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作“蛮子”的楚国,为何能成为超级大国
Posted 战车
篇首语:只怕不勤,不怕不精;只怕无恒,不怕无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被称作“蛮子”的楚国,为何能成为超级大国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被称作“蛮子”的楚国,为何能成为超级大国
华丽转身的“蛮夷” >《诗·小雅·采芑》说:“蠢尔蛮荆,大邦为雠?”——周天子说,尔等蛮夷小楚,竟敢与我泱泱大国为敌? 一句话将中原大国对楚国的蔑视揭露无遗。 >虽说楚人同是中原华夏族一脉,可常年在南方拓荒,因此在中原诸侯眼中,形象也十分落后。早年周天子大宴群臣时,楚人的首领,也只能在宴会上管理酒器。但哪怕身份低微,楚人却是从来心气极高, 公元前704年时,更干脆自立为王,与周天子“隔空叫板”。如此张狂做派,自然招中原诸侯们的恨,诸如“蛮夷”之类的帽子,一股脑就扣来。 >但是,当周天子衰微,春秋战国时代大幕拉开后,被看做“蛮夷”的楚国,却是火速华丽转身。从春秋初年起,历经几代楚国君王的苦心经营,楚国的国力版图,从此滚雪球般壮大。甚至多次参与中原大地的争霸战争,与齐晋等强国分庭抗礼。到了战国中期的公元前3世纪时,楚国更一度坐拥包括今天苏浙川鄂各省在内的百万平方公里土地,以及五百多万人口。即使放在同时期全球,楚国,也堪称顶级的“超级大国”。 >甚至可以说,在秦国商鞅变法之前,楚国从“蛮夷”变“超级大国”的历程,就是春秋战国时代,最为神奇的发展奇迹。 >为何会有此神奇?无可争议的,却是一条原因:楚国,拥有三项在当时堪称“高精尖”的高科技。 >全副武装的“装甲战车” >春秋列强逐鹿,战车不但是大杀器,更是衡量当时列强国家实力的标志。一国有多少战车,好比今日某国有多少战机导弹。史料里的“千乘之国”,更是公认的“诸侯之大者”。但放在楚国身上,“千乘之国”也只是个小意思。楚国的战车,不但数量上早已突破“千乘”的标准,战车装备水准,也领先列国。最为代表性的,就是铜甲战车。 >1983年,河南省淮阳县的马鞍冢楚墓中,出土了多辆战国时期的楚国战车。其中一辆战车的车厢外侧镶有80块铜甲板,这些铜甲板足可将战车的车厢全副武装。 >这样的“铜甲战车”有多厉害?古代的一辆战车上,一般配备三名甲士:“车左”持弓弩,负责远程攻击;“参乘”负责驾驶战车;“车右”执戈矛,负责近战。这三名甲士立于车前,所以车前方的防护力是最强的,车的两侧与后方的防护就相对薄弱了。而铜甲战车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使整辆战车的防御能力提升了数个等级。 >放在战场上,这样的防护效果也是立竿见影。春秋战国时期将士作战时,一般都会穿上防护的甲胄,但为了保持士兵作战的灵活性,甲胄的防护范围一般是从头部到膝以上,而铜甲战车则恰好能防护甲士膝以下的部位,这样便可算是全副武装了。 >虽说在当时,能制造这么一辆“铜甲战车”,已经很厉害了,但楚国的战车制造水平还远不止于此。在湖北随县的曾侯乙墓中,还出土过楚国的“冲车”。冲车的特别之处在于车轴处带矛头的车軎。它们安装在车轴的两端,既可以作为固定车轴的铸件,又可以作为冲杀敌方兵车的利器。若是将这种车軎安装在铜甲战车上,那便是古代名副其实的“装甲战车”了。 >拥有如此利器,楚国的精锐大军,征战自然似狂飙突进。清朝高士奇《左传记事本末》惊呼:“春秋灭国最多者,莫楚若矣。”独步春秋列国的楚国“装甲战车”,就好似呼啸的铁拳,杀出楚国吞疆并土的威武。 >楚方城——长城的滥觞 >当然,春秋列强争霸,不止在拼攻击力,更要拼防守。别管打下多广袤的国土,关键还要守得住。 >放在楚国身上,自从春秋起,吞的土地多,拉仇恨也极多,被中原诸侯联手讨伐更是常事。比如公元前656年,打遍中原无敌手的春秋霸主齐桓公,就集结联军朝着楚国扑来。但勇敢来到齐桓公军前交涉的楚国使者屈完,只凭淡淡一句话,就叫雄心万丈的齐桓公当场猛醒,继而就果断撤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这让齐桓公都不敢贸然开打的,就是楚国的一大“高科技”防御杰作:方城。 >方城,即楚国为抵御北方敌人修筑的长城。比起战国年间,北方列国为抵御匈奴修筑的长城来,楚国“方城”出现的年代,显然要早得多。即使比起北方最早的“齐长城”来,也至少要早三百年。能在当时的科技条件下,修筑这样浩大的国防工事,足见楚国的土木工程技术。 >而放在战场上,楚国“方城”令齐桓公等强敌望而却步的,更是其高技术含量的构造。 >郦道元在《水经注》里说,“叶东界有故城,始犨县,东至水,达比阳界,南北联,联数百里,号为方城,一谓之长城云,即此城之隅。其间相去六百里,北面虽无基筑,皆连山相接,而汉水流其南”,交代了楚方城的大致范围和走向,就好似一只有力的臂膀,牢牢拒敌于国门外。 >如此规模的大型军事防御工程,在修筑的时候,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地形阻碍。因此楚国在修筑方城时,十分注重因地制宜:遇河流则采用以河岸之堤为城,以河水为池的“连堤”法,遇山川就采用以山连山的“构筑法”,在平原则采用城垣形式修建。楚国的方城,不仅在我国的军事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在建筑史上也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开创性。 >这道靠谱的屏障,就这样保护着高速崛起的楚人,安心经营着自己的国土。 >高超的水稻种植技术 >除了军事战争的建设,楚国还十分重视农田水利的建设。 