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原因促成了斯诺赴延安采访?

Posted 红星

篇首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什么原因促成了斯诺赴延安采访?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什么原因促成了斯诺赴延安采访?

data-filtered="filtered" 斯诺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是近代报道中国最著名的西方记者。他的代表作《红星照耀中国》出版半个多世纪以来影响巨大、长盛不衰,被认为是西方认识中国的基本读物。红军由此书为世界所知,斯诺由此书而成就功名。

  斯诺1936年7月的延安之行是此书的基石。当时,在中国的西方记者至少有二三十人,比如《京津泰晤士报》的爱泼斯坦,合众国际社的厄尔·利夫、美国《亚洲》杂志的欧文·拉铁摩尔以及英国记者詹姆斯·贝特兰、德国记者罕斯·希伯等,其中不乏想去红区探奇者,但为什么是斯诺如愿以偿成为先行者?

data-filtered="filtered" 红星照耀中国

  经济压力

  冒险精神在斯诺的生命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美国学者勃纳德·托玛斯将其研究斯诺的著作命名为《冒险的岁月》并不奇怪。斯诺年轻时在纽约曾炒过股,漂洋过海时曾混过船票,1930年代在北平经济困窘时曾赌马赢过1000美元从而转危为安,这些都能体现斯诺的冒险性格。

  1990年代美国的研究者根据斯诺的日记和书信发掘了促使斯诺去红区探索的其他原因,其中之一乃出于经济上的压力:1933年,斯诺夫妇辗转来到北平,情况似乎还是不错的,据其日记可知:“在北平,一个新闻记者可以过得像一个银行董事长那样阔绰,即使他的收入不高”。斯诺夫妇住四合院,仅主人房就有6间之多,还有仆人、厨师、花匠、人力车夫,每年大约花1000多美元。

  研究斯诺的美国学者汉密尔顿发现:美国的经济萧条直接影响了新闻联社的财政收入,令斯诺的自在生活受到威胁。1933年新闻联社开始减少斯诺的薪水,到年底就干脆辞退他了。

  1935年4月,斯诺写信给友人说:“这一年过得很快乐,但经济上很紧张,尤其是当美元贬值时”。

  斯诺去红区采访不是没有犹豫的,根据斯诺前夫人海伦·斯诺的回忆,正当斯诺踌躇不决时,是她做了有力的推动,她说:“绝对没错,你必须去一趟”。

data-filtered="filtered" 在英文版《红星照耀中国》里,斯诺使用了毛泽东这张显得有些土气的照片。

  出版商的推动

  二战爆发后,中国战场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英美的通讯社和出版商一度将中国看成是热点,特别对神秘的中国工农红军感兴趣。几乎在斯诺考虑采访红区的同时(甚至可能还要早些),出版商就不断要求活跃的斯诺去尝试采访红区。

  1932年,斯诺曾对他的出版代理说自己准备从上海的红色分子那里弄张访问中国苏维埃的护照,他说“我几乎要成功了,但在最后的时刻我联系的共产党人对我产生了怀疑,他失踪了,我也再没法和他联系。”

  1933年,出版商哈利逊·史密斯和哈斯公司预付斯诺750美金,约他在1934年底前写一本关于红色中国或其他主题的书。而斯诺立即“很高兴地收下来”,并保证到年底完成初稿。

  出版商推动斯诺去红区采访这一点也得到了某些中国研究者的认同,武际良指出:

  1934年,美国出版商哈里逊·史密斯曾经提议同斯诺签定一项合同,并预付稿费750美元,要他写一本关于红色中国的书……1935年《英国每日先驱报》也建议资助他作一次旅行,以获得关于红色中国的真相。

  去红区前,斯诺在给出版商的一封绝密信件中说:“我明天将去红色中国会见毛泽东,我将旅行、拍照,写我喜欢的东西。假如我达到目的,那将是世界大事。”

  显然,在出版商的推动下,斯诺加快了去延安的步伐。斯诺陕北之行的全部费用1000美元都由报社报销。斯诺交稿时将书名定为《我到了红色中国》,《红星照耀中国》的名字是出版商改定的,由此可见出版界在斯诺成名前后担任的重要角色。

data-filtered="filtered" 埃德加·斯诺在延安时与毛泽东合影

  毛泽东的安排

  传统研究认为斯诺访问红区的关键人物有两个:一个是中共地下党员俞启威(黄敬),一个是宋庆龄。根据汉密尔顿的研究,1936年3月俞启威曾答应帮助斯诺联系去红区采访,但他不久就消失了,斯诺5月去上海找宋庆龄、鲁迅、艾黎和史沫特莱等人,希望得到访问红色根据地的机会。此举还引起史沫特莱的不快,因为她也想去延安。汉密尔顿认为之所以选择斯诺,是斯诺的“国籍、他的社会联系和他的独立性格”使然。

