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民主宪政运动 宪政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Posted 宪政
篇首语: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民主宪政运动 宪政的先决条件是什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民主宪政运动 宪政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民主宪政运动,指的是1944年春,国民党统治区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在重庆、成都、昆明、桂林等地组织各种群众团体,要求民主自由,实行宪政的运动。 1939年9月9日,第一届国民参政会第4次会议在重庆召开,中共和各民主党派的参政员,要求国民党结束党治,实施宪政。中共参政员毛泽东、秦邦宪等7人在《我们对于过去参政会工作和目前时局的意见》中,提出要实现战时民主,严惩对民众和青年的非法压迫行为,切实保障人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及武装抗战之权利;加强抗战党派之精诚团结。章伯钧等36人向大会提出《请结束党治,立施宪政,以安定人心,发扬民主,而利抗战案》,救国会参政员王造时等37人提出《为加紧精诚团结以增强抗战力量而保证最后胜利案》,也提出了开放民主、实行宪政等要求。9月16日,经过激烈争论,大会审议通过《请政府明令定期召开国民大会,制定宪法,实施宪政案》。 会后,国民参政会议长蒋介石根据大会的决议,指定各党派和无党派参政员董必武、黄炎培、张澜、左舜生、罗隆基、史良、褚辅成、钱端升、罗文干等19人组成宪政期成会。其任务是协助政府修改宪草,促成宪政。同年11月,国民党召开五届六中全会,表示接受国民参政会的决议,决定于1940年11月12日召开国民大会,制定宪法。1939年10月、11月间,张澜、沈钧儒等发起,在重庆先后召开了4次宪政问题座谈会,共产党参政员董必武、秦邦宪出席并参加了领导工作。第4次座谈会决定成立宪政促进会,选举黄炎培、沈钧儒、李璜、董必武等85人为筹备委员。同时,重庆30多个妇女团体发起妇女宪政座谈会,青年代表25人发起青年宪政座谈会。成都、桂林等地也先后组织了宪政座谈会和宪政促进会。 1940年2月20日,毛泽东在延安各界宪政促进会成立大会上发表演说,揭露了国民党蒋介石所谓实行宪政的欺骗宣传。指出国民党顽固派历来就是反对宪政的人,现在却口谈宪政,“他们是嘴里一套,手里又是一套”,“他们一面谈宪政,一面却不给人民以丝毫的自由”,“他们是在挂宪政的羊头,卖一党专政的狗肉”。“中国人民所要的宪政是新民主主义的宪政,国民党顽固派口谈的宪政,是旧式的,已经变成反动的东西,我们万万不能要”。“他们口里说要这种宪政,并不是真正要这种宪政,而是借此欺骗人民”。 民主宪政运动兴起后,国民党当局便采取各种手段加以打击和破坏。对讨论宪政的各团体采取钳制与高压的办法,禁止和限制争取宪政的活动,限制报刊刊登关于宪政的文章,派特务在宪政座谈会和宪政促进会上捣乱,中央社捏造取消宪政促进会的消息等等。1940年9月18日,国民党中常委以“各地交通受战事影响,颇多不便”为借口,宣布国民大会不能按期召开,会期另定。这暴露了国民党坚持一党专政的反动本质。相关参考
人文方面的书籍有哪些政治学:1.《论民主》以及《多元民主的困境》,罗伯特.达尔教授是耶鲁大学的sterling讲座教授,是政治学讲座的权威。他在民主宪政方面的观点是讲的很深入,而且逻辑严谨,是政治学研
20世纪初是我国宪政思想自其萌发以来发展的第一个黄金阶段。这一时期产生了一个庞大的宪政研究群体,有注重学术研究的,有侧重实践的,其中有一位宪政思想家,一生甚至没有留下一本宪法学专著,却被后人称为「”我
权臣鳌拜是怎么死的?权臣,是皇权时代的特有品种。在宪政民主的框架下,几乎不可能出现权臣这种人物,因为个人的政治权力不论在时间还是空间上,都是有限的,随时可以被收回,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劳永逸、持续膨胀地长
权臣,是皇权时代的特有品种。在宪政民主的框架下,几乎不可能出现权臣这种人物,因为个人的政治权力不论在时间还是空间上,都是有限的,随时可以被收回,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劳永逸、持续膨胀地长期掌握政治权力。权臣
权臣,是皇权时代的特有品种。在宪政民主的框架下,几乎不可能出现权臣这种人物,因为个人的政治权力不论在时间还是空间上,都是有限的,随时可以被收回,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劳永逸、持续膨胀地长期掌握政治权力。权臣
...戊戌维新运动的研究,往往注重对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宪政思想以及变法主张的研究,而忽略对翁同龢的研究。毋庸置疑,康梁二人是戊戌维新运动的发动者和主导者,然而,在戊戌维新运动之初,朝中最强有力的变法支持者...
立宪运动清政府根据出国考察宪政的清宗室载泽、端方等五大臣的意见,于光绪三十三年下诏预备立宪。1907年又在中央筹设资政院,在各省筹设谐议局。各地立宪派政治团体,发表宣言,鼓吹实行君主立宪政体,并发起国
在中国近代史上,尤其是在晚清戊戌变法那场震惊朝野内外的政治变局中,翁同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以往政治史与法律史关于戊戌维新运动的研究,往往注重对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宪政思想以及变法主张的研究,而忽略对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和影响】意义:中国新文化运动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首先,它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第二,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百年辛亥,有两位足以影响中国历史走向的革命前驱――宋教仁和吴禄贞。他们,一个被尊为“民国宪政之父”,一个被追授为“民国大将军”;两人都在中国历史车轮前进的十字路口遭人暗杀,遇害时都是英年31岁。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