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历史_晋朝有趣的历史故事资料
Posted 司马
篇首语: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晋朝历史_晋朝有趣的历史故事资料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晋朝历史_晋朝有趣的历史故事资料
晋朝历史
一、千古江山
公元280年,晋朝名将王浚的水军攻近建业城,东吴主孙皓在进行一番几乎是徒劳的抵抗后出城投降,这标志着辉煌的三国时代终于告一段落,大晋一统天下,后人称之为“三国归晋”。
完成一统天下这一伟业的是司马炎,司马懿之孙,司马昭长子,司马一家三代,都是精明强干之辈,祖父司马懿,与诸葛亮周旋多年,终于拖死这一千古名相,并夺取魏国大权,而他父亲司马昭,不单掌控魏国大权,还南征灭了蜀汉,刘姓江山传了这么多年,终于彻底断了。到了司马炎这代,他终于取魏而代之,并一统天下。
中国几千年历史,分而合之,合而分之,但是这一统天下的君主实在没几个,而司马炎和其他几位相比,唯一值得一说的也就是他的“仁”了,司马炎取曹魏代之,但是却没有杀魏帝曹奂,而是封其为陈留王,而且准许他用皇帝仪仗,上书时不必称臣,这种事也就晋朝出现,而原来蜀汉后主刘禅投降被封为安乐公,现在东吴主孙皓投降被封为归命侯,都得善终。或许是因为司马家出身士族的关系,司马炎和身边大臣关系不错,大臣说话也是很随便,即便说他坏话也是一笑了之,仔细看。晋朝一代都是如此,君弱臣强。大臣比皇帝横多了。
司马炎不能称之为明君,全因他只打下了江山,却没有为这个江山打好基础,正所谓“打江山易,守江山难!”而他选的白痴皇帝和藩王领兵在外的制度为西晋的覆灭埋下了祸根。
假如他的皇帝儿子不是白痴一般,而藩王即便想作乱也没机会,假如没有藩王领兵这样的制度,那朝政再乱也不会象八王之乱这样。
八王之乱象一个搅肉机,中原的力量全部耗尽于此,中原形成了真空,原本臣服于中原的游牧民族便以各种借口进入中原,这便是后世常称的五胡乱华。
中原乱成一片,先是匈奴,后是羯,鲜卑,一窝蜂的进来,先是对晋朝,后来是自己内部也打,乱糟糟一片,司马睿,这个和司马炎已经算是很远很远的远亲慌慌张张跑到当年被司马炎打下的东吴都城建康,在王导的鼎力支持下,过起了小朝廷的日子。
或许是一下子成了皇帝,要享享清福,或许是江南的风光太好,舍不得离去,司马睿不想回到那个兵荒马乱的北方去了。
南方还算稳定,但是北方就苦了,能走的都走的,留下来的老百姓只能受胡族的欺压,即便不欺压,这兵荒马乱的,日子也不好过。人每到痛苦的时刻,最大的希望便是从天边降下一个神灵,至少是英雄来拯救自己。
祖逖尝试过,他以中流击楫的英雄气概北伐,在无比艰难的情况下与后赵作战,收复了黄河以南的领土,而且毫无私心,实在是一位大英雄,但是他没有完成北伐的使命便去了。
于是人们把希望寄托在号称项羽转世的冉闵身上,但是这希望被慕容恪的连环马扼杀了。
然后大家又把希望转到南方,一个叫桓温的将军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可是当这个将军来到长安城下,大家才发觉这位将军更重视的是南方的权力,所以他转了一圈便回去了。
曾经一度,那个仁和的苻坚和摸虱子的王猛给大家带来了希望,不过王猛早早便逝去了,而那个仁和的苻坚一下子好象失去了主心骨,一意孤行发动了南征。可惜,人心还是向着东晋,运气还是在南方这边,淝水一战,东晋大胜,虽然没有收复全部失地,但是前秦却土崩瓦解了。
或许慕容家族才是希望所在?这个一家都英俊非凡的家族有慕容恪、慕容垂这样不世出的名将,一统天下或许不是什么难事吧。可惜世事难料,参合陂一战,慕容家族从此衰落。
大家并不知道,这样的痛苦还要过上几百年,直到一个叫隋的朝代建立才会暂时结束,在这段时期里,所有的人只是匆匆过客,在历史书上留下几笔便走了,只是有些人留的多些,有些人留的少些。
我们总是崇拜那些留的多的人,即便那是虚名,但是至少能留给后人无尽的话题。而其中的一些人,我们称之为英雄,像祖逖。而在英雄之中,有些人创造了一个时代,他们制造了历史。
请先记住这位创造了一个时代的人物,他的名字叫刘裕。
二、英雄出身自寒门
公元363年,东晋哀帝兴宁元年,刘裕出身在京口(今江苏镇江)。他的祖籍是彭城(今江苏徐州),即那位西楚霸王项羽的都城,当年传说上天会让西楚霸王项羽转世,大家认为是冉闵,但是要说刘裕也未尝不可。当然,刘裕和项羽的关系还不如和项羽的死对头刘邦那样密切。
或许是两汉过于辉煌的关系,那时反正是姓刘的总能和刘邦这位老祖宗扯上关系,于是真正光复汉室的刘秀说自己是汉室宗亲,三分天下的刘备也说自己是汉室宗亲,这位日后成为一朝之主的刘裕也说自己是汉室宗亲。
不过,他的汉室宗亲可就比较远了,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怎么也能算是刘邦直系子孙,而刘裕的祖先是楚元王刘交,乃刘邦之弟,虽然也是汉室宗亲,但是却是旁系的旁系。而且此时已经不是汉朝末年了,而是东晋了,他这个汉室宗亲的身份,却不能为他得来半点好处,他的汉室宗亲的身份,只能作为谈资罢了。其实硬要说的话,那位匈奴人刘渊也称自己是汉室宗亲,还建立了汉国呢。或许也是因为这样,刘裕没有以重建汉室,而是取了一个暧昧的“宋”作为自己的朝代称号吧。
那是后话了,公元363年,我们这位日后的帝王还刚出生,面临随时会夭折的危险。
大凡帝王出生,大家都会给什么吉兆,比较梦见吞红日啊,龙凤下凡啦,总之是很特别的事,那刘裕出生有什么吉兆呢?可惜,假如真有这个吉兆,我们也无从得知了,因为刘裕的娘亲赵氏已经在刘裕出生后便已经死去了。
刘裕的家境并不是很好,生父刘翘只是做一个无油水的小吏,安葬妻子便要花去一大批钱,而抚养婴儿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古代人还没有象现代这样用奶粉喂养的习惯和条件,只能用母乳喂养,而这样就要请奶水足的女子做奶妈,可是这样是要花钱的,古代小说里说到书生遇到这样的情况,就要抱着孩子四处求人,吃百家奶,而且大都是饥一顿饱一顿的。刘翘估计也没这样的时间和脸皮,何况想到这孩子克死了妻子就气不打一处来,就准备抛弃刘裕。
要是按照古代演义的说法,这刘裕被抛弃后一定是被哪位达官贵人的下人拣到,带回去,然后这达官贵人家里又无小孩,便当做亲生孩子养,长大之后继承家业,日后与亲生父亲相认,那是喜剧,与亲生父亲反目成仇,那是悲剧,与亲生妹妹相爱,那是雷雨了。要是按照西方历史的写法,刘裕会被狼收养,最后成为一个英雄,建立起一个叫罗马的国度。要是按照武侠小说的写法,那刘裕会被哪个和尚道士收养,或者是深山中的高人,长大学成一身武艺,日后发觉自己的身世扑朔迷离,原来自己是某个……
打住打住,刘裕的身世还没这么戏剧性,在千钧一发之际,他被自己的族中叔叔刘万和叔母杜氏所救,杜氏做他的奶妈,并且寄住在他家中。作为一个叔母和奶妈,杜氏对他极好,甚至为了他,连自己的次子刘怀敬的奶也顾不得喂,据说之后刘怀敬智力有点问题,便是因为断奶太早的关系,刘裕日后对刘怀敬一家也甚是照顾,恩宠有加,也是为了报这一恩情吧。不过假如要说是杜氏看出刘裕日后的成就,那也夸张了些,当年刘备被刘元起看重,那是因为刘备已经成年,显出一定潜质。要说杜氏能看出婴儿的刘裕有帝王之相,也不可思议了些。杜氏这样做,完全是一种同情吧。
刘裕在叔母家两年,才回到家,然后用一句比较通俗的话说,茁壮的成长着。成为一个“雄杰有大度,身长七尺六寸,风骨奇伟,不事廉隅小节”的奇男子了。
