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令和知县有什么区别

Posted 知县

篇首语:事常与人违,事总在人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县令和知县有什么区别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县令和知县有什么区别

县令是战国时期设立的官职,意为一县之长。知县则是秦朝设立的官职,早期知县和县令官职相同,都是县里的主官。据说知县一词的起源,是因为在宋朝派遣到县里当官的都被称为“知县事”,此后简称就叫知县。直到明清时期,知县正式被定位七品官,民间称七品官为“七品芝麻官”,这个大家应该都有所耳闻。下面就来介绍下县令和知县究竟有和区别,感兴趣的话就一起来看看吧。

县令和知县是中国古代的两种官职,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受到历史影视剧和古代小说的影响,很多人认为县令就是知县,它们都是一县之长。

可是事实并非如此,从历史的进程来看,两者有明显的分别。

那么,县令和知县到底有什么不同?两者之中,哪一个官职更大呢?

一听“县”,许多人会想起郡县制,认为这个官职起始于秦朝。

其实并非如此,战国末期就有许多诸侯国推行了郡县制,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郡县制才在全国推行。

在郡县制的体系中,朝廷只管到郡、县一级,其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命。

但是,县以下还有“乡、亭、里”三级,其长官都由本地人推荐,朝廷并不干涉。

秦汉时期,一县长官称为“县令”或者“县长”,但两者也有微小区别。

一般情况下,人口达到万户以上的县,长官被称为“县令”,俸禄从六百石到千石不等;

人口万户以下的县,长官被称为“县长”,俸禄从三百石到五百石不等。

魏晋时期,因为战乱的关系,导致人口大减,所以县令和县长的衡量标准又有不同。

《晋令》有记载,“县千户已上,州郡治五百已上,皆为令;不满此为长。”

南北朝时期,因为中原处于割据时代,每个国家的疆域并不稳固,总有大量人口的流失。

这时,每朝每国取消了“县长”的说法,一县之长统称为“县令”,这在《宋书·州郡志》和《隋书·百官志》中都有记载。

到了唐朝,偶尔会出现县令空置,由县里其他官员临时代理县令的情况,这时,这个官员就被称为“知县事”,这也是“知县”一词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

总的来说,从秦汉到隋唐,一县之长的称呼为“县令”。

值得说的是,因为中国自汉以来的强大,千百年一直是东亚诸国的宗主国,因此县令一词也传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地,县令也是这些国家一县之长的称呼。

直到宋朝,“县令”一词才发生改变,从唐朝中后期到宋朝初期,两百年的藩镇割据,引发连年战乱,百姓流离失所。

赵匡胤建立宋朝后,吸取前朝的经验,一方面重文抑武,一方面改变地方官员的权力。

赵匡胤从唐朝的“知县事”受到启发,索性不再任命地方官员,而是由朝廷派遣官员代理地方事务,称为“知事”。

因此,以前的刺史、太守和县令的称呼都变了,成为后人熟悉的知州、知府和知县。

值得注意的是,宋朝的“知县”比“县令”的职权还要大,不仅管理一县政务,还监管地方军事。

元朝不是汉人王朝,没采用汉制,一县之长既不是县令,也不是知县,而被称为“县尹”。

明朝初期,为了掌控地方,朱元璋沿袭了宋朝的“知县”制。

清朝虽然不是汉人王朝,但是大部分制度都是沿袭明朝的,“知县”便是如此。

那么,县令和知县有什么区别呢?两者虽然都是一县之长,但“县令”是地方性官员,而“知县”却是朝廷选派的。

从官职的高低来说,县令大多是“正五品”官员,而知县则是“正七品”官员。

相关参考

古代的知县与县令哪个官职大

知县与县令都是咱们中国历史上的两种官职,不过受到历史剧和一些古代小说的影响,很多人都认为知县与县令是同一种官职,都是一县之长。然而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从历史的进程来看,知县与县令是有着明显区别的,那么

县令与知县,你真的知道他们不同吗

改朝换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常见现象之一,正因此也诞生了许多不同的官职称谓。日常生活中,如果看到古装剧,县令、知县是大家不陌生的官称。众所周知他们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县级行政官员,那么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他

在古代县令为什么叫“百里侯”

“百里侯”是一个民间称呼,专属于县令(知县、县长),作为一县之长的县令其实只是个七品小官,为何会有这个称呼?我们从“百里”跟“侯”两方面来解释。“百里”讲的是县的辖区,县的辖区一直很翁地,从秦朝到清朝

子不语-酆都知县(第五个故事)

主要人物:县令刘纲门客李诜阎王包公伏魔大帝关羽四川省的酆都县,是传说中人鬼的交界。县里有一口井,每年百姓都要烧纸钱帛镪投入井中,耗费约三千两银子,作为纳给阴曹地府的钱粮。一旦吝惜这笔费用不烧,必生瘟疫

永春云龙桥的历史

云龙桥位于福建省永春城关南面的桃溪上,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年),由县令林聘主持建造。名知政桥。淳熙六年(1179年),知县陈宏规重建,改名云龙桥。桥长30余丈(约100多米)。此后,云龙桥经历多次

“知县”一词最早出现在什么时代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知县”有哪些职能和权利?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知县”一词,最早出现在宋代,其全称叫做“权知某县事”,又称“判县事”,后世便称之为“知县”。据南宋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记载,

郑板桥写竹明志的故事

郑板桥(1693-1765),名燮,字克柔,号板桥居士、板桥道人,江苏兴化人。清代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曾任山东范县县令、潍县知县。郑板桥一生,以写

清朝知县连皇帝都不敢忽视 要有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当上知县

今天小编给大家说一说:清朝的知县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说起我国古代知县这个官职,相信很多人都喜欢戏谑的称其为七品芝麻官。事实上,芝麻的小其实是相对于封建王朝庞大的国家机器来说的。若是我们

聊斋之吴令(县令打了城隍板子,死后还和城隍理论)

吴县曾经有一位刚毅耿直的县令,他一生清廉受到当地百姓的爱戴。【原文中写的是「”忘其姓名”,据我查到的史料中,这个县令很可能是袁宏道明代文学家。他在任期间一年的时间就把吴县治理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百姓安

刘备让庞统当县令是否有意为之

刘备此人爱才、重才,并且识才。在汉末诸侯中,论起有伯乐之明的诸侯,首推曹操和刘备。于是刘备虽然起身微末,却能够拥有关羽、张飞这样的骁将生死相随不离不弃,能够拥有诸葛亮这样的名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