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伊斯兰教分为逊尼派和什叶派
Posted 麦加
篇首语: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为什么伊斯兰教分为逊尼派和什叶派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为什么伊斯兰教分为逊尼派和什叶派
伊斯兰教是世界上第二大宗教,据说有17亿信众,规模仅次于基督教。全球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分布在中东,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以及中亚,南亚,东南亚各地。甚至在欧洲和美国,也有相当数量的穆斯林。
尽管如此,我觉得中国人对伊斯兰教大多还是缺乏了解,正因为缺乏了解,因此常会以一种忧虑的或者恐惧的态度来对待之,往往在获取一些片面的信息以后,把伊斯兰教徒当成都是一些好战之徒,非常残忍,甚至直接与恐怖分子划等号。
其实现实中的伊斯兰国家如伊朗,社会治安相当好,民众普遍有较高的道德水平,社会非常和谐。再进一步了解古波斯的历史,才发现古波斯有极为璀璨的古老文明,而且这种文明通过丝绸之路,对中华文明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
大家知道伊斯兰教是先知默罕默德所创立的宗教,那么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默罕默德这个人。
默罕默德出生在公元570年,他本出生在麦加一个很有声望的商人家庭,但他6岁时父母就双亡,由祖父和叔父抚养长大,因此那时他生活的状况非常艰辛。
变化发生在大约公元595年,也就是在他25岁左右时。他与当时一位富孀海迪彻结了婚。这段婚姻使默罕默德在麦加获得了显赫的地位,因为海迪彻是当地非常富有而且有名望的商人。
默罕默德在为这位富孀经商的过程中,曾随着商队多次去到叙利亚,从而接触到了犹太教和基督教。由于当时很多叙利亚的商人是以色列人和犹太人,于是他通过这个渠道了解到了宗教的基本教义并开始和他们打交道。
公元610年,在默罕默德大约40岁时,他有过一次非常深刻的精神体验。据说是因为身体发高烧,而这个高烧的过程给他的精神带来了一些变化。自此以后,他开始经常在其居所背后的山洞里进行冥想,进行自我的精神体验。
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体会到一些幻像,这些幻像被他自己理解为是安拉给他的启示和预言。这样一个长期的精神体验,使他在脑海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这套体系也就成了后来伊斯兰教的教义。
data-filtered="filtered" 安拉派遣天使吉卜利勒向他传达旨意
从根据他的体验和口述所形成的《古兰经》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中揉合了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很多教义,甚至包括了对犹太教和基督教产生过深刻影响的琐罗亚斯德教的许多内容。他这种精神体验所形成的基本概念,大约在公元620年基本形成了一个比较成熟的体系。
在公元620年时,默罕默德已经有了一个小的圈子,包括麦加的市民和商人,都纷纷加入到他的宗教团体。可以说这一批人也就成为了他最早的信徒。其中第一个相信他的就是他的妻子海迪彻。
他的教义中有一些基本的东西,比如他确认安拉是唯一的真神,并且确认自己是封印先知,是受天使的支持而代言的。根据他口述的内容,由他人记录下来,最后形成了《古兰经》和《圣训》这两部最著名的作品。
默罕默德认为,他的口述都是受到天使百嘉丽的指示而代言的。那时最初的70个人就是他最早的教团,他们开始在麦加产生一些影响。
