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清朝灭亡之后 很多汉人不愿意剪辫子

Posted 辫子

篇首语:新的一天你要加油,不要辜负你的一生,让自己活得更有意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为什么清朝灭亡之后 很多汉人不愿意剪辫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为什么清朝灭亡之后 很多汉人不愿意剪辫子

明朝灭亡,清朝建立之后,下令要“剃发易服”,改变汉族人原有的传统装束,变成和满族人一样的样子,而因为很多汉人不愿意遵从,满清政府杀了不少汉人。然而到了清朝灭亡的时候,却又有很多汉人不愿意剪辫子了,当时实行剪掉辫子,从发型上改变人们的思维,可是为何却有那么多人不愿意剪头发?

原因很简单,因为强制减辫违反了民主自由之精神,属于把个别人的意志强加在大多数人的身上,这就和清初的剃发令一样,正所谓有压迫自然就会有反抗;同时,对于很多传统知识分子看来,清政府退位,民国上台,是名教之奇耻大辱,是以夷变夏,而清室在他们眼里是传统文化的象征,是名教的捍卫者,所以很多传统知识分子宁死也不剪辫子,以示对清室的忠诚,对传统文化的坚持。同时,很多人出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思想,不肯剪辫子。但是问题来了,清朝真的强制全国国民都剃发留辫子吗?

如果仔细看历史,清朝汉人留辫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清初剃发令虽然强制要求剃发,但是并没有强制留辫子。而且天下太平之后,虽然清朝还在坚持剃发令不放,但是已经不再强制执行剃发令,老百姓不当官不当兵不给朝廷扛活,不少连剃发都省了,留辫子更不可能。

郎世宁《羊城夜市图》,描绘的是清朝雍正、乾隆年间广州市民的夜生活,画卷中广州市民大部分都未剃发,也未留辫子,更没有易服,因此可以反应出清朝天下太平后,剃发令就形同废纸。

但是,当时的官员,基本都是剃发留辫子的,所以时间长了,上层的风气必然会影响下层,所以老百姓就都扎辫子了,但是不会像人们传统印象那样,前额剃个光头,后脑垂个辫子,大部分老百姓,尤其是农村老百姓不可能天天去剃头,毕竟剃头要花钱,同时自己还要工作来养家糊口,所以时间长了,很多人前额都长满了头发,就像《闯关东》和《投名状》里的男子发型一样,要么是平头,要么是头发留的比较长。

但是这不代表清朝男子不束发扎发髻,实际上一直到清末,男子还是有束发的,只不过是不流行了而已。清末有两个一辈子束发古装的大儒,而且有意思的都是清室遗民,分别是夏震武以及牛兆濂。

这两位一辈子都是束发古装,而且都有很多弟子,尤其是夏震武,甚至都有朝鲜、日本学生向他求学问道。

所以,开头的问题到现在就有了答案,就是清朝在天下太平之后,就不再执行剃发令,或者说是形式上存在,实际上废除。而清末民初之所以有人反对剪辫子,就是我开头说的那几点原因。

所以,清末民国除了个别大城市,大多数县城、农村以及其他偏远地区,老百姓依然有留辫子的一直到建国后,也就是50年代,随着最后一代留辫子的人逝去,中国男人才彻底不留辫子。

清朝灭亡后,很多汉族人成为了遗老,不仅不剪辫子,有的还在张勋复辟、成立“伪满洲国”时一马当先,充当马前卒。

是不是很奇怪?

这些是一般读者大众都了解的,一般读者可能不太了解的,还有在元朝灭亡后,很多元朝的汉族官僚士大夫,同样在明朝坚决不出仕,成为元朝的遗老,被称作“元遗民”。

元遗民、清遗老,这两种现象要结合起来看,结合起来评价。

现在有很多论调,都认为元朝、清朝不属于中国,不属于中国历史,而是属于蒙古征服史、满清征服史。

这种论调,有的属于思维比较简单的民间话语,特别是网络上,充斥着这类民族主义的论调,认为元、清是屈辱的被征服史。这种论调其实在古代“夷夏之防”的理论中就有,并不新鲜;有的则是比如新元史、新清史带来的学术范式的新进展,当然也不是多新,在大陆传播影响也有十多年了。这是基于学者的判断,认为元、清都是二元帝国,中国史是其帝国史的一部分,不能等同。

