‧11)人如不仁如礼何?人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