data-filtered="filtered" 穆罕默德向门徒说法
但是在伊斯兰教没有诞生之前,生活在阿拉伯半岛的人们都信奉多神教。显然默罕默德创造的一神教和原来传统信仰的多神教就产生了严重的冲突。而且默罕默德在他的教义理念中把贪婪看成邪恶,这一点和阿拉伯在麦加地区的商人产生了非常强烈的精神对抗。所以在622年时他们的小团体开始受到迫害。
据说很多人趁他们在祷告时偷偷接近他们的身体,妄图刺杀默罕默德。在感到非常危险的情况下,他们便开始逃离。所以在公元622年,他和他的追随者们逃离麦加,到了离麦加有350公里左右的一个城市——亚特里布。
data-filtered="filtered" 麦地那
亚特里布今天被称为麦地那,麦地那在阿拉伯语的意思是“先知的城市”。把亚特里布改名为麦地那,就是为了记录这次他们逃离的过程。而这整个从麦加到麦地那的逃离过程被称为希吉拉(“Hijra”)。那么根据伊斯兰教的官方教历,他的历法也就从“Hijra”开始。公元622年,因此而被确立为伊斯兰教的元年。
在麦地那,默罕默德成为这个城市的首脑,曾经在这个城市中有许多其他的族群,包括犹太人社群和阿拉伯人社群。在整个社群的管理过程中默罕默德显示出了他天才的管理能力。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办法便是他创立了一个名为乌玛“Umma”的组织性的群体。“乌玛”在阿拉伯语中的意思是指“信仰的社团”。
大家知道伊斯兰教有着非常强烈的基督教色彩,在很多方面都引进了基督教的理念,但是它与基督教最重要的区别是基督教追求的是唯灵的世界,它追求的是一种天国是彼岸。但是默罕默德是要把人间变成一个美好的彼岸,把天国的概念移到人间。所以“乌玛”的概念,就是伊斯兰教今天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即“五功”。
“五功”就是——念、礼、斋、课、朝,这些构成了整个伊斯兰教所有的“五功”。乌玛的意思就是通过“五功”来组成的群体。
所谓“念”,是念一句话——“安拉是唯一的真神,默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以表示自己对伊斯兰教的皈依;
“礼”就是礼拜,每天有固定的5次礼拜,要朝麦加的方向进行叩拜;
“斋”就是斋月,每年的9月份要通过一个漫长的时间不吃不喝不抽烟不发生争吵,且无性行为来表示自己虔诚的修养;
“课”的意思是指天课,每一个皈依伊斯兰教的教徒都要把自己的牛羊和收入拿出十分之一奉献给宗教机构;
“朝“就是朝觐,要赴麦加去朝圣。
那么通过念、礼、斋、课、朝这五功形成的宗教团体,成为了一个非常紧密的宗教社团。
默罕默德在麦地那所创立的这样一个管理方式被证实是非常行之有效的。可以紧密凝聚他的信徒,凝聚整个“乌玛”的成员,形成一个非常整齐,有虔诚信仰,和一致行动能力的一个群体。默罕默德在麦地那的成功,使他有极高的威望,使他所创立的宗教理念也为更多的人所接受,这个团体越来越庞大,越来越成熟。
在公元629年他就和麦加当局商量,要到麦加去朝觐。其实这个时候麦加的最高当局还是希望用武力方式来消灭伊斯兰教的教徒,但是他们其实已经不具备这个能力了。到了公元630年的时候默罕默德率领着他的军事团体占领了麦加,迫使麦加的最高当局接受了他的宗教信仰。
公元632年,默罕默德去世。
默罕默德的归真,马上使伊斯兰世界面临群龙无首的局面。
在接班人问题上,当时麦加的宗教团体至少面临两个尴尬:
第一,由于默罕默德确立自己是“封印先知”,因而他是整个亚伯拉罕宗教,安拉,以及基督耶稣之后最后一个圣人。在他之后,不可能再有圣人或者先知,这一点使得伊斯兰教以后没有办法以“圣人”的名义来确立它的宗教领袖。
第二,默罕默德没有儿子可以直接继承他的地位,他只有一个女儿,名字叫法蒂玛。这样一来,他的接班人问题就成为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默罕默德去世后,谁能成为伊斯兰教的宗教领袖,谁能成为默罕默德的接班人,这个问题在乌玛内部产生了分裂。因为这个时候需要由乌玛的最高层推选一个领袖,他们称之为“哈里发”(caliph),哈里发在阿拉伯语里是“代理人”的意思。只能选择一个先知的“代理人”成为宗教领袖,和这个团体的最高长官。