不过这位奇男子可没什么好风评,此时刘裕的生父刘翘已经病逝,他续娶的妻子,也便是刘裕的后母萧氏独自抚养刘裕和他两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刘裕对待继母很是孝敬,只是他的职业不是很好,以卖履为生,这和他的前辈,刘备到是很象。说起来也奇怪,当时刘家并不是没有人才,刘备那时刘表刘璋的个人条件都比刘备要好得多,而刘裕时期也有刘牢之这位北府名将。但是却总是刘备刘裕这样出身贫寒成就一番伟业。
不过说起来,刘家最出名的四位君主,刘邦刘秀刘备刘裕,年轻时都没什么好习惯,刘邦被自己的父亲看不起,认为他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刘秀年轻时喜欢包庇收留不法分子,显然就是地方一霸,刘备虽然还求求学,也喜欢拉帮结伙,做个小混混,看他打督邮的那脾气,火气还挺旺,到了刘裕这代,也没什么改进,也是不爱读书,游手好闲的紧,而且更进一步,还有爱赌博的超级坏习惯。甚至因为欠钱,还被人绑起来打,要不是好友王谧帮他还债,我们在史书上也只能见到一位姓刘名裕的赌徒因为欠钱不还而被活活打死,以此告诫世人的例子了。当然,这个例子只会出现在一些笔记中,不会出现在帝王本纪里了。
刘裕日后有没有改掉这坏习惯,不得而知,不过看他日后作战用兵,甚是行险大胆,而且每每成功,不知是不是赌博练出来的,不过他的将才可比他的赌才厉害的多了。
其实刘裕不但爱赌博,还喜欢吹牛,一次在竹林寺,众僧说他有龙光在身,还有射箭伤蛇,传为王者的传说,这和他前辈刘邦那个斩白蛇的故事几乎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估计是刘裕书读的少,编故事也不圆,不过刘裕成事后,这些故事便堂而皇之的进入正史了。
我们还是把眼光再放到整个天下吧,此时的西方,罗马帝国的首都已经迁移到君士坦丁堡,罗马帝国很快就要分裂成东西两边,罗马城不久将被蛮族攻克,东方的中国,北方前秦帝国就象那个传说中的大秦帝国一样蒸蒸日上,百年难得一见的奇才王猛辅佐在仁和的蛮族君王苻坚身边,一统北方后逝去,而此时的苻坚正在事业高峰期,中原、塞北、西域、辽东、巴蜀,汉晋原有的疆域已经大部在其手,只有南边的东晋,还是守着汉人正统的名号,实在是他的眼中钉。
然而这个眼中钉又实在太难啃,东晋政权虽然偏安,但是还算得人心,而且也出了几个将才,当时的汉人也极为善战,苻坚按压不住一统天下的野心,终于不顾劝阻,率领百万大军南下,然而,淝水一战,东晋士族中那位白面书生一般的名将谢玄,大败苻坚,前秦帝国内部的矛盾集体大爆发,转眼间,那个一统北方的大帝国便土崩瓦解了。而东晋也无力北进,天才名将谢玄不久便染病逝去。
再回到刘裕那,淝水之战时刘裕才21岁,历史上没有记载他参与了这次百年罕见的大战役。事实上,此时的他还没有参军,或许是淝水之战北府军的骁勇引发了他的豪心吧,或许是想出头,他准备参军。
东晋时期还没有科举制度,当官主要途径是推荐,而且实权大官职大都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象刘裕这样没有背景,家世背景贫寒的平民充其量象他父亲那样做个小吏,或许命运好还可以做一任地方官,但是要做大官是不可能的。
不过两晋承袭汉制,军功受封赏极多,一般平民要成就事业,最好的办法也只有参军一途。当时并没有后世那样“好男不当兵”的习惯,虽然一般平民大都以务农为生,但是对参军也没有什么歧视,朝廷也不会在小兵脸上刻字,尤其晋朝兵制此时已经由府兵制度向募兵制度发展,赫赫有名的北府军,也是以招募北方流民组成的。
但是,参军易,要成就伟业难,晋朝士族势力强大,掌握实权的大都是世家大族,象桓温,谢玄,都是出自名门望族,才能掌握实权,象刘裕这样的寒人,要成就伟业,掌握大权,并不容易。
不过,这也是唯一的路了,刘裕参军,或许是自身条件不错,他就任冠军将军孙无终司马,开始了他的辉煌的军旅生涯。
——————————————————————————–
— 作者:琴剑山河
— 发布时间:2005-4-19 3:14:00
—
三、醉里挑灯看剑
说到刘裕参军,就不能不说到刘裕参加的北府军。东晋后期,以两大军系为主,其一便是桓温首创的荆扬强兵,这是桓温当年西征北伐的主力,虽然最后一次北伐中损失颇多,但是元气未伤,日后经桓冲桓玄两代经营,其实力相当可观,乃是东晋西线主力,不过朝廷对桓家是又恨又怕。为什么?当年桓温可是明着要篡位的,只靠谢安那个拖延战术还有晋帝哭鼻子才混过去,之后桓冲虽然对朝廷还算忠心,但是朝廷对控制在桓家的荆扬强兵可是不放心了。
不能依靠荆扬强兵,那只有建立自己的武装,那便是晋末的第一强兵北府军了。这北府军是谢玄为了抵御前秦,招募北方流民建立起来的军队,这军队建立之后屡立奇功,淝水一战中更是名满天下。北府军大本营便在刘裕出生的京口,而且又名声赫赫,要投军自然要投北府军了。
起初刘裕在老将孙无终手下做事,此时北府军的创建者谢玄已死,军中由王恭主事。但是在公元398年,青兖二州刺史王恭,广州刺史桓玄,南郡相杨佺期,豫州的庾楷对朝廷司马道子不满,起兵反抗,而因刘牢之叛之,王恭被俘而杀。刘牢之代王恭掌握了北府军大权。而其他三镇和朝廷达成协议退兵。在这里,刘裕应该随军,但是并没有他作战的史料记录留下,我们再次看到他,是孙恩之乱。
东晋政局败坏,这使得其他人便有了谋逆之心,此次到不是因为其他强镇作祟,也不是朝中权臣篡位,更不是北方胡族南下,而是那个自东汉以来一直流传的五斗米道。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大家都知道是太平道所策动的,其实在同时,还有一个五斗米道,创始人乃蜀中张道陵,虽然他和太平道同属道教,但是不属于一个系统,在黄巾起义中并没起兵作乱,日后教主张鲁还占据汉中做起一方诸侯来,日后张鲁投降,但是这五斗米道却在各地发展起来,东晋也受到很大影响,很多士族如王羲之便是信徒,和当年张角一样,五斗米道的教主孙泰(他同时也是朝廷官员)也起了反心,却被司马道子所杀,不过他侄子孙恩却逃了出去,做起了海盗,等到三吴之地因为朝廷“乐属”(简单的说就是要佃户再去做兵户)不满生乱,他便上岸聚众造反。短短时间,便纠集数十万之众,他上表要求朝廷杀司马道子和其子司马元显,大有攻入建康之势。此时是公元399年。隆安三年。
(说件比较搞笑的事,王羲之信道,不过也害了他儿子王凝之也信道,而且信的太深,孙恩这道教头头造反,他居然说可以用道术克制,也真是忘记了对方的身份,之后事败逃走被杀,还好他妻子谢安的侄女谢道蕴组织家丁抵抗,被孙恩欣赏才免于全家遭殃)
朝廷自然不会听他的,下令谢琰和刘牢之前去围剿,刘裕此时被编属为刘牢之的参府军事,随军从征,也就是这次出征,使他出人头地,成为一代名将。
此次出征的开始就来了一个传奇事件,我们先看看史书上的记载吧。“刘牢之击孙恩,引裕参军事,使将数十人觇贼。遇贼数千人,即迎击之,从者皆死,裕坠岸下。贼临岸欲下,裕奋长刀仰斫杀数人,乃得登岸,仍大呼逐之,贼皆走,裕所杀伤甚众。刘敬宣怪裕久不返,引兵寻之,见裕独驱数千人,咸共叹息。因进击贼,大破之,斩获千馀人。”
历史上有很多武将被人称之为“万人敌”,“千人斩”,但是大都指这些武将骁勇善战,并不是真的说他们能打一万人一千人,其实一般也就几十人而已,否则的话,也不用花钱养军队了,找几个这样的超人足以。不过还真让我们在史书上看到了一个,南史有后人作伪夸大事实之嫌,信誉不高,不过司马光为人极是认真,他编著的资治通鉴也通篇引用了此段,难道真有千人敌的存在?
