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农民挖到一件文物,虽然是无价之宝,却令日本人相当尴尬

Posted 国王

篇首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日本农民挖到一件文物,虽然是无价之宝,却令日本人相当尴尬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日本农民挖到一件文物,虽然是无价之宝,却令日本人相当尴尬

十八世纪末,日本志贺岛上的一位农民,正在农田里挖水渠,却碰到了一块大石头。为了继续干活,只能把这块石头先搬走。当他搬开这块石头后,却发现下面还有很多小石子,内心相当的郁闷,但也没有办法,只能继续清理这些碍事的石子。在清理的过程中,发现了一块金光闪闪的金印,这位农民相当高兴,拿着金印就回家了。

后来,经过别人的介绍,他把这枚金印卖给了名叫黑田的一位有钱人。黑田得到金印后,进行了仔细研究,却最终也没研究出个所以然,甚至连金印上面所篆刻的文字都不认识,这让他相当郁闷,并把金印收藏在了家中。很久之后,黑田带着这枚金印找到了日本的一位专家,得知这是1700多年前的文物,绝对的无价之宝,但就是这件金印,让日本人相当尴尬。

原来,这枚金印是中国的汉光武帝刘秀赐给当时日本国王的,而且日本也因此有了“倭国”这个名字。根据《后汉书》记载,东汉刚建立没多久,当时日本国王就派使者来朝贡。日本使者临走时,恳求汉光武帝为他们国家起个名字,本来刘秀是拒绝了,但看到日本使者态度如此诚恳,且漂洋过海来大汉一趟不容易,心一软就答应了。

汉光武帝刘秀认为,当时日本人个子普通偏低,且女多男少,臣服于大汉王朝,就给他们起了个“倭奴国”的名字,并赐使者金印紫授。日本使者相当高兴,并对汉光武帝跪谢,带着这枚金印回到了日本。当时日本的国王听说大汉皇帝给他们国家起了个名字,简直兴奋的不得了,更把这枚金印为权力象征,睡觉的时候都抱着它,生怕被他人偷走。

后来,日本岛发生了内乱,国王害怕金印丢失,就亲自把它埋入地下。该国王死后,国不复存在,这枚金印也就此消失了,直到1700百多年被这位农民挖出。经日本专家鉴定,这枚金印含金量高达95.1%,足以体现当时我国冶金技术已经相当发达。金印非常精美,蛇形纽,鳞状鱼子纹,阴文篆书,笔划饱满,方中有圆,章法平而不板,虚实相间,堪称汉印之中的佳品。

通过该金印可知道,日本最早的名字“倭奴国”(或倭国),是汉光武帝刘秀所赐,而那时他们国王对该名字相当满意。到了唐朝武则天在位的时候,当时日本国王觉得“倭奴国”有些讽刺之意,就恳求武则天为它改名。因扛不住日本使者的苦苦哀求,武则天就同意其改名为日本。

明朝时期,许多流浪的日本武士进入中国,大肆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沿海百姓对他们相当痛恨,就称之为“倭寇”。

相关参考