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始皇到宣统帝,两千多年中国为何一直没有啥进步
Posted 皇权
篇首语:自由的生活方式是借知识和洞察获得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从秦始皇到宣统帝,两千多年中国为何一直没有啥进步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从秦始皇到宣统帝,两千多年中国为何一直没有啥进步
有读者留言这样一个问题:从公元前221年嬴政称帝,到1912年末代皇帝宣统退位,在这两千多年封建帝制历史里,为何中国一直是处于分裂到统一,再到灭亡,看不到任何进步的迹象?
有人说,这个问题不对,因为中国有着古代灿烂的文明,对人类重大影响的发明层出不穷。不错,中国古代文明光彩夺目,但这不能掩盖两千年落后循环的弊端。那么,两千年间究竟是什么阻碍了中国的大步向前呢?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白何为封建。封建这一词最终出现在《诗·商颂·殷武》中,“不僭不滥,不敢怠皇,命于下国,封建厥福。”“则命之于小国,以为天子,大立其福。谓命汤使由七十里王天下也。”用现在的说法就是,封建起初是一种分封的政治制度。
这种制度有个显著特点,“皇权至上”和“重农抑商”,短短八个字一针见血。遍阅两千多年封建史,以皇帝中心的集权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虽然期间出现了不乏开明帝王,但本质依旧没变,一切都是以巩固皇权为第一目的。
同时,统治者抛出了一个“真龙皇帝”的概念,比如刘邦斩白蛇、赵匡胤梦神龙出窍等等,想尽办法来神化自己,皇权丝毫得不到限制。
与皇权至上相比,重农抑商更是彻底打击了人们创造积极性。自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历朝历代都在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把奖励农桑作为维护统治的根本。这样的政策在西汉之后不断得以强化,“殴民而归之农,经著于本。”
将国民牢牢束缚在土地上,这样就能扼杀老百姓的积极性,愚民政策就会容易得到贯彻。老百姓是安分了,可两千多年的刀耕火种的局面,依旧得到丝毫改变。司马迁虽然在《货殖列传》中提到了商业,“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
司马迁的意思是说,一个社会的发展,农、工、商、虞(采集)四个行业,四者是国家繁荣的根本。然而,在传统社会里,商业一直被视为下贱的存在。本该是最能激发一个国家创造力的商业,在封建社会受到最严厉的打压,国家进步从何谈起?
参考资料:《封建皇权的特点》
相关参考
从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到清宣统帝溥仪退位,中国两千余年的帝制历史上共诞生了近五百位皇帝,而在这数量众多的皇帝中,有两位常常被后人津津乐道,他们就是汉太祖高皇帝刘邦与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刘邦雕像为何后人喜
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确立帝制,到公元1912年宣统帝退位,皇帝制度在中国存在了2132年。在这两千多年间,一共有376人(一说是400多人)做过皇帝。其中,有生卒年记载的皇帝大约300人。有学者专门
从秦朝起头,中国进入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秦朝从秦始皇金瓯无缺到刘邦消亡秦朝只经由了短短几十年的时间。秦朝之后其他封建王朝又先后崛起,然则一向到清朝消亡,封建轨制竣事,也没有一个封建王朝可以存在跨越3
从秦朝起头,中国进入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秦朝从秦始皇金瓯无缺到刘邦消亡秦朝只经由了短短几十年的时间。秦朝之后其他封建王朝又先后崛起,然则一向到清朝消亡,封建轨制竣事,也没有一个封建王朝可以存在跨越3
李重进(?-960),沧州(今河北省沧州市)人,五代时后周禁军统帅之一,太祖郭威第四姊福庆长公主之子。另一禁军统帅赵匡胤建立北宋后,李重进起兵拒命,兵败身死。李重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并不是宋朝人,李重进的主...
李重进(?-960),沧州(今河北省沧州市)人,五代时后周禁军统帅之一,太祖郭威第四姊福庆长公主之子。另一禁军统帅赵匡胤建立北宋后,李重进起兵拒命,兵败身死。李重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并不是宋朝人,李重进的主...
秦始皇作为一名雄才大略的皇帝,从历史的角度上看,他所建立的功业是伟大的,但从他个人的性格和品行上看,他又是残忍暴虐的,无论是史书,还是民间,都对秦始皇的罪行毫无避讳,但客观地说,秦始皇有些所谓的「”罪
伊朗在1935年以前一直被称作波斯,波斯既用来当作国名,也用来当作民族的称谓。那么这个礼萨·汗到底是谁?他为何要将国家名字由波斯改为伊朗呢?铭苏先生具体给大家捋一捋。一、波斯作为民族和国家的称谓被外界
中国拥有几千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当中,前后诞生了数百位帝王,相信很多人都能够随口说上几个,比如周武王,唐太宗,嘉靖,乾隆等等,但我们对比一下会发现,这些帝王的称呼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且一直来回
秦始皇嬴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的开国皇帝,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先后灭六国,把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