敌人人数众多这应该是个事实,否则也不至于跟随的人都战死了,不过这其中一定有某些因素存在,孙恩的教徒有三个特点,一个是大部分人是乌合之众,没受过正规训练,第二个是因为宗教的信念,战力很强,第三个就是十分迷信。
战力强这点在刘裕身边的人都战死这点中已经表现出来,而另二点我想就可能是刘裕以一敌千的关键,史书上说的“裕奋长刀仰斫杀数人”这格杀的几人可能是敌人的头头,或者是最善战的几人,杀了他们一来有威慑敌人的作用,二来杀了头头,组织指挥上就有一点的混乱,这点连组织严密的军队也不能避免,何况是乌合之众。再就是十分迷信,迷信一方面可以造成极强的战力,一方面会使得战力崩溃,刘裕的英武和某些具体细节可能使众人产生此人是什么天神转世的想法,人不和神斗,这般才造成独驱数千人的场面吧。
当然,刘裕的英武和智慧在此起了关键,要是别人,只怕早死或逃命了吧,刘裕此人,自小便喜欢赌博,赌性极重,其实不单这次,日后无数次以少战多,他都行险过关。这次独驱数千人最大的益处不是造成了这种奇观,而是这种奇观让刘牢之的儿子刘敬宣看到,并叹而观之,对刘裕甚是佩服,两人成为莫逆之交,而刘敬宣的器重使得刘牢之对他也刮目相看,(说起来刘牢之祖籍和刘裕一样都是彭城,又是同姓,不知是不是一家,不过刘裕在某些方面很象刘牢之。)何况这次‘战千人”已经使他的军中名声大噪了。
有了刘裕这样的虎将,北府军自然如虎添翼,东晋第一强军对付那些乌合之众还不是小菜一碟,不久,孙恩就逃回去做海盗了,江东形势得以缓解。
不过,此时出了另一件事,使得形势逆转,这便是谢琰之死,说起东晋士族,我们便想起王谢两家,其实说是看门第,但是没有能力和功劳,这门第再高又有何用,王家对建立东晋有莫大功劳,王导几朝宰相,一度有“王马共天下”之说,可惜王敦叛乱,王家受其牵连,备受猜忌,而且王家后世出书法家多,这政治家军事家少,也许是基因突变吧,而谢家谢安一代名相,谢玄天才儒将,淝水之战使他们的名望升到了最高点,可惜之后谢安谢玄先后去世,这谢琰是谢安之子,当年和谢玄在淝水立下赫赫战功,是谢家现在唯一的将才,在之后几年战功也颇为显赫,只是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再领大军,但是一直被视为朝廷和士族的顶柱,三吴平叛后朝廷令他驻守,假如一直这样下去,他继父亲成为朝廷或兵权执掌者也不是没有可能,至少他在,说明士族和朝廷还有实力,各镇造反也要盘算盘算,但是建安四年,公元400年,孙恩卷土重来,谢琰被部下张猛所杀,朝廷已经无可用之人,只好再调北府军围剿。
本来朝廷用谢琰这一谢家人淝水名将牵制北府军,再用北府军牵制荆扬,现在谢琰已死,朝廷只有寄希望北府军的忠心了,可惜刘牢之却不是忠心之人,此是后话了。
北府军再次围剿,便是刘裕立功的大好时机了,也不知是运气不好还是怎么,刘裕每每要以少战多,在句章如此,在海盐也如此。不过他总是屡立奇功,这一方面自然是因为北府军这一正规军比孙恩的乌合之众要厉害的多,又占守城之利,另一方面也是刘裕的每每的奇计。
如在海盗时,“恩北出海盐,高祖追而翼之,筑城于海盐故治。贼日来攻城,城内兵力甚弱,高祖乃选敢死之士数百人,咸脱甲胄,执短兵,并鼓噪而出。贼震惧夺气,因其惧而奔之,并弃甲散走,斩其大帅姚盛。虽连战克胜,然众寡不敌,高祖独深虑之。一夜,偃旗匿众,若已遁者。明晨开门,使羸疾数人登城。贼遥问刘讳所在,曰:“夜已走矣。”贼信之,乃率众大上。高祖乘其懈怠,奋击,大破之。”(《宋史 武帝本纪》)
这两次出击都是趁敌不备,使敌人不明真相,偷袭得手,我们现在看自然觉得这计很简单,其实要知道孙恩也不是傻子,要骗过他谈何容易,刘裕必下了不少功夫迷惑之,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行险要胆子大,象诸葛亮那样谨慎的只会偶尔为之,这刘裕可是赌徒出生,不怕行险。这不,过了几天,他又来了一次,只是这次是野战了。
追击时,海盐令鲍陋派儿子嗣之带吴兵一千助战,这吴兵比团练好不了多少,比孙恩的兵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何况人数也少,刘裕便劝其带吴兵在后面,这也是一番好意,无奈这好心被当作驴肝肺,他因为这样做被认为是想独占胜利果实,(孙恩抢了不少金银财宝。)鲍嗣之不同意。刘裕只好设点伏兵多搞点旗鼓,等开战的时候搞出点响动,古代一般多少军有多少旗鼓,是固定的,这样一搞,先吓退孙恩军队,不过这退是主动退兵,不是溃败,还有战力,那位嗣之老兄急不可待追上去,自然全军覆没,自己也完了,而且这前军溃败,自然冲乱后军。(要不为什么中国这么重视先锋呢。)刘裕只好且战且退,不过这样也是伤亡很大,眼看就要象上次那样全军覆没自己单挑了。他又来一招狠的,不是已经退到原来虚张旗鼓的伏兵处了吗?他要大家停下来,说大家休息休息,空闲的还可以去收拾收拾,看看别人身上有什么好衣服,好拿回去做旗帜,或者拿当铺卖。这习惯军队常有,不过一般是战胜了拿战利品的时候,这次退兵还这样做,把追兵吓了一跳。
这也是被刘裕前面几次搞的退兵再攻吓怕了,换个新手也难说,追兵就想先看看动静,是不是又有埋伏,而此时刘裕又出来叫阵了,他是赌博老手,这赌博出老千的时候就要求脸不红心不跳,眼皮也不眨,这次虚假叫阵也把别人给骗过了,(说起来刘裕赌博可是老输,骗人到是老赢。)主动退兵。这可比三国演义的片段还神了几分。不过其中凶险可不是我们看书的人这般简单轻松,双方一定几番试探,心理变化也很大了。
刘裕对这个孙恩实在是个克星,之后不满千人而且兼程疲惫的刘裕军队在丹徒居然还是大败孙恩,后来刘裕水陆追击孙恩,硬是把他赶回海上,元兴元年,孙恩再回来时,刘裕到是不在,却被辛景打败,他投海自尽,不过他妹夫卢循继续游斗,日后给刘裕造成极大麻烦,这是后话了。
在平叛孙恩之乱中,刘裕屡战屡胜,已经成为北府军新兴的名将,其威名已仅次于刘牢之,积功为建武将军。众人已经把他看作常胜将军,不过更应该重视的是,他对军纪的控制。
古代军队军纪很差,不单是贼军,就是官兵也常常作乱,其实这也是很正常的事,当兵是很危险的事,今日不知明日事,军人心理压力很大,需要调节发泄,假如朝廷赏赐好,那还好说,拿着钱财去花天酒地便是。但是朝廷大多时候甚是吝啬。(大方的也有,不过那些皇帝都被称为败家子)大乱的时候朝廷更是无钱赏赐,只好放纵士兵抢掠,(唐朝安史之乱回纥兵相助收复长安,皇帝答应回纥兵搜刮长安,要不是郭子仪和文武百官求情,这长安城的城墙都要被挖了去。)其实兵士也大都是穷人,这当兵是吃年青饭的,不可能一直做下去,这军饷又有多少呢?以前也没养老保险,所以我们常看到每每作战,便有丢弃衣帛财物,骗敌军来抢的计策,而且屡试不爽,要是敌军衣物不愁,谁会去抢这些呢!(不过这也没法,英国入侵印度中国,抢掠烧杀也不见少,连现在发达国家士兵也有抢掠的。)这北府军是募兵而来,等于是官府建立的变相雇佣军,这军纪也好不到哪里去,当初刘牢之输给慕容垂便是中了丢弃钱物骗北府军来抢的老招数。在老家一带,都认识的,不好意思抢,到了三吴异乡,那就乱来了。北府军在三吴,军纪实在糟糕,所以孙恩每每回来还能召集大众。不过刘裕在此中表现甚好,总是约束士兵不得肆意抢掠,在外风评很好,世间崇仰的名将一是要作战厉害,二是要爱护民众,这第一条很多人做得到,但是这第二条却很少有人能做到,岳飞便做到了,所以我们称他为英雄,一直崇仰。(不单是因为他的战绩,而是因为他军队的军纪。)刘裕此时的表现也甚佳,假如日后他不是篡位,我们也会当他做岳飞一样的名将崇拜吧,现在只是称他为一代帝王了。
不过,此时的刘裕还是一个初露头角的建武将军,而且这东晋朝中正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晋朝有趣的历史故事资料
一、千古江山
公元280年,晋朝名将王浚的水军攻近建业城,东吴主孙皓在进行一番几乎是徒劳的抵抗后出城投降,这标志着辉煌的三国时代终于告一段落,大晋一统天下,后人称之为“三国归晋”。
完成一统天下这一伟业的是司马炎,司马懿之孙,司马昭长子,司马一家三代,都是精明强干之辈,祖父司马懿,与诸葛亮周旋多年,终于拖死这一千古名相,并夺取魏国大权,而他父亲司马昭,不单掌控魏国大权,还南征灭了蜀汉,刘姓江山传了这么多年,终于彻底断了。到了司马炎这代,他终于取魏而代之,并一统天下。
