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第二次下野时为何执意杀害邓演达
Posted 蒋介石
篇首语: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蒋介石第二次下野时为何执意杀害邓演达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蒋介石第二次下野时为何执意杀害邓演达
蒋介石在大陆统治了多年,曾经有过三次下野。每一次下野都是他处于极度政治危机之时的无奈选择。
回顾与总结蒋介石的三次下野,可以看出,虽说是出于无奈,但蒋介石却非自暴自弃,而是本着以退为进的策略,伺机而动,蒋的每一次的下野,总有所斩获,每一次的复出,其政治身份都得到提升!
不得不提的还有一点,蒋介石每一次下野都伴随着杀人事件的发生,蒋介石第一次下野杀害北伐将领王天培,第二次下野时杀害国民党左派领袖邓演达,第三次下野杀害国民党浙江省主席陈仪。
今天,我们谈蒋介石第二次下野时为何执意杀害邓演达?
虽说蒋介石第二次下野是由他软禁胡汉民一事引起,但蒋介石与邓演达的矛盾已有数年。
data-filtered="filtered" 邓演达
蒋介石与邓演达自1922年开始交往直至1931年蒋介石下令杀害邓演达而告终,期间两人的关系经历了由陌生到紧密合作再到分道扬镳过程。在这十年的交往中,1926年初成为两者关系转变的重要分水岭,邓演达对蒋介石的独裁所持的深恶痛绝的态度,导致蒋介石视邓演达为眼中钉。
蒋介石与邓演达的矛盾从以下几件事中得到体现!
一、1926年“庐山兵谏”事件
1926年7月,苏联军事顾问鲍罗廷邀请蒋、汪上庐山“谈一谈”,且约定双方只能带几名高级助手和一个营的士兵作警卫。于是邓演达、唐生智都上了庐山。在山上,邓演达说服唐生智,抓住千载难逢的机会,兵谏蒋介石,逼他继续北伐。
data-filtered="filtered" 鲍罗廷
这天晚上,蒋介石寓所的门外走来两名身挎驳壳枪的军人,说是有秘密情况要报告,哨兵还没来得及问明情况,就被缴了械。带队的邓演达、唐生智冲进蒋介石的卧室,把他从床上赶了下来。蒋介石猜想这次行动定是鲍罗廷所谋。其实鲍罗廷压根儿就不知道这件事。事后,蒋介石知道实情,对邓演达恨之入骨。
二、1927年初的迁都之争
data-filtered="filtered" 唐生智
蒋介石在1926年9月就提议迁都武汉。邓演达被派往武汉开展迁都的前期工作,但是不到三个月时间,蒋介石又改变主意,原因是蒋介石发觉唐生智势力在武汉和两湖地区的有扩展之势,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领导下两湖地区工农运动的迅速高涨,这一切引起了蒋的高度警惕。因而蒋介石决计改迁都自己控制下的南昌,因为其总司令部设在南昌,且亲信部队控制着江西和福建一带。对此,邓演达旗帜鲜明地加以反对。在一次有蒋介石参加的武汉群众集会上,邓率众高呼:“中央党部立刻迁驻武汉!”
三、1927年的“党权”之争
蒋介石与邓演达彼此在疏离的路上渐行渐远,还同国民党党权与军权之争紧密关联在一起。1927年1月3日,武汉临时联席会议提出了“提高党权案”,此案目的在于限制掌握军权的蒋介石。邓演达是提案倡议者之一。
data-filtered="filtered" 邓演达
之后,邓演达在多个场合、多次发表讲话,阐述反对个人独裁的意义,主张“党指挥军事”,而不允许“军事指挥党”。为此,蒋介石一直视邓演达为心腹之患。
四、一起兵变加深蒋、邓之间的猜忌
《邓演达年谱会集》和郭沫若的回忆文章均记载,邓演达在1927年2月1日与郭沫若同赴南昌途中,遭遇朱培德所部第三军一部的兵变。2月3日,邓演达秘密逃离南昌,回到武汉。郭沫若就此指责蒋介石,此为除掉邓演达而导演的一次阴谋。
data-filtered="filtered" 铁罗尼、邓演达(中立者)、郭沫若
此一事件促使邓演达对蒋心生疑窦,郭沫若回忆邓当日即有言:“我和蒋共事多年,如今不能不分手了,但他总有一天会觉察到谁是在为他革命的生命着想,谁是阿谀着他断送他的革命的生命的。”
五、1927年4月12日凌晨四时,蒋介石发动了臭名昭著的"四·一二政变"。
蒋介石的丑恶行径,使邓演达意识到蒋介石的独裁已使蒋走向人民的对立面,邓演达极力反对蒋的“清党”行动,指斥蒋介石是“替帝国主义效劳,为中华民族千古罪人”。在以后的几年里,邓演达力主讨蒋,并成立讨蒋委员会。
data-filtered="filtered" 四一二
胡汉民是国民党元老、立法院院长,同邓演达一样,一直反对蒋介石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的独断专行。1931年2月,蒋介石软禁胡汉民成为其第二次下野的导火索!不同时期反对过蒋介石的派别,在这一时刻会聚到了一起。
1931年8月17日,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在上海愚园坊20号举行受训干部结业典礼,邓演达出席了这次大会。由于一名叫陈敬斋的叛徒出卖,邓演达等二十余人被捕。
