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蒜本是一种中医疗法,为何演变成了装腔作势装糊涂
Posted 阳气
篇首语: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装蒜本是一种中医疗法,为何演变成了装腔作势装糊涂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装蒜本是一种中医疗法,为何演变成了装腔作势装糊涂
装蒜这个词,在今天一般都指一个人装腔作势,或者装糊涂假装不知道。蒜是我们生活中常吃的一种蔬菜,装腔作势或者装糊涂为什么会叫装蒜呢?其实装蒜原本是一种中医理论中一种亢奋阳气的方法。
中医认为,阳气是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是人体生殖、生长、发育、衰老和死亡的决定因素。“阳气”越充足,人体越强壮越健康。阳气不足,人就会生病。阳气完全耗尽,人就会死亡。阳气可以温养全身组织、维护脏腑功能的作用。阳气虚就会出现生理活动减弱和衰退,导致身体御寒能力下降。生活中可以看到,一般体质不好的人,都比较怕冷,也就是阳气不足。说一个人精神萎靡不振,说话走路都费力,往往会说他阴盛阳衰。
阳气不足,往往一个人的精力和精神都会衰减,从而得病。因此阳气不足的人首先就需要扶阳固本,方法包括保证睡眠质量,夏天少喝冷饮少吹空调,多吃牛羊肉等温补食品等等,除了这些方法以外,古人还有一种振奋体内阳气的方法,那就是在兜里放些蒜,这便是装蒜一词的来源。
“装蒜”也是有讲究的,至少要把蒜的皮剥掉。实际上除了蒜以外,韭菜、葱、姜等等辛温之品都可以振奋阳气,所以着凉感冒一般喝姜汤效果非常好。民间有“晚上吃姜赛砒霜”的说法,其实并不是说晚上吃姜等于吃砒霜,而是姜可以振奋阳气,让人睡不着觉。
装蒜原本是古代中医服气疗法的一种,在清朝乾隆皇帝以后才逐渐演变成装糊涂、装腔作势的意思。乾隆皇帝喜欢下江南,据说乾隆有一年春天到南方某地巡查,看到地里一片青蒜长得绿油油,齐整整,便顺口称赞了一番,翌年冬去又去巡查,可惜这一季节青蒜尚未长出。为了讨好皇帝,当地官吏差人把许多水仙移植到一起,远远望去其叶子酷似青蒜,乾隆看后果然赞不绝口,这位官吏也因此得以升迁。打这以后,人们就把弄虚作假或不懂装懂嘲讽为“装蒜”了。
有个歇后语“水仙不开花--装蒜”大概也是源于乾隆下江南的这个故事,后来人们把刻意掩饰真实的内心叫做装蒜,不得不佩服汉语的博大精深啊。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十二生肖是按什么排列的顺序?
♦ 中国传统食物“饺子”是怎么诞生的?
♦ 冰糖葫芦是在中国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
长按右图识别二维码一键关注
相关参考
史料记载,汉武帝出征西域时,在一干战俘中相中了身体健康、活拨乱跳的蹴鞠高手,带回宫好好学习他们的蹴鞠技能。曹操戎马一生,到哪也不落下蹴鞠高手孔桂。在宋太宗时期,「”贱民”张明因出色的蹴鞠技能,被太宗命
鲁迅反中医?真相了!鲁迅反中医吗?其实不然,有必要澄清一下这个历史问题。鲁迅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据鲁迅先生自己的描述,产生这种想法是由于儿时父亲得病后请了当地最有
“如意”在我国是一种代表吉祥的珍玩,多用玉、翠、檀木、竹根等制成。它的头部是心字形,曲柄有些弧度,呈弯曲状,这种造型是唐代以后才确定下来并流传至今的。自唐代以后,如意逐渐演变成了吉祥的象征物,它的
曾几何时“打鸡血”成为网络非常流行的词语,但是大部分网友都不知道“打鸡血”这个叫法的来历。 说起“打鸡血”的历史要回顾到,那个举国疯狂的年代。在那个年代有一种“神奇”的万能疗法就叫做——鸡血注射
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负荆请罪(廉颇)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穷图匕见(荆轲)四
欧阳修和曾巩,是唐宋时期的文学巨匠,也是当时重要的藏书家。仁宗时期,国家藏书有三万多卷,而欧阳修收集各类图书超过了一万卷,生活拮据的曾巩家中藏书更是达到了两万卷。可见,个人的文学修养与读书有着密切的关
朱温在唐末战乱时期曾投入黄巢起义军,转战南北。黄巢任命朱温为同州防御使。朱温眼看起义军形式转衰,举同州投降唐朝。朝廷认命朱温为同华节度使、右金吾大将军、河中行营招讨副使,并赐名朱全忠。唐僖宗中和三年(
孔子认为治国须以"儒"来治国方能成功所以周游列国阐述儒的思想儒学儒家思想,又称儒学,也有人认为它是一种宗教而称之为儒教「儒」字本是古代对学者的尊称,字义是「雅」、「优」及「和」的意
闭关锁国,闭关自守,不与外界接触的一种国家政策,典型的保护主义。严格限制本国对外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的交流。康熙年间的清朝,并不是一味的闭关锁国。是开放通商口岸,加大对外贸易;还是闭关锁国,这个问题
本文系作者丽的应熊大独家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在战国这个弱肉强食的年代,战国七雄尚且面临生存危机,卫国作为一个弹丸大小的诸侯国,却过着非常惬意的小日子,当然不是因为他有什么秘密武器,而是因为它太弱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