中国几千年历史,分而合之,合而分之,但是这一统天下的君主实在没几个,而司马炎和其他几位相比,唯一值得一说的也就是他的“仁”了,司马炎取曹魏代之,但是却没有杀魏帝曹奂,而是封其为陈留王,而且准许他用皇帝仪仗,上书时不必称臣,这种事也就晋朝出现,而原来蜀汉后主刘禅投降被封为安乐公,现在东吴主孙皓投降被封为归命侯,都得善终。或许是因为司马家出身士族的关系,司马炎和身边大臣关系不错,大臣说话也是很随便,即便说他坏话也是一笑了之,仔细看。晋朝一代都是如此,君弱臣强。大臣比皇帝横多了。
司马炎不能称之为明君,全因他只打下了江山,却没有为这个江山打好基础,正所谓“打江山易,守江山难!”而他选的白痴皇帝和藩王领兵在外的制度为西晋的覆灭埋下了祸根。
假如他的皇帝儿子不是白痴一般,而藩王即便想作乱也没机会,假如没有藩王领兵这样的制度,那朝政再乱也不会象八王之乱这样。
八王之乱象一个搅肉机,中原的力量全部耗尽于此,中原形成了真空,原本臣服于中原的游牧民族便以各种借口进入中原,这便是后世常称的五胡乱华。
中原乱成一片,先是匈奴,后是羯,鲜卑,一窝蜂的进来,先是对晋朝,后来是自己内部也打,乱糟糟一片,司马睿,这个和司马炎已经算是很远很远的远亲慌慌张张跑到当年被司马炎打下的东吴都城建康,在王导的鼎力支持下,过起了小朝廷的日子。
或许是一下子成了皇帝,要享享清福,或许是江南的风光太好,舍不得离去,司马睿不想回到那个兵荒马乱的北方去了。
南方还算稳定,但是北方就苦了,能走的都走的,留下来的老百姓只能受胡族的欺压,即便不欺压,这兵荒马乱的,日子也不好过。人每到痛苦的时刻,最大的希望便是从天边降下一个神灵,至少是英雄来拯救自己。
祖逖尝试过,他以中流击楫的英雄气概北伐,在无比艰难的情况下与后赵作战,收复了黄河以南的领土,而且毫无私心,实在是一位大英雄,但是他没有完成北伐的使命便去了。
于是人们把希望寄托在号称项羽转世的冉闵身上,但是这希望被慕容恪的连环马扼杀了。
然后大家又把希望转到南方,一个叫桓温的将军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可是当这个将军来到长安城下,大家才发觉这位将军更重视的是南方的权力,所以他转了一圈便回去了。
曾经一度,那个仁和的苻坚和摸虱子的王猛给大家带来了希望,不过王猛早早便逝去了,而那个仁和的苻坚一下子好象失去了主心骨,一意孤行发动了南征。可惜,人心还是向着东晋,运气还是在南方这边,淝水一战,东晋大胜,虽然没有收复全部失地,但是前秦却土崩瓦解了。
或许慕容家族才是希望所在?这个一家都英俊非凡的家族有慕容恪、慕容垂这样不世出的名将,一统天下或许不是什么难事吧。可惜世事难料,参合陂一战,慕容家族从此衰落。
大家并不知道,这样的痛苦还要过上几百年,直到一个叫隋的朝代建立才会暂时结束,在这段时期里,所有的人只是匆匆过客,在历史书上留下几笔便走了,只是有些人留的多些,有些人留的少些。
我们总是崇拜那些留的多的人,即便那是虚名,但是至少能留给后人无尽的话题。而其中的一些人,我们称之为英雄,像祖逖。而在英雄之中,有些人创造了一个时代,他们制造了历史。
请先记住这位创造了一个时代的人物,他的名字叫刘裕。
二、英雄出身自寒门
公元363年,东晋哀帝兴宁元年,刘裕出身在京口(今江苏镇江)。他的祖籍是彭城(今江苏徐州),即那位西楚霸王项羽的都城,当年传说上天会让西楚霸王项羽转世,大家认为是冉闵,但是要说刘裕也未尝不可。当然,刘裕和项羽的关系还不如和项羽的死对头刘邦那样密切。
或许是两汉过于辉煌的关系,那时反正是姓刘的总能和刘邦这位老祖宗扯上关系,于是真正光复汉室的刘秀说自己是汉室宗亲,三分天下的刘备也说自己是汉室宗亲,这位日后成为一朝之主的刘裕也说自己是汉室宗亲。
不过,他的汉室宗亲可就比较远了,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怎么也能算是刘邦直系子孙,而刘裕的祖先是楚元王刘交,乃刘邦之弟,虽然也是汉室宗亲,但是却是旁系的旁系。而且此时已经不是汉朝末年了,而是东晋了,他这个汉室宗亲的身份,却不能为他得来半点好处,他的汉室宗亲的身份,只能作为谈资罢了。其实硬要说的话,那位匈奴人刘渊也称自己是汉室宗亲,还建立了汉国呢。或许也是因为这样,刘裕没有以重建汉室,而是取了一个暧昧的“宋”作为自己的朝代称号吧。
那是后话了,公元363年,我们这位日后的帝王还刚出生,面临随时会夭折的危险。
大凡帝王出生,大家都会给什么吉兆,比较梦见吞红日啊,龙凤下凡啦,总之是很特别的事,那刘裕出生有什么吉兆呢?可惜,假如真有这个吉兆,我们也无从得知了,因为刘裕的娘亲赵氏已经在刘裕出生后便已经死去了。
刘裕的家境并不是很好,生父刘翘只是做一个无油水的小吏,安葬妻子便要花去一大批钱,而抚养婴儿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古代人还没有象现代这样用奶粉喂养的习惯和条件,只能用母乳喂养,而这样就要请奶水足的女子做奶妈,可是这样是要花钱的,古代小说里说到书生遇到这样的情况,就要抱着孩子四处求人,吃百家奶,而且大都是饥一顿饱一顿的。刘翘估计也没这样的时间和脸皮,何况想到这孩子克死了妻子就气不打一处来,就准备抛弃刘裕。
要是按照古代演义的说法,这刘裕被抛弃后一定是被哪位达官贵人的下人拣到,带回去,然后这达官贵人家里又无小孩,便当做亲生孩子养,长大之后继承家业,日后与亲生父亲相认,那是喜剧,与亲生父亲反目成仇,那是悲剧,与亲生妹妹相爱,那是雷雨了。要是按照西方历史的写法,刘裕会被狼收养,最后成为一个英雄,建立起一个叫罗马的国度。要是按照武侠小说的写法,那刘裕会被哪个和尚道士收养,或者是深山中的高人,长大学成一身武艺,日后发觉自己的身世扑朔迷离,原来自己是某个……
打住打住,刘裕的身世还没这么戏剧性,在千钧一发之际,他被自己的族中叔叔刘万和叔母杜氏所救,杜氏做他的奶妈,并且寄住在他家中。作为一个叔母和奶妈,杜氏对他极好,甚至为了他,连自己的次子刘怀敬的奶也顾不得喂,据说之后刘怀敬智力有点问题,便是因为断奶太早的关系,刘裕日后对刘怀敬一家也甚是照顾,恩宠有加,也是为了报这一恩情吧。不过假如要说是杜氏看出刘裕日后的成就,那也夸张了些,当年刘备被刘元起看重,那是因为刘备已经成年,显出一定潜质。要说杜氏能看出婴儿的刘裕有帝王之相,也不可思议了些。杜氏这样做,完全是一种同情吧。
刘裕在叔母家两年,才回到家,然后用一句比较通俗的话说,茁壮的成长着。成为一个“雄杰有大度,身长七尺六寸,风骨奇伟,不事廉隅小节”的奇男子了。
不过这位奇男子可没什么好风评,此时刘裕的生父刘翘已经病逝,他续娶的妻子,也便是刘裕的后母萧氏独自抚养刘裕和他两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刘裕对待继母很是孝敬,只是他的职业不是很好,以卖履为生,这和他的前辈,刘备到是很象。说起来也奇怪,当时刘家并不是没有人才,刘备那时刘表刘璋的个人条件都比刘备要好得多,而刘裕时期也有刘牢之这位北府名将。但是却总是刘备刘裕这样出身贫寒成就一番伟业。
不过说起来,刘家最出名的四位君主,刘邦刘秀刘备刘裕,年轻时都没什么好习惯,刘邦被自己的父亲看不起,认为他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刘秀年轻时喜欢包庇收留不法分子,显然就是地方一霸,刘备虽然还求求学,也喜欢拉帮结伙,做个小混混,看他打督邮的那脾气,火气还挺旺,到了刘裕这代,也没什么改进,也是不爱读书,游手好闲的紧,而且更进一步,还有爱赌博的超级坏习惯。甚至因为欠钱,还被人绑起来打,要不是好友王谧帮他还债,我们在史书上也只能见到一位姓刘名裕的赌徒因为欠钱不还而被活活打死,以此告诫世人的例子了。当然,这个例子只会出现在一些笔记中,不会出现在帝王本纪里了。
刘裕日后有没有改掉这坏习惯,不得而知,不过看他日后作战用兵,甚是行险大胆,而且每每成功,不知是不是赌博练出来的,不过他的将才可比他的赌才厉害的多了。
