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游说罗斯福出面调停,能否成功调解英印矛盾

Posted 甘地

篇首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蒋介石游说罗斯福出面调停,能否成功调解英印矛盾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蒋介石游说罗斯福出面调停,能否成功调解英印矛盾

1942年2月24日,蒋介石甫离印度,立即致电宋子文,告以在印度观察所得:“现在政情,除自欺欺民之宣传,文饰太平以外毫无战时之气象,更无战时之精神。”他认为,英国政府如不彻底改变对印政策,“无异以印与敌,而且诱敌加速占印”,重蹈南洋失败覆辙。26日,蒋介石再电宋子文,要他向罗斯福说明印度形势与东方战局的重大关系,建议中美联合,劝说英国。4月23日,宋美龄也致电美国总统代表居里,报告克利浦斯谈判破裂后,印度“反英情况益烈”,对解决印度问题深表忧虑。6月14日,甘地发表致罗斯福书,恳求美国对印度问题发表意见。6月17日,宋美龄再次致电居里,转告尼赫鲁致蒋介石电内容,说明“甘地极愿与英国联盟,但不愿处英国属国地位,故认为英国应立时承认印度之独立”。22日,蒋介石第三次致电宋子文,要宋将甘地函件的内容转告罗斯福,请罗转告丘吉尔,或由宋间接转告丘吉尔。同日,蒋介石继发一电,要宋提醒美国人重视此事,相机处理,求得一公平合理之解决。否则,“其结果必比缅甸与马来之悲惨为尤甚也”。蒋介石担心宋子文力量有限,在此之后,又与宋美龄联名致电居里,请他转告罗斯福,说明“本人非常忧虑印度问题。因印度之安定与否,有关同盟国前途,而对亚洲更甚,务希总统注意并主持公道,出任调停为盼”。 蒋介石 >宋子文 >罗斯福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吃紧之际,罗斯福不愿意印度和英国发生激烈冲突。他觉得,甘地其人,“缺乏实际,难与共事”,要求蒋介石代表他共同劝告甘地,“勿走极端,以免为敌利用,危害中印数万万人民”。7月6日,蒋介石致电沈士华,要他密告尼赫鲁,转告甘地,国民大会党“应极端忍耐”,“不宜有所举动”。不过,甘地却丝毫没有让步的意思。他致函蒋介石表示,“冲突似不能避免”。当时,国民大会党正在华达举行会议,主要人物希望联合国出面调停,倘能保证印度战后独立,国民大会党将接受克利浦斯方案。不过,这时候,英国政府却已对甘地和国民大会党极为不满,认为其领袖“野心勃勃,欲以印度主人独居,不愿与回教派领袖合作”。7月24日,蒋介石致电罗斯福,阐述印度局势已达“极紧张迫切之阶段”,“若印度竟发生反英乃至反同盟国运动,则轴心国必坐收其利”。他力图说明,印度国民的一贯目的在于争取国家之自由,难免只有感情而缺少理智,如果用舆论或军警的压力使之服从,效果必然相反。8月5日,蒋介石与罗斯福派到重庆的私人代表居里谈话,表示愿推罗斯福为“同盟国对印度问题之总代表”,中国愿在美国领导下,从旁协助。8月9日,罗斯福复电蒋介石,认为在当前局势下,以不采取劝导一类举动为宜。 (杨天石:《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2)》) 编辑: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史硕士研究生谢敏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相关参考

蒋介石多方努力,英印矛盾能否和平解决中国抗战能否获得印方支援

蒋氏夫妇仍然竭力劝说甘地、尼赫鲁,缓和其反英情绪。5月,尼赫鲁通过中国驻印专员沈士华转告蒋介石:“最近甘地有发动大规模反英运动之可能,其反英情绪之高,为前所未有。该运动将包括工厂、交通工人罢工及其他不

陶德曼为何乐于出面“调解”中日争端

正当上海战事激烈进行之时,10月30日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奉德国政府之命,在南京会见了国民政府外交部次长陈介,正式转达了德国政府愿意为中日直接谈判进行斡旋的意向。陶德曼要陈介转报蒋介石,不要对九国公约会

迫使蒋介石下野,与日和谈能否成为汪精卫获得政治权力的手段

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调停失败后,日本政府恼羞成怒,宣布“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要求蒋介石下野。其后,日本政府一方面转托意大利,接替德国,在中日两国间调停“和平”。同时,积极动员民国初年曾任国务总理的唐绍

蒋介石夫妇访印,能否促成两大民族的联合一致

1941年年末,美国总统罗斯福征得英国及荷兰政府同意,提议成立中国战区最高统帅部,请蒋介石负责指挥在中国、安南、泰国境内活动的联合国部队,同时由中、英、美三国政府代表组织联合计划作战参谋部。这样,蒋介

南北矛盾如此尖锐,“二次革命”为何依旧难以成功

就在各方势力对江西军械案努力进行调解期间,1913年3月20日晚,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被刺身亡。而此前一天,袁世凯刚刚发布了国会召集令,规定4月8日为国会开幕日。梁启超与宋教仁都把国会讲坛视为自己的政治

策动美国舆论攻势,宋美龄的驳斥丘吉尔策略能否获得成功

尽管宋美龄在演说中不点名地驳斥了丘吉尔排挤战后中国国际地位的言论,但是,在美国的公众场合公开批评一个盟国的领导人总不大合适。因此,她巧妙地派人联系美国上下议院的外交委员会主席及各委员,请他们出面表态,

揭秘蒋介石与美军将领史迪威之间重重矛盾

蒋介石、宋美龄与史迪威合影本文摘自《历史问题与问题历史》,张秀枫著,远方出版社出版史迪威葬送了蒋最好的两个师尽管宋子文在华盛顿努力积极游说,然而史迪威事件却对中美之间的军事同盟关系,产生了极不良的影响

美国特使赫尔利到延安调停国共矛盾为何失败?

   74年前的今天,1944年11月7日,美国总统私人特使,并内定为美国新任驻华大使赫尔利由林伯渠陪同,自重庆飞抵延安,毛泽东、周恩来等亲临机场迎接。赫尔利到达延安后,

在陶德曼调停中,蒋介石为何认为“与其屈服而亡,不如战败而亡”

陶大使见孔院长、王部长后,表示希望可以往见蒋委员长,遂即去电请示,蒋委员长立即复请陶大使前往一谈。本人乃于三十日陪陶大使同往南京。在船中与陶大使私人谈话,陶大使谓:中国抵抗日本至今,已表示出抗战精神,

史迪威事件

  史迪威事件,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与中国国民政府在对日作战的战略方针及有关问题上发生矛盾,美国总统罗斯福应蒋介石要求从中国战区召回史迪威的事件。J.W.史迪威(1883~1946),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