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哪支部队曾历经3000多次大小战斗无一不胜

Posted 官兵

篇首语: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共哪支部队曾历经3000多次大小战斗无一不胜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共哪支部队曾历经3000多次大小战斗无一不胜

核心提示:奇袭汀泗桥、大战贺胜桥、直捣武昌城……翻阅铁军历史,其中短短一句话更让我印象深刻:“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铁军先后历经3000多次大小战斗无一不胜。” 铁军军徽资料图 本文摘自:中国新闻网,作者:栗振宇,原题:“铁军”永不生锈:历经3000多次战斗无一不胜 >岁月轮回中,英勇智慧的人们往往一面秉承初心、不忘来路,一面又超越历史、捧起新的光芒。一种文化的精神传统,由此铸就。 >人民军队80多年艰苦卓绝的历史征程,造就了众多英雄团队,铁军是其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部队。那一连串人们耳熟能详、赫赫有名的历史细节,无不映照出铁军威名,让人肃然起敬。铁军精神的背后是一次次艰难考验、一次次生死硬仗、一次次铁血荣光。 >文化是可以解剖的。和平年代,铁军展示的精神面孔,让我们理解了他们刻在骨子里的追求,更让我们对于“昨日辉煌能否延续,英雄劲旅能否继续创造英雄业绩?”这样的问号,倍觉踏实!这种传承,给当下的军营文化建设以颇多启示 >文化演进的节奏,常常把轰轰烈烈的动人画面冲洗成一个个寂然的碎片,而文化的精神却一直萦绕在这些碎片周围,并在悄无声息中影响着从一旁路过的人们。 >从陆军第54集团军采访归来,我的心里一直被一种沉甸甸的东西占据着,那是峥嵘岁月的分量,也是一种精神传统的冲击力。它在反复提醒我,历史荣光而今虽然只能通过史册去追寻,但文化的精神并没有因此而离开;它留下了,化作了这支部队独特的性格气质和精神面孔,生动活跃在它的每一个细胞当中。 >(一) >一支部队的精神传统意味着什么? >前些年,第54集团军经过反复思考总结,将“铁军精神”的表述以党委文件的方式呈现在官兵视野:“铁的信念、铁的纪律、铁的团结、铁的意志、铁的作风。”2015年,铁军党委进一步将这一表述细化,把铁军的精神基因概括为:“铁心跟党走的忠诚基因、铁拳打胜仗的战斗基因、铁血敢担当的荣誉基因、铁骨不变形的作风基因。”这些表述,得到官兵特别是长期在铁军工作的老战士、老领导的广泛认可。为什么认可?因为它真切地从铁军90多年的历史中浮现出来。因为每一句话的背后,都有太多印刻在官兵记忆深处的故事——那是一部响当当的铁军历史。 >这是军旗升起的地方。铁军所属某团最早前身是1924年11月组建的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这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直接掌握的第一支革命武装。1925年11月,以铁甲车队为基础改编的国民革命军第4军独立团,即“叶挺独立团”,在北伐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并代表第4军荣获“铁军”盾牌。铁军威名,由此发端! >这是军魂发源的地方。三湾改编后,毛泽东在工农革命军一师一团二连,也就是铁军所属某团红一连的前身,亲自发展6名党员,建立了全军第一个连队党支部,开创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先河。 >奇袭汀泗桥、大战贺胜桥、直捣武昌城……翻阅铁军历史,其中短短一句话更让我印象深刻:“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铁军先后历经3000多次大小战斗无一不胜。” >对一支部队来说,还有什么比打胜仗更能说明问题呢?部队打不了胜仗,谈何对党忠诚?谈何作风纪律?谈何血性担当?这“3000多次战斗无一不胜”,不正是对“铁心、铁拳、铁血、铁骨”这些字眼最铁、最硬的注脚吗? >铁军精神传统意味着什么?不仅意味着一种集体记忆,更意味着一种集体文化人格。正是这样的集体文化人格,把“当先锋”“打胜仗”“抢第一”等深深地嵌入到部队的精神追求当中。 >(二) >历史的阳光下,除了荣耀,还有什么? >在铁军某团,赫赫有名的“叶挺独立团”团史馆坐落在营区最中心的一片高地上。这栋相对独立的建筑,虽然显得有些陈旧,但正前方“叶挺独立团”几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让人在无声中感受到它的分量。团史馆的周围,便是各个连队的宿舍楼。在一面面迎风招展的红旗中间,同样挂着一个个响亮的名字:强渡乌江连、飞夺泸定桥连、刘老庄连…… >历史的荣光洒落在营区的每一个角落,也洒落在官兵的心里。在这里,如果你问起官兵,对于团队历史是什么感受时,说得最多的就是自豪、荣耀这样的字眼。 >但是,在铁军所属“猛虎团”的团史馆,我在载满荣誉的墙上,却意外地看到了一次失败经历——一次被官兵写进团史馆的失败经历。 >几年前,在上级组织的一次紧急拉动当中,由于种种原因,这个团没能按照预定时间到达指定地点。战场不允许讲任何理由。没多久,上级首长给铁军送来两个问号:铁军生锈了吗?猛虎打盹了吗? >这样的问号,对铁军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刺激!80多年来,铁军打了多少恶仗硬仗?获得多少胜利?前辈用鲜血打下的牌子,怎能在这一代人手上砸掉了?