上述两种观点,虽然层次差别很大,但却构成了同样的一种图景,构建了同样的想象:元、清两个朝代与华夏族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紧张关系。

而事实上,元遗民、清遗老的现象,则以不可辩驳的历史事实,对上述纯粹民族主义的想象进行了修正。元遗民、清遗老的现象说明:在古代中国的个体与朝廷、新朝与旧朝、民族与文化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对于汉族士大夫来说,更多影响他们的,是文化而非种族。

这种文化,一方面,是强调儒家的正统。元、清都是外族,但也同样都尊崇儒学。也就是从文化上归化于华土,这是被当时的大多数士大夫认可的;另一方面,代替元朝的明朝发起于民间,是贫民、流民等底层人士构建的王朝;而民国则彻底取消了传统伦理,连皇帝都取消了,这种巨大的变革,也使得固守儒家精英主义的士大夫,不会认同明朝和民国。

此外,中国确实有遗民传统,既不关系种族,也不关系文化,纯粹是一种从一而终的遗民伦理。

相关参考

清皇室的人都不愿意剪辫子,为何溥仪却带头主动把辫子剪掉

慈禧在晚年时期,面对内忧外患,曾咬牙切齿地说:「”清非中国,辫子不能去。辫子去,中国不亡则大清亡。”可见,辫子在清皇室的里眼,象征着什么。(溥仪旧照)然而,曾经是大清皇帝的溥仪,却是皇室中最先主动剪辫

清朝发型:清朝灭了以后为何多数人不肯剪辫子

清代末期,在觉悟了的知识青年和学生掀起的革命斗争中,把剪辫子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从清末开始,到清朝灭亡之时,剪辫子成了全国范围从下到上又从上到下的革命运动。纵观有清一代经历的辫子演变过程,这个自然和必然

胆大包天

辛亥革命爆发之后,民主革命席卷中国大江南北,无数汉人听说之后,无不欢呼雀跃。而有志青年则是纷纷拿剪子剪下了头上的大辫子,也就是所谓的「”剪辫明志”,因为清朝曾经下令「”剃发易服”,女真人在入关之后建立

清朝灭亡后,老百姓愿不愿剪掉辫子

清朝以前,汉人是不剃发的,这是我们自古的传统,更是儒家文化所不允许的。《孝经·开宗明义章》就写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然而,清军入关后,强迫民众「”剃发梳辫”,因此酿成了许多屠

张勋为什么要极力恢复帝制

清朝灭亡后,在民国政府的倡议下,许多人都将蓄了多年的辫子剪掉,以示与清朝绝裂,但有一个人为了表示对清皇室的忠诚,公然和北洋政府唱反调,不仅不肯剪辫子,还禁止他统辖的定武军不得剪辫子。搞得身为民国大总统

明朝灭亡之后,为什么很多将领愿意投靠清朝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清朝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统治者残暴无道,最终,导致民不聊生,各地农民纷纷起义。这其中,朱元璋就是当时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之一,在经过

清朝为何只要求汉人剃发

列位,欢迎来到照理读史。1644年满清入关之后,最不为人称道的一个政策,就是剃头令,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当然以今天很多电视剧观众的角度说,怎么叫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我们看人清朝梳个大辫子,那头发很

剪“辫子”的故事

清朝统治二百多年,民众本来对剃发蓄辫已成习惯。但鸦片战争爆发,西风东渐,尽管有先进人士明知蓄辫之陋弊,称之为“满洲辫”,但莫说国人,即便是海外侨民也少有剪辫者。据说,第一个剪辫的人是旅日华侨冯镜如(冯

清朝人为什么要剃头,留辫子

清朝之前,汉族男子是不留辫子的。剃发留辫原本是满族人的风俗。1621年,努尔哈赤攻下辽沈后,即大规模的强迫汉人剃发留辫。1644年,清兵入关,在攻占北京,尤其是在攻占南京之后,厉行剃发令,“叫官民尽皆

溥仪剪辫子为何后宫人嚎啕大哭?如今溥仪的辫子在哪里?

  在中国古代,对于自己的文化看的是相当重要的,而且没一个文化都有这相应的一些表现或者是符号,而这些符号也是古代中国人的一种精神寄托,看的非常重要。古代,以头为首,头发对人民来说是相当的重要。  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