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算出一会有奸臣上奏,大臣进来后,皇帝说:杀了
Posted 皇帝
篇首语:成功由大量的失误铸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我算出一会有奸臣上奏,大臣进来后,皇帝说:杀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我算出一会有奸臣上奏,大臣进来后,皇帝说:杀了
正德16年,明武宗驾崩,因为膝下没有子女,于是找来朱厚熜继位,改年号为嘉庆,统治时间长达45年,嘉庆自幼聪慧过人,上位没多久就掀起大礼仪运动,为亲生父亲挣得名誉,十几岁就打击内阁,确立皇权专治,后期虽然沉迷修道,朝中一切都在嘉靖的把控制中,可以说是明朝历史上最聪明的皇帝。
嘉靖统治初年,重用贤能,勤于政务同时鼓励农业发展,很快就创造了一个繁荣盛世,不过统治后期,国家太平以后,嘉庆却变得十分懒惰,失去了进取精神,开始迷恋修道长生,朝中大事都交给家臣严嵩把持,导致国家大乱,好在晚年时嘉靖重新掌权,国家再次走上正轨。
严嵩被《明史》列为六大奸臣之首,《明史》评价:“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除了会阿谀奉承窃取权力以外,一无是处,严嵩曾经也是个穷小子,不过却天赋异禀,尤其擅长做对联,父母看到孩子的天分,想尽办法让他读书接受教育。
成年以后,严嵩如愿考取功名,入朝做官,一路做到内阁首辅,严嵩十分擅长为官之道,多次在皇帝面前表示忠心,当时有一种文体名为“青词”,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心愿,随后烧掉告知神仙,严嵩就是靠的一手好青词才得到了嘉靖赏识,不过也有人认为严嵩所写青词都是儿子严世藩代笔。
严嵩也算大器晚成,靠着溜须拍马。60岁的高龄在才进入内阁,正因为比别人起步的晚,严嵩入阁以后加快贪污速度,逐渐在朝中拉拢了一批奸臣集团,大肆敛财,对此嘉靖并非不知道,只不过却选择了纵容,导致严嵩势力越做越大,祸乱朝纲。
不得不说严嵩具备了贪官的所有特点,善于讨好上级,同时又在同僚中行事谨慎,具有敏锐的政治嗅觉,危机感使他步步为营,担任内阁首府期间利用权力不断打压政敌,许多同僚都被严嵩逼得走投无路,沈炼、杨继盛等人都被严嵩残酷害死,严嵩做乱的这段时期,正是嘉靖消极怠工,精力全部投向修道事业上,他需要一个傀儡帮助他管理,严嵩多年的谄媚最终换来了这个机会。
据说严嵩势力鼎盛时期,所有上奏给皇帝奏本,都需要先交给严嵩过目,只有他同意了才会送给嘉靖批阅,因此即便人们想要弹劾严嵩也没有办法,仗着这层关系,严嵩间接把持皇权,贪污起来更加方便。
严嵩儿子严世藩比起父亲更加胆大妄为,严世藩工于心计,把嘉靖看得十分透彻,父子俩联合起来在朝廷为非作歹,无恶不做,对此许多大臣敢怒不敢言。
严嵩本来混的顺风顺水,只不过一个人改变了嘉靖对严嵩的看法,嘉靖14年,严嵩向朝廷举荐欧阳必进,嘉靖十分厌恶此人,一度大发雷霆,不过看在严嵩的面子上还是接纳了他,随后朝中大臣议论纷纷,认为严嵩胆子也太大了,竟然强行要挟皇帝接受他的推荐,一时间谣言四起,传到了嘉靖耳朵里,嘉靖意识到事情不对劲,急忙罢免了欧阳必进,算是给严嵩的一次警告。
严嵩深谙为官之道,也清楚嘉靖的心思,明知道嘉靖不喜欢此人却强烈推荐,最终引来嘉靖反感,不过当时严嵩已经82岁高龄了,早就到了该退休的年纪,却依旧把持朝政不愿离开,痴迷权力最终让他尝到了苦头,这是老迈昏聩的严嵩犯下的第一个过错。
此外宫里曾发生过一次大火,将皇帝居住的地方烧的一干二净,严嵩却建议嘉靖迁往南宫居住,南宫曾是囚禁明英宗的地方,嘉靖对此十分反感,认定严嵩已经没有了价值,开始物色新的人选帮助他管理朝政。