其实刘裕不但爱赌博,还喜欢吹牛,一次在竹林寺,众僧说他有龙光在身,还有射箭伤蛇,传为王者的传说,这和他前辈刘邦那个斩白蛇的故事几乎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估计是刘裕书读的少,编故事也不圆,不过刘裕成事后,这些故事便堂而皇之的进入正史了。
我们还是把眼光再放到整个天下吧,此时的西方,罗马帝国的首都已经迁移到君士坦丁堡,罗马帝国很快就要分裂成东西两边,罗马城不久将被蛮族攻克,东方的中国,北方前秦帝国就象那个传说中的大秦帝国一样蒸蒸日上,百年难得一见的奇才王猛辅佐在仁和的蛮族君王苻坚身边,一统北方后逝去,而此时的苻坚正在事业高峰期,中原、塞北、西域、辽东、巴蜀,汉晋原有的疆域已经大部在其手,只有南边的东晋,还是守着汉人正统的名号,实在是他的眼中钉。
然而这个眼中钉又实在太难啃,东晋政权虽然偏安,但是还算得人心,而且也出了几个将才,当时的汉人也极为善战,苻坚按压不住一统天下的野心,终于不顾劝阻,率领百万大军南下,然而,淝水一战,东晋士族中那位白面书生一般的名将谢玄,大败苻坚,前秦帝国内部的矛盾集体大爆发,转眼间,那个一统北方的大帝国便土崩瓦解了。而东晋也无力北进,天才名将谢玄不久便染病逝去。
再回到刘裕那,淝水之战时刘裕才21岁,历史上没有记载他参与了这次百年罕见的大战役。事实上,此时的他还没有参军,或许是淝水之战北府军的骁勇引发了他的豪心吧,或许是想出头,他准备参军。
东晋时期还没有科举制度,当官主要途径是推荐,而且实权大官职大都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象刘裕这样没有背景,家世背景贫寒的平民充其量象他父亲那样做个小吏,或许命运好还可以做一任地方官,但是要做大官是不可能的。
不过两晋承袭汉制,军功受封赏极多,一般平民要成就事业,最好的办法也只有参军一途。当时并没有后世那样“好男不当兵”的习惯,虽然一般平民大都以务农为生,但是对参军也没有什么歧视,朝廷也不会在小兵脸上刻字,尤其晋朝兵制此时已经由府兵制度向募兵制度发展,赫赫有名的北府军,也是以招募北方流民组成的。
但是,参军易,要成就伟业难,晋朝士族势力强大,掌握实权的大都是世家大族,象桓温,谢玄,都是出自名门望族,才能掌握实权,象刘裕这样的寒人,要成就伟业,掌握大权,并不容易。
不过,这也是唯一的路了,刘裕参军,或许是自身条件不错,他就任冠军将军孙无终司马,开始了他的辉煌的军旅生涯。 希望对你有帮助
晋朝之后是什么朝代
西晋之后是东晋,然后是十六国,之后是南北朝时期,在然后国家才重新统一为隋朝。
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该时期自304年李雄和刘渊分别在蜀地建立成国(成汉)、在中原建立汉赵(后称前赵)时起,至439年北魏拓跋焘(太武帝)灭北凉为止。
这一期间,中国江南、荆湘地区有东晋控制,而北方和西南则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国家。其中的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十六个国家实力强劲,被统称为十六国。
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东晋灭亡之后隋朝统一之前存在于中国南方以建康(今南京)为都城的四个朝代的总称。公元420年东晋灭亡,刘宋取代东晋,在中国南方地区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汉人政权,史称“南朝”,嫡传华夏文化之正朔,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奉南朝为正统。
南朝与鲜卑人或鲜卑化汉人在中国北方地区建立的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等北朝政权对峙,合称南北朝。南北朝是一个战事频发、同时英雄辈出的时代,也是一个各民族融合的高潮时期,中华民族在这个时期经历了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北朝(386年—581年),指中国南北朝时期存在于北方五个朝代的总称。
北朝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继承北周疆域的隋由于灭亡南朝陈,完成了统一大业,所以没被称作北隋,而是被后世称为隋朝)。从北魏统一北方开始到隋文帝建立隋朝为止,与南方地区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对峙,合称南北朝。唐朝官修正史尊奉南北朝共为正统。
隋朝结束了中华数百年分裂,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一统王朝。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北周覆亡。杨坚定国号为“隋”,定都大兴城。随后于589年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605年,隋炀帝即位后,令宇文恺营建东都洛阳,并于606年颁布诏书迁都洛阳。
隋文帝在位年间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政治安定,开创了开皇之治的繁荣局面。隋炀帝在位时期修建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但因过度消耗国力,引发隋末民变和贵族叛变。618年宇文化及等人发动兵变,杀隋炀帝;隋恭帝杨侑禅让李渊,李渊称帝,建立唐朝。619年,王世充拥立的皇泰主杨侗也被废,隋朝灭亡,国祚38年。
晋朝(266年-420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其中西晋为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之一,东晋则属于六朝之一,两晋共传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
公元266年司马炎篡魏,建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公元280年灭吴,完成统一。后经历八王之乱和永嘉之祸,国势渐衰,316年西晋被北方蛮族灭亡,北方陷于混乱,史称五胡乱华。
317年,晋室南渡,司马睿在建邺建立东晋,东晋曾多次北伐。383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得到暂时巩固。两晋时期五胡迁至中原,加强了民族融合,北人南迁,开发了江南地区。
420年,刘裕建立刘宋,东晋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了南北朝时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晋朝
百度百科-中国历史朝代
谁能给我说说从晋朝到唐朝的历史
西晋的开国皇帝是武帝司马炎,好像是司马懿之孙吧,灭吴之后统一全国,棋子晋惠帝是个白痴,贾后乱政导致八王之乱,之后是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五胡乱中华,西晋也随之灭亡
宗室司马睿逃到江南建立东晋
随后演化为南北朝,北方是十六国-前秦-后十六国-北魏-东魏-北齐-隋
西魏-北周
南方是 宋-齐-梁-陈
最终是杨坚以外戚身份篡国,建大隋灭南陈 统一南北
之后便是大唐乐,可惜隋之传了三代,
大唐最终由于藩镇割据和宦官乱政导致灭亡 原黄巾军大将后梁开国皇帝朱温灭了大唐 至此中华又陷入了四分五裂状态
这就是我所知道的 了 不好意思 我只上到初中,但我喜欢历史
晋朝一共多少年?