那一刻,“生锈”“打盹”这样的字眼,像钢针一般扎在铁军人的心上。 >接下来的故事,没有出乎人的意料。两年后,这个团队连续在军区和总部组织的重大演习当中,再次赢得了头等荣耀。重温那段时光,入伍11年的战士辛雷冰有些哽咽:“面子是一点一点挣回来的,没有人知道我们为了打翻身仗付出了多少努力,但是最后赢回了尊严,重振了猛虎雄风,我们每个人都感到很值得。团队终于可以踏踏实实地面对荣誉室里的那一面面泛黄的锦旗。战士们退伍的时候,也觉得脸上有光。” >岁月无声,生命有痕。赫赫威名给今天的人们带来荣耀,也带来众多无形的压力;它是无声的鞭策,它更是源自灵魂深处的尊严和自信。而且还应该看到,只有那些真正具有历史感的人,才会真正倍加珍惜自己的历史荣光和精神传统,才会真正去捍卫那份厚重的尊严与自信,才会真正把责任和使命高高举过头顶。由此,历史荣光才得以延续,精神传统才得以延伸。 >(三) >没有战火,精神传统靠什么历练? >和平年代,悬在一支英雄部队头上最大的问号是什么?那就是昨天的胜利之师,能否继续成为明天的胜利之师?能打仗吗?能打胜仗吗? >在战场上,回应质疑的最佳方式当然是看战果。 >去年5月,中原腹地某射击训练场,大雨滂沱。泥水里,除了雨点溅起的水花,还静静地趴着十多位顶级狙击手。这是上级组织的特战侦察专业比武。雨点打在脸上,远处的靶心在雨中若隐若现。枪声骤响,子弹冲过雨幕,直奔靶标。步枪10秒精度速射,98环,又一项纪录被刷新!枪手站起身来,淡定地走向集结地。 >他叫王连根,铁军某部一连战士。这个入伍6年的山东籍小伙子告诉我,此前他被选为侦察尖子集训,并不被看好,但他知道勤能补拙,作为一名狙击手最终要用枪杆子说话,让数据说话。在参加比武前,他在规定训练科目的基础上,又反复给自己增加难度,力争让自己的潜能达到极限。当然,像雨中射击这样的科目,他早已非常适应,取得好的成绩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他说,当成绩宣布的时候,自己的确很自豪,因为他觉得那一刻他就是他的团队,他就是铁军。 >王连根自然只是铁军的普通一兵,但是他的这些话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铁军官兵的集体心态:没什么可说的,我来就是拿第一的。然而,第一名只有一个,面对激烈的竞争和各种复杂考验,铁军靠什么让自己踏实?答案只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与超乎寻常的付出。除此之外,没有别的秘诀。 >官兵告诉我,在超强度的作战训练中,常常一项任务的总结会,就是下一项任务的部署会。在这样的紧张状态下,为了使部队随时能够以最好的状态应对可能面临的诸多考验,他们喊出了这样的口号:“事事当成仗来打,仗仗打成漂亮仗;天天当成史册写,册册写成光荣册”。 >近年来,铁军部队在战斗力建设转型发展的征程中从单车、单炮到师团成建制成系统,从自成体系到综合集成,从陆战场到海战场,从有形战场到无形战场,从“陆上猛虎”到“海上蛟龙”,实现了脱胎换骨的重塑。仅2013年以来,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比武竞赛,铁军部队就拿到了28个总体第一、87个单项第一。 >对一支部队来说,历史永远不会再给它与过去同样的战争场景;它面对的每一天,就像它面对的下一场战争,永远都是全新的。为了延续辉煌,它所能做到的就是不断地自我施压、自我摔打、自我超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这样的状态下,没有硝烟的日子还会是掩盖利剑锋芒的“鸭绒被”吗? >(四) >怎样让身边的历史活起来? >树高千尺根往下长。对一支部队来说,最能教育人影响人的历史就是自己的历史。 >长时间以来,铁军所属很多连队、团队都养成了一个不成文的习惯,就是每次重大任务来临,都要组织官兵到连史馆、团史馆走一趟。某团政治处主任马义书跟我说,每次组织这样的活动,大家都很安静,他能理解,那些陈列出来的史料,尽管官兵已经反复看过一遍遍,但每一次都会有新的感受。他常听到官兵在训练最艰苦的时候这样激励自己:“老前辈在战争年代连命都不要,比起他们,我们这点苦算得了什么?”他问我,你觉得这样的话是口号吗?我不觉得,因为我跟他们的感觉一样。 >精神传递的过程,是一个不断重复、不断唤醒、不断触动的过程。这一过程,在新形势下需要运用更加喜闻乐见、更加能够形成情感冲击力的方式方法。 >去年10月,一场由该集团军战士业余演出队精心创排的《永远的铁军》军史文艺演出在集团军军史馆首演。观看演出的官兵们心潮澎湃:“干不好工作,对不起先烈!” >在战斗力标准大讨论中,集团军组织“学战史、析战例、寻答案、促转变”活动,让官兵从铁军的辉煌战史中,不断读懂铁军含义、摸透铁军性格、解开铁军制胜之谜。 结合培养“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集团军组织评选和宣扬一批“铁军传人好样子”的官兵典型。在“刘老庄连”“红一连”“飞夺泸定桥连”等英雄连队,又有一批“新82勇士”“新时代6名党员”等身边典型诞生。 …… 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只有与历史灵魂的真诚对白,才能真正将一种宝贵精神传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日常点滴中呈现精神面孔。几年前,著名作家陈忠实到铁军采风,最后在文章说:“今天的铁军是秉承着自创立以来的意志和作风的铁军,又是比任何时候装备更精良、心理更强悍的铁军。”我想,就是官兵那些再平常不过的军营生活点滴,让他看到了今天官兵身上展现的历史雄风,感触到了铁军特有的精神气质。而这些化作点滴的精神气质,正是铁军长期努力的结果。