那么乌玛的分歧和内乱就从这个时候开始了,谁是合适的继承者,谁又能够毫无分歧地成为一个哈里发。第一轮当时有两个候选人,其一是艾布·伯克尔,一个就是阿里。究竟谁能够担任哈里发,谁是最合适的代理人选这个问题上,其实乌玛的内部是有不同观点的。一种观点认为应该让教民民主选举合适的哈里发,选举人应该有能力捍卫伊斯兰教教法,能够治理国家,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来承担这个职务。而另一派则认为大众可以民选,但只能有古莱什家族的人才能担任这个职务,因为在圣训当中有一句话:伊玛目来自古莱什。很显然,后一种意见强调的是接班人的血统。上面推荐的这两个人选中属于不同状况。
首先来说艾布·伯克尔。
伯克尔应该是默罕默德最坚定的支持者,是他最忠心耿耿的信徒,也是他最亲密的战友。伯克尔也是来自于麦加的一个大家族,是一个富有的商人。在最初默罕默德创立教义的时候,曾出资大力资助默罕默德,同时在默罕默德设教时,他是第一个响应者,也是第一个皈依伊斯兰教的人。另外默罕默德是他的女婿,伯克尔有一个女儿叫阿里萨,阿里萨7岁的时候就许配给了默罕默德,在9岁的时候就和默罕默德正式结婚,就是说,他们也是亲戚关系。
为什么说伯克尔是默罕默德亲密战友呢,他们两人几乎是形影不离,在默罕默德在世最后一次战役中,也就是塔布克战役中,他担任了默罕默德最高指挥官,而伯克儿的儿子在这次战役中负伤,随后去世了。
默罕默德在世的时候非常信任伯克尔,有一些信徒曾在麦加找默罕默德,他们在离开的时候曾问默罕默德,“先知啊,如果我们见不到你,我们该去找谁啊?”,默罕默德说,“如果你们见不到我,就去找伯克尔”。可见,伯克尔和默罕默德有着非常亲密的关系,他是他忠实的信徒,也是一个非常有才能的军事指挥官。
那么再说阿里。
阿里也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就是古莱什家族的人,他是默罕默德的堂弟和女婿。之前曾提到,默罕默德父母在他6岁时就双亡了,他由叔父抚养长大,而阿里的父亲,就是默罕默德的叔父,所以他们两人的关系非常亲密。后来默罕默德生了一个女儿,名叫法蒂玛,法蒂玛后来成为了阿里的妻子,所以阿里既是默罕默德先知的堂弟,也是古莱什家族的血亲,同时还是默罕默德的女婿,这样多重关系使得他与默罕默德有着非常亲密的关系。而且他与法蒂玛结婚以后生有两个儿子,一个叫哈桑,一个叫侯赛因。这两位就是默罕默德的亲外甥。所以拥护阿里的一派认为,有这么一种亲密关系又是古莱什家族的血脉,那么应该由阿里来担任第一任的哈里发。
就在整个乌玛内部高层为确立谁是第一代哈里发时,阿拉伯半岛的军事格局发生了巨变。因为默罕默德的归真,使得原来已经皈依了伊斯兰教的很多阿拉伯部落开始反叛,许多阿拉伯部落认为,默罕默德已经去世,他们不再是伊斯兰世界的成员,还有些部落自立先知,整个伊斯兰教在麦加面临着非常动荡的局面,特别是军事上出现了危机状态。
在这个情况下,大多乌玛的高层认为,只有伯克尔才有这个魄力和勇气来解决当前这个困难局面能,应该由他担任哈里发。所以大家一致推选伯克尔为哈里发。
在伯克尔担任哈里发的时,第一个向他宣誓效忠的是欧麦尔,这个人也就是后来的第二任的哈里发,而阿里没有向他宣誓效忠。
为什么阿里没有向伯克尔宣誓效忠?据《圣训》里面记载,在麦地那的时候,默罕默德使者在海拔尔的城庄中留有遗产,而在海拔尔战役中有五分之一的战利品归属于默罕默德,所以默罕默德归真以后他的女儿法蒂玛向伯克尔索取这些财产,而伯克尔说,“默罕默德说过,我没有遗产继承人,我遗留的都是施舍品,默罕默德的家人仅能食用这些财产,以安拉发誓,我对死者的施舍品绝不更改,我只奉行死者奉行的事”。