共154年。
晋朝分西晋和东晋。
西晋:公元266年,司马懿孙司马炎废魏称帝,建立晋朝,史称西晋。司马炎 即晋武帝。到316年,匈奴贵族攻破长安,俘虏晋愍递,西晋灭亡。
东晋:公元317年,西晋皇室司马睿,以建康为都城,建立晋朝,史称东晋。420年,掌握实权的大将刘裕,废晋帝自立,东晋灭亡
故,共154年
求晋朝到隋朝的历史记录
这一时期是中国社会大动乱时期。
开始,司马昭灭蜀汉,司马炎篡魏建立晋国,就是我们说的西晋。西晋建立一段时间以后,灭掉了吴,三国结束。
司马炎在继承人问题上,选择了一个传说是白痴的司马衷,史称晋惠帝。晋惠帝是不是傻子暂且不论,但是在政治上晋惠帝确实颇为无能。他在位期间,先是贾后当政,然后是八王之乱。他死后不久,永嘉之乱爆发,西晋灭亡。
之后,司马睿在南京建立了东晋。后来,刘裕篡晋,建立了宋。之后就是宋齐梁陈,陈被隋灭掉,中国重新统一。
在北方,就是传说中的“十六国”时期。所谓“十六国”就是五凉四燕三秦两赵夏成汉。除此之外,北方争霸的还有冉魏、仇池、翟魏、西燕、谯纵的后蜀(十国时期有孟知祥的后蜀)、鲜卑宇文、鲜卑段部、柔然、吐谷浑和代国(北魏的前身)。实际上大的国家有26个。
之后,北魏统一了北方。(对于十六国——我暂且这么叫,如果我叫26国,也会有人笑话我,说应该是30国,所以我还是采取传统的叫法——我回答过比较详细的变迁,你如果感兴趣,可以在知道里搜一下即可,这里就不多说了)。
后来,北魏出现了葛荣之乱,尔朱荣乘机夺得了北魏的实际控制权。在后来的权利争夺中,尔朱荣被杀,高欢乘机灭掉了尔朱家,掌握了北魏的政权。高欢部将贺拔丘被手下侯莫陈悦杀死(侯莫陈是少数鲜卑没有汉化的姓),宇文泰击败了侯莫陈悦,掌握了这支军队,之后拥立了北魏皇帝,史称西魏。而高欢的北魏,叫做东魏。
开始是东魏强,西魏弱。经过两魏沙苑战争,西魏渐渐扭转形势,后来居上。之后,东魏被高洋所篡,建立北齐;西魏被宇文泰所篡,建立北周。接着北周灭掉了北齐,再后来被杨坚所篡,建立了隋朝。
为什么说评论历史的时候经常有人说晋朝烂?
因为自从司马家族成为皇室过后,晋朝便一直是世家天下。而世家多是将家族利益放于国家利益之上,因此,世家便为了自己利益,将当时的晋朝弄的民不聊生,苦不堪言!以至后面的五胡乱华,至少数百万民众惨死! 望采纳!
晋朝对历史不重要吗?为什么我们历史书上不写晋朝?三国过了就是南北朝了,晋朝就那么几句话就过去了?
三国归两晋,但西晋命短,一个八王之乱就亡了国,所以历史书上讲的不多;而东晋偏安一隅,成为南北朝的一部分。
晋朝(266年-420年)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其中西晋为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之一,东晋则属于六朝之一。
266年司马炎篡魏,建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西晋承袭曹魏领土,统一后又占有孙吴疆域。东晋随其疆域的变化而有增减,北界主要在秦岭淮河一线。
晋朝虽为汉末以来中国文化中衰时期,但在哲学、文学、艺术、史学、科技等方面也有新的发展。两晋的文化走向多元发展,是一个文化开创、冲突又融合的时代。
扩展资料:
东晋著名战争: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前夕,前秦东晋对峙图晋孝武帝时,谢安执政,桓冲为荆州刺史,防御荆襄地区;谢玄镇广陵,与谢安防御淮南地区。为了加强中央军力,晋孝武帝令谢玄招募淮南江北百姓,成立北府军 。
370年前秦灭掉前燕后,前秦帝苻坚即有意灭东晋以统一天下。373年攻下东晋梁益二州。378年派苻丕围攻襄阳,朱序坚守,于隔年攻破,俘虏了朱序;又派彭超围攻彭城,却被谢玄率北府兵击败。382年吕光平定西域后,苻坚的目标指向东晋。次年5月桓冲率10万军,意图夺回襄阳,苻坚派苻睿、慕容垂等人防御 。8月苻坚认为时机已到,率举国之师南征东晋,兵分三路,声势浩大 。他亲率步兵60万抵达项城,派苻融为先锋率27万兵攻打寿阳,梁成等人屯洛涧以控制淮河。晋廷震惊,谢安力持镇定,命谢石为前线大都督、谢玄为先锋,与谢琰、桓伊等人率8万北府兵北上救援。
383年10月秦军前锋攻陷寿阳后,苻坚赶往指挥,并派朱序向谢石诸降劝降。但朱序尽泄秦军虚实,并建议速战速决。11月谢玄派刘牢之率五千精兵攻破洛涧,晋军西行,与秦军对峙淝水。12月有人向苻坚建议后退决战 。诸秦将认为阻敌淝水畔比较安全,但苻坚认为半渡而击可主动对决。当秦军后移时,晋军渡水突击,朱序于后军大喊秦军已败。此时秦军大乱,谢玄等人乘胜追击,秦军全面崩溃,苻融战死,苻坚中箭,孤身北返,后由慕容垂护送。此役晋军全面胜利,于东晋历史上意义非凡,史称“淝水之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晋朝
关于晋朝的历史书?