相关参考

日军评价称哪支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可以“一骑当千”

核心提示:1940年前后,由于受到日本关东军的疯狂攻击,东北抗日联军部分人员退入前苏联境内,驻扎在维亚茨克、乌苏里斯克等地。1942年开始,这支部队整编为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换装全套最先进的苏式装备,

1950年哪支解放军部队对外代号是“太平洋部队”

核心提示:1950年6月19日,朝鲜战争爆发前一周,空军第一支作战部队第四混成旅在南京组建,对外代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太平洋部队”。首任空军司令员刘亚楼资料图本文摘自:中国新闻网,作者:黄卫,原题:中

哪位开国将军曾突破日军13道封锁线 送巨款到延安

核心提示:这是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部队一路上亲历了敌占区日寇疯狂推行“杀光、抢光、烧光”的残酷暴行和严峻现实,与敌进行了顽强机智的战斗。在经历了多次生死考验后,于1942年初顺利完成了征兵任务。当部队

史上战斗力最强的五位男人,身经百战却无一败绩,谁是你的偶像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战斗,过去的几千年间,在中华大地上曾发生过难以统计的战争。影响战争胜败的因素很多,军队的统帅则是最为关键的因素,甚至没有之一。自古就有“胜败乃兵家常事”的说法,但仍

哪支连队曾1天办11次葬礼 毛泽东三赞“盖世英雄”

核心提示:为表彰官兵们的英雄壮举,原西北军区为进藏先遣连官兵每人记大功一次。自1927年我军建军以来,进藏先遣连是唯一一支每人记大功一次的建制连队。当年,毛泽东主席听了十八军政委谭冠三的汇报后说,“他

17000人编制的美军师,为什么战损超3000人就攻不动了

战争中,一支部队能承受的伤亡率是衡量其战斗力高低的重要因素。古代军队与近代军队的最大区别之一就是承受伤亡率的程度不同,前者往往承受不住10%的伤亡率,而后者却靠着严格的军纪及训练,承受伤亡的程度会大大

空中侦察 对越作战中国空军的特殊战斗

...成总部赋予的作战侦察任务,动用了所有专业侦察航空兵部队,使用了现有全部的侦察手段,在广西、云南长达1000余公里的地段上的作战重要地区多次实施了航空侦察,有力地配合了地面部队的作战行动。整个侦察任务共出动...

北洋海军有一支让日军称 ”气焰嚣张”小部队,全员战殁、无一投降

甲午战争陈列馆的北洋海军陆战队员蜡像(1888年成军前)刘公岛上的甲午战争陈列馆的蜡像展区内陈列着数尊北洋海军军人的蜡像,在这群身穿蓝色、白色海军军服的蜡像中有一尊身穿红色上装、手持毛瑟步枪的蜡像特别

哪位开国将军曾多次单挑日军军官 得到彭德怀嘉许

核心提示:“八路军的干部、指导员带着战士们冲,最后双方不管主官、士兵全部上去白刃战,蔡长元单挑一个日军大尉,混战中一刀砍断对方一条腿。在后续战斗中,蔡长元单挑了多名日军,一共缴了四口日本军刀。英勇的蔡

白起有着怎样的功与过

白起真正称得上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在正史上几乎找不到关于他的败绩,一生历经大小战役七十余场,杀敌超过百万,仅长平之战,白起就坑杀降卒超过四十万,人送外号人屠,虽然对他冷酷杀人的做法多有诟病,却不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