楚国地处长江中游,灌溉资源丰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拥有先天的农业种植优势。在荆楚大地上发现的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等,都是以水稻生产为主要特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这说明楚地的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稻米作为楚人的日常主食,其种植技术尤其得到统治者的关注。 >能修出强大方城的楚人,水利设施的建设,也是毫不含糊。楚国的“期思坡”“芍陂”等工程,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蓄水灌溉工程,质量相当过硬——芍陂今天依然可以每年蓄水七万多立方米,灌溉农田四万多公顷。如此超越历史的工程技术,对当时楚国的生产,堪称强力助推! >而在国家政策上,楚国更是首创了“国家农业信贷”之法——“黄金籴种”,对后世影响深远:即以国家名义贷款收购良种,以作来年“贷种食”之用,或者作为国家统一推广的良种来使用。这一政策,大大保证了水稻良种在全国的推广,提高了水稻种植的品质。 >就这样,强大的农业产量,为楚国提供了雄厚的物资保障,支撑着楚国一年年壮大,从早年的“蛮夷”,成长为震撼春秋战国历史的强大力量。战国纵横家苏秦,曾经这样形容楚国的强大:“楚,天下之强国也……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称,骑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 >这雄视列强的风姿,恰是来自这些看似低调,却关乎国计民生的强大技术。核心技术对于国家民族发展的意义,看过两千多年前楚国的崛起,就可知,是经历岁月考验的硬道理。 >参考资料:《战国策》、《水经注》、《光耀东方:楚国的科技成就》、《楚方城及其与楚国的军事关系》、《试论楚国农业的发展》、《“籴种”考》 > - END - > 来源: 我们爱历史 >责任编辑:亚闻 >转载请注明: “文史博览”(wsbl1960)微信公众号 >◆想要投稿 >发文至邮箱2004wsbl@163;dyy1013@126 >或者直接给我们微信后台留言交流 >◆订阅杂志 >❶通过全国各个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42-185 ❷直接与我刊发行部联系 联系电话:0731-84307941(王老师)相关参考
之战又被称作“两棠之役”,这是发生在春秋时期的诸侯国晋国与楚国之间的战争,最后的结局是晋国大败,而楚国取代了晋国,成为了春秋霸主。晋国中军元帅荀林父是这次战役中晋军方面的总指挥,战役失败后,晋景公
孝庄皇太后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超级明星。在明末东北各族各部的混战中,在后金的一步步发展当中,她卷入了一场又一场政治斗争的旋涡,为了国家的安危,这位巾帼英雄全面展示了自己卓越的政治天才,她刚柔相济恩威并施,...
在中国古代,“万岁”一词不仅仅指活一万岁,还可以是皇帝的代名词,“万岁”和“万岁爷”指的都是皇帝。很多古装剧中,百姓和大臣向皇帝叩头的时候,嘴里常喊的那句话便是:“万岁,万岁,万万岁!”中国文化博大精
战国时期,华夏大地上有以下国家:秦国、楚国、齐国、韩国、赵国、魏国、燕国等大国。宋国、中山国、鲁国、淮河流域十四国等小国。其中有一些国家拥有别称。比如魏国,战国中期开始一般都被称作梁国。韩国,战国时代
战国时期,华夏大地上有以下国家:秦国、楚国、齐国、韩国、赵国、魏国、燕国等大国。宋国、中山国、鲁国、淮河流域十四国等小国。其中有一些国家拥有别称。比如魏国,战国中期开始一般都被称作梁国。韩国,战国时代
、楚国变法不彻底,旧贵族长期把持朝政战国时期,改革变法成为各国图强的必由之路,战国七雄有六国都经历了系统性的变法运动,有像齐国崇尚人治,有像韩国崇尚术治,唯有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深刻,铲除了旧贵族的势力
魏国是战国时期第一个超级大国,而将魏国推向超级大国地位的就是他的首任君主——魏文侯。魏文侯时期,晋国卿大夫只剩下韩赵魏三家,赵氏陷入内乱后实力衰弱,魏氏成为三卿之手,统帅三晋。在魏文侯的治下魏氏成了魏
对春秋而言,凡国有大丧别国不能攻伐之,这是战争礼仪。地处西部边陲的秦国,因常年与戎狄为战,繁文缛节少得多,很多时候不尊战礼。当年秦穆公乘晋郑两国居丧期间,派军越过晋国边境之地偷袭郑国,只是因为郑国有备
阖闾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亲自率领吴军,联合唐、蔡两个诸侯国的军队,一起伐楚,从淮水流域一路向前,西攻到汉水,五战五胜,攻克楚国都城郢都,迫使楚昭王出逃,楚国行将灭亡。随后,楚国忠臣申包胥入秦乞师,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齐国为何能苦撑60年?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五国伐齐,也被称之为乐毅伐齐,是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燕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84),拜乐毅为上将军,联合秦、韩、赵、魏四国共同伐齐。五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