1.二十四史里面就是《晋书》一书,里面有五胡乱华的正史。
2.还有《资治通鉴》,都有记载。
3.《晋朝那些事儿》
4.《中国历史-晋朝》(彩图) 书籍作者:张莹 编
图书出版社:辽宁儿童出版社
图书品相:10成品相
晋朝的历史
魏咸熙二年十二月丙寅(公元266年2月8日),司马炎逼迫魏元帝禅让 ,即位为帝,国号大晋,建都洛阳,史称西晋 。丞相、疏族琅琊王司马睿受到王氏和中朝勋臣的一致拥戴,317年三月在建业承制改元,即晋王位,改建业为建康,史称东晋。 两晋共传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 司马氏在三国时期为曹魏世族,高平陵事变后掌握魏国政权 。265年,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位,国号大晋,即晋武帝 。280年,西晋灭孙吴而统一天下,但是和平稳定的局面只维持了短短的十一年(280年灭吴统一结束东汉末期和三国时期总共96年的大乱到291年八王之乱开始了长达298年的五胡十六国及以后的南北朝纷争)。晋惠帝继位后朝廷渐乱 ,领有军权的诸王纷纷争权,史称八王之乱。晋朝元气大伤后,内迁的诸民族乘机举兵,造成五胡乱华的局面,大量百姓与世族开始南渡。316年,西晋被匈奴建立的政权所灭亡,北方从此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 。 317年,晋朝宗室司马睿于建康称帝,东晋建立 ,据有中国南方的领土。中原的世族及平民陆续南迁,形成中国北方侨民和南方土著聚居的局面。东晋初期,王导等人采取镇之以静策略 ,稳定局势。皇权衰落,朝廷大权主要由世族掌握,由于军权外重内轻,朝廷控制力弱,不少方镇心怀野心,先后发生了王敦之乱、苏峻之乱及桓温专政 。虽然部分士族当权者有恢复之心,前后发动几次北伐,但是朝廷担心野心家借此扩张势力,大多消极支持。383年,前秦出动举国之师,意图灭亡东晋。面对亡国之祸,东晋君臣一心,凭借淝水决战奠定胜局 。谢玄等将领乘胜追击,成功的收复大批失土,致使前秦崩解,引发了北方军事和政治格局的变化。然而,东晋后期又发生朋党相争及桓玄作乱。平民负担沉重,又发生叛乱。谯纵在蜀地自立。最后刘裕崛起,平定诸乱,凭借军事力量夺得帝位,进入了南北朝时期 。 《晋书》云︰司马姓其先出自帝高阳之子重黎,为夏官祝融,历唐、虞、夏、商,世序其职。及周,以夏官为司马。其后程伯休父,周宣王时,以世官克平徐方,锡以官族,因而为氏。楚汉间,司马仰为赵将,与诸侯伐秦。秦亡,立为殷王,都河内。汉以其地为郡,子孙遂家焉。自仰八世,生征西将军钧,字叔平。钧生豫章太守量,字公度。量生颍川太守俊,字元异。俊生京兆尹防,字建公。帝(司马懿)即防之第二子也 。 如司马朗、司马懿及司马孚等兄弟共八人,时人称“八达”。其中司马懿具有政治及军事才略,在曹魏后期抵御蜀汉北伐及平定辽东,成为了魏国重臣 。239年魏明帝去世,司马懿与曹爽受遗共同辅政,但司马懿被曹爽架空。249年发生高平陵事变, 司马懿重夺政权,至此司马氏开始专政。在司马懿去世后,其子司马师及司马昭逐渐巩固司马氏的势力 。此期间发生三次严重的内乱和割据战争,史称淮南三叛,皆被平定,司马氏逐步掌握了执政权。 263年,司马昭为了建立赫赫军功,统一中国,命钟会、邓艾及诸葛绪率军伐蜀 ,蜀汉主将姜维阻敌于剑阁 。最后邓艾经阴平直袭涪城,进逼成都。刘禅见大势已去而投降,蜀汉灭亡 ,史称魏灭蜀之战。及后钟会、姜维意图叛变,但被司马昭立即平定。司马昭胜利后称晋王,但不久去世。其子司马炎继立后于266年建立晋朝,改元泰始,是为晋武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晋武帝施行了一系列进步政策增强国力,发展生产。此时孙吴局势混乱,吴帝孙皓不修内政又穷极奢侈,民心不附 。270年河西鲜卑领主秃发树机能叛 ,次年匈奴刘猛也随之出关。 272年司马炎又派何桢招降李恪平定刘猛叛乱。274年陆抗去世,275年司马炎释放奴婢替代士兵屯田,树机能归降,拓跋部沙漠汗出使晋朝,马循平定鲜卑 。为了防御吴国,司马炎派羊祜镇守襄阳与吴将陆抗对峙 ,派王浚于益州大造船舰。276年羊祜提议伐吴,遭群臣反对而作罢。277年树机能复叛,司马骏帅文鸯等败树机能,降鲜卑二十万 。沙漠汗被鲜卑旧贵族杀害,卫瓘平定拓跋部内乱。278年羊祜病故,临终推荐杜预镇守荆州。此时司马炎派马隆前往凉州平叛,秃发部众杀树机能降。279年西北之乱始平,王浚、杜预上书司马炎,认为是伐吴的时候了,贾充、荀勖等认为西北未定而反对 。最后司马炎决定于该年12月进攻吴国,史称晋灭吴之战。他以贾充为大都督 ,上游王浚、唐彬军、中游杜预、胡奋、王戎军、下游王浑、司马胄军多路并进。于280年逼近建业,孙皓见大势已去而投降,孙吴灭亡,西晋统一天下,三国时期结束 。 晋朝建立后,曹魏时期压抑的世族在司马懿及陈群羽翼下抬头 ,当时出名的世族有琅玡王祥、荥阳郑冲、陈国何曾、临淮陈骞、颍川荀顗、荀勋、河东卫瓘、河东斐秀、太原王浑、泰山羊祜、河内山涛、京兆杜预等。曹魏时期的清谈,到晋代时许多士大夫纷纷效仿,形成一批置身功名利禄又求出世隐遁的士大夫 。朝政方面,晋朝在历史上首先建立了门下省,三省制度完善,并且在277年创 建了国子学。由于诸臣在“平吴”与“立嗣”等议题上发生争执,使得党派形成。以侍中任恺为首张华、庾纯、温颙、向秀、和峤等一派,与尚书令贾充为首杨珧、王恂、华廙等为一派相对立,在立嗣上诸臣争执更剧。当时太子司马衷昏庸无能,武帝之弟齐王司马攸较仁孝慧敏。司马骏、卫瓘、和峤等主张废衷立攸,但遭杨皇后和贾充、荀勖等人反对。最终晋武帝仍然不能舍子立弟,遣返司马攸回其封国,齐王忧病而死 。 军事方面,西晋立国后,武帝分封诸王,于277年遣诸王就国,其中一些都督诸州军事。如汝南王司马亮督豫州、楚王司马玮督荆州。统一后,为避免东汉末期诸州割据再度发生,武帝裁撤州郡兵,解除天下武备。分封诸王与去州郡兵是避免权臣专政及地方,显示天下太平。《晋书》山涛传:大郡武吏百人,小郡有武吏五十人,职官志:大国守土百人、次国八十人、小国六十人,整个中原没有常备军防御 。尽管诸侯王名义上可以建立千人的部队,镇守本国,但是晋朝实际没有出现诸侯割据,《晋书》地理志:王不之国,官于京师 。诸王都留居京城,直到琅玡王南渡整个江南没有诸侯王镇守。 290年晋武帝去世,晋惠帝继位 ,外戚杨骏托孤辅政 ,出汝南王镇守许昌。野心勃勃的皇后贾南风干政。当时杨骏执政,与贾后对立,杨骏为了巩固自身势力,任命其亲信掌管禁军,此举使宗室诸王与某些大臣不满。291年贾后藉由楚王司马玮除去杨骏及其势力 ,任命汝南王亮与卫瓘掌政 。不久贾后利用楚王玮与汝南王亮不合去除汝南王亮及卫瓘,再以伪诏杀楚王玮,任命张华、裴頠及贾模等人掌政 。至此贾后夺权成功。所幸张华等人同心协力,尽忠职守,政局得以稳固。此时关中羌氐叛,294年匈奴郝散叛,不久平定。296年其弟郝度元以齐万年为首,联合西北马兰羌、卢水胡叛变。299年齐万年之乱平定。江统和郭钦都曾建议将胡族强制迁离,他所著《徙戎论》提出更完整的主张,晋室施行了优待少数民族的政策,代替过去的强制迁徙,但是没有对有野心的分裂贵族采取迁徙和防范措施 。 由于太子司马遹非贾后亲生 ,贾后意图废除。300年太子被贾后污篾谋反,被废。赵王司马伦采孙秀计,挑拨贾后杀掉太子。而后赵王伦联合齐王司马冏以替太子报仇为由发兵去除贾后及其党羽,赵王伦专政 。 301年,赵王司马伦自立为帝,改元建始,惠帝退位为太上皇。三月,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三王联合常山王司马乂(后封长沙王)伐赵王伦。