邓演达被捕后,多次改变关押地点,陈立夫受蒋介石之意,多次与邓演达会面并劝邓演达与蒋合作。11月中旬,邓演达被移禁富贵山炮台后,蒋介石亲去见邓三次。他们谈话,蒋的声音总是很低,邓多是大声斥责。
最后一次是11月20日,蒋对邓说:“择生,别人反对我,还有可说,你我是多年朋友,有什么不可以讲清楚的呢?你应该同我合作呀!”邓演达答复得很干脆:“只要你听取我的意见,不违背总理的意志行事,我当然可以同你合作,并且能合作得很好。”两人争论一阵后,谈不下去了。蒋匆匆走了出来,满脸阴沉而铁青。
最后,蒋介石又命陈立夫派邓的朋友李熙元见邓,只要求在蒋介石下野以后,邓不写反蒋文章,邓即可获释,这也被邓断然拒绝。蒋介石千方百计利诱邓演达,但都无可奈何,他终于起了杀机。
1931年11月29日晚上7时许,蒋介石的侍卫长王世和带了卫士来到富贵山炮台,带走了邓演达。就在这一天夜间,邓演达被王世和等秘密押至南京麒麟门外沙子岗,惨遭杀害,时年36岁。
1931年12月15日,蒋介石宣布下野,他不情愿地辞去了国民政府主席、陆海空三军司令等职务。下野前,他为再次复出作出了周密安排:在南京组成了中央临时委员会,在中央委员会和中央各要害部门安插了亲信;按照自己的意愿改组了江苏、浙江、江西和甘肃四省政府;建立了“蓝衣社”、“复兴社”等特务组织。
其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为再次复出后继续实行他的独裁统治扫清障碍,而邓演达便被蒋介石视为复出后最大的绊脚石!这就是为什么蒋介石在第二次下野之际执意杀害邓演达的主要原因!
♦ 蒋介石中年过后为何以光头示人
♦ 蒋介石一生最忌惮的两个人:一个是毛泽东,另一个是谁?
♦ 蒋介石“拜把子兄弟”们的人生结局
长按右图识别二维码一键关注
相关参考
7月2日晚上8时,中苏双方举行第二次会谈。斯大林的态度并不友好。在谈判桌上,斯大林摆开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势,他以主宰一切的口气说:“中国必须承认外蒙古独立,除此之外,别无选择。”罗斯福、斯大林和丘吉尔三
蒋介石为何放弃持久消耗战的战略,执意要第三战区官兵继续与日军决战
日军占领大场后,中国军队已无力抵挡淞沪的日军,中国军队一线兵团主力部队和预备部队大部分也调至上海,甚至长江南岸守备区、杭州湾北岸守备区防备日军登陆的保障部队也被调至上海。中国军队主帅顾祝同、陈诚等人建
和第一次国共合作不同,第二次国共合作国共两党采用的是党外合作的方式,而且合作开始之前,蒋介石也公开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这也决定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一些特点,当然决定第二次国共合作特点的还
1949年1月,蒋介石宣布下野,为便于遥控国民党军队,再度任命顾祝同为国民党陆军总司令。12月7日,蒋介石指派顾祝同与胡宗南两个心腹干将分别出任西南军政长官和副长官,准备在西南负隅顽抗。顾、胡上任后,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汉语拼音:Di\'erCiGuoneiGemingZhanzheng;1927.8-1937.7),又称“土地革命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反对蒋介石统治的革命战争,从192
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调停失败后,日本政府恼羞成怒,宣布“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要求蒋介石下野。其后,日本政府一方面转托意大利,接替德国,在中日两国间调停“和平”。同时,积极动员民国初年曾任国务总理的唐绍
救过蒋介石的命1925年10月1日,国民革命军举行第二次东征。蒋介石任总指挥兼第一军军长,打到惠州城却久攻不下。陈赓在担负攻城任务的第四团当连长,首先率领部队攻上城头。敌人子弹打中他的右脚,他忍着伤痛
1,喜极而泣的乾隆皇帝公元1759年,这一年是乾隆皇帝当政的第二十四个年头,在这一年的十月二十三日上午时分,大清门一匹高大俊俏的驿马飞奔而来。这不是边疆发生了什么紧急的战事,事实恰恰相反,此时一个天大
1,喜极而泣的乾隆皇帝公元1759年,这一年是乾隆皇帝当政的第二十四个年头,在这一年的十月二十三日上午时分,大清门一匹高大俊俏的驿马飞奔而来。这不是边疆发生了什么紧急的战事,事实恰恰相反,此时一个天大
1949年的新年钟声刚响,内外交困中的蒋介石便不得不违心地宣布下野,由李宗仁任代总统。蒋介石下野回到了家乡溪口,只不过是由前台转到了幕后,实权还掌握在他这位下野的总统手里。 在溪口小镇,蒋介石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