由于伯克尔没有答应法蒂玛的要求,所以法蒂马对伯克尔很有看法。后来法蒂马一直回避伯克尔,在默罕默德归真6个月后法蒂马也归真了,阿里为法蒂玛举行了葬礼,却没有通知伯克尔,并且趁夜将法蒂玛埋葬了。
由此可见,因为这个事情他们两个人心存芥蒂,加之他们正在争夺哈里发的位置,所以阿里没有对他宣誓效忠。显然从这件事看,伊斯兰教在这里就埋下了分歧的伏笔。
艾布·伯克尔在在公元632年宣誓就任哈里发,他死于公元634年,在他担任哈里发的这2年时间内,是非常有作为的。非常重要的就是针对阿拉伯的动荡局面,他先后派出11路大军征战,用武力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奠定了伊斯兰教在初创期的政权基础。
第一任的哈里发伯克尔是因重病去世,他在病情恶化的时候他召集了其弟子,建议欧麦尔继任第二任哈里发,其弟子们都表示赞同,因此通过这么一个方式让权利的交接实现了平稳过渡。
欧麦尔担任第二任哈里发共有11年时间,从公元634年~644年,在这个期间,他在638年征服了耶路撒冷,在公元642年占领了埃及,所以他也是一个非常有作为的哈里发,但是他在公元644年都时候被人刺杀身亡。
在他以后是第三任哈里发,叫奥斯曼,他在位时间为公元644年~656年。奥斯曼来自于倭马亚家族,这是阿拉伯地区一个很大的家族,他担任哈里发的时候已经有70岁了。但他是一个能征善战的军事将领,他70岁担任哈里发的时候,仍然可以率军亲征,尤其是他带领的阿拉伯骑兵几乎是无所匹敌。
data-filtered="filtered" 萨珊王朝
伊朗的萨珊王朝就是被奥斯曼率领的军队所灭,同时他挫败了拜占庭帝国想夺回埃及的计划,还将高加索与塞浦路斯地区纳入到伊斯兰到世界。更重要的是,在奥斯曼时代他主持编撰了《古兰经》,就是现在流行的《古兰经》,也被称为《奥斯曼古兰经》。而且在奥斯曼担任哈里发期间,他还向中国传教。就在唐朝永辉2年,即公元651年,他派使者到了中国,当初中国对他们对记载为大食国。
最后,在公元656年~661年期间,由阿里担任了第四任哈里发。
前面说过,阿里是默罕默德到堂弟和女婿,但他只担任哈里发非常短的时间就被倭马亚家族刺杀身亡。
从默罕默德归真(公元632年)到阿里被刺身亡(公元661年)这个30年时间,在伊斯兰教历史上被称为“四大哈里发时期”。在四大哈里发时期的结束,就是倭马亚家族的崛起。
倭马亚(也有翻译成伍麦叶)家族是麦加的一个贵族,他们之中有两派,其中一派叫阿布苏富阳,这一系是坚决反对默罕默德的,当年迫使默罕默德的逃亡到麦地拉,就是苏富阳这个家族所为。但是倭马亚另外一个家族奥斯曼是坚决支持默罕默德的,是默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之初的追随者、支持者和亲密的战友。
后来有一位人物叫穆阿维叶,他是苏富阳的儿子。这个人在公元630年的时候皈依了伊斯兰教,在征服叙利亚的时候他成为了大马士革的总督,穆阿维叶作为倭马亚王朝继承人,自称为哈里发,并成立了倭马亚王朝。这个倭马亚王朝成立,意味着整个穆斯林世界里通过民主选举产生领导人的模式中断,倭马亚家族把穆斯林世界变成了一个家族王朝。
这个事情引起了阿里一系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倭马亚王朝篡夺了伊斯兰世界的领导权,且中断了选举产生哈里发的模式,所以阿里这一派和倭马亚家族产生了激烈的战争。阿里就是在公元661年的时候前往礼拜的途中被倭马亚家族派人杀害。
我们知道,即使是在四大哈里发时期,阿里一系也一直在为重新夺起穆斯林世界的领导权在努力。现在,阿里被刺身亡,而倭马亚家族又篡夺了哈里发的地位。这个事件,激化了穆斯林内部的矛盾,使伊斯兰教明确产生了两个派别,一个叫逊尼派(Sunneisiam),阿拉伯语意思是“传统与跟随”;另外一个叫什叶派(Shiah),阿拉伯语为“阿里党派”的省略语。所谓什叶派,就是那些效忠阿里的人,他们认为,阿里和他的后裔,是绝对正确的,是无罪的,是受神的派遣来统治伊斯兰世界的。
阿里在被刺杀以后,他的墓地在巴格达南部160km处的叫纳杰夫的地方,被称之为什叶派的圣地。随着阿里家族和倭马亚王朝之间的争斗,什叶派开始脱离主流,他们正式地与逊尼派分道扬镳。