五月去除赵王伦及其党羽,惠帝复位,齐王冏专政。302年成都王颖及河间王颙派军讨伐齐王冏,长沙王乂联合宫廷将领于京城洛阳响应。齐王冏及其党羽被除,长沙王乂掌政,被外戚羊玄之遥控 。 303年成都王颖联合河间王颙率军攻击洛阳,讨伐羊玄之等人,但被长沙王乂屡屡击败。304年初洛阳城缺粮,宫廷将领逼东海王奏免长沙王乂,开城投降。长沙王乂被河间王颙将领张方杀害,成都王颖迫惠帝立其为皇太弟,河间王颙为太宰,东海王越为尚书令。成都王颖胜利后,班师返邺,政治中心北移 。而后宫廷将领陈轸集结各方兵力,挟惠帝讨伐成都王颖。最后失败,晋惠帝被俘,东海王越逃至其封国东海(今山东郯城北),河间王颙将领张方占领洛阳 。 但不久东海王越的亲弟并州刺史东瀛公司马腾及幽州刺史王浚联合异族鲜卑、乌桓等势力击败成都王颖。张方挟晋惠帝逃至洛阳,拥有关中及洛阳的河间王颙与东海王和解,最后成都王颖被废,河间王颙改立司马炽为皇太弟 。305年东海王越在山东再次起兵,西向进攻关中。306年东海王越攻入长安。河间王颙和成都王颖败走,司马模占领长安。东海王越迎惠帝还洛阳,随后成都王被害,晋惠帝病死,豫章王司马炽继位,是为晋怀帝,由东海王司马越摄政,八王之乱至此结束 。 天灾人祸,少数民族又受到当时士族统治者极端压迫,内迁诸民族乘机举兵纷纷寻求独立谋生,造成五胡乱华 ,永嘉乱后士族百姓纷纷南渡自保。其中“能建邦命氏成为战国者”有十六国,分别是:①成汉、②前赵(汉赵)、③后赵、④前燕、⑤前秦、⑥前凉、⑦后燕、⑧后秦、⑨西秦、⑩后凉、⑾南凉、⑿南燕、⒀西凉、⒁北凉、⒂大夏、⒃北燕。后世由此统称16国诸多列国的那段混乱时期为五胡十六国时期 。 五胡乱华前北方外族分布图,当时外族有匈奴、羯、鲜卑、氐、羌、卢水胡、乌桓、巴人及高句丽人。八王之乱期间,地方势力不断膨胀,少数民族中的分裂分子陆续叛变,氐族李雄在益州逐渐势大,于304年称王,两年后称帝,国号成,与罗尚在巴郡对峙。304年司马颖遭王浚和司马腾围攻,遣匈奴领袖刘渊回并州发兵支援,刘渊乘机宣布独立。308年刘渊称帝,国号汉,割据山西西南部。由于晋朝在中原解除武备,无力平定叛乱,加上严重的自然灾害,严重动摇了统治基础。晋室在八王之乱后面临一场覆亡危机 。 刘渊为了要扩充版图,遣子刘聪攻打洛阳,多次被击败。石勒及王弥掠夺关东各州,石勒吞并王弥,脱离刘渊转战南下 。310年刘渊去世,刘聪杀新帝刘和自立为帝。同年,石勒经宛城、襄阳,掠夺江汉一带,隔年北返。当时关东又有蝗灾,洛阳缺粮,鲜卑拓跋部猗卢等欲派兵防御洛阳,司马越以无粮推辞,并率朝中重臣及诸将东讨石勒,怀帝困于洛阳。311年晋怀帝与司马越的矛盾爆发 ,密诏苟晞伐之,随后司马越病逝,王衍率军归葬封国。当他东行至苦县(今河南鹿邑县)时,遭石勒袭击,晋军精锐受屠尽亡,重臣降后被杀。此时洛阳空虚,被刘聪、王弥兵攻破,杀害官员百姓三万馀人,掳走晋怀帝,史称“永嘉之祸” 。313年晋怀帝被杀,晋愍帝于长安继立帝位,刘聪派刘曜持续攻打。316年晋愍帝投降,最后受辱被杀,至此西晋亡 。而后,各族陆续在北方建立国家,史称“五胡十六国”。 西晋亡后,在北方尚有多个忠于晋朝的地区,即并州北部刘琨、幽州段匹磾、冀州的邵续、青州的曹嶷、徐龛;东北还有慕容廆、段眷;北方还有代王;西北凉州还有张氏集团。然而,并州刘琨先被石勒击溃,投靠幽州段匹磾。段匹磾则奉东晋王敦密令将刘琨处死,之后段匹磾也被石勒击败。刘聪死后,部将分裂 ,叛逃的多达二十万户,晋军也一度攻打到离其都城不远的绛县,靳准杀刘粲,建立晋藩天王制度,向晋朝臣属,不久遇害。石勒占领了河东,刘曜也抛弃汉旗号 ,两人都自立为赵国。刘曜载记:在凉州张寔去世之后,其弟张茂向前赵的刘曜称臣(张轨传记载张茂未降并打败了刘曜)。与晋朝对立的三个割据势力,在当时占领了晋朝五分之一的国土 。 317年西晋灭亡后,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谥号为晋元帝,史称东晋 。但晋廷稳定后大量引用侨姓世族(原北方世族),压抑江东世族。然而,由于侨姓世族持续侵犯江南经济并打压南方世族入仕朝廷,使得侨吴世族在政治及经济上的冲突仍在。加上世族对寒族歧视、与朝廷分庭抗礼;中央与方镇对立及野心家的崛起,使得东晋一朝未能统一中国。 晋元帝司马睿原属于东海王越一党,镇下邳。当时江东少受中原战乱影响,晋元帝渡江后倚重王氏,信任王导、王敦,时称“王与马,共天下”
相关参考
晋朝历史简介晋朝是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朝代之一,分为西晋(265年-316年)与东晋(317年-420年)两个时期。263年司马昭发兵攻蜀后,魏帝以并州等十郡封其为“晋公”,灭蜀后进爵为晋王。265年
中文名称:晋朝 英文名称:TheTsinDynasty 简称:晋 所属洲:亚洲 首都:洛阳、建康 主要城市:建康、洛阳、幽州 官方语言:雅言 货币:圆形方孔钱 政治体制:君主制
晋朝一共多少年?共154年。晋朝分西晋和东晋。西晋:公元266年,司马懿孙司马炎废魏称帝,建立晋朝,史称西晋。司马炎即晋武帝。到316年,匈奴贵族攻破长安,俘虏晋愍递,西晋灭亡。东晋:公元317年,西
晋朝写入历史了,晋书是二十四史之一。晋朝很快灭亡也不是什么杀戮的问题,是晋武帝司马炎没有选择合适的继承人,晋惠帝是个低能儿,妻子又是贾南风这种出名的毒妇,杀死了辅政大臣独掌大权,造成了天下大乱。八王之
晋朝离现在多少年了晋朝(265—420年),是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朝代之一,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265年司马炎自立为皇帝,国号晋,东西两晋总历时一百五十六年。420年晋朝灭亡,享国155年,共有1
本站网: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三国归晋的故事,晋朝在历史中可以说是最乱的一个朝代”的详细内容,方便你详细了解!三国归晋是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是指晋朝的建立。说到晋朝,在中国历史中,这可以说是最乱的一个朝代
其实话不能说这么绝对,但是在中国历史上晋朝的破坏性可能的确大于建设性,当然最终也导致晋朝的早夭,我们就从最基本的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来看看晋朝都有哪些乱象。1. 混乱的政坛可以说自西晋以
请问晋朝灭亡下一个朝代是什么朝代晋朝之后中国进入南北朝时期。晋朝(265—420年),是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朝代之一,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265年司马炎自立为皇帝,国号晋,东西两晋总历时一百五十六
两晋朝代电视剧有哪些截至2019年2月18日,关于两晋朝代的电视剧只有2017年1月2日《孤芳不自赏》。剧情简介:晋、燕、凉、白兰四国征战不休,晋国国力最强,晋国镇北王楚北捷(钟汉良饰)英勇善战、武功
1.两晋南北朝的历史人物西魏丞相,军事家。字黑獭。代郡武川镇(今内蒙古武川西)人。鲜卑族。少有大志,多谋善断。年轻时随父参加怀朔镇兵鲜于修礼领导的起义。修礼死后,随从修礼部将葛荣;葛荣起义失败后,投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