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北上和国民会议运动

Posted 国民会议运动

篇首语:针越用越明,脑越用越灵。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孙中山北上和国民会议运动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孙中山北上和国民会议运动

中国大革命史 第一章大革命的酝酿 第七节孙中山北上和国民会议运动 一、孙中山北上和国民会议运动广泛兴起 北京政变后,孙中山准备北上。10月30日,孙中山由韶关北伐前线返回广州,立即召开军政会议,讨论应付北方时局的方针和办法。11月4日,孙中山发布大元帅令,命令大本营总参议胡汉民留守广州,代行大元帅职权,建国军总司令谭延闿驻守韶关,全权办理北伐事宜。为了配合孙中山北上,国民党中央向全党发出秘密通告,指出“总理此次北上,乃应北方各同志之要求,期于北方党务之进行,有所发展,并非轻与各派讲求妥协”。号召“凡我同志,当及时努力宣传组织,以期团体日固,势力日充。” 11月10日,孙中山发表《北上宣言》,全面陈述了北上的目的和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政治立场。宣言指出:“国民革命的目的,在造成独立自由之国家,以拥护国家及民众之利益。”为此,对外必须取消一切不平等条约,改变半殖民地的地位;对内实行国家统一,保障人民自由,发展经济文化,改善劳动人民生计。宣言总结了长期的斗争经验,指出实现国民革命的关键在于由人民掌握武力,结束军阀武装割据的局面。 孙中山在宣言中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民会议口号,主张“召集国民会议,以谋中国之统一与建设”。并建议,在国民会议召集之前,先召集预备会议,决定国民会议的基础条件及召集日期、选举方式等等。预备会议由现代实业团体、商会、教育会、大学、各省学生联合会、工会、农会、共同反对曹吴各军、政党等九种团体派出代表参加。宣言提出,在会议召开之前,必须释放各省政治犯,保障各地方之团体及人民有选举自由,有提出议案及宣传讨论的自由。孙中山在《北上宣言》中所陈述的政治立场,是他北上与军阀进行斗争的政治纲领。 召开国民会议的政治主张是中国共产党于1923年7月发表的《第二次对于时局的主张》中正式提出来的。当时正值曹锟发动驱逐黎元洪的政变,控制了北京中央政权,引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各方面为解决时局危机提出许多方案。中国共产党则提出召开国民会议的主张,即“由负有国民革命使命的国民党,出来号召全国的商会、工会、农会、学生会及其他职业团体,推举多数代表,在适当地点开一次国民会议”。并且指出:“只有国民会议才能代表国民,才能制定宪法,才能建设新政府统一中国。”这个主张的实质就是依靠工农商学各界广大群众来解决国家政治问题。孙中山此时接受了这个主张,表明他进一步认识到革命必须依靠广大群众,也表明了他改变了他在《国民政府建国大纲》中关于国家建设的程序。《北上宣言》发表后,中共中央于11月19日发表了《第四次对时局的主张》,不仅重申了召开国民会议的主张,而且提出迅速召开国民会议预备会议等主张,把召开国民会议的政治主张进一步具体化。中国共产党主张召开国民会议是从当时历史条件出发而采取的一种合法斗争。通过它既能揭露军阀的反动面目,提高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又能利用军阀政权尚未巩固的有利条件迫使军阀对民众的意志作某些让步,为最后推翻帝国主义和军阀的统治准备自己的力量。 孙中山深知,要实现他的统一与建设中国的理想,必须取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了解和支持。因此,他到处演讲,宣传他北上的目的,动员群众起来支持他的主张。11月12日,孙中山出席广州各界欢送会并发表演说。他勉励大家要同心协力地把广东搞好,使之成为一个基础巩固的革命策源地。他要求留在广东的革命同志,团结南方的力量,把业已进行的北伐推进到武汉,以响应他在北方和北洋军阀进行的斗争。 11月13日,孙中山偕夫人宋庆龄乘永丰舰离广州北上。14日抵达香港。同日改乘“春阳丸”赴沪。17日,孙中山抵达上海,受到各界群众万余人的欢迎。

相关参考

中国近现代史国民政府的变迁

不同时地的国民政府广州在袁世凯死后,军阀割据,南方各省逐渐脱离北洋政府。1918年7月,云南和两广人士退出国会,在广州成立了广州军政府,形成南北对峙。1925年孙中山应冯玉祥之请,北上商讨国是,不料肝

张闻天在俄界会议的作用和贡献 张闻天和红军北上方针的确立

 提及红军长征时期的遵义会议,很多人都会直接想到毛泽东,但在这场会议中起到最关键作用的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毛泽东、周恩来等人,而是鲜为人知的张闻天。事实上,不仅是遵义会议,还包括之后的很多会议

国民党一大内容 国民党一大召开的意义

 众所周知,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就是在国民党一大确立的。除此之外,这场大会还通过了好几份重要的议案、对国民党内部进行改组、确立国共展开第一次合作等,所以,这场以国民党命名的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上

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民主宪政运动 宪政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民主宪政运动,指的是1944年春,国民党统治区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在重庆、成都、昆明、桂林等地组织各种群众团体,要求民主自由,实行宪政的运动。1939年9月9日,第一届国民参政会第4次会议在重庆召开,

芦花会议时间和目的 芦花会议的历史作用

 懋功会师之后,中央在两河口召开了两河口会议,会议之上,张国焘的“川康计划”计划被否定,毛泽东的北上计划成为党和中央的战略方针。张国焘虽然表面答应,但在实践上却处处不配合,导致《松潘战役计划

张国焘南下方针的不可行性 毛泽东北上战略的合理性

 俄界会议上,中央就张国焘的“奉行南下”和毛泽东的“坚持北上”再次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以期确立一个统一的战略,而当时也确实做到了。党中央在俄界会议中充分分析了张国焘南下方针的不可行性以及毛泽东

榜罗镇会议旧址 榜罗镇会议简介

 腊子口一战胜利之后,中央陕甘支队顺利进入甘南,之后他们马不停蹄地继续北上,来到了榜罗镇。榜罗镇会议就是在这里召开的。榜罗镇会议是红军长征的一次转折,无论是党建,还是红军的发展和关于中国革命

苏联究竟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多少武器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在中国近代革命中,苏联曾多次扮演武器提供者的角色。  支援国民党  从1917年发动护法运动到1920年代初期,国民党领袖孙中山经过多次失败后,决定建立自己的党军,第一步是创建

榜罗镇会议召开时间是什么时候 榜罗镇会议和班罗镇会议是一样的吗

 中央陕甘支队是在1935年9月27日进入榜罗镇的,根据百度百科的记载,中央当晚就在榜罗镇召开了会议,会议结束后便急急北上。但这一时间长久以来一直存在一些争议,就连榜罗镇这一地名也是如此。本

毛儿盖兵谏 毛儿盖会议何畏开枪了?

 根据相关资料,毛儿盖会议虽然是一场党和中央内部的会议,而且这场会议最终也顺利结束了,但其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期间甚至发生过所谓的“兵谏”事件。当时,张国焘和毛泽东等人试图统一南下和北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