次辅徐阶处处迎合嘉靖心思,趁机上位,徐阶很早就看不惯严嵩的所作所为,只不过自己没有机会与之对抗,如今机会来了,徐阶上位以后,制定了一个严密的计划,知道嘉靖皇帝喜欢修道,就向他推选了一个道士,此人名为蓝道行,谣传能力通天,可以与神仙进行交流。
一日,嘉靖正在与神仙交流,蓝道行突然说道自己得到神仙指示,很快就有奸臣上奏,果不其然,太监禀告严嵩正在门外等候,嘉靖没有反应过来,虽然知道严嵩贪污却没有想到如此严重,紧接着等候在大殿之外的众多官员齐齐上奏,细数严嵩父子罪状,嘉靖这才知道严嵩背着自己做了这么多伤天害理的事情。
嘉靖再次上朝,下令严格查办严嵩父子,最终严嵩被贬回乡,家产全部被充公,所到之处人人唾骂,最终沦为乞丐,饿死在街头,死后无人收尸,更没有人前去吊唁,严嵩成也嘉靖,败也嘉靖,嘉靖此人十分聪明,对于严嵩贪污他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绝不会容许他人染指皇权。
值得一提的是严嵩的罪名是“通倭犯上”,也就是谋反,真相是这样么?从严嵩的经历来看,早已经位极人臣,除了利欲熏心以外,严嵩并没有勾结倭寇,并且一些资料显示,在嘉靖沉迷丹药的时候,严嵩常常以身试药,对嘉靖十分忠诚,充其量也就是个“奸臣”,还不至于“谋反”的地步,不过想想严嵩所作所为,也算是罪有应得。
(图文来自网络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参考
明朝大臣们敢于上书劝诫皇帝,因为那是他们的职责之所在。由于言辞激烈,常被打板子坐监狱或远调边疆。明朝就是这样一个朝代,只要下面有打人报告,不管是赞扬还是批评,皇帝必须得看到,这个太有意思了。我们来举两
宋朝历史上出过一个著名的奸臣——刘豫,他被金国册封为「”大齐”皇帝后,很多南宋的大臣都来劝他。对此,刘豫只说了一句话:「”你难道不知道张邦昌的事吗,事已至此,还有什么好劝的?”「”伪皇帝”实乃「”背锅
这四位顾命大臣,不争权不内讧,为报答先帝的托孤之恩,杀了皇帝
历史上很多皇帝驾崩前,因为担心自己的儿子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处理国政,所以会留下顾命大臣。但是顾命大臣不好当,因为他是代行皇权,权力太大,很容易引起继任皇帝的不满,最后落个灭门的下场。连一代名臣霍光死后,
纵观历史数千年,恐怕没有哪一个朝代出过宋代那么多奸臣。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奸臣,宋朝恐怕就占一半以上。宋朝是一个盛产奸臣的时代。从宋徽宗赵佶君临天下到南宋末年这100多年间,可以说奸臣不胜枚举。比较有名的
历史中的人物很难单纯的用好坏来评判,比如李世民,他是一代明君不假,但也做过许多恶事,杀兄弟夺嫡、逼父亲退位,还斩杀了十个无辜的侄子。本文的主角也是这样一位人物,他文武兼备,极富军事才能,堪称隋朝第一名
皇帝派大臣出使外国,一言不合他就把国王杀了,还给此国改了名字
我国自古是礼仪之邦,不管什么时候,都讲究以和为贵,于是就出现了外交使臣这一官职。在西汉时期,皇帝派一位大臣出使外国,目的是为了警告一下此国的国王,做事不要太高调,大汉将会放大招。没想到,该大臣二话不说
...:“你们不信,不妨试一试。”旨意下发后,大臣们果然上奏说没有依据。有的嫔妃半信半疑,仍然向仁宗讨要封赏,仁宗也不推辞,取来彩笺写上某宫某氏转任某
...:“你们不信,不妨试一试。”旨意下发后,大臣们果然上奏说没有依据。有的嫔妃半信半疑,仍然向仁宗讨要封赏,仁宗也不推辞,取来彩笺写上某宫某氏转任某
...:“你们不信,不妨试一试。”旨意下发后,大臣们果然上奏说没有依据。有的嫔妃半信半疑,仍然向仁宗讨要封赏,仁宗也不推辞,取来彩笺写上某宫某氏转任某
...:“你们不信,不妨试一试。”旨意下发后,大臣们果然上奏说没有依据。有的嫔妃半信半疑,仍然向仁宗讨要封赏,仁宗也不推辞,取来彩笺写上某宫某氏转任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