  那么,是什么人发出的请求呢?1992年,武际良指出:

  他(斯诺)立即提出去红区采访的要求。而就在前不久,毛和周从陕北来信要她(宋庆龄)物色一位公平正直的外国记者和医生到苏区考察,以便争取国际上了解中国的抗日主张。

  2005年,英国伦敦大学基于新解禁的莫斯科共产国际的档案材料的研究披露,毛泽东是决定斯诺进入红区的始作俑者,研究指出:

  (红军)与斯诺相遇不是偶然的。那年(1936年)春天,毛曾经让上海的地下党找一个能发表作品的外国记者和一个医生。经过慎重考虑,毛邀请了斯诺,因为斯诺具备多方面条件:他是一个美国人;他为具有影响的《星期六晚邮报》和《纽约先锋论坛报》写稿;并具有同情心。

  斯诺1936年7月进入红区,同行的还有黎巴嫩裔美国人马海德医生,他的药箱里装了许多机密文件……

  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发表后,其影响达到甚至超过了中共的预期,在中国和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红军和毛泽东的伟大形象树立起来了,一批批年轻人从各地开赴延安。毛泽东后来说:“斯诺著作的功劳可与大禹治水相比。”

  (摘自《领导文萃》2013年10月下)


♦ 斯诺笔下的蒋介石:一个具有各种特质的合集

♦ 毛泽东在延安时的两次“挨骂”经历

♦ 抗战时延安的女青年,为何约定不嫁老干部?


长按右图识别二维码一键关注

相关参考

微山湖上有条秘密交通线,陈毅从这里赴延安参加 ”七大”

1943年12月,新四军军长陈毅赴延安参加党的「”七大”,途经鲁南地区,由运河支队护送越过运河封锁线,到达津浦铁路,再由铁道游击队护送到微山湖。陈毅在微山湖的一叶小舟上,望着湖面帆影点点,回想一路征程

是什么原因促成明成祖朱棣篡位成功,从官员选任进行分析

导语:自朱元璋开创明朝今后,中国汗青进入到了明朝时期。朱元璋在朝了三十一年之久,这使原本被战火蹂躏的中国人民重回了和平成长的正轨。按照中国传统轨制,皇位的相传由嫡长子制确定,然则朱元璋的长子朱标早逝,

大多经历坎坷

抗战时期,博古、张越霞夫妇与孩子秦铁、秦新华、秦刚(小)在延安合影博古,原名秦邦宪,是中共早期领导人,党的新闻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与开拓者。博古的第一任夫人刘群先,参与领导过无锡工人罢工运动,斯诺在《西行

斯诺夫妇是如何重返中国的

在国际友人中,斯诺的名字无疑是最响的:他以其《西行漫记》名扬中国。在当时与其相恋并结婚的海伦・福斯特・斯诺(笔名尼姆・威尔斯),以其《续西行漫记》,步斯诺之后,也在中国乃至世界赢得了极大的荣誉。他们在

《共产党宣言》精神的忠实传人

1919年底,青年毛泽东第二次来到北京,住了100多天。在此期间,有三本书特别地铭刻在他的心中,建立起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第一本就是《共产党宣言》。后来在延安同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畅谈时,他这样回忆

毛主席赴西柏坡途徑五台山觀景撞鍾

解放戰爭時期,毛澤東從延安轉戰西柏坡,途經佛教聖地五台山時,曾上山觀景撞鍾。五台山方圓數百里,由五座山峰環抱而成,五峰都如壘土之台,故稱五台。五台之間遙相呼應,各有其名,東台是望海峰,西台稱掛月峰,南

毛主席赴西柏坡途徑五台山觀景撞鍾

解放戰爭時期,毛澤東從延安轉戰西柏坡,途經佛教聖地五台山時,曾上山觀景撞鍾。五台山方圓數百里,由五座山峰環抱而成,五峰都如壘土之台,故稱五台。五台之間遙相呼應,各有其名,東台是望海峰,西台稱掛月峰,南

已提前窃取蒋介石密电

摘自:《钱江晚报》作者:胡晶晶重庆之行,去还是不去?延安方面认为,当务之急是窃取国民党联络参谋的密电码,通过蒋介石和他们的来往密电,了解蒋介石的真实意图。毛主席赴重庆谈判1937年冬天,爷爷在延安抗大

延安整风运动的内容及意义

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延安整风运动是一场全党范围的马列主义教育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中共中央之所以要进行一次整风运动,主要是以下原因:第一,清算王明“左”

她想复辟大清

在末代清皇室历史上,有两位女性不得不提:一位汉名叫金璧辉(即川岛芳子),一位汉名叫金默玉(中国最后一位格格)。二人是亲姊妹,前者已死去多年,而后者尚健在。2007年7月,笔者赴北京采访,结识中国京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