data-filtered="filtered" 纳杰夫
在阿里被暗杀后,阿里的长子哈桑就继任了哈里发的位置。但由于倭马亚王朝的强大,他们逼迫哈桑放弃了哈里发的位置,而阿里另外的儿子叫侯赛因,在公元680年的10月10号率领部队向伊拉克发起攻击,但是在卡尔巴拉的地方被倭马亚军队包围,遭到了击杀。
这场悲剧促使了什叶派的团结,同时他们在纳杰夫旁边的卡尔巴拉建立了一个侯赛因清真寺,这里也成为了什叶派的圣地之一。10月10号被杀死的侯赛因引发了整个穆斯林世界巨大的震动,特别是阿里派围绕这件事与倭马亚王朝进入了势不两立的状态。
data-filtered="filtered" 侯赛因清真寺
什叶派穆斯林有一个重要的节日,叫阿舒拉节,之所以取名“阿舒拉”,是因为阿舒拉在阿拉伯语里是“十”的意思,这个节日,正是为纪念侯赛因在十月十日这一天被倭玛亚王朝的军队击杀事件,是整个什叶派穆斯林非常重要的宗教节日。穆斯林的这个节日是非常令人震撼的,在清真寺中,男女信徒会嚎啕大哭,游行的队伍中,许多穆斯林会用铁链击打自己的身体,表达对倭玛亚统治者和对逊尼派的仇恨。
data-filtered="filtered" 阿舒拉节
虽然阿里家族的哈桑被逼迫放弃了哈里发地位,侯赛因被杀死。但是整个什叶派和逊尼派争夺领导人的过程并没有结束,其实倭马亚王朝的建立也伴随着什叶派的兴起,什叶派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只承认默罕默德血缘的神信,所以他们不承认阿里以外的三位哈里发,不承认倭马亚的合法性,他们坚信哈里发必须从阿里的后代当中产生,所以他们建立了另外一套崇拜系统,这个崇拜的继承系统叫“十二伊玛目”。
就是说,逊尼派的继承系统和宗教领袖被称为“哈里发”,而什叶派的继承系统和宗教领袖被称为“伊玛目”。他们将阿里作为第一代的伊玛目,哈桑确定为第二代伊玛目,侯赛因为第三代伊玛目,依此往后推一直到第十二代伊玛目。这就是他们确立的十二伊玛目的继承系统。
我们简单来说逊尼派就是四大哈里发,什叶派就是十二伊玛目。在侯赛因以后的伊玛目都是和阿里有血亲的国王的儿女和子孙来继承。其中还有一个说法是第八代伊玛目是隐遁的伊玛目,他并未死亡,而是当社会出现问题,他会以一个救世的形象重新回到人间。
后来在上世纪70年代发生的伊斯兰革命当中,出现了一个宗教领袖叫霍梅尼,霍梅尼利用了这样一个传说。因为第八代伊玛目没有去世而是隐遁,所以他会在一定的时间重新返回人间。我们穆斯林不能消极等待伊玛目回到人间,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要努力推进伊斯兰革命,用我们的实践来欢迎伊玛目早日回到人间。这对于动员整个穆斯林积极参加革命起了极为重要的精神作用。
我们再说倭玛亚王朝。
倭玛亚王朝在公元661年建立以后,叙利亚的总督穆阿维叶以大马士革为首都,他把首都从麦加迁移到了大马士革,晚年时,穆阿维叶指定自己的儿子亚济德为继承人,从此把倭玛亚王朝变成为一个世袭王朝。
倭马亚王朝
这个王朝一直延续了100多年,一直到公元750年。在麦加有另外一个阿拉伯家族兴起,叫阿拔斯。阿拔斯是默罕默德叔父的后裔。当时阿拔斯家族的领袖名叫阿布,在推翻倭马亚王朝的过程中,他利用了什叶派和逊尼派的冲突,因此而动员了什叶派的力量。因为什叶派非常仇恨倭马亚王朝,所以他们就成为在阿拔斯领导下去推翻倭马亚王朝的急先锋,他们用他们的军事力量和财力来支持阿拔斯推翻倭马亚王朝。
在公元750年的时候,阿拔斯的军队彻底击败了倭马亚王朝的武装,然后,阿布·阿拔斯设下“鸿门宴”,名义上是调解纠纷,却在宴会上屠杀了所有的倭马亚家族的成员,从而灭绝了这一家族,从此,阿拔斯王朝正式取代了倭马亚王朝。
而阿拔斯王朝一直统治到1258年,被蒙古军队所灭。
data-filtered="filtered" 阿拔斯王朝
阿拔斯王朝的成员着黑色的长袍,而倭马亚王朝的成员身着白色长袍。所以在中国历史上,我们将阿拉伯人记为大食,把倭马亚王朝记录为“白衣大食”,阿拔斯王朝记录为“黑衣大食”。
