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战前景仍不明朗,蒋介石为何下定决心坚持 “一定打”
Posted 蒋介石
篇首语:山高有攀头,路远有奔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沪战前景仍不明朗,蒋介石为何下定决心坚持 “一定打”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沪战前景仍不明朗,蒋介石为何下定决心坚持 “一定打”
英、美等国一直担心战争波及上海,影响到各国的在华利益。8月11日,英、美、法、意国驻华大使联合向中方提出要求,不希望在上海爆发战争。13日,驻上海的英、美、法3国总领事再次向中国提出具体方案,表示可以调停中日战争。一方面是美英等国调停的诱惑,一方面由于中日双方军事实力的巨大差别,考虑到淞沪战役对全国抗战大局的影响,蒋介石对沪战的前途估计与作战决心其实并没有落定。因此,虽然他下达了向日军进攻的命令,八十七、八十八师于14日发起了总攻,但沪战前景仍不明朗,蒋介石也无法预料此战役的结果是否会如愿,但有一点他是知道的,那就是中国不可能毕抗战之全功赖淞沪之一役,单纯依靠武力战胜日本的日子还远远没有到来。 蒋介石 >15日,蒋介石电令陈诚从庐山迅速赶回南京,商讨淞沪战事。3天后,陈诚到达南京,出任第三战区前敌总指挥。19日,陈诚、熊式辉到达上海视察,次日又回到南京向蒋介石汇报。陈诚回忆道:“返京后,领袖询问视察情形,熊云:“不能打”。又问陈,陈云:“非能打不能打之问题,而是打不打的问题”。领袖问:“何意?”陈云:“敌对南口,在所必攻,同时亦为我所必守,是则华北战事扩大已无可避免。敌如在华北得势,必将利用其快速装备沿平汉路南下直赴武汉,于我不利。不如扩大沪战事以牵制之。”领袖遂云:“一定打”。陈又云:“若打,须向上海增兵。”遂发表陈为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并增调队伍赴沪参战,而整个中日战争亦即由此揭开。” >熊式辉 >陈的这番话从抗战战略高度,点明了淞沪抗战的战略价值与意义,这就是要以上海的主动出击与扩大战事,来改变日军“在华北得势”后“快速装备,沿平汉路南下,直赴武汉”的地理路线,从而避免我军被日军包围在东南地区无法撤退这种“于我不利”的后果。而且,上海是英、美等国在华利益的重点区域,一旦发生战事,列强利益受损,日方势必遭到西方国家的抗议,中国可以得到国际上的同情与支持。 >蒋介石在听了陈诚的汇报与建议后,考虑到战略与外交双方面的收益,他立即表示“一定打”。至此淞沪大战再次升级。 >蒋介石“一定打”的决心体现了国民政府最高当局对中日战争的总体战略部署构想。 马振犊、陆军:《抗战正面战场启示录——八一三淞沪抗战》 编辑:浙江大学近现代史硕士生 萧宸轩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相关参考
1926年7月,中国的政治形势风云突变,国民革命军大举北伐,与北洋军阀的战争进入了生死较量的阶段。此时,由于战局尚不明朗,上海滩的黑帮大哥杜月笙处于观望之中。进入1927年,在国民革命军的步步紧逼下,
每个地方不一样,而且价格将继续走高。看报到重楼产新价格仍将走坚有人说重楼是目前中药材市场上的一匹黑马,真是一点也不假。近年来重楼野生资源逐年枯竭,由于生产成本高,生长周期长,家种尚未发展起来,而重楼为
1360年,朱元璋招揽了刘伯温,委任他为朱元璋的谋臣,随后刘伯温向朱元璋提出避免两线作战、各个击破的战略,为朱元璋夺取天下立下汗马功劳。然而在1360年之时,天下形势并不明朗,朱元璋还没有脱离「”小明
按照一般观点认为,崇祯帝是明朝灭亡前的最后一位皇帝。可以说,对他的评价是众说纷纭,既有同情也有责难,既有惋惜也有诋毁,但无论哪种看法,对其尚属一位勤奋的帝王,几乎没有异议。毕竟,据史料记载,崇祯帝继位...
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要求和平,反对内战。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利益,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蒋介石虽然打内战的决心已定,但他要放手发动全面内战还有许多困难,特别是他的精锐主力仍远在西南、西
大山勇夫是一名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日本右翼黑帮头目头山满的崇拜者,单身且无家庭拖累,他被选为类似神风突击队员的自杀型进攻者,并得到了政府在其死后会照顾其家人的承诺。大山勇夫>1937年8月25日,在佐
清朝末年,人民不仅受到统治者的压迫,而且西方列强也趁虚而入,农民可以说是生活自水深火热之中,许多不甘受欺凌的农民便揭竿而起,反抗清政府的统治,其中就有一位女英雄。这位女英雄叫做周秀英,她是江苏青浦县人
92岁高龄仍坚持给李小龙父子扫墓,这位日本人徒弟李小龙真没收错
今年,是李小龙的77岁诞辰。虽然已经逝世近44个年头,但他的截拳道还没有被遗弃,如今发展得越来越壮大;他的子孙也没有就此消沉,如今在各个领域颇有建树;连他的墓地也没有荒凉腐败,如今依旧有一位老人每周都
受国史案牵连要被处死,但高允仍坚持说真话,魏太武帝却赦免了他
北魏高允,幼年就成了孤儿,但他很早熟,器度非凡。少时出家当和尚,不久还俗,千里投师求学。他曾做过数年郡功曹小吏,因廉洁奉公而受到嘉奖;也曾随岳平王讨伐北凉(今甘肃境内),因战功卓著而封爵。历经拓跋焘、
清朝初年,国内的局势还不明朗,满清入关之后,还需要大量的汉人来安抚汉人,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其中,西南的三个藩王就是代表,清廷一方面钱粮税收都下放给当地,另一方面,也需要他们替清廷弹压边疆的叛乱。因为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