今天全世界17亿左右的穆斯林,其中有80%是逊尼派,20%是什叶派。什叶派主要根据地是在伊朗和叙利亚。在伊朗16世纪时成立了萨法维帝国,这个帝国把什叶派定为国教,自此之后,什叶派成为伊朗人主导的精神信仰。
♦ 佛教是如何在古印度彻底消失的?
♦ 维族和回族都信奉伊斯兰教,那么这两个民族有什么区别么?
♦ 史上持续时间最久的一场内战,打了1400多年,到现在还在打!
长按右图识别二维码一键关注
相关参考
撒拉族笃信伊斯兰教,其先民从中亚迁来循化时带有伊斯兰的根本经典《古兰经》。撒拉族原来没有教派之分,都属于逊尼派中的“阁的木”教坊制度。自清代乾隆年间,河州回族聚居区产生了“门宦制度”和一些不同教派后,...
撒拉族笃信伊斯兰教,其先民从中亚迁来循化时带有伊斯兰的根本经典《古兰经》。撒拉族原来没有教派之分,都属于逊尼派中的“阁的木”教坊制度。自清代乾隆年间,河州回族聚居区产生了“门宦制度”和一些不同教派后,...
萨法维帝国(1502—1722年)是自从阿拉伯人穆斯林征服波斯以来波斯人在本土第一次建立的独立统一的国家,它实现了波斯的复兴,并以什叶派为国教,团结国民,凝聚人心,奠定波斯特色的伊斯兰教和民族精神的统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与佛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这三大宗教中以基督教人数最多,伊斯兰次之,佛教最后。 基督教又分为三大教派,即天主教、基督新教、东正教,其中东正教与天主教、基督新教相比信徒相对较少。基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与佛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这三大宗教中以基督教人数最多,伊斯兰次之,佛教最后。 基督教又分为三大教派,即天主教、基督新教、东正教,其中东正教与天主教、基督新教相比信徒相对较少。基
(⊙_⊙) >据说地球人民都关注分享我局了(⊙v⊙)>地球知识局微信公号:地球知识局>NO.750-伊朗什叶派>作者:深眸>制图:孙绿/校稿:猫斯图/编辑:棉花>伊朗,北邻俄罗斯,东与阿富汗
《中外宗教概论》是为普通高等学校非宗教专业的大学生编写的文化素质教育教材。全书分为导论、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中国少数民族宗教、世界其他宗教等七章。其中第一章导论,主要介绍了宗教的基本原理;第
一、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简明关系图二、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主要区别注:弥赛亚(希伯莱语)就是基督(希腊语),意思是“救世主”。注:伊斯兰教的观点是:穆罕默德不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而是正道的
一、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简明关系图二、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主要区别注:弥赛亚(希伯莱语)就是基督(希腊语),意思是“救世主”。注:伊斯兰教的观点是:穆罕默德不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而是正道的
“断交”俨然成为了沙特外交近来惯用的杀手锏,但跟一年半前与宿敌伊朗断交不同,沙特此次将手伸向了自己的海合会成员、逊尼派兄弟卡塔尔。以沙特为首的多国表示与卡塔尔断交,阿拉伯联盟也宣布